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3篇“ CL原子“的相关文章
- 铜锑钢耐Cl原子腐蚀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2023年
-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和具有三维周期性边界条件的超胞模型,结合VASPsol隐式溶剂模型,计算了Cl原子在α-Fe(100)纯表面及铜锑掺杂表面的吸附能、功函数、bader电荷等,分析了Sb和Cu掺杂对体系表面Cl原子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Sb和Cu在Fe(100)表面掺杂后降低了Cl原子的表面吸附倾向,抑制了Cl原子和体系表面Fe的电荷交换,阻碍了Cl原子和Fe之间反应产物的生成;在含氮环境中,Sb附近区域易发生电化学腐蚀,使得Sb、Cu进入溶液,两者原子的协同作用促进Cu和Cl原子反应形成含铜氯化物覆盖于基体表面,且该趋势随着Cl原子覆盖度的增大而增强。
- 王斯奇卢冠杰董瀚史文伍斌王洋
- 关键词:第一性原理
- Cl原子引发3-甲基-2-丁烯醛大气氧化机制的理论研究
- 2022年
- 醛、酮类化合物作为大气中典型的含氧挥发性有机物,对大气自由基及臭氧的生成均具有潜在的重要贡献.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从微观角度深入研究了3-甲基2-丁烯醛与Cl原子间的大气反应机制,对所有可能发生的反应路径进行了搜寻计算,并从热力学角度对各反应路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标题反应的路径可以分为2种类型:加成反应和抽氧反应.其中,加成反应通道为无能垒的反应过程,是3甲基2丁烯醛与Cl原子反应的主反应途径;而在抽氧反应通道中,抽取醛基氢(-OC^(12)(H))和甲基氢(-CH_(3))是抽氧反应类型中相对最优路径.此外,还对标题反应过程中的关键性中间体在O_(2)和NO存在条件下的后续反应机制进行了计算分析,为研究该类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氧化过程提供了详细的理论数据.
- 石博赵彬曾艳丽
- 关键词:DFT计算CL原子
- 硝酸异丙酯与Cl原子、OH和NO_(3)自由基反应的机理及动力学被引量:1
- 2022年
- 采用CCSD(T)//M06-2X/6-311++G(d,p)方法,结合传统过渡态理论,研究了硝酸异丙酯与Cl原子、OH及NO_(3)自由基的反应机理和动力学.两个反应物单体首先形成氢键复合物,随后X(X=Cl原子、OH和NO_(3)自由基)提取硝酸异丙酯中叔碳的α-H原子或甲基的β-H原子,室温下,以X提取α-H原子为主.反应的主要历程为Cl原子(OH或NO_(3)自由基)提取(CH_(3))_(2)CHONO_(2)的α-H原子,生成HCl(H_(2)O或HNO_(3))分子和(CH_(3))_(2)CONO_(2)自由基,后者分解为丙酮和NO_(2).结果表明,在200~500 K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丙酮和NO_(2)的产率降低;在室温下,硝酸异丙酯与Cl原子、OH和NO_(3)自由基反应的速率常数分别为3.933×10^(-11),1.182×10^(-13)和7.134×10^(-19)cm^(3)·molecule^(-1)·s^(-1).计算所得硝酸异丙酯与OH自由基反应的动力学数据与实验结论一致.
- 孙翠红吕立强刘迎王妍杨静张绍文
- 关键词:自由基反应机理动力学
- OH自由基、Cl原子和NO3自由基引发的E,E-2,4-己二烯醛的氧化机理及动力学的理论研究
- 作为含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醛类分子(如丙烯醛、E,E-2,4-己二烯醛、辛烯醛等)一旦被释放到大气中,除了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外,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研究醛类污染物的转化与吸收对于控制和解决环境污染极为重要。E,E-...
- 孙亚楠
- 关键词:自由基势能面变分过渡态理论速率常数
- 文献传递
- 5-甲基嘧啶吡啶衍生物苯环中F,Cl原子不同取代位置对EGFRL858R/T790M/C797S突变蛋白活性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 众所周知,细胞异常增殖以及异常转移都会大大增强癌症的发病几率,癌症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所以各类癌症是会威胁人类健康甚至导致死亡的恶性疾病。从生物化学理论层面来讲,当某些蛋白质在癌细胞中过度表达或异常表达导致信号...
- 鄂镜雯
- 关键词:激酶抑制剂
- CF_3CH=CH_2与大气Cl原子反应机理研究
- 2018年
- 采用密度泛函B3PW91/6-311++g(d,p)方法对CF_3CH=CH_2与Cl原子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对所有反应物、过渡态以及产物的几何构型进行了全参数优化,通过振动频率分析和内禀反应坐标(IRC)分析方法证实了过渡态的真实性,用传统过渡态理论计算了最佳反应通道的速率常数。结果表明:CF_3CH=CH_2与Cl原子有6条可能的反应通道,其中最佳反应通道为Cl原子提取CF_3CH=CH_2分子中2个不同位上的H原子,分别生成主要产物P1(CF_3CH=CH+HCl)和P2(CF3C=CH_2+HCl);通道1和2的能垒高度分别为35.8 kJ/mol和32.1 k J/mol,为竞争反应通道。速率常数计算表明,在200~2 000 K温度范围内,高温有利于反应的发生,且温度越高,竞争反应越激烈。
- 刘艳
- 关键词:CL原子反应机理密度泛函理论
- 大气中羰基化合物(CH_3)_2C(OH)C(O)CH_3与Cl原子反应的理论研究
- 2016年
- 本文主要运用量子化学方法和过渡态理论对羰基化合物(CH_3)_2C(OH)C(O)CH_3与Cl原子的大气反应进行研究。在CCSD(T)-F12A/VDZ-F12//BHand HLYP/6-311++G(d,p)能级沿着势能面找到了四条反应通道。研究表明来自于与(CH_3)_2C(OH)C(O)CH_3中—OH相邻两个甲基(—CH_3)的氢提取是主要反应通道,有最低的能垒-0.69 kcal/mol和-1.31 kcal/mol。因此,大气中Cl原子与(CH_3)_2C(OH)C(O)CH_3中H_2反应最容易进行。
- 吴明丽隆正文龙波
- 关键词:过渡态理论羰基化合物反应机理
- CO分子在Cu(Ⅲ)表面吸附及Cl原子在硅烯表面吸附的STM研究
- 世界上80%的催化作用是气体-固体催化,这其中就涉及到气体与固体的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由于CO在过渡金属上的吸附活化对CO的催化过程的重要作用,一直以来CO的吸附是广泛研究的课题。本论文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研究C...
- 李帅
- 关键词:硅烯分子束外延扫描隧道显微镜
- 文献传递
- 大气中Cl原子与甲基乙烯基酮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采用CCSD(T)/6-31+G(d,p)//BH&HLYP/6-311++G(d,p)+0.9335×ZPE理论方法,构建了在O2/NO存在的情况下Cl原子与甲基乙烯基酮反应的势能面剖面图.该反应体系的势能面上存在多个可能的反应途径,包括直接氢抽提通道和加成-消除通道.计算结果表明:在初始反应通道中,最可行的反应途径是生成加合物CH3C(O)CHCH2Cl(IM1)和CH3C(O)CHClCH2(IM2).在大气条件下,新形成的加合物IM1和IM2可以进一步与O2/NO发生反应,生成最终的主要产物氯乙醛(CH2ClC(O)H)和甲醛(HC(O)H),这与实验中检测到的主要产物是一致的.
- 韩廷峰张为超
- 关键词:CL原子反应机理耦合簇理论CCSD(T)
- Cl原子与CH_3COCH_2Cl反应的理论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在B3LYP/6-31 G(d,p)水平上优化了Cl原子与CH3COCH2Cl反应的各驻点的几何构型,并在相同水平上通过频率计算和内禀反应坐标(IRC)分析对过渡态的结构和反应物、产物的连接性进行了验证.采用高精确模型G3MP2方法进行单点能计算,构建了反应的势能剖面.计算结果表明,标题反应有抽氢反应、加成-消除反应、取代反应3种反应机理6条反应通道.利用经典过渡态理论(TST)和正则变分过渡态理论(CVT)计算了各反应通道在200~2000 K温度范围内的速率常数,并用小区率隧道效应模型(SCT)对抽氢反应进行校正.计算结果显示,反应有一定的变分效应,计算的总反应速率常数与文献报道的实验值符合得较好,速率常数的三参数表达式为k =2.33×10-19T2.54exp(567.07/T) cm3· mol-1·s-1.
- 马咏梅王艳丽
- 关键词:反应机理速率常数变分过渡态理论
相关作者
- 孙翠红

- 作品数:28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石家庄学院化工学院
- 研究主题:反应机理 CL原子 电子密度拓扑分析 HNCS 速率常数
- 马咏梅

- 作品数:18被引量:52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
- 研究主题:速率常数 CH 反应机理 CL原子 抽氢反应
- 龙波

- 作品数:11被引量:30H指数:2
- 供职机构:贵州民族大学
- 研究主题:反应机理 OH THEORETICAL_STUDY CL原子 羰基化合物
- 吕立强

- 作品数:36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石家庄学院化工学院
- 研究主题:全钒液流电池 液流电池 电极反应 电极材料 CL原子
- 赵燕

- 作品数:25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焓相互作用 HOPF代数 CL原子 氨基酸 酰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