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85篇“ FQ-PCR技术“的相关文章
- 分析FQ-PCR技术应用于检测结核杆菌的具体价值分析
- 2022年
- 研究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在结核杆菌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3月~2021年12月管理的46名疑似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46名患者均采取痰液检查、FQ-PCR检测两种方式,检测患者痰液内是否有结核杆菌;并比较两种检测方式的检测出率。结果 采用FQ-PCR技术检测结核杆菌,检出率明显高于痰液检查;采用FQ-PCR技术检测结核杆菌,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亦高于痰液检查,而误诊率、漏诊率则低于痰液检测。结论 采用FQ-PCR技术进行结核杆菌检测,可以有效提升检出率,并且提高检测质量。因此,在结核杆菌检测中,FQ-PCR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 王振霞
- 关键词:FQ-PCR技术结核杆菌检测
- 分析FQ-PCR技术应用于检测结核杆菌的具体价值
- 2021年
- 探析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技术用于结核杆菌检测中应用价值。方法:本院收治70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为样本,时间2019年4月-2020年4月,采集50例痰液标本、12例胸腹水标本、8例脑脊液标本,均开展FQ-PCR检测、培养结核杆菌、检测抗酸杆菌。结果:病理学检验,阳性63例,占比90.00%,阴性7例,占比10.00%;FQ-PCR技术检验,阳性54例,占比77.14%;检测抗酸杆菌,阳性40例,占比57.14%;培养结核杆菌,阳性50例,占比71.43%。对比FQ-PCR技术检验与结核杆菌培养阳性率,无统计差异,P>0.05;FQ-PCR技术检验与结核杆菌培养阳性率,均高于检测抗酸杆菌阳性率,P<0.05。结论:FQ-PCR技术用于结核杆菌检测中,方便快捷,可为后期肺结核疾病诊疗提供指导依据。
- 苑高翔
- 关键词:结核杆菌FQ-PCR技术
- FQ-PCR技术检测结核杆菌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技术检测结核杆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92例疑似肺结核患者,采集其痰液(61例)、胸腹水(14例)、脑脊液(17例)标本,均进行抗酸杆菌检测、结核杆菌培养、FQ-PCR技术检测。比较三种检测方式的检测结果。结果92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中,经病理组织学检验结果显示82例(89.13%)为阳性,10例(10.87%)为阴性。以结核杆菌阳性检出率为评价指标,FQ-PCR技术检测阳性率为75.00%(69/92),抗酸杆菌检测阳性率为56.52%(52/92),结核杆菌培养检测阳性率为70.65%(65/92)。FQ-PCR技术检测及结核杆菌培养检测的阳性率均高于抗酸杆菌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76、3.967,P<0.05);FQ-PCR技术检测与结核杆菌培养检测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9,P>0.05)。结论临床采用FQ-PCR技术对结核杆菌进行检测,不但简便快捷,并且准确率较高,能够为肺结核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的指导依据。
- 利惠婵黄玉林
- 关键词:结核杆菌结核杆菌培养
- FQ-PCR技术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的价值分析
- 2021年
-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苷酸(HBV-DNA)的价值。方法:选取安阳市肿瘤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4月期间收治的14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均接受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检测以及FQ-PCR技术检测血清HBV-DNA。比较不同HBV-M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以及不同病情患者HBV-DNA水平。结果: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体(HBeAb)、HBcAb阳性患者的HBV-DNA水平低,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52,P=0.339);HBsAg、HBeAg、HBcAb,HBsAg、HBeAg,HBsAg、HBeAb,HBsAg、HBsAb、HBcAb,HBsAg、HBsAb、HBcAb阳性患者的HBV-DNA水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80.180,P<0.001);重度患者的HBV-DNA水平显著高于中度和轻度患者,且中度患者显著高于轻度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FQ-PCR技术检测患者的HBV-DNA水平,可反映乙型肝炎患者病情程度以及疾病类型。
- 高飞牛志强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 FQ-PCR技术在梅毒患者血标本Tp-DNA定量检测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在梅毒患者血标本Tp-DNA定量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68例疑似梅毒患者(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采用FQ-PCR技术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进行Tp-DNA定量检测,并做快速血清反应(RPR)、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实验(TPPA)检测。以TPPA检测为"金标准",比较FQ-PCR及RPR的检测结果、FQ-PCR及RPR治疗3、6个月的转阴率、FQ-PCR检测治疗前后Tp-DNA定量数值。结果 FQ-PCR检查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4.74%、81.82%、92.65%高于RPR检查73.63%、9.09%、63.24%(P<0.05);治疗后3、6个月FQ-PCR转阴率与TPPA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RPR转阴率低于FQ-PCR、TPPA(P<0.05);阳性患者Tp-DNA定量数值经治疗后显著下降(P<0.05)。结论采用FQ-PCR技术对梅毒患者血标本Tp-DNA定量检测具有较高诊断效能,且可通过对Tp-DNA定量检测评估患者病情,具有较高疗效判定价值。
- 丁瑞敏
- 关键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梅毒
- 应用FQ-PCR技术测定鼻咽癌患者血浆EB病毒DNA定量分析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应用FQ-PCR技术测定鼻咽癌患者血浆中游离EB病毒DNA拷贝,探讨血浆EB病毒DNA定量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32例鼻咽癌患者,取其外周血样本,其中84例治疗前血样,48例治疗后血样(放疗或加化疗)。另收集60例健康血样作为正常对照。使用广州中山医科大学达安基因诊断中心提供(Cat.#DA-061)的EB病毒DNA-PCR试剂盒,测定鼻咽癌患者血浆中游离EB病毒DNA拷贝,阴性对照为空白PCR反应液,阳性对照为10~6、10~4、10~2拷贝/ul的阳性模板。结果鼻咽癌组治疗前84例样本,阳性率为67.86%,鼻咽癌组治疗后48例样本阳性率为35.42%,正常对照者30例样本阳性率仅为8.33%,鼻咽癌组治疗前血浆游离EB病毒DNA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χ~2=11.497,P=0.001);鼻咽癌组治疗后与对照组血浆游离EB病毒DNA的阳性率比较,差异较显著(χ~2=6.782,P=0.018);鼻咽癌组治疗前血浆中游离EB病毒-DNA阳性率约是治疗后的2倍,差异显著(χ~2=6.271,P=0.023)。鼻咽癌组治疗前血浆游离EB病毒DNA拷贝中位数为522.0 copies/ml,治疗后中位数为0.0,对照组中位数为0.0,鼻咽癌组治疗前的血浆游离EB病毒DNA拷贝数显著高于治疗后,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350.0,P=0.029),而且与正常对照组拷贝数比较,差异亦显著(U=274.0,P=0.001)。Ⅰ~Ⅱ期患者的血浆游离EB病毒DNA水平显著低于Ⅲ~Ⅳ期患者(U=141.0,P=0.039)。N_0+N_1期患者的血浆EB病毒DNA水平显著低于N_2+N_3期患者(U=147.0,P=0.031)。结论 FQ-PCR技术具有快速、精确和高灵敏性的特点,比其它传统检测手段更实用。血浆EB病毒DNA的定量PCR分析对鼻咽癌的筛选检查具有应用价值。
- 李冰司勇锋覃扬达张政
- 关键词:FQ-PCR技术鼻咽癌EB病毒DNA定量分析
- FQ-PCR技术分析葛根芩连汤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模型肠道双歧杆菌属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汤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模型肠道双歧杆菌在不同肠管内的动态的影响。方法采用氨苄青霉素灌胃制备巴马猪抗生素性腹泻动物模型,然后用葛根芩连汤进行治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葛根芩连汤治疗前后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中双歧杆菌的数量,分析其动态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肠道内双歧杆菌数量显著减低(P<0.01),而用药组7d与之相比亦有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葛根芩连汤治疗组双歧杆菌属在各个肠段中数量显著上升(P<0.05)。结论氨苄青霉素灌胃会减少肠道优势菌双歧杆菌数量,葛根芩连汤对抗生素对腹泻模型肠道双歧杆菌具有调理作用。
- 刘茜明杨光勇何光志田维毅蔡琨王平黄高梁建东王文佳
- 关键词:FQ-PCR葛根芩连汤双歧杆菌
- FQ-PCR技术定量检测HBV-DNA与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学标记物的相关性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的效果,并分析HBV-DNA与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学标记物的相关性。方法 198例乙型肝炎患者,分别采用FQ-PCR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患者血清行HBV-M定性检测和HBVDNA定量检测。结果 HBs Ag(+)HBe Ag(+)HBc Ab(+)HBV-DNA阳性率为93.24%,病毒量为(6.89±1.85)copies/ml显著高于HBs Ag(+)HBe Ab(+)HBc Ab(+)、HBs Ag(+)HBc Ab(+)、HBs Ab(+)HBe Ab(+)HBc Ab(+)、HBe Ab(+)HBc Ab(+)、HBc Ab(+),其中HBc Ab(+)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BV-DNA与HBV复制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能够反映患者发病程度、传染性等,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有指导意义。
- 王华
- 关键词:乙型肝炎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 甩片改良抗酸法与FQ-PCR技术在脑脊液抗酸菌检查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评价脑脊液改良抗酸染色法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法诊断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的意义。方法 TBM患者81例,采集脑脊液检测标本,分别采用离心甩片改良抗酸染色法、实时FQ-PCR法检测抗酸杆菌。结果 81例改良抗酸染色法阳性率66.7%(54/81)高于FQ-PCR方法阳性率50.6%(4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TBM方面,改良抗酸染色方法显著优于FQ-PCR方法。
- 吕翠环李玉静孙志平李卓吕莎郑立恒
- 关键词:实时聚合酶链反应
- FQ-PCR技术对诊断前驱期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可行性及有效性评价
- 2015年
-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FQ-PCR)技术对前驱期小儿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M)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06—2014-01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4例TM患儿为观察组,另选取34例体检正常的患儿为对照组。应用FQ-PCR检测脑脊液结核菌DNA(tuberculosis DNA,TB-DNA),并与涂片法检测脑脊液结核菌(tuberculosis,TB)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FQ-PCR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52.9%(18/34)和0,而涂片法检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8.8%(3/34)和0,2种方法检出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Q-PCR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2.9%、100%、100%、68.0%;涂片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100%、100%、52.3%,2种方法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QPCR对TM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敏感性高且特异性强,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余振兴
-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FQ-PCR涂片法结核菌DNA
相关作者
- 赵友云

- 作品数:62被引量:170H指数:9
- 供职机构:湖北省中医院
- 研究主题:丙型肝炎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 乙型肝炎 日本血吸虫 中医证型
- 王春香

- 作品数:39被引量:145H指数:7
- 供职机构:湖北省中医院
- 研究主题:中药制剂 耐药菌株 血清药理学 中药 抑菌试验
- 高应林

- 作品数:21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湖北省中医院
- 研究主题:丙型肝炎 HBV-DNA 定量PCR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 乐惠荣

- 作品数:20被引量:48H指数:4
- 供职机构:湖北省中医院
- 研究主题: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丙型肝炎 定量PCR 丙型肝炎患者 HBV-DNA
- 吕翠环

- 作品数:91被引量:431H指数:11
- 供职机构:河北省胸科医院
- 研究主题:结核 百草枯 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分支杆菌 急性肺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