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34篇“ 4D-CT“的相关文章
基于4D-CT高通气功能肺组织避让的胸部肿瘤放疗计划可行性研究
2024年
目的建立基于4D-CT肺通气功能图像的胸部肿瘤高通气功能肺避让(HVFLA)的放疗计划设计流程,确定HVFLA的放疗计划策略,为胸部肿瘤患者开展HVFLA放疗临床试验提供支持。方法基于前期已经建立的4D-CT肺通气功能图像深度学习模型,搭建计算平台将其融入放疗计划流程,进一步回顾性入组10例行4D-CT模拟定位的胸部肿瘤患者,根据建立的模型获取每位患者的4D-CT肺通气功能图像,根据肺通气量相对值高低自动将肺通气功能区域三等分为高、中和低通气功能肺,并导入Pinnacle3治疗计划系统。对于每位患者,根据靶区处方剂量和危及器官的剂量限值要求,采用容积旋转调强技术,分别设计临床计划和HVFLA计划,要求每个计划均满足临床要求,其中,HVFLA计划增加限制高功能肺的优化条件。通过比较靶区、危及器官(双肺、心脏和脊髓)和高功能肺的剂量学参数评价计划,剂量学参数包括靶区的D2、D98和平均剂量,双肺和高功能肺的V_(5)、V_(10)、V_(20)、V_(30)和平均剂量,心脏的V_(30)、V40和平均剂量,脊髓的D1 cm^(3)等。采用配对t检验的方法对两组计划统计分析。结果临床计划和HVFLA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均满足临床要求,HVFLA计划高功能肺的平均剂量、V_(5)、V_(10)、V_(20)和V_(30)平均分别减少1.2 Gy、5.9%、4.2%、2.6%和2.3%,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8.07、4.02、-6.02、-7.06、-6.77,P<0.05)。双肺、心脏和脊髓的剂量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了基于4D-CT肺通气功能图像的高功能肺避让的放疗计划设计流程,HVFLA计划可以显著降低高功能肺的受照剂量,双肺、心脏和脊髓受照剂量无显著变化。HVFLA放疗计划策略可行,可以为胸部肿瘤患者开展HVFLA放疗提供支持。
刘志强田源门阔戴建荣
关键词:放疗计划
基于4D-CT的三种呼吸门控技术对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靶区及正常组织器官体积、受照剂量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基于4D-CT的三种呼吸门控技术对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计划靶区及正常组织器官体积、受照剂量的影响。方法:收集108例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患者在基于4D-CT的三种呼吸门控技术下接受SBRT治疗的肿瘤靶区(GTV)、计划靶区(PTV)体积和受照剂量,并比较三种呼吸门控技术下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结果:三种不同技术下,患者GTV与PTV体积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差异(均P<0.05),其中自由呼吸(FB)技术下的GTV与PTV体积较主动呼吸控制(ABC)、呼吸门控(RG)技术下高,RG技术下GTV与PTV体积较ABC技术下高(均P<0.05);三种不同技术下PTV受照剂量参数靶区适形度指数(C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种不同技术下PTV受照剂量参数靶区剂量均匀性指数(HI)、GI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FB技术下的GI较ABC技术和RG技术下低,HI水平较ABC技术和RG技术下高,ABC技术下的HI水平较RG技术下低(均P<0.05);三种不同技术下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以及脊髓的受照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种不同技术下双肺V_(5)、V_(20)以及平均照射剂量(ML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FB技术下的V_(5)、V_(20)以及MLD较ABC、RG技术下高,RG技术下V_(5)、V_(20)以及MLD较ABC技术下高(均P<0.05)。结论:基于4D-CT的ABC与RG技术相较于FB技术更有利于缩小靶区体积,提高治疗剂量,同时更有利于降低病灶危及器官与组织的受照剂量。
管浩然闫冰李骁扬李迪迪吴广军吴齐兵
关键词:4D-CT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靶区受照剂量
4D-CT Temporal average反转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4年
目的 探讨4D-CT Temporal average反转像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临床怀疑缺血性脑梗死,进行CT灌注、磁共振DWI扫描,将CTP扫描数据采用4D-CT分析软件联合Temporal average反转像,并记录梗死灶显示位置及数量,以磁共振DWI检查显示结果为标准,采用Kappa检验评价4D-CT Temporal average反转图、CTP诊断的结果及联合分析结果,再与磁共振DWI检查是否一致进行对比。结果 60例患者在急性缺血性梗死灶检出数量及位置分布,DWI检查共检出108处,其中前循环区88处(81.48%),后循环区20处(18.52%);CTP分析结果显示48处,前循环区45个,一致性一般,灵敏度41.67%,特异度97.78%。后循环区3处,一致性差,灵敏度41.67%,特异度100%;4D-CT Temporal average反转像共显示96处,其中前循环区79处,一致性较高,灵敏度89.78%,特异度91.14%。后循环区17处,一致性高,灵敏度94.44%,特异度93.02%;联合应用两种方法可提高前循环区病灶检出,灵敏度94.32%,特异度96.39%。结论 CTP联合应用4D-CT Temporal average反转像分析可提高缺血性脑卒中阳性病灶检出率,尤其对脑后循环区具有更高价值。
张春燕胡永胜夏春华何新华董斌陈兵王劲武王自勇
关键词:CTP缺血性脑梗死
腹部呼吸幅度与基于4D-CT测量膈肌运动范围及肺体积变化量相关性研究
2024年
通过研究腹部呼吸幅度、膈肌运动范围和肺体积变化量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医生在勾画治疗靶区外扩范围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4例肺癌患者,对每个患者的呼吸幅度、膈肌运动范围、肺部体积进行测量,采用SPSS25.0软件中的Pearsons双变量相关性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膈肌运动范围与肺体积变化量具有性相关且,右膈肌运动范围与右肺体积变化量呈显著性相关(P<0.05,r=0.9);左膈肌运动范围与左肺体积变化量呈中度相关(P<0.05,r=0.432)。相较于左膈肌,右膈肌运动范围较大,且个体差异性更大,右肺在呼吸周期中体积变化较左肺也偏大,呼吸幅度对双肺体积变化影响较小。结论 膈肌运动范围与肺体积变化量具有性相性,呼吸幅度与双肺体积变化量之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
罗翊铭陆显发杨第炸
4D-CT联合锥形束CT在肺癌放疗中靶区外放边界的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分析四维CT(Four-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4D-CT)联合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对肺癌放疗中因呼吸运动和摆位误差对靶区外放值的影响,为临床靶区勾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9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4D-CT扫描的肺癌放疗患者24例,其中采用呼吸门控技术患者12例,未采用呼吸门控技术患者12例。所有患者定位时进行4D-CT扫描,且首次放疗前行CBCT扫描,之后每周行CBCT扫描,其中采用呼吸门控治疗患者每次治疗前均行CBCT扫描,采用肿瘤中心点在4D-CT图像中10个时相上的位移作为影响呼吸运动的参数,并结合CBCT的位移数据计算靶区外放边界值,分析肿瘤中心点位置、摆位误差以及肿瘤中心点三维方向上相关性。结果 24例患者随呼吸运动肿瘤中心点在左右、头脚、前后方向上的位移分别为(0.21±0.20)、(0.52±0.49)、(0.29±0.21)cm。摆位误差在左右、头脚、前后方向上的位移分别为(0.06±0.31)、(-0.06±0.46)、(0.07±0.36)cm。仅利用摆位误差只能得出内在靶体积到计划靶区的外放边界值,在3个方向上最大值分别为0.36、0.47、0.43 cm。利用肿瘤中心点位移和摆位误差位移得出肿瘤靶区外放边界3个方向最大值分别为0.73、1.31、0.82 cm。结论 4D-CT联合CBCT能减小肺癌患者放疗中的靶区外放,利用呼吸门控在4D-CT计划基础上也可进一步精确靶区外扩边界。
黄燕曹泓立裴曦汪志
关键词:四维CT锥形束CT肺癌放疗摆位误差呼吸门控
头颈部IgG4相关疾病CT影像学特点
2023年
目的 总结IgG4相关疾病头颈部CT影像学表现,分析其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9年9月—2021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诊治,并最终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IgG4相关疾病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及CT资料,观察受累部位、病变特点等。结果 按照纳排标准共纳入20例患者,其中14例双侧颌下腺受累,6例单侧颌下腺受累,8例双侧腮腺受累,1例单侧腮腺受累,11例泪腺受累,3例甲状腺受累,此外笔者观察到95%(19例)患者头颈部受累腺体周围或颈部可见肿大淋巴结。CT影像中,唾液腺受累表现为腺体不同程度的弥散性肿大或腺体内存在实质性团块,在笔者收集的病例中,所有受累腺体的CT影像均未见明显钙化或囊性病变。泪腺受累多表现为双侧对称性肿大,密度均匀,部分患者可见眼外肌、眶下神经增粗受累。淋巴受累表现为单个或多个肿大淋巴结,边界清晰,无明显钙化及坏死液化影。甲状腺受累表现为腺体局部见低密度影像,形态不规则,与正常腺体边界欠佳。另外部分患者可观察到鼻旁腺、鼻腔黏膜及血管受累影像。结论 头颈部IgG4相关疾病在CT下具有一些体征性的表现,准确识别并判断这些CT表现有助于临床医师提高对头颈部IgG4相关疾病的诊断,降低误诊率。
冀耀伟南欣荣张琪闫星泉王金凤田晓娟
关键词:头颈部CT腺体
区分T1-2与T3-4期胃癌CT影像组学模型的建立与验证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基于CT影像组学构建的模型术前鉴别T1-2与T3-4期胃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5例术前行腹部CT增强扫描且经切除术后T分期明确的胃癌患者,将其分为T1-2期及T3-4期两组,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按7∶3分为训练集及测试集。在其静脉期CT图像上进行感兴趣区(ROI)的勾画及影像组学特征的提取。采用LASSO回归筛选出与T分期相关性最高的特征,分别利用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及决策树建立影像组学模型。基于影像组学特征建立影像组学标签,基于临床特征建立临床模型,结合影像组学标签及临床特征构建影像组学诺模图。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模型鉴别T分期的效能;Delong检验比较最优影像组学模型与临床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性及诺模图与二者中效能更好的模型之间AUC的差异性;采用校准曲线评价模型评估与实际病理结果的匹配性,决策曲线评价模型的临床净收益。结果:影像组学模型中,逻辑回归模型的预测效能最好,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上的AUC分别为0.864、0.836,均高于临床模型;结合影像组学标签及临床特征生成的影像组学诺模图预测效能优于3种影像组学模型和临床模型,在训练集及测试集上的AUC分别为0.876、0.850。Delong检验显示:逻辑回归模型在训练集上的预测效能较临床模型更好(P<0.01),诺模图的AUC高于逻辑回归模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显示影像组学诺模图具有很好的模型适应性和临床实用性。结论:基于CT影像组学构建的诺模图对术前区分T1-2与T3-4期胃癌具有重要价值。
王芷旋王霄霄卢超陆思远丁奕张久楼蒋鹏程单秀红
关键词:胃癌CTT分期
四维CT血管造影-CT灌注成像评价烟雾病及烟雾综合征侧支循环及其与脑血流动力学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四维CT血管造影(4D CTA)-CT灌注(CTP)成像评价烟雾病及烟雾综合征患者侧支循环分级的价值及其与脑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北京医院确诊为烟雾病及烟雾综合征的32例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4D CTA-CTP检查。在4D CTA图像上采用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 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上采用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学会/介入放射学学会侧支循环改良评分系统对患者侧支循环情况进行评分并将其分为侧支代偿Ⅰ~Ⅲ级。在CTP图像上选择基底核层面勾画兴趣区并测量各灌注参数, 包括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延迟时间(DLY)。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不同侧支循环分级各灌注参数的差异, 两两比较以Bonferroni校正。采用Kappa及Spearman检验分析4D CTA和DSA对侧支循环分级的一致性和相关性。结果 4D CTA与DSA评估患者侧支循环分级的一致性中等(Kappa=0.693, P<0.001)且相关性极强(r=0.805, P<0.001)。侧支代偿Ⅰ级、侧支代偿Ⅱ级、侧支代偿Ⅲ级的CBF、MTT、TT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7.91、11.69、8.93, P值分别为0.019、0.003、0.012)。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 侧支代偿Ⅰ级的CBF低于侧支代偿Ⅲ级(P=0.015), 侧支代偿Ⅱ级MTT高于侧支代偿Ⅲ级(P=0.005), 侧支代偿Ⅰ级的TTP高于侧支代偿Ⅲ级(P=0.015), 余指标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侧支代偿Ⅰ级、侧支代偿Ⅱ级及侧支代偿Ⅲ级的CBV、DL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D CTA-CTP对烟雾病及烟雾综合征患者的侧支循环评价能力与DSA相当, 并可以全面评估脑血流动力学情况, 对病情监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逯瑶李玲曹若瑶何祎王艳华杨希孟刘慧菁陈涓
关键词:脑底异常血管网病血流动力学侧支循环
1例^(68)Ga-Exendin-4 PET/CT及^(68)Ga-DOTATATE PET/CT双阳性胰岛素瘤病例报告
2023年
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NEN)是起源于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一组异质性罕见肿瘤,胰腺是其常见的发病部位,近年来,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率明显上升[1,2]。胰岛素瘤是最常见的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占94.8%[2]。胰岛素瘤首选手术治疗,所以术前定位尤为重要。胰岛素瘤常为单发,且直径常较小,所以胰岛素瘤的定位较为困难。随着新的显像技术的出现,胰岛素瘤的诊断率较前明显提高。本文现报道1例长期漏诊的胰岛素瘤患者,胰岛素瘤被68稼(68Ga)标记的艾塞那肽(Exendin-4)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及68Ga-轮环藤宁-乙二胺四乙酸-奥曲肽(DOTATATE)PET/CT检查准确定位。
常丽纳李京艳崔景秋刘铭何庆
关键词:胰岛素瘤病例报告双阳性神经内分泌细胞显像技术
基于4D-CT中青年髌股关节痛运动机制的研究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 膝关节功能状态对髌骨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目的:髌股关节痛(patellofemoral pain,PFP)发病率高,具有高度持久性的特点,目前缺乏一级的病因学证据作为治疗基础,预...
李佳
关键词:中青年患者CT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