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529篇“ CD34 造血干细胞“的相关文章
- 套细胞淋巴瘤患者骨髓中CD34+造血干细胞表达及其克隆成球能力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骨髓中CD34+造血干细胞(HSCs)的表达情况及其克隆成球能力。方法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自2019年9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9例初次诊断为MCL且临床分期为Ⅳ期患者纳入MCL组。另将同期于我院参加健康检查的3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骨髓液标本进行单个核细胞提取后,完成流式细胞分析及分选。比较健康组与MCL组中HSCs总占比。检测并比较两组HSCs在CD19-/IgM-、CD19-/IgM+、CD19+/IgM+、CD19+/IgM-4个亚群中占比。镜下观察MCL组与健康组体外克隆成球能力并进行分析。结果MCL组HSCs总占比高于健康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L组HSCs在CD19+/IgM+、CD19+/IgM-、CD19-/IgM-、CD19-/IgM+中占比均高于健康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HSCs在CD19+/IgM+、CD19+/IgM-、CD19-/IgM+、CD19-/IgM-中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CL组HSCs在CD19-/IgM+亚群中占比高于CD19-/IgM-亚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克隆成球实验结果显示,健康组几乎不会形成多细胞球体,而MCL组形成的多细胞球体较多,并且以这种生长方式为主;MCL组HSCs所形成的克隆球数量与体积均大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s在MCL患者中表达水平高于健康人群,并且具有较强的克隆成球能力;MCL骨髓病灶中HSCs存在表达及克隆成球能力异常,可能参与MCL的发生及发展。
- 陈荣荣黄纯兰唐君玲
- 关键词:套细胞淋巴瘤B细胞淋巴瘤造血干细胞
- 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疫苗体外抗乳腺癌效果评价及优化
- 2025年
- 目的:优化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体外诱导培养方法,制备负载肿瘤细胞裂解物的DC疫苗并探索DC疫苗的抗乳腺癌活性。方法:免疫磁珠分选脐血单个核细胞后获得CD34^(+)造血干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CD34^(+)造血干细胞纯度,经扩增培养和诱导分化培养获得DC,比较各因子在不同组合和不同时机加入对所获得DC表型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DC对异硫氰酸荧光素-卵白蛋白(FITC conjugated ovalbumin,FITC-OVA)的抗原吞噬活性,CCK-8方法检测DC疫苗对异源脐血单个核细胞的刺激增殖能力,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方法检测负载肿瘤细胞裂解物抗原的DC疫苗激活后的T细胞对乳腺癌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结果:扩增培养阶段,IMDM培养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100 ng·mL^(-1))+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50 ng·mL^(-1))+FMS样酪氨酸激酶3(FMS like tyrosine kinase 3 ligand,Flt-3L,100 ng·mL^(-1))+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100 ng·mL^(-1))+10%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1%P/S条件培养组与IMDM培养基+GM-CSF(100 ng·mL^(-1))+SCF(50 ng·mL^(-1))+10%FBS+1%P/S条件培养组相比,收获的DC表型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前者能收获更多数量的DC;诱导分化阶段,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在和白介素-4(interleukin 4,IL-4)加入48 h后加入GM-CSF,比在其他时间加入收获DC的CD80和CD83的表达更高;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未成熟DC具有较强的抗原吞噬活性;DC疫苗对异源脐血单个核细胞具有较强的刺激增殖能力;负载肿瘤细胞裂解物抗原的DC疫苗激活后的T细胞在体外对不同的乳腺癌细胞系具有显著的杀伤活性。结论:脐带血造血干细胞能够分化为数量可观的功能性DC,负载肿瘤细胞裂解物抗原的DC疫苗能激活T细胞并对乳腺癌细胞系具有显著的杀伤活性。
- 王淼解辉平严珂庆崔洪飞李伟张志斐金媛媛
- 关键词:脐血树突状细胞疫苗乳腺癌
- CD34^(+)细胞数对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影响
- 2024年
- 背景: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与较高的植入功能不良相关,因此经常要求更高的CD34^(+)细胞数量,但现有研究关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CD34+细胞剂量和研究终点关系的结论是有争议的。目的:探究CD34^(+)细胞数对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疾病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行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恶性血液病患者,总计135例。结合既往研究结果及移植中心经验,以CD34+细胞数5.0×10^(6)/kg为截止点,将队列分为2组。评估两组的移植物植入情况、复发率及非复发死亡率、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等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与结论:①CD34+细胞剂量与血小板的植入相关,高剂量组血小板的植入时间早于低剂量组(14 d vs.16 d,P=0.013)。②两组患者3年总生存期无显著差异(67.5%vs.53.8%,P=0.257);两组间的无进展生存期也无显著性差异(65.6%vs.44.2%,P=0.106),但根据疾病风险指数(DRI)进行分层分析后发现低危患者高剂量组的3年无进展生存期较低剂量组升高(72.0%vs.49.3%,P=0.036)。③高剂量组3年累积复发率小于低剂量组(16.0%vs.33.5%,P=0.05)。④两组100 d内非复发死亡率高剂量组大于低剂量组,但无显著差异(17.3%vs.6.7%,P=0.070);进行分层分析发现,高危患者中高剂量组100 d内非复发死亡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20.0%vs.3.3%,P=0.046)。⑤综上所述,输注>5.0×10^(6)/kg的CD34^(+)细胞可促进血小板早期植入,可改善移植中低危风险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期,并且降低移植后累积复发率;但在高危患者中,高剂量CD34+细胞导致移植后100 d内的非复发死亡率增高,考虑可能与移植后早期重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增多相关,因此考虑对回输高剂量CD34+细胞的患者应加强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监测。
- 彭英楠边志磊张素平李丽曹伟杰万鼎铭
-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复发
- 供者CD34^(+)细胞纯化输注挽救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功能不良3例
- 2024年
-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闸新中西医结合医院2020年至2023年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发生移植物功能不良并接受供者CD34^(+)细胞纯化输注挽救治疗的3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其中男2例,女1例,中位年龄68(39~69)岁。启动供者CD34^(+)细胞纯化输注距allo-HSCT的中位时间为83(56~154)d。输注的纯化供者CD34^(+)细胞中位数7.67(7.61~9.06)×10^(6)/kg,CD34^(+)细胞纯度97.76%(96.50%~97.91%),回收率70%(42%~75%),2例获得血液学恢复。3例患者均未观察到急性GVHD,1例发生口腔慢性GVHD(中度)。供者CD34^(+)细胞纯化输注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allo-HSCT后移植物功能不良有效且未观察到严重的急慢性GVHD。
- 石海霞刘慧霞魏道林朱骏邵珊蒋瑛王椿赵初娴
- 关键词: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细胞纯化CD34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
- 妊娠及围产因素对子代脐带血CD34^(+)造血干细胞的影响分析
- 2023年
- 目的分析妊娠及围产因素对子代CD34^(+)造血干细胞数量和脐带血有核细胞总数的影响。方法选择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收集的120例健康产妇的新生儿脐带血标本,其中男性60例,女性60例;新生儿体质量2500~4000 g。采用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子代脐带血中的有核细胞进行计数。采用流式细胞分析仪分析CD34^(+)造血干细胞。收集新生儿及相应产妇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孕母年龄、孕母血型、孕母身体质量指数(BMI)、孕母过敏史、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分娩方式、产次、孕周、新生儿性别、新生儿体质量、胎盘质量、是否胎膜早破、是否羊水污染、是否脐带绕颈等信息,分析其对脐带血CD34^(+)造血干细胞影响。结果妊娠期因素主要有孕母年龄、孕母血型、孕母BMI、孕母过敏史、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分娩方式、产次和孕周。围产期因素主要包括新生儿性别、新生儿体质量、胎盘质量、胎膜早破、羊水污染、脐带绕颈。根据临床信息分组进行组间比较发现,孕母血型、孕母BMI、孕母过敏史、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分娩方式、产次、新生儿性别、新生儿体质量、胎盘质量、是否胎膜早破、是否羊水污染、是否脐带绕颈等因素与脐带血有核细胞总数和CD34^(+)造血干细胞数量无相关性(P>0.05),而孕母年龄和孕周均与CD34^(+)造血干细胞数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子代脐带血中CD34^(+)造血干细胞数量与孕母年龄和孕周密切相关,孕母的年龄越大或孕周越大则CD34^(+)造血干细胞数量越多,这为脐血库筛选脐带血入库时提供了更多的理论依据。
- 仝晓鑫李惠敏翟青梅张璐涵丁桂凤
- 关键词:围产因素
- 纯化供者CD34^(+)细胞输注治疗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难治性造血重建不良8例临床分析
- 2023年
- 造血重建不良(poor hematopoietic reconstitution,PHR)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严重并发症,表现为植入功能不良(poor graft function,PGF)或持续性血小板减少(prolonged isolated thrombocytopenia,PT)[1]。文献报道PGF的发生率为5%~27%[2],原发PT发生率为10.1%[3]。PGF及PT均可导致非复发死亡增加,严重影响移植预后[4-6]。PHR目前尚无标准治疗办法,常用治疗手段包括输血支持、二次移植、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和促造血生长因子等,但输血支持伴随输注相关铁过载等不良反应,二次移植或DLI可致非复发死亡率升高和GVHD发生。目前allo-HSCT后PHR的发生机制尚未阐明,可能与CD34+细胞数量或质量受损有关[1,7-10]。再次输注纯化供者CD34+细胞可促进患者造血干/祖细胞重建,国外文献报道治疗PHR的有效率为58.3%~100%[11-19]。本研究对近年来在本中心接受纯化供者CD34+输注的8例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难治性PHR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 何云马瑞王慧芳张圆圆吕萌莫晓冬闫晨华王昱张晓辉许兰平刘开彦黄晓军孙于谦
- 关键词:造血重建供者淋巴细胞输注造血生长因子
- 用于扩增CD34<Sup>+</Sup>造血干细胞的培养液和体外扩增CD34<Sup>+</Sup>造血干细胞的方法
- 一种用于扩增CD34<Sup>+</Sup>造血干细胞的组合物、培养液和体外扩增CD34<Sup>+</Sup>造血干细胞的方法。组合物包括植物血凝素、SCF以及Flt‑3L;培养液包括基础培养液和前述的组合物;方法包括...
- 辛虎虎文学军王铮熊伟赵东来段威刘思存
- 用于扩增CD34<Sup>+</Sup>造血干细胞的培养液和体外扩增CD34<Sup>+</Sup>造血干细胞的方法
- 一种用于扩增CD34<Sup>+</Sup>造血干细胞的组合物、培养液和体外扩增CD34<Sup>+</Sup>造血干细胞的方法。组合物包括植物血凝素、SCF以及Flt‑3L;培养液包括基础培养液和前述的组合物;方法包括...
- 辛虎虎文学军王铮熊伟赵东来段威刘思存
- 雌孕激素在CD34^(+)脐血来源造血干细胞增殖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雌、孕激素在CD34^(+)脐血来源的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s)的增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妊娠女性(n=26)及未孕女性(n=24)外周血中HSCs占单个核细胞的比率及造血祖细胞不同亚群占比。建立体外模型,从脐静脉血(n=36)中收集CD34^(+)HSCs进行体外扩增培养,给予50 ng/mL雌二醇或500 ng/mL孕酮进行刺激,以不加激素的作为对照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及流式细胞术检测HSCs增殖情况。结果与未孕女性相比,妊娠女性外周血的HSCs比率明显增高(P<0.05),普通髓系祖细胞占多能祖细胞(MPPs)的比率明显降低(P<0.01),巨核细胞-红细胞祖细胞及粒细胞-巨细胞祖细胞占MPPs的比率增高(P<0.05)。与未给药组相比,雌、孕激素分别作用72 h后,HSCs的增殖指数均明显增高(均P<0.01),雌、孕激素分别作用7 d后,Lin-CD34^(+)HSCs和Lin-细胞流式细胞计数均增高(均P<0.05)。结论女性妊娠期间造血活动明显增强且明显向红系细胞和髓系细胞分化偏移,雌、孕激素可促进CD34^(+)脐血来源的HSCs增殖。
- 姚静欣林雯李莉平
- 关键词:造血孕激素造血干细胞增殖
- 外周血CD34^(+)细胞计数对造血干细胞动员和采集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 2022年
-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被广泛应用于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 但仍有部分患者面临治疗失败。人体外周血中造血干细胞(HSC)含量极少, 必须通过动员才能促使HSC从骨髓释放到外周血。HSC动员是auto-HSCT的关键过程, 其动员效率和采集量对auto-HSCT成功, 以及移植后转归均有重大影响。由于动员能力差导致的外周血CD34^(+)细胞计数低是auto-HSCT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auto-HSCT中回输HSC数量不足, 可能影响患者的长期预后。在采集前使用新型HSC动员剂普乐沙福抢先治疗, 可有效降低HSC动员失败率。笔者拟就auto-HSCT现状、HSC动员现状、外周血CD34^(+)细胞计数在HSC采集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旨在为临床中外周血HSC动员不佳患者的识别和指导合理的普乐沙福抢先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 汪靖王苓王丽宁姜杰玲胡炯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动员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