搜索到407篇“ 黑骨藤“的相关文章
- 黑骨藤在制备氟中毒药物方面的应用
-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是黑骨藤在制备氟中毒药物方面的应用。本发明通过研究,发现了黑骨藤中的部分成分可以拮抗氟中毒诱导的氧化损伤和细胞凋亡,进一步缓解氟中毒导致的肝损伤的作用,说明黑骨藤(尤其是按照本申请中特定方法提...
- 刘亭孙佳陆定艳陈帅帅郑林官志忠王永林李勇军
- 苗药黑骨藤对CIA大鼠外周血Th22细胞数量及血清IL-17、IL-22和IL-35表达水平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观察苗药黑骨藤对CIA大鼠外周血Th22细胞数量和细胞因子IL-17、IL-22和IL-35的表达水平的影响。将60只CIA大鼠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雷公藤多苷,9.45mg/kg)、黑骨藤低剂量组(22 mg/kg)、中剂量组(44 mg/kg)和高剂量组(67 mg/kg),每组10只。建立大鼠CIA模型,连续给药21 d后测定大鼠血清IL-17、IL-22、IL-35水平和Th22细胞数量,观察大鼠足趾组织镜下表现。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黑骨藤低剂量组、剂量组血清、高剂量组血清IL-17、IL-22水平以及Th22细胞比例明显降低,血清IL-35水平明显增高,黑骨藤高剂量组在降低血清IL-17、IL-22水平,升高血清IL-35水平效果上优于阳性对照组。结论黑骨藤可以减少Th22细胞数量,调节IL-17、IL-22、IL-35等细胞因子表达,具有减少炎症细胞活化和浸润、抑制关节炎症的作用,从而减缓类风湿关节炎的进展。
- 罗康华王恒梁子聪罗静蒋催蓉
- 关键词:黑骨藤TH22细胞
- 中药黑骨藤HPLC-ELSD指纹图谱研究
- 2024年
- 目的 建立中药黑骨藤HPLC-ELSD指纹图谱并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进行药材质量评价。方法 采用通用型ELSD检测器建立17个不同产地的黑骨藤药材的指纹图谱,采用HPLC-Q-TOF-MS技术对黑骨藤中化学成分进行表征,并通过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层次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评价药材质量。结果 指纹图谱共标定了14个共有峰,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共鉴定了58个化合物。除2批广西产地黑骨藤指纹图谱与对照图谱的相似度为0.663和0.826,其他15批产地的指纹图谱与对照图谱相似度均在0.9以上。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层次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互相印证。结论 黑骨藤HPLC-ELSD指纹图谱研究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为该药材的真伪鉴别、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 王语欣李劲松韩凌飞乔洲马潇柳文媛
- 关键词:黑骨藤指纹图谱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
- 干旱胁迫对黑骨藤种子萌发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 2024年
- 为探究干旱胁迫对黑骨藤种子萌发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不同浓度梯度的PEG-6000溶液对黑骨藤种子进行胁迫实验,分析不同浓度PEG-6000胁迫环境下的种子萌发相关指标,比较不同浓度PEG-6000胁迫下种子萌发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中低浓度胁迫下,黑骨藤种子有一定的抗逆性,而高浓度则抑制种子萌发,其萌发率、发芽势、发芽指数、逐日萌发率等随PEG-6000浓度的增加而下降,高度干旱胁迫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大,黑骨藤幼苗的根长、茎长和苗高均受到抑制而逐渐降低。丙二醛含量与PEG-6000浓度成正比,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中低浓度的PEG-6000处理的种子蛋白质含量随PEG-6000浓度增加而逐渐上升,高浓度处理则下降;可溶性糖含量随PEG-6000浓度变化基本趋于一致。综合分析表明,重度干旱会抑制黑骨藤种子萌发,在今后的黑骨藤引种驯化过程中应适度控制PEG-6000浓度。
- 何艳妮梁明芝龙金兰吴之坤
- 关键词:黑骨藤干旱胁迫生理指标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挖掘黑骨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作用机制
- 2024年
-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技术研究黑骨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索文献和TCMSP数据库获取黑骨藤的活性成分信息。疾病靶点基因由DISGENET数据库和GeneCards数据库获得,通过瑞士目标预测数据库预测药物成分靶点,借助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化合物-靶点”网络,使用STRING在线平台下载靶点相互作用数据,构建PPI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挖掘核心靶点;运用DAVID平台对所预测核心靶点网络中的蛋白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将筛选出的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在pymol、autotool等软件下完成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出黑骨藤12个有效成分及422个药物靶点,与强直性脊柱炎交集靶点71个,其主要成分有异丙基二烯酚、汉黄芩素、山奈酚等,核心靶点是STAT3、MAPK1、MAPK14、JAK2、JAK1等。GO功能和KEGG通路分析获得主要通路:参与生长激素信号通路JAK-STAT级联反应、JAK-STAT级联、STAT蛋白的酪氨酸磷酸化、Th17细胞分化、Th1和Th2细胞分化等。分子对接显示,成分与靶点都可有效结合,汉黄芩素与JAK1结构最优。结论:从网络药理学角度预测了黑骨藤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作用,主要以汉黄芩素、山奈酚等有效成分,作用于JAK1、JAK2等靶点,通过JAK/STAT、MAPK等信号通路实现,为后续研究奠定了的基础。
- 马熙李浩凌益马武开
-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黑骨藤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靶点
- 黑骨藤主要化学成分在正常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血浆、尿液、粪便中的代谢产物分析
- 2024年
- 目的:研究黑骨藤在正常及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探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对黑骨藤有效成分在大鼠体内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弗氏完全佐剂制备AA大鼠模型;运用UPLC-Q TOF MSE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_(18)(100 mm×2.1 mm,1.7μm)色谱柱,以0.01%甲酸水-0.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25 mL·min^(-1),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在负离子模式下,对正常和AA模型大鼠灌服黑骨藤提取物后的血浆、尿液和粪便进行分析。结果:在正常大鼠体内和AA模型大鼠体内分别检测到2、3个原型成分,32、35个代谢产物,代谢途径主要包括单咖啡酰基奎宁酸还原、甲基化、开环裂解、葡萄糖醛酸化,二咖啡酰基奎宁酸还原、甲基化、乙酰化、异构化、硫酸酯化、葡萄糖醛酸化等。结论:AA模型大鼠血浆和尿液中的代谢产物比正常大鼠更具多样性,RA疾病状态可能会影响黑骨藤有效成分在体内的代谢途径。
- 张熊莉夏涛郑林迟明艳李月婷巩仔鹏金阳刘亭黄勇
-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
- 基于UPLC-Q-TOF-MS/MS技术分析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的物质基础及入血成分
- 2024年
- 采用UPLC-Q-TOF-MS/MS技术对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提取物的物质基础和入血成分进行了研究,根据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准分子离子峰和二级质谱信息,并结合对照品及文献报道,从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中共鉴定出82个化合物,其中包括生物碱类化合物47个、苯丙素类化合物9个、甾体类化合物7个和其他类化合物19个。在此基础上,在灌胃给药的大鼠血清中共鉴定出9个原型入血成分,包括7个生物碱,即N-去甲基青藤碱、二氢青藤碱、青藤碱、光千金藤碱、木兰花碱、异青藤碱和6-O-去甲基蝙蝠葛波酚碱,以及1个核苷和1个脂肪酸。本研究阐明了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的物质基础和入血成分,为其后续试验研究提供了参考。
- 田燕荣王嘉伟李慧馨胡晓孙宜春
- 关键词:入血成分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 2024年
-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HZC)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ETCM数据库和文献查阅获得复方活性成分,运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进行靶点预测。用GeneCards、DisGeNET、OMIM数据库筛选RA相关靶点,绘制韦恩图获取药物和疾病交集靶点。采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Cytoscape3.9.1软件中centiscape2.2插件筛选潜在关键靶点。用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用Cytoscape3.9.1软件绘制药物-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最后选取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筛选出32个有效成分,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91个,主要活性成分为槲皮素、盐酸青藤碱和杠柳苷元,核心靶点为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作用机制可能与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等有关。分子对接显示主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具有很好的对接活性。结论HZC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理治疗RA。
- 喻杨吴红邓颖李娜娜何吉罗进芳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网络药理学
- 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调节NF-κB/STAT3/mPGES-1信号通路改善胶原诱导性关节炎的作用研究
- 2024年
- 目的:研究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Heiguteng Zhuifenghuoluo cupsule,HZC)调节NF-κB/STAT3/mPGES-1信号通路改善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取24只SD大鼠,随机分组为正常组、模型组、HZC组和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组。除正常组外,其余三组采用牛Ⅱ型胶原和完全弗氏佐剂混合乳化剂构建类风湿性关节(rheumatoid arthritis,RA)大鼠模型。按照实验分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MTX(1 mg/kg)和HZC(243 mg/kg)灌胃,共给药21天。每周测量大鼠足肿胀程度、观察并进行足肿胀评分、检测大鼠血清中前列腺素E 2(Prostaglandin E2,PGE 2),检测大鼠滑膜组织中微粒体前列腺素E2合酶-1(microsomal prostaglandin E synthase 1,mPGES-1)以及p-p65、p-STAT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足肿胀程度、肿胀程度评分、大鼠血清PGE 2明显增加,HZC和MTX组大鼠足肿胀程度、肿胀程度评分和大鼠血清PGE 2明显降低。进一步机制研究发现模型组大鼠关节滑膜组织中mPGES-1、p-p65、p-STAT3蛋白的表达增加,HZC和MTX组大鼠关节滑膜组织中mPGES-1、p-p65、p-STAT3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结论:HZC通过抑制NF-κB/STAT3/mPGES-1信号通路,发挥其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的治疗作用。
- 罗进芳何吉喻杨姚血明黄聪
- 关键词:胶原诱导性关节炎MPGES-1P-STAT3
- 苗药石楠藤、黑骨藤不同萃取部位抗RA作用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为探究苗药石楠藤与黑骨藤不同萃取部位对完全弗氏佐剂(CFA)所致SD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的治疗效果,本实验将黑骨藤、石楠藤70%乙醇提取物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构建SD大鼠RA模型,通过大鼠足肿胀程度,脾脏与胸腺指数,IL-1β、IL-6及TNF-α炎症因子含量等指标,评价两种苗药不同萃取部位对治疗RA的效果.结果表明,石楠藤与黑骨藤各萃取部位均能降低RA模型大鼠的足肿胀程度,改善大鼠滑膜增生现象,降低胸腺和脾脏指数,降低血清中IL-1β、IL-6及TNF-α含量;且两者治疗效果相当,均有较好的抗RA作用,其中黑骨藤以正丁醇萃取部位疗效最好,石楠藤以正丁醇萃取部位疗效最好.研究结果为石楠藤与黑骨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 曾令琴郭江涛何康孙宜春李慧馨
- 关键词:石楠藤黑骨藤类风湿性关节炎炎症因子
相关作者
- 张宏

- 作品数:460被引量:2,736H指数:25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
- 研究主题:黑骨藤 总黄酮 高寒草甸 超声检查 烧伤
- 陈华国

- 作品数:230被引量:1,358H指数:20
-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州省山地信息系统与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指纹图谱 黑骨藤 化学成分 杠板归 药物组合物
- 周欣

- 作品数:370被引量:2,554H指数:26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
- 研究主题:化学成分 挥发油 指纹图谱 化学成分研究 黑骨藤
- 郑林

- 作品数:279被引量:876H指数:14
- 供职机构:贵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荭草 化学成分 黑骨藤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 药材
- 李琪

- 作品数:59被引量:407H指数:12
- 供职机构: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黑骨藤 总黄酮 龙胆苦苷 分离纯化 沙冬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