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19 篇“ GPS观测 “的相关文章
利用GPS 观测 中国大陆固体地球潮汐形变 2024年 利用中国陆态网242个GPS 连续观测 站超过10年的观测 数据,采用精密单点定位静态方法获得了八个主要潮波的三维潮汐位移.与建模值对比结果表明,GPS 观测 潮汐位移的精度可达亚毫米级.进一步将GPS 观测 值与OTL(Ocean Tide Loading)建模值对比,除DTU10外其他七种海潮模型与GPS 观测 值之间一致性较好.综合考虑验潮站观测 结果,最适合中国大陆M2、O1潮波OTL建模的海潮模型是TPXO9-Atlas,地球模型为PREM.本研究还发现,M2、O1潮波GPS 观测 值与建模值之间的残差存在明显的大尺度空间相关性,表明中国地区存在固体潮建模误差等系统误差.本文对198个离海岸线距离超过200 km的内陆站点的系统误差进行分析,改正系统误差后内陆站点东、北和垂直方向加权均方根误差(Weighted Root Mean Square,简称WRMS)分别为:0.04 mm、0.07 mm和0.11 mm(M2),0.05 mm、0.07 mm和0.11 mm(O1);44个沿海站点WRMS分别为:0.18 mm、0.27 mm和0.59 mm(M2),0.10 mm、0.16 mm和0.30 mm(O1).部分沿海站点仍存在较大残差,主要源于海潮负荷位移建模误差,除海潮模型外还包括海水密度、地球模型、上地幔和地壳模型等因素影响.本文首先使用最新WOA(World Ocean Atlas)18海洋数据集计算海水密度和可压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内地OTL建模对海水密度变化和可压缩性并不敏感.其次,软流圈滞弹性散耗效应可使半日潮软流圈的剪切模量降低约8.5%,周日潮软流圈的剪切模量降低约9.1%,考虑滞弹性散耗效应,M2、O1潮波垂直方向上残差最大可分别减小0.50 mm、0.25 mm.最后,本文利用GPS 实测数据对四种三维地球模型进行了适用性评价,结果表明除USTC地球模型受沉积层影响外,其他三种地球模型都能有效提高GPS 观测 结果与理论建模结果的一致性;另外全球地壳模型CRUST1.0与GPS 观测 值之间的残差最小,说明中国大陆海潮负荷建模精度受地壳结构精度影响较大.本文研究结果� 韩昆延 袁林果 姜中山 由晓文关键词:固体潮 地球模型 GPS 观测 的嘉黎断裂西段典型构造区域地壳变形特征2024年 为了确认嘉黎断裂带西段的走滑与拉张并存地壳变形特征这一预研论断,通过在关键构造部位布设5个GPS 流动观测 站,获得区域现今地壳运动水平速度场,并结合跨断层GPS 基线方法定量给出了不同断层的滑动速率。通过实验获得的大地测量观测 资料,证明了地质学研究提出的变形特征的正确性,同时对滑动速率给出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嘉黎断裂带西段拉木青-桑地段为右旋兼挤压运动,右旋走滑速率为2.7±0.8 mm/a,挤压速率1.9±0.6 mm/a;位于嘉黎主断裂北侧的张性盆地,拉张速率2.8±1.0 mm/a,南侧张性盆地的拉张速率为2.1±0.5 mm/a。该文的研究成果可以更好地解释嘉黎断裂带西段的构造变形特征,并为研判青藏高原地壳变形的运动学特征提供技术参考。 赵天祥 苏小宁 朱庆 赵国强关键词:GPS数据处理 滑动速率 GPS 观测 得的2023年2月土耳其双震前后的地壳形变被引量:3 2023年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发生7.8级双震,相隔仅9小时、相距近,都是近直立断层走滑型地震,是利用GPS 观测 研究地震前后地壳形变稀有震例。利用美国网站得到131个GPS 站欧亚(板块)参考框架位移数据,分析了2次地震前后的地壳形变。同震水平位移是分析大地震前兆地壳运动的关键现象。GPS 分别观测 得的2次地震同震位移,特征显著:水平位移最大达4.4 m;向西、向东和向南水平位移3个分区明显,与区域内3个板块构造运动密切相关;而垂直位移较小,无明显分区。2次地震前震中附近的水平位移分别出现(第一次地震)峰值和(第二次地震)闭锁2种类型,但无明显的垂直位移积累。与其他震例一样,在震前两种类型的水平位移区域,同震水平位移是震前位移在时间或空间上的(弹性)回跳,表明大地震有前兆形变。2次地震重合的孕震区内,有对2次地震同震水平位移影响相近的区域。GPS 观测 明确显示,地壳水平运动是2次大地震的成因。尽管观测 不足和未能预报2次地震,但仍突显GNSS可在地震监测、预警和地震预测中发挥作用的优势。 顾国华关键词:地壳形变 地震预测 GPS 观测 到的2004年印度洋9.3级等大地震前后地壳运动被引量:1 2023年 2004—2012年印尼西部海域发生多次大地震,其中2004年印度洋9.3级巨震为21世纪以来全球最强。利用印尼及其邻近区域35个GPS 连续观测 站和中国内地北京附近的GPS 连续观测 站BJFS站全球参考框架坐标时间序列,可得到以BJFS作为核心站的区域参考框架下这些观测 站大地震震前位移积累、同震和震后位移,特别是震前水平位移积累和同震水平位移。该区大地震时空间隔密,且分布范围较大,观测 站相互间与地震相关的地壳运动影响明显,地壳运动极为复杂。本文重点讨论了5次8级以上大地震前后地壳运动的特点、成因和相互影响。GPS 观测 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内7.5级以上地震的同震水平位移是震前水平位移积累的(弹性)回跳,震前水平位移积累是前兆。9.3级与2005年8.7级地震震级与时空相近,有重合与不重合的前兆形变区,是前者触发后者的主要条件;而9.3级与8.7级震后强烈地壳水平运动与2012年8.6级和8.2级地震的发生直接有关;2007年8.4级地震的发生与9.3级和8.7级地震无明显关系,但其震后水平位移影响了赤道南8.6级和8.2级地震的同震水平位移。尽管所采用的GPS 连续观测 站数量少、密度低,但仍为研究地震预测中多次地震前后地壳运动的复杂性提供了有意义的震例。研究表明,印尼西部地区是全球最有意义的地震预测探索区之一。 顾国华 王武星关键词:地震预测 高频GPS 观测 发现可靠的大地震前兆信号? 2023年 地震是地球上重要且频发的一种突发事件,并引发多种高危险链生灾害,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损失.目前,对地震预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以Geller等人[1]为代表,认为地震不可预报.地震过程是非线性自组织系统,混沌理论框架下,可以对地震群体进行统计描述,而单个地震事件不能预报;与之相对,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可被认知,地震预报本质上可行. 刘志军 刘静 邵志刚关键词:前兆信号 地震事件 地震过程 自组织系统 统计描述 基于GPS 观测 数据的2022年1月15日汤加火山电离层扰动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023年 2022年1月15日汤加火山喷发释放的巨大能量,对环太平洋电离层产生了显著影响.基于火山近场(<1000km)、区域(1000~5000km)和远场(5000~12000km)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 )观测 数据,本文提取并分析了火山喷发后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扰动特征.结果表明,火山喷发后8~15min内近场电离层扰动主要源于爆炸产生的冲击声波(~1000m/s),区域和远场上空远距离传播的低频扰动则与兰姆波有关(~330m/s).各地区扰动幅值与背景TEC值总体呈正相关关系,并且随着扰动波行进距离增大,相对振幅比率逐渐减小.本文也对比了各地区参考日和事件日电离层活动水平,并通过射线追踪反演得到了火山喷发时刻与位置,进一步确认了区域和远场电离层响应均与汤加火山相关.此外,1月15日约06:20UTC在新西兰上空观测 到一组略延迟于初始海啸到时的频率突变扰动,该扰动与DART浮标观测 记录相符,暗示气象海啸的产生. 李佳峰 陈克杰 柴海山 林间 周志远 朱海 吕明哲关键词:射线追踪 气象海啸 一种GPS 观测 时用激光测高检校仪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GPS 观测 时用激光测高检校仪,属于测高辅助设备技术领域。一种GPS 观测 时用激光测高检校仪,包括外杆,所述外杆中部插接安装有内杆,所述外杆右侧上部贯穿安装有螺栓,所述螺栓左端转动安装有转接头,所述转接头... 苏鹏 谢劲松 潘清存 郭春玲 路铭伟 苏霄扬不同卫星截止高度角下GPS 观测 结果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2022年 本文对23个时间跨度为4.2年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连续观测 站,以卫星截止高度角分别是5°、10°、15°、20°、25°、30°和35°的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 )数据为研究对象,从双差观测 数、观测 噪声、观测 精度和水平速度4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卫星截止高度角增加5°,每颗卫星平均的双差观测 数减少12%左右;10°、15°和35°时噪声相对较低,相对来说35°卫星截止高度角噪声最低,在保证观测 数据量时,高度角越高噪声越低;东西方向的观测 精度低于南北方向,相对来说在10°、15°和35°的卫星截止高度角下,3个方向的精度较为一致;在没有遮挡和多路径等外部条件影响下,对于长期观测 来说,5°~35°不同卫星截止高度角下的水平速度的差异不大。 龚俊 戴煜暄 曾利萍关键词:全球定位系统 GPS 观测 到的智利及其邻区多次大地震前后地壳运动被引量:3 2022年 2001年以来,智利及其邻区发生了3次7.1-7.7级和4次8级以上大地震,其震中附近至少有一个甚至多个GPS 连续观测 站观测 到地震前后的地壳运动。从http://geodesy.unr.edu网站可获得Geoffrey Blewitt教授用GIPSY软件处理得到的南美大量GPS 连续观测 站南美板块(SA)区域参考框架位移时间序列,获得的这些大地震同震、震前位移积累和震后位移,特别是同震水平位移和震前水平位移积累,为探索地震预测,增添了更多有意义的震例。研究表明,这些大地震的同震水平位移也是震前水平位移积累的回跳或弹性回跳,同样也证明了震前存在前兆地壳形变;这些大地震前震中及其附近也无明显的垂直位移积累,由此证明了板块运动或地壳水平运动就是地震成因。尽管东日本和智利近海大地震的构造环境不同,日本2011年9级和智利2010年8.8级巨大地震前的地壳运动都清楚显示太平洋海底扩张。这些地震的同震水平位移回跳或弹性回跳的规律一致,地震成因都是水平挤压。智利多次大地震GPS 观测 到的最特殊现象是,在2015年8.3级地震震中以北,2010年8.8级地震的同震水平位移量值偏小,且方向异常一致向北,可认为是8.3级地震的前兆形变现象。临近智利的南美地区应是全球最利于地震预测探索的地区之一。 顾国华 王武星关键词:GNSS 地震预测 一种GPS 观测 墩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GPS 观测 墩,其中,GPS 观测 墩包括基座、支撑柱、伸缩机构、GPS 模块和罩盖,基座固定于地面或楼面,支撑柱一端与基座固定,另一端与伸缩机构和GPS 模块连接,伸缩机构又与罩盖连接,伸缩机构通过伸缩带动罩盖... 梁王彤 张宏飞 李军 王世荣 王胜 李奇峰 李斌 石乐乐 强志武 李林家
相关作者
顾国华 作品数:69 被引量:558 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研究主题:GPS 地壳运动 GPS观测 地壳形变 地震预测 朱守彪 作品数:119 被引量:627 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研究主题:汶川地震 断层 地震 动力学 GPS观测 郭良迁 作品数:132 被引量:942 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 研究主题:GPS 地震 应变场 断层形变 地震活动 甘卫军 作品数:138 被引量:3,030 H指数:31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GPS 地震 GPS观测 地壳形变 M 王武星 作品数:63 被引量:596 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研究主题:GPS 地壳运动 地震预测 GPS观测 同震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