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2627篇“ FORGING“的相关文章
十字轴模锻成形技术
2025年
为了解决十字轴模锻成形时材料利用率低的问题,分析了卡压和闭式挤压两种变形方式下金属的受力和流动特征,以及这两种变形方式的难易程度,提出了半闭式预锻、开式终锻的工艺方案。在半闭式预锻过程中,轴颈处材料受到挤压、镦粗复合变形,得到4个轴颈几乎一致的坯料,且模具结构相对简单,容易实现。利用Deform软件模拟了模锻成形过程,预锻和终锻的模拟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设计制造了锻模,并在模锻压力机上进行了工艺试验,得到了合格锻件,且飞边金属沿四周分布均匀,材料利用率提高约8%,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程俊伟赵创新陈喜乐崔广鑫
关键词:十字轴锻模
锻造工艺参数对新能源汽车用新型镁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2025年
为了研究新能源汽车用Mg-8Al-1Zn-0.6Ca新型镁合金的锻造工艺,获得优化工艺参数,采用不同的锻造温度、锻造道次和压下量对Mg-8Al-1Zn-0.6Ca新型镁合金试样进行锻造加工,并分析了各种锻造工艺参数下合金的显微组织以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锻造温度从250℃提高至450℃、压下量从30%增加至50%、锻造道次从1次增加至5次,平均晶粒尺寸先减小后增大,力学性能先提高后降低。在锻造温度为350℃、锻造道次为4次、压下量为45%、压下速率为10 mm·s^(-1)的优化锻造工艺参数下,试样的组织最细小,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均达到最大,断后伸长率为17.5%。
杨哲陈水胜
关键词:锻造工艺锻造温度压下量
多向锻造对H13模具钢热疲劳和高温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2025年
多向锻造是金属材料改性的有效途径,为了探究多向锻造对H13模具钢热疲劳性能和高温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不同的锻造道次对H13模具钢试样进行了多向锻造,以及1000次650℃加热+-20℃冷却循环的热疲劳试验和600℃保温100 h的高温氧化试验,最后使用扫描电镜对试样内部的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与多向锻造前相比,2道次多向锻造使H13模具钢试样的热疲劳级别从9级升为4级;单位面积质量增重从121 mg·mm^(-2)减小至63 mg·mm^(-2),较多向锻造前减小了47.93%。多向锻造细化了H13模具钢试样内部的碳化物尺寸并改善了碳化物分布均匀性,提高了H13模具钢试样的热疲劳性能和高温抗氧化性能,但其热疲劳性能和高温抗氧化性能未能随多向锻造道次的进一步增加而继续明显提高。
曹源李强军
关键词:多向锻造H13模具钢热疲劳性能高温抗氧化性能
超级马氏体不锈钢04Cr13Ni5Mo转轮锻造仿真热力学参数的稳健设计
2025年
为了提高超级马氏体不锈钢04Cr13Ni5Mo转轮锻造仿真温度场、载荷场的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锻造仿真热力学参数的稳健设计方法。分析了建模基本参数对仿真结果偏差的影响,确定坯料-环境换热系数h_(1)、坯料-模具换热系数h_(2)为主要影响因素,并利用有限元软件Forge建立仿真模型,结合39 t转轮实测数据,对h_(1)和h_(2)进行优化反求,得到有利于提高热力学参数稳健性的建模参数组合。比对发现,h_(1)和h_(2)值优化后,仿真温度场偏差率由9.9%降低至3.6%,最大载荷偏差率由14.6%降低至4.8%。对54 t转轮的镦粗、局部(渐进)镦粗、冲孔3个工序进行仿真,并与实际生产情况对比,各工序仿真温度场偏差率在±4%以内,最大载荷偏差率在±7%以内,表明该锻造仿真热力学参数的稳健设计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孙统辉陈慧琴张博
关键词:锻造转轮热力学参数载荷
单向锻造和多向锻造工艺对7A85铝合金T7452状态锻件组织性能及应力腐蚀的影响
2025年
采用规格为?600 mm的半连续铸造7A85细晶均质圆铸锭进行了单向锻造和多向锻造开坯自由锻试验。锻件随后经历了T7452状态的固溶处理、冷压缩及时效热处理。通过光学显微镜、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和室温拉伸、断裂韧性测试,研究了单向锻造和多向锻造对T7452热处理状态下自由锻件的显微组织、腐蚀性能和各部位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向锻造主要对锻件中心部位强度产生了影响,其强度值较单向锻造低了约50 MPa,而两种锻造方式在锻件边缘部位的强度基本相同。此外,多向锻造还提高了锻件延伸率约2%,L-T向和S-L向的断裂韧性分别提高了约4~5 MPa·m^(1/2),并使锻件中心和边缘部位的塑性和韧性分布更为均匀。多向锻造的显微组织中,粗大第二相变得相对细小,且沿晶界分布较少,有利于提高锻件的应力腐蚀性能。综上所述,多向锻造有利于提高锻件的综合性能。
高蕾翟瑞志向伟方越平
关键词:多向锻造
锻压态6063-0.3V铝合金的组织与性能
2025年
采用先预压再主压的锻压流程进行了建筑用6063-0.3V铝合金的锻压试验,并与合金锻压前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耐磨损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锻压处理细化了6063-0.3V铝合金的内部晶粒,提升了其力学性能和耐磨损性能。在始锻温度为470℃、终锻温度为360℃、预压阶段变形量为2%、主压阶段变形量为10%、锻压速度为50 mm·min^(-1)和模具预热温度为280℃的锻压工艺参数下,获得了组织细小均匀、力学性能和耐磨损性能均较佳的锻压态建筑用6063-0.3V铝合金,其平均晶粒尺寸为14μm、抗拉强度为278 MPa、屈服强度为234 MPa、断后伸长率为9.2%、磨损30 min后磨损体积仅为18.4×10-3mm3。研究表明锻压处理是建筑用6063-0.3V铝合金获得较佳综合性能的有效途径。
郭正烜李子亮
关键词:显微组织力学性能耐磨损性能细化晶粒
核电主泵泵壳模锻成形工艺研究
2025年
在核电站某堆型中,主冷却剂泵的泵壳是关键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整个核反应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F316N单相奥氏体不锈钢因其优异的耐腐蚀性和加工性能,被选用作为泵壳的材料。锻造成形过程中,由于奥氏体不锈钢的高变形抗力和对晶粒度的严格要求,确保变形的均匀性和选择合适的成形温度成为工艺设计的关键。通过有限元模拟软件,对泵壳的制坯和模锻成形工艺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对奥氏体不锈钢的晶粒度控制方法进行了试验探索。通过综合分析模拟结果和试验数据,优化了辅具设计方案和变形参数,确保了锻件的几何形状和微观组织均达到设计要求,从而成功制造出满足核电站严苛工况要求的高质量不锈钢泵壳。
温瑞洁周岩温江
关键词:泵壳不锈钢模锻成形
基于机器学习的锻件热加工质量预测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2025年
锻件热加工产品结构复杂,性能要求高,工艺窗口窄,成形难度高,导致产品质量波动大。将机器学习技术应用于锻件热加工质量预测是控制产品质量、提高产品良品率的有效解决手段。综述了国内外最近几年关于机器学习的锻件热加工质量预测研究进展。首先阐述了锻件热加工质量定义,其次列举了应用于锻件热加工质量预测的常见方法。重点论述了机器学习技术在锻件热加工工艺参数预测及组织性能预测2个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重点关注样本容量、网络拓扑结构、算法特点对预测结果的影响,及相应解决措施。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探讨了基于机器学习的数据-机理融合驱动质量预测方法、数字孪生驱动质量预测方法以及工业大模型驱动质量预测方法等3个方面近期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工业大模型驱动质量预测方法在未来可能面对的机遇和挑战。
刘洪涛刘洪涛胡志力
关键词:热加工锻件
第四代反应堆用316H不锈钢锻件550℃持久性能及组织演变
2025年
采用持久试验机测试了316H不锈钢锻件550℃下的持久强度,并采用光学电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能谱仪(EDS)等,分析了持久断裂试样的断口形貌与微观组织。结果表明,316H不锈钢锻件在550℃下具有较高的持久强度,经等温线外推方程计算,10000 h的断裂应力为314 MPa,远高于ASME设计规范。316H不锈钢锻件持久断口为韧窝断裂与沿晶断裂混合形貌,随着断裂时间延长,沿晶断裂比例逐渐增加,持久裂纹源逐渐由非金属夹杂物转变为晶界第二相。316H钢锻件在550℃持久试验过程中表现出较好的组织稳定性,随着应力的降低,断裂时间延长,晶粒尺寸逐渐增大,晶界面积减小,晶界处仅析出少量M_(23)C_(6)以及σ相。
张智峰赵吉庆王晓芳王云海杨钢
关键词:第四代反应堆Σ相
汽车轮毂轴承外圈锻造工艺优化设计与仿真分析
2025年
针对某汽车轮毂轴承外圈制备中存在的生产效率低、材料利用率低等问题,设计了精密闭式热模锻成形工艺,并根据锻造成形理论制定了镦粗、预锻、终锻3工位锻造工序。利用Deform-3D软件对轴承外圈零件的成形过程进行模拟,发现该工艺存在锻造载荷大、模具磨损深度大、模具寿命低等问题。为此对预锻结构进行改进,提出两种优化方案,并进行成形检验,依次对比2种优化方案的锻后等效应力、锻造载荷以及模具磨损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方案2时锻件的金属流线及外部成形情况良好,锻造载荷降低约20%,上模和下模磨损深度分别降低了1.200×10^(-6)和0.780×10^(-6) mm,有利于锻件质量提高和锻造模具寿命延长。生产试验验证表明,方案2获得的成形锻件符合生产要求。
刘鹏宇康乃正黄江华李俊玲纪宏超刘悦
关键词:轴承外圈锻造载荷金属流线

相关作者

陈鑫
作品数:25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攀钢集团江油长城特殊钢有限公司
研究主题:钛合金 钛 TA15 起弧 补缩工艺
陈永
作品数:242被引量:479H指数:12
供职机构: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
研究主题:大方坯连铸 连铸 攀钢 重轨钢 大方坯
黄德明
作品数:17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
研究主题:钛合金 TA15 棒材 插座 棒形
郭华
作品数:57被引量:68H指数:4
供职机构: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
研究主题:钢轨 轨头 顶面 钢轨轨头 珠光体
陈强
作品数:340被引量:105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兵器工业第59研究所
研究主题:药型罩 镁合金 坯料 充型 反挤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