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27篇“ AGNOR染色“的相关文章
鸡肺石蜡切片AgNOR染色方法的探讨
2009年
AgNOR银染法是病理实验室常用的染色方法,它能反映细胞增殖及有助于肿瘤的鉴别诊断,在兽医临床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AgNOR内的嗜银蛋白为一种酸性非组蛋白,其带负电荷的羧基首先与银离子结合,使银离子还原成金属银,形成在亚显微结构下可见的微小核心,并以此作为银继续沉淀的集中点。然后,由较小负电荷的巯基吸收银,使微小的银发展成特征性的黑点,显微镜下显示为AgNOR颗粒。
曾健滢冯宇麟李英潘家强
关键词:AGNOR石蜡切片亚显微结构银染法兽医临床
鸡肺石蜡切片AgNOR染色方法的探讨
2009年
曾健滢李英冯宇麟郑倩潘家强
关键词:AGNOR染色染色方法肺小动脉石蜡切片血管平滑肌细胞嗜银蛋白
FCM-DNA倍体分析、AgNOR染色及hTERT、PCNA表达在良恶性胸腹水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0
2007年
背景与目的:良恶性胸腹水的鉴别诊断仍然是临床的一大难题,本研究应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DNA倍体分析、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rgyrophilic nucleolar organizer region,AgNOR)染色及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来探讨其对良恶性胸腹水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间因胸腹水就诊的患者67例,每位患者除常规胸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外,还分别进行FCM-DNA倍体分析、AgNOR染色和应用免疫细胞化学SP法检测胸腹水脱落细胞hTERT和PCNA的表达状况。结果:FCM-DNA倍体分析、AgNOR染色及hTERT、PCNA的表达在良恶性胸腹水之间差异显著。上述诸指标与细胞学比较显示,AgNOR染色敏感性最高为89.1%;细胞学及hTERT和PCNA检测特异性最高,为100%;而AgNOR染色及hTERT检测准确率最高,为89.6%。联合检测发现细胞学联合hTERT检测敏感性提高至91.3%(42/46)。结论:DNA异倍体、hTERT和PCNA的表达及AgNOR颗粒数增多均是恶性胸腹水的特征,可作为胸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的重要辅助手段,而细胞学联合hTERT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可提高单纯细胞学的阳性率。
吴丽颖刘邦荣陆军凌明德陈洁李朋蒋艳
关键词:AGNORHTERT
AgNOR染色及hTERT、PCNA表达在良、恶性胸腹水鉴别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应用AgNOR染色及hTERT、PCNA的表达探讨其对良、恶性胸、腹水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67例因胸、腹水就诊的患者除进行常规胸、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外,还进行AgNOR染色,并用SP法检测胸腹水脱落细胞hTERT和PCNA的表达。结果恶性与良性胸、腹水AgNOR每核颗粒平均数分别为4·33±0·68和1·57±0·48;AgNOR染色敏感性为89·1%,特异性为90·1%。在46例恶性胸、腹水中,hTERT和PC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8%和63·0%,反应性间皮细胞hTERT和PCNA(-)。AgNOR颗粒数增多与hTERT、PCNA的表达具有一定的相关性。AgNOR计数较PCNA检测的敏感性和准确率均明显升高,而hTERT与AgNOR计数相比差异不显著。结论hTERT和PCNA的表达及AgNOR颗粒数增多均是恶性胸、腹水的特征,可作为胸、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的重要辅助手段。
刘邦荣吴丽颖陆军凌明德陈洁李朋蒋艳
关键词:AGNORHTERT胸腹水
AgNOR染色法与免疫组化在检测口腔白斑的念珠菌感染中的应用
2006年
蒋文晖王文梅黄晓峰
关键词:口腔白斑念珠菌病免疫组化学
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及AgNOR染色法在口腔念珠菌性白斑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探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及AgNOR染色法在口腔念珠菌性白斑(OCL)诊断中的综合应用。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及AgNOR染色法,并对照PAS染色法,检测154例口腔白斑及鳞癌组织中念珠菌的感染情况。结果:经统计学处理,4种检测方法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白斑真菌感染率为71.8%(89/124),白色念珠菌感染率为56.5%(70/124)。本研究中只发现1例热带念珠菌感染。真菌感染中78.7%(70/89)为白色念珠菌。鳞癌真菌感染率63.3%(19/30),均为白色念珠菌感染。结论:AgNOR染色法、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的综合应用,可以从组织、细胞、分子水平对OCL进行定位研究,为OCL的准确诊断提供客观的实验依据。
蒋文晖王文梅黄晓峰
关键词:原位杂交免疫组化
膀胱癌AgNOR染色的研究
2003年
目的应用AgNOR技术判断膀胱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方法对65例膀胱癌技术进行AgNOR染色,油镜下计数肿瘤细胞内AgNOR颗粒。结果14例膀胱癌平均计数AgNOR为380±0 63,正常组为1 65±0 18,两组有显著差异(P<0 01)。结论 AgNOR颗粒计数判断膀胱癌的恶性成度预后有一定价值。
蔺小倩
关键词:膀胱癌预后AGNOR技术染色
AgNOR染色在急性白血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研究AgNOR染色在急性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银染技术观察 4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其中ALL1 2 8例 ,ALL2 1 2例 ,3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及 2 0例正常对照组的细胞AgNOR数 /核及性状。结果 :ANLL平均AgNOR/核计数显著高于ALL(P <0 .0 1 ) ,ALL2平均AgNOR/核计数显著高于ALL1 (P <0 .0 1 )。ALLAgNOR以点状分布为主。ANLL以块状分布为主 ,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白血病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AgNOR观察有助于急性白血病诊断及鉴别诊断。
李静尘吴婷婷杨军军
关键词:AGNOR染色急性白血病
AgNOR染色在淋巴结病变针吸细胞学定量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探讨 Ag NOR染色技术在淋巴结病变针吸细胞学涂片染色效果及对淋巴结病变定量诊断的价值。方法  应用胶银染色法 ,对 2 0 8例淋巴结病变针吸细胞学涂片进行 Ag NOR染色 ,油镜下行 Ag NOR颗粒计数和形态、分布观察。结果  Ag NOR颗粒均值在 81例淋巴结转移癌为( 8.84± 3.1 2 ) ;30例非霍奇金病 ( NHL)为 ( 9.42± 2 .78) ;1 1例霍奇金病 ( HL)为 ( 4 .69± 1 .0 8) ;34例慢性淋巴结炎为 ( 1 .32± 0 .2 8) ;2 8例淋巴结结核为 ( 1 .46± 0 .34) ;2 4例增生性淋巴结炎为 ( 2 .2 6± 0 .45 )。良恶性淋巴结病变细胞 Ag NOR颗粒数之间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 ( P <0 .0 1 ) ,并且二者之间的 Ag NOR颗粒大小及分布亦呈现明显的不同。结论  Ag NOR染色技术是定量鉴别良恶淋巴结病变 ,尤其是
高菊兴刘桂娟
关键词:肿瘤淋巴结AGNOR染色针吸细胞学淋巴结转移癌
眼组织AgNOR染色及其意义被引量:6
2000年
目的 探讨眼组织银染核仁组成区 (Ag NOR)染色的效果和意义。方法 对部分正常眼组织、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后角膜组织及小梁切除术滤过泡区组织进行 Ag NOR染色 ,光镜下观察组织结构和银染颗粒。结果  Ag NOR染色可清晰地显示出眼组织结构和细胞核中银染颗粒。增殖旺盛的细胞核中银染颗粒数增多。结论  Ag
钟一声王康孙
关键词:眼组织染色AGNOR

相关作者

王仰坤
作品数:82被引量:270H指数:9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50医院
研究主题:胃肿瘤 胃粘膜 胆囊肿瘤 异型增生 胃癌
黄应桂
作品数:60被引量:205H指数:9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PCNA 免疫组织化学 增殖细胞核抗原 P53 翼状胬肉
丁华野
作品数:320被引量:1,854H指数:22
供职机构:北京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乳腺肿瘤 乳腺癌 乳腺 病理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陈希陶
作品数:79被引量:180H指数:7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
研究主题:单克隆抗体 胃肿瘤 胃癌 胃癌单克隆抗体 抗原
胡家露
作品数:199被引量:832H指数:15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研究主题:胃肿瘤 胃癌 单克隆抗体 幽门螺杆菌 异型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