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02篇“ 鼠伤寒沙门菌感染“的相关文章
- 34例小儿鼠伤寒沙门菌感染防治分析探讨
- 2024年
- 分析小儿鼠伤寒沙门菌感染防治方法,旨在为相关人员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选择2021.1.5~2023.12.5本院儿科收治的34例已经确诊为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小儿患者为研究样本。患者入院后,对其开展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为病患开展以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头孢曲松为主要方案的临床治疗。分析结果。结果 患者疾病治疗总有效率为 88.24%,和干预前相比,干预后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值更低,P<0.05;干预后患者的血清内PCT以及hsCRP值明显更低,P<0.05;和干预前相比,干预后患者的WBC、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更低,P<0.05;患者接受疾病治疗期间内,未出现不良反应。患者对于疾病治疗耐受;患者对于多种抗生素表现出耐药。阿米卡星敏感率最高,为96.8%;极少数菌株表现出耐药性,耐药率仅为4.2%。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高达58.1%;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为25.8%,中敏率则为32.3%;环丙沙星和氯霉素耐药率分别为19.4%和45.2%。结论 对于小儿鼠伤寒沙门菌感染患者,应用以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头孢曲松为主的方案治疗疾病能取得满意成效。该法安全性强,有效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 钟伟明李红森张天貌欧汉贞谢佳美
- 关键词:小儿患者鼠伤寒沙门菌感染
- 脓肿分枝杆菌合并鼠伤寒沙门菌感染1例
- 2024年
- 近年来,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病呈快速上升趋势,其误诊率高、抗生素耐药快、治疗效果差、疗程长、药物不良反应大、治愈率低,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且在我国一直没有统一且成熟的治疗方案[1],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2]。鼠伤寒沙门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原菌,主要因食用被鼠伤寒沙门菌污染的食物或水而感染,多见于婴幼儿,以胃肠炎型为多见,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表现为败血症型,也可引起全身播散性病灶[3]。本文就我科近期收治的1例脓肿分枝杆菌合并鼠伤寒沙门菌感染患者诊治进行汇总并复习相关文献。
- 曹丽娇范敏娟袁开芬王瑞丽杨晓蕾宋焕玉
- 关键词:脓肿分枝杆菌鼠伤寒沙门菌肺炎皮肤疾病淋巴结病
- 儿童鼠伤寒沙门菌感染特点及其耐药性分析
- 2024年
- 目的了解儿童鼠伤寒沙门菌感染特点及其耐药情况。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和药敏试验,对某医院儿科鼠伤寒沙门菌感染的住院患儿临床资料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纳入分析的105例鼠伤寒沙门菌感染患儿中,2017—2021年依次发生30例、24例、26例、10例和15例,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3岁以下儿童,为96例,占病例总数的91.43%。患儿送检标本中检出的鼠伤寒沙门菌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较敏感,对左氧氟沙星、头孢类曲松、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耐药率低,对复方磺胺甲噁唑、阿米卡星、头孢呋辛等具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丽水地区儿童感染鼠伤寒沙门菌多为0~3岁的婴幼儿,临床分离菌株对多数常用抗菌药物敏感,可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抗菌药物。
- 吴杰樊慧苏林建军
- 关键词:鼠伤寒沙门菌患病儿童耐药性
- TRIM67缺失对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小鼠炎症反应及巨噬细胞存活的影响
- 陈姝汐
- 饲粮中添加腐殖酸钠对鼠伤寒沙门菌感染肉鸡肝组织炎症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2024年
- 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腐殖酸钠(sodium humate,HNa)对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S.Typhimurium)感染肉鸡肝组织炎症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健康的1日龄雄性爱拔益加(AA)肉鸡32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对照组(CON组,基础饲粮)、模型组(ST组,基础饲粮)、低剂量HNa组(L-HNa组,基础饲粮+0.2 g·kg^(-1) HNa)、中剂量HNa组(M-HNa组,基础饲粮+0.4 g·kg^(-1) HNa)、高剂量HNa组(H-HNa组,基础饲粮+0.6 g·kg^(-1) HNa)。在试验第22~24天,CON组肉鸡每天灌胃1 mL PBS,ST、L-HNa、M-HNa和H-HNa组肉鸡每天灌胃1 mL 3×10^(9) CFU·mL^(-1)的S.Typhimurium,试验周期24 d。结果显示:1)与ST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6 g·kg^(-1)的HNa显著提高了肉鸡的平均日增重(P<0.05)。2)与CON组相比,ST组肉鸡肝组织表现为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肝脏指数增加,饲粮中添加不同浓度的HNa均缓解了肝组织的病理学损伤(P<0.05)。3)ST组肉鸡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KP)的活性显著高于CON组(P<0.05);相较于ST组,L-HNa、M-HNa和H-HNa组肉鸡血清中AKP、ALT和AST的活性显著降低(P<0.05)。4)与CON组相比,ST组肉鸡肝组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显著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饲粮中添加HNa缓解了S.Typhimurium感染对肉鸡肝组织抗氧化功能的损伤(P<0.05)。5)与ST组相比,饲粮中添加不同浓度的HNa显著降低了肉鸡肝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8、一氧化氮合酶(iNOS)、白细胞分化抗原68(CD 68)的mRNA表达,显著增加了IL-10、精氨酸酶-1(ARG 1)和CD 163的mRNA表达(P<0.05)。6)与CON组相比,S.Typhimurium感染显著提高了肉鸡肝组织核因子κB(NF-κB p65)、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和半胱天冬蛋白酶-1(Caspase-1)的蛋白表达,降低了核因子κ
- 王栋柳可欣何炎峻邓守翔刘云马卫明
- 关键词:鼠伤寒沙门菌肝组织炎症抗氧化肉鸡
- 基于靶蛋白ZBP1开发治疗鼠伤寒沙门菌感染药物的初步探究
- 狄传远
- 一起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引起的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通过调查食物中毒的原因及可能的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为今后防控类似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通过病例对照研究,确定本次食物中毒的可疑危险食物;采集餐厅剩余食物、病人粪便、呕吐物以及餐厅环境样本进行病原学、微生物学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现场共发现病例54人,罹患率11.4%。发病潜伏期最短4 h,最长21 h,平均潜伏期中位数为10 h,流行病学曲线提示发病时间分布呈点源传播模式。凉拌猪肝(OR=3.70,95%CI=1.67~8.21)和夫妻肺片(OR=3.95,95%CI=1.57~9.98)食用后发病风险显著高于未进食的发病风险。采集病例合格标本39份,其中8份标本检出鼠伤寒沙门氏菌;采集菜品标本11份,其中3份菜品检出鼠伤寒沙门氏菌阳性。结论:本次食物中毒由鼠伤寒沙门氏菌交叉污染引起。
- 尹文琴李瑞锐
- 关键词: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鼠伤寒沙门氏菌
- 火炭母通过调控TLR4-TBK1信号通路改善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小鼠空肠的炎症反应被引量:1
- 2023年
- 为了探讨火炭母对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小鼠空肠的免疫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本试验将48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个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和火炭母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阳性药物组小鼠灌胃庆大霉素[20 mg/(kg·bw)],火炭母高、中、低剂量组小鼠分别按16、8和4 g/(kg·bw)剂量灌胃火炭母,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给予等体积的灭菌生理盐水,共连续给药8 d。预防性给药2 d后,每只小鼠(空白对照组除外)灌胃0.2 mL半数致死量(LD 50)鼠伤寒沙门菌(5×10^(4) CFU/mL)致病。给药结束后,处死小鼠取空肠用于组织病理学检查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后,小鼠空肠杯状细胞和肠腺红细胞增多、肠绒毛结构松散,火炭母各剂量组小鼠空肠杯状细胞和肠腺红细胞明显减少,火炭母减轻了小鼠空肠组织损伤。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空肠中免疫因子β干扰素(IFN-β)蛋白表达显著上升(P<0.05),γ干扰素(IFN-γ)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磷酸化TANK结合激酶1(p-TBK1)和Toll样受体4(TLR4)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和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蛋白表达显著上升(P<0.05);与模型组相比,不同剂量火炭母可以不同程度降低炎症因子IL-6(P<0.05或P>0.05)、IL-1β(P<0.05)和NF-κB p65(P<0.05)蛋白表达,显著提高TLR4、β干扰素TIR结构域衔接蛋白(TRIF)蛋白的表达和TANK结合激酶1(TBK1)蛋白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P<0.05),提高下游信号IRF3蛋白的表达(P<0.05)及其磷酸化水平(P<0.05或P>0.05),进而提高空肠中IFN-β(P<0.05或P>0.05)和IFN-γ(P<0.05)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火炭母通过调控TLR4-TBK1信号通路改善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小鼠空肠的炎症反应。
- 张易安郭琰娜刘妍刘涵笑沈幸玲刘逸雷唐陆平何永明
- 关键词:火炭母鼠伤寒沙门菌空肠
- MafK在鼠伤寒沙门菌感染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 沙门菌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食源性病原菌之一,能够感染人和多种动物,引起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对畜牧业的发展和人类的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抗生素是其治疗的主要手段,但是由于药物残留及细菌耐药性等问题日益严重,急需寻找更安...
- 徐诗瑶
- 关键词:沙门菌肠炎CASPASE-3
- 播散性马尔尼菲篮状菌合并鼠伤寒沙门菌感染1例被引量:1
- 2022年
- 马尔尼菲篮状菌(又称马尔尼菲青霉菌)是一种双相真菌,主要发生于细胞免疫缺陷人群,如HIV感染者,仅少数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者[1]。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多发生于东南亚地区,我国一项1984-2009年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的回顾性研究表明,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患者中高达87.7%为HIV感染者,而在其他免疫功能缺陷者及免疫功能正常者中仅为3.8%及8.5%[2]。近年来非HIV感染者发生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的报道有所增加。鼠伤寒沙门菌是人畜共患病原菌,主要因食用鼠伤寒沙门菌污染的食物或水而感染,多见于婴幼儿,以胃肠炎型多见,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表现为败血症型,也可引起全身其他部位的播散性病灶[3]。本文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近期收治的1例非HIV感染的马尔尼菲篮状菌病合并鼠伤寒沙门菌感染患者报告如下。
- 代迎欢卢家桀
- 关键词:结核鼠伤寒沙门菌
相关作者
- 张春杰

- 作品数:484被引量:955H指数:14
-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鼠伤寒沙门菌 生物学特性 CRP 减毒 鸡IL-18
- 林菁

- 作品数:38被引量:97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新生儿 母婴阻断 HIV母婴阻断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
- 孙艳玲

- 作品数:3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 研究主题:两歧双歧杆菌 鼠伤寒沙门菌 小鼠 鼠伤寒沙门菌感染 小鼠模型
- 杨涛毅

- 作品数:28被引量:133H指数:6
-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新生儿 难治 多中心 社区获得性肺炎 发育商
- 万朝敏

- 作品数:235被引量:1,295H指数:19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循证医学 急性发热 小儿 结核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