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715篇“ BCR“的相关文章
- 钢绞线用SWRH72BCr盘条质量改进
- 2024年
- 对影响钢绞线用SWRH72BCr盘条合格率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认为连铸坯的横向裂纹是造成盘条结疤缺陷的主要原因。盘条添加的V元素在增加淬透性的同时使珠光体与贝氏体相变区发生分离,增加了小规格盘条的控冷难度,斯太尔摩风冷线冷却不均匀是盘条强度不合格的直接原因。通过改善连铸工艺,调整斯太尔摩线佳灵装置与风机风量,将佳灵装置的角度由30°调整至50°,对轧制工艺优化改进后盘条平均抗拉强度提高约20 MPa,抗拉强度最大波动80 MPa,产品综合合格率由94.0%提高到98.99%。
- 陆峰陆庆丰
- 关键词:钢绞线淬透性连铸抗拉强度
- 用于BCR-ABL融合基因四种亚型同时检测的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BCR‑ABL融合基因四种亚型同时检测的级联信号放大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系统,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系统包含四面体DNA捕获探针、不同亚型特异性H1‑P双链、四种四面体DNA支架、四种不同镧系元...
- 何蔓袁国林胡斌陈贝贝
- 一类靶向BCR-ABL融合蛋白的化合物及其用途
-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靶向BCR‑ABL融合蛋白的化合物及其用途。所述的化合物具有通式(I)或(II)所示的结构。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以及在制备BCR‑ABL降解剂以及制备用于治疗由BCR‑ABL异常表达或发生...
- 李铮
- BCR::ABL1阳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型与预后评估进展
- 2024年
-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和免疫靶向药物的应用已经明显改变了BCR::ABL1阳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策略和临床结果。202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共识分型(ICC)相继对该疾病的分型进行了更新。2023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也首次更新了该疾病的预后分层,其治疗后的微小残留病评估和IKZF1plus基因分型是最关键的预后因素。以上更新将对临床诊疗产生重大影响,本文聚焦于该疾病分型和预后评估的最新更新内容展开综述。
- 闫宇辰王成糜坚青王瑾
- 关键词: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疾病分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预后评估
- 新型BCR-ABL抑制剂的设计合成与构效关系
- 2024年
- 通过对现有的BCR-ABL变构抑制剂阿西米尼(asciminib)进行结构优化研究,得到N-苯基吲哚啉-5-甲酰胺分子骨架Ⅰ,并以该分子骨架为基础,利用分子对接辅助设计合成化合物1~12,使用ESI-MS和NMR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后续采用CCK-8法测定目标化合物在体外抗BCR-ABL1依赖型Luc-Ba/F3细胞增殖能力。最终筛选出高活性先导化合物1,针对该化合物在后续成药性评价中暴露出的清除率高、半衰期短等问题进行了其成药性质优化,引入亲水性基团,后续设计并合成化合物13~22,其中化合物17具有较好的细胞抑制活性,清除率较低,半衰期较长,有望作为临床候选化合物展开进一步的生物活性和成药性的评价。
- 王永健郭明
- 关键词: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BCR-ABL融合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 BCR::ABL1 p210转录水平定量检测多中心比对
- 2024年
- 目的评估7家独立医学实验室BCR::ABL1 p210转录水平定量检测能力及实验室之间结果的可比性。方法比对分两个阶段完成,由参考实验室制备比对样本,每个阶段比对样本的BCR::ABL1 p210定量值均覆盖0.001%~0.01%、0.01%~0.1%、0.1%~1%、1%~10%及>10%。各比对实验室分别采用即时荧光定量PCR法(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PCR)和数字PCR法(digital PCR,dPCR)进行比对样本的检测,计算并确认各比对实验室转换因子(conversion factor,CF)。结果(1)RT-PCR比对中,1家实验室第一阶段14例样本未检出,其余6家实验室比对结果合格,偏倚<±1.2倍(-0.133~0.338),95%一致性界限<±5倍(上限0.147~0.785,下限-0.770~-0.109),计算并确认CF值;(2)dPCR比对中,1家实验室第二阶段未回报结果,其余6家实验室比对结果合格,偏倚<±1.2倍(-0.026~0.267),95%一致性界限<±5倍(上限0.084~0.991,下限-0.669~-0.135),计算并确认CF值;(3)BCR::ABL1 p210定量值为0.01%~0.1%、0.1%~1%、1%~10%及>10%时,RT-PCR和dPCR均能全部检出;BCR::ABL1 p210定量值为0.001%~0.01%时,dPCR检出率高于RT-PCR法(85.56%比68.00%)。结论各比对实验室结果呈较好一致性,各实验室间BCR::ABL1 p210定量检测通过CF值换算具备可比性;BCR::ABL1 p210深度分子反应定量检测中,dPCR法阳性检出率更高,更有优势;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各实验室应加强日常质控工作。
- 赵楚婷倪灿荣蔺亚妮马小丽吴祁生王芳韩晓雪刘丰徐阳刘红星陈杰汝昆朱明华
- 关键词:实时聚合酶链反应
- 断裂点簇集区-艾贝尔逊白血病病毒(BCR-ABL)融合基因检测试剂盒
- 本文件规定了断裂点簇集区-艾贝尔逊白血病病毒(BCR-ABL)融合基因检测试剂盒的要求、标签和使用说明、包装、运输和贮存,描述了相应的试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检测外周血样本和骨髓样本的断裂点簇集区-艾贝尔逊白血病病毒(BC...
- 曲守方杨勇陶慧卿张小燕龚建吴琨宋娜杰王瑞霞王方杰曹珊董嘉叶锋黄桃生徐任李丽莉贾峥张文新于婷孙楠黄杰
- 中医治未病领域中免疫组库(TCR/BCR)作为一种新型“全息”生物标志物的应用与展望
- 2024年
- 中医“治未病”理论构成了中医药健康管理的主要内容,“治未病”思想为中医药健康管理体系赋予科学内涵,中医药健康管理体系也是“治未病”思想的外在体现,该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离不开中医“治未病”思想的深度解析。“治未病”思想的深度解析需要从科学意义上深度思考三个关键问题:一是如何客观描述“未病”的生物学基础并阐明“未病”发生机制;二是如何阐释中医“治未病”科学内涵及中药复方的特殊药理效应机制;三是如何构建以中医“治未病”为内核的中医药精准健康管理新模式。本文从监管科学角度出发,首次提出“全息”生物标志物免疫组库(TCR/BCR)可作为新型“全息”生物标志物,用以客观表征中医治未病生物学基础和干预效果的科学评价体系,进而作为新的科学证据解释上述三个关键科学问题。
- 赵海洋华桦薛晓宇杨婷郭姗姗岳倩华杨思晔魏平谭蕊蓉赵耀王超张翼冠赵军宁
- 关键词:中医治未病生物标志物
- SWRH72BCr钢连铸坯表层网状渗碳体的形成和预防
- 2024年
- SWRH72BCr钢连铸坯表面常常发现有异常振痕的部位表层有网状渗碳体。研究了网状渗碳体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保护渣液渣层偏薄且厚度不均匀、结晶器振动装置偏振量大是连铸坯表层形成异常振痕的主要原因。通过优化保护渣成分,将保护渣加渣间隔时间从30 s调整为23 s,结晶器偏振量从0.25 mm减小到0.10 mm,表面有异常振痕的SWRH72BCr钢连铸坯的百分率从7.24%降低到了0.15%,表层有网状渗碳体的连铸坯百分率从1.31%降低到了0.10%。
- 李强张康晖马建超文光华周健韩富年
- 关键词:网状渗碳体振痕保护渣
- 靶向药物甲磺酸伊马替尼的分子标志物BCR-ABL融合基因定量检测平台的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
- 2024年
- 目的:使用BCR-ABL定量标准品,评价BCR-ABL融合基因检测试剂盒(数字PCR法)的性能。方法:提取BCR-ABL定量标准品的RNA,测定其浓度和纯度。使用BCR-ABL融合基因定量检测试剂盒(数字PCR法)和数字PCR仪进行检测,得到标准品的BCR-ABL融合基因的分子学反应。结果:用于准确度项目检测的标准品WS2和WS3的BCR-ABL融合基因的MR绝对偏差均不超过±0.5 log,用于检出限项目检测的标准品WS4能检出BCR-ABL融合基因突变阳性,用于重复性项目检测的标准品WS1和WS4的BCR-ABL融合基因的MR的变异系数(CV)均<3.0%。结论:BCR-ABL融合基因定量检测试剂盒(数字PCR法)的准确度、检出限和重复性的性能指标符合制定的《断裂点簇集区-艾贝尔逊白血病病毒(BCR-ABL)融合基因检测试剂盒》标准的相应要求,为标准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
- 孙楠李丽莉张文新黄杰曲守方
相关作者
- 王汛

- 作品数:56被引量:78H指数:6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BCR 女性 阴部神经 糖尿病性 SSEP
- 邵蓓

- 作品数:271被引量:695H指数:14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脑梗死 BCR 女性 雌激素 急性脑梗死
- 倪佩琦

- 作品数:57被引量:72H指数:6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BCR 女性 阴部神经 糖尿病性 SSEP
- 牛晓婷

- 作品数:82被引量:176H指数:8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
- 研究主题:BCR 女性 阴部神经 糖尿病性 SSEP
- 姚新生

- 作品数:146被引量:558H指数:14
-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
- 研究主题:CDR3 TCR 互补决定区3 Β链 T淋巴细胞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