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7篇“ DUPAL异常“的相关文章
- 基于聚类分析的Dupal异常指标遴选及其在印度洋的应用
- 2024年
- Dupal异常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南半球的大尺度地幔地球化学不均一现象,其成因机制和分布范围一直是地球科学研究的热点。由于Dupal异常概念提出时间较早,仅基于少量岩石样品,其概念存在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目前仍缺乏统一的异常判别指标,影响了对异常分布范围和成因的认识,进而制约了对全球Dupal异常的进一步研究。本文选取印度洋洋底(包括洋中脊轴部和离轴区域)玄武岩的铅同位素数据,结合西南印度洋中脊和东南印度洋中脊的已知地球化学边界,采用K-means++聚类分析方法突出大尺度地球化学特征,初步遴选Δ7/4>2.5,Δ8/4>35作为Dupal异常的铅同位素判别标准。基于这一标准,识别出西北印度洋中脊欧文断裂带为Dupal异常边界,边界以南洋中脊区域显示较明显的异常。就其分布而言,整个印度洋洋中脊的Dupal异常分布于安德鲁-贝恩断裂带、澳大利亚-南极错乱带以及欧文断裂带所围限的区域;离轴区域的凯尔盖朗海底高原、Broken海脊、东经90度海岭、圣诞群岛、莫桑比克海底高原、厄加勒斯海底高原等也具有明显的Dupal异常;整体上印度洋Dupal异常呈现东西分带特征。基于印度洋洋底玄武岩数据识别的Dupal异常指标将为全球Dupal异常的研究提供参考。印度洋Dupal异常分布范围的厘定将为揭示其异常成因提供关键基础。
- 何虎余星余星许绪成胡航
- 关键词:DUPAL异常聚类分析铅同位素地球化学
- 特提斯地幔域DUPAL异常成因及地球动力学意义被引量:4
- 2023年
- 地幔化学组成不均一性揭示了在空间尺度上位于南半球的印度洋-南大西洋地幔和北半球的太平洋-北大西洋地幔Pb同位素组成呈现规律性的差异,这一大规模的南半球地幔同位素差异被称为DUPAL异常,但其成因存在争议.通过系统总结特提斯地幔域Nd-Pb同位素演化特征,从时间尺度上揭示了特提斯地幔域自早古生代以来长期具有DUPAL异常,即地幔长时间的高Th/U演化特征.对比泛太平洋地幔域(古亚洲洋、古太平洋和现代太平洋)的Nd-Pb同位素组成,揭示了地球早期的壳-幔分异过程造成了地幔具有低Th/U特征而地壳具有高Th/U特征,因此地幔开始时具有统一的低Th/U特征,这一特征被整个泛太平洋地幔域继承.然而特提斯域大陆碰撞型的板块构造机制改造了其地幔特征,从而形成了特提斯地幔域长时间大规模的DUPAL异常,即特提斯洋域在洋盆打开和俯冲消减过程中,冈瓦纳大陆的裂解和频繁的陆-陆碰撞过程,造成了特提斯域长期且广泛的壳-幔相互作用和高Th/U特征的壳源物质不断加入而改造了地幔,这一过程不仅形成了独特的特提斯地幔域DUPAL异常,而且形成了以大陆碰撞型为主的特提斯构造域.另外,原、古特提斯地幔呈现极高DUPAL异常揭示了LLSVP(大型剪切波低速省)深部物质上涌的地幔柱作用对特提斯域地幔的影响,这一作用可能主要发生在特提斯域演化早期超大陆裂解和原、古特提斯洋扩张过程中.因此,地幔域属性与构造域板块构造机制存在内在的耦合成因联系,为理解特提斯域板块构造和地球动力学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 刘希军刘希军肖文交肖文交
- 关键词:DUPAL异常蛇绿岩地球动力学
- 滇西古特提斯构造带玄武岩Dupal异常被引量:10
- 1995年
- 滇西古特提斯构造带某些玄武岩的Sr、Nd、Pb同位素资料显示存在富集放射成因Pb同位素的Dupal异常。五素玄武岩的:87Sr/86Sr=0.7063,εNd(T)=5.4─6.5;铜厂街洋岛玄武岩的87Sr/86Sr=0.7036─0.7083,εNd(T)=0.65─6;双沟、德钦、铜厂街、勐连蛇绿岩玄武岩的87Sr/86Sr=0.7038─0.7073,εNd(T)=8.2─10.9.Sr、Nd同位素资料表明这些玄武岩来源于地幔源区,未受壳源物质的混杂,而个别87Sr/86Sr异常高值与其形成之后的海水蚀变作用有关,并不影响其Nd、Pb同位素组成。Pb同位素组成表明它们具有异常高的放射成因Pb,显示其地幔源区具Dupal异常特征,而Dupal异常源区的形成与古代洋壳俯冲带入深部地幔的壳源物质参加到地幔重新循环有关。
- 周德进沈丽璞张旗许荣华周云生乔广生
- 关键词:铅同位素玄武岩DUPAL异常滇西
- Dupal异常研究的现状与趋势被引量:2
- 1992年
- Dupal异常是迄今为止在地球表面出现并反映地幔地球化学特征的最大同位素异常域.首先是在南半球现代大洋玄武岩中发现了以南纬30°为中心近环球分布的Dupal异常域,近年又在北半球的中国东部、日本海等非大洋玄武岩中发现了Dupal异常.现在认为Dupal异常源区既可赋存于岩石层地幔,亦可源自深部软流层地幔或更深,但对Dupal异常源形成机制仍无定论,对北半球的Dupal异常其源区是否来自南半球地幔还有不同认识.Dupal异常源可能是多成因的,不能排除星外物质冲击的可能性.南半球大洋地幔大规模同位素异常的存在对模拟地幔对流提出了制约,也为探索地幔地球化学特征提供了新途径.
- 张旗周德进沈丽璞
- 关键词:DUPAL异常PB同位素
- Dupal异常成因机制及幔源岩成因探讨
- 张臻
- 西昆仑奥依塔格石炭-二叠纪岩浆岩:弧后盆地的产物?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前对西昆仑石炭-二叠纪火山岩分带性、形成环境、深部地幔源区特征还缺乏较好的约束。在区域地质填图、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将西昆仑石炭-二叠纪岩浆岩空间上分为南带、北带。本文展示了北带岩浆岩集中出露的奥依塔格地区玄武岩、辉绿岩、辉长岩的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以及与辉长岩共生的斜长花岗岩的锆石LA-ICP-MS测年数据,以约束该区基性岩形成的时代、构造环境和地幔源区特征,同时与库地玄武岩、阿羌基性火山岩进行了比较。目前的数据表明:(1)斜长花岗岩单颗粒锆石LA-ICP-MS测年得到313.6±1.6Ma、291.6±1.7Ma两组年龄,后者代表斜长花岗岩和辉长岩的侵位时代,前者可能代表玄武岩的年龄。(2)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中,玄武岩显示轻稀土略富集的向右缓倾模式,辉绿岩、辉长岩均为轻稀土略亏损的近平坦型;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值均表现为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Nb、Ta谷明显,高场强元素中后半部分呈平坦型模式。(3)地球化学指标显示奥依塔格一带基性岩未受到或很少受到地壳物质混染,样品的Nd、Pb组成可以用来代表地幔源区的成分特点,Nd-Pb、Pb-Pb图解显示其代表的地幔源区具有"Dupal"异常,并于金沙江蛇绿岩中玄武岩代表的地幔源区有较高的一致性。(4)综合岩石地球化学、沉积组合认为奥依塔格基性岩形成于弧后盆地构造环境,区域对比,指出它与库地一些克沟组玄武岩、于田县阿羌组火山岩同为康西瓦-麻扎混杂岩带代表的洋盆向北俯冲,引发弧后盆地扩展的结果。
- 计文化陈守建李荣社何世平赵振明潘小萍
- 关键词:锆石U-PB年代学DUPAL异常
- 罗布莎蛇绿岩地幔橄榄岩同位素特征及其成因被引量:9
- 2011年
- 罗布莎蛇绿岩岩石单元出露齐全,以地幔橄榄岩为主,构造变形强烈;在堆积杂岩中上部产出有仰冲型斜长花岗岩小岩块;辉绿岩以脉状形式产出于地幔橄榄岩的方辉橄榄岩中;壳层岩石相对很薄且比较复杂。Sr、Nd和Pb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罗布莎地幔橄榄岩绝大多数样品具有高ISr值(0.705489~0.714625);低INd值(0.511796~0.512605),其Pb同位素组成具有高Δ7/4Pb、Δ8/4Pb值,大部分样品接近或大于典型Dupal端员的Pb同位素标准(Δ8/4Pb>60),结合罗布莎地幔橄榄岩具有高的ΔSr值(81.54~154.01),认为罗布莎地幔橄榄岩存在明显的Dupal异常。同时结合罗布莎地区的构造演化,认为罗布莎地区富集的、具有Dupal异常的地幔橄榄岩应当是在特提斯洋形成过程中的同化了俯冲板片携带的沉积物的深地幔柱交代影响下形成的。
- 程学展夏斌李建峰于漫钟立峰黄强太施秋华
- 关键词:罗布莎地幔橄榄岩DUPAL异常
- 地球化学边界(过渡带)对全球与东亚海上油气资源的制约
- 2008年
- 根据全球和中国大陆铅同位素填图资料表明,全球近96%的原油和90%的天然气分布于DUPAL异常和北半球参考线(NHRL)之间的过渡带(Δ8/4在20~45之间)。根据这一分布规律,全球还有大约2/3的过渡带油气资源还没有被发现和开发。海陆相连的华北克拉通地球化学边界则是中国大陆与渤海湾油气资源分布的重要制约因素。东海油气田则受华夏-扬子地球化学边界向海上和日本岛弧延伸线控制。南海油气田既位于DUPAL异常和北半球参考线(NHRL)之间的过渡带上,同时受华夏-印支地球化学边界在海上多变的走向所控制,因此具有找到大型油气田的条件。
- 朱炳泉
- 关键词:DUPAL异常地球化学边界
- 南海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主量、微量元素及Sr-Nd-Pb同位素研究被引量:35
- 2008年
- 南海海盆玄武质岩石的全岩K-Ar年龄为7.9~3.8Ma,为南海扩张停止(15.5Ma)后、晚中新世以来的板内火山作用的产物,可与其周边地区(如雷琼半岛、南海北缘及中南半岛等)同期火山作用的岩石成因和源区性质进行对比研究.在详细的岩相学研究基础上,从中挑选出了新鲜的玄武质岩石,并进行了主量、微量元素及Sr-Nd-Pb同位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玄武岩属于碱性玄武岩浆系列,具有OIB型的稀土及微量元素特点,形成岩浆的部分熔融作用程度较低,岩浆在上升期间或在高位岩浆房中经历了结晶分异作用和堆晶作用.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南海地幔存在不均一性,岩浆源区性质为EM2与DMM的二端员混合模式,其中EM2为来自地幔柱物质的富集端员,DMM端员为大洋软流圈或岩石圈亏损地幔;Pb同位素特征显示本区存在Dupal异常,结合北冰洋Gakkel脊新发现的Dupal异常,表明此异常并非只限于南半球.从Sr-Nd-Pb同位素变异图解中可见,南海与雷琼半岛、南海北缘以及中南半岛地区可能具有相似的地幔源区特征,与中国华北及东北地区存在一定差异.南海海盆晚中新世以来的玄武岩为海南地幔柱提供了地球化学制约.
- 鄢全树石学法王昆山卜文瑞肖龙
- 关键词:新生代碱性玄武岩DUPAL异常地球化学
- 全球幔源岩Pb-Sr-Nd同位素体系被引量:15
- 2007年
- 根据各种同位素数据库得到的3万多个晚古生代以来的幔源岩(包括洋中脊玄武岩、洋岛玄武岩、岛弧火山岩、大陆与大洋溢流玄武岩以及大陆板内玄武岩)Pb-Sr-Nd同位素资料和图解分析,对各类火山岩的源区以及地幔的垂向与横向不均一性问题作了进一步讨论。笔者认为不存在具有公共性质的EM1、EM2和HIMU地幔端员,它们的源区可能来自上、下地幔过渡带,只在局部地区出现,独一无二。PREMA(FOZO)则是洋岛玄武岩和溢流玄武岩公共端员。DUAPAL异常现象不只是在洋中脊玄武岩中出现,在洋岛玄武岩、岛弧火山岩和大洋溢流玄武岩中也存在同步的地球化学分区现象。溢流玄武岩的同位素体系特征表明它们的源区涉及再循环地幔的壳幔混合、岩石圈减压熔融、上—下地幔过渡带和似原始-略亏损的下地幔。Pb同位素体系为鉴别俯冲带的存在提供了更严格的证据,这种鉴别表明,安第斯弧火山作用不是洋陆俯冲带产生的。
- 朱炳泉
- 关键词:地幔柱DUPAL异常
相关作者
- 周德进

- 作品数:23被引量:403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蛇绿岩 北祁连 地球化学 滇西 古特提斯
- 张旗

- 作品数:348被引量:5,911H指数:5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花岗岩 埃达克岩 蛇绿岩 地球化学 玄武岩
- 沈丽璞

- 作品数:2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DUPAL异常 玄武岩 古特提斯 构造带 铅同位素
- 钟立峰

- 作品数:35被引量:324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研究主题:蛇绿岩 地球化学 藏南 罗布莎 辉钼矿
- 张国伟

- 作品数:298被引量:6,304H指数:53
-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秦岭造山带 地球化学 造山带 蛇绿岩 大陆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