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59篇“ HALOXYLON“的相关文章
巴丹吉林沙漠不同林龄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气体交换对增温的适应策略被引量:1
2025年
随着全球变暖,气温持续升高,极端干旱气候水文事件频发,对全球(特别是干旱荒漠)地区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具有极强的耐干旱高温的能力,在中国西北荒漠地区被广泛种植。探究不同林龄(5、10、20、30、40 a)梭梭光合生理和水分生理特征在极端高温下的适应策略,有助于预测梭梭未来在全球变暖(极端高温)条件下的生存境况。利用LI-6800F光合-荧光全自动测量系统测量梭梭温度光合响应曲线,依据IPCC发布的增温幅度,设置了25、27.5、30、32.5、35、37.5、40℃梯度模拟升温变化,分析不同林龄梭梭气体交换差异,利用1515D压力室仪器测量不同林龄梭梭同化枝水势。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梭梭同化枝水势有显著性差异,5~30 a梭梭水势随林龄增加而升高,40 a梭梭降低且略大于20 a梭梭。(2)随着温度升高,不同林龄梭梭光合特性有明显差异,5 a梭梭由于受到水分胁迫最严重,净光合速率(P_(n))最小,10 a梭梭P_(n)呈线性增加,20、30、40 a梭梭P_(n)较高且随温度升高波动较小。不同林龄梭梭在极端高温(35~40℃)P_(n)持续升高(10 a)、保持稳定(20、30 a)或下降(5、40 a)。(3)不同林龄梭梭水分生理特征也有较大差异,特别在极端高温时的差异性与植物生存发展有紧密联系。中龄(20 a)幼龄梭梭(5、10 a)采取的水分利用策略较为保守,在极端高温时,气孔导度(G_(s))、水分利用效率(WUE)、蒸腾速率(Tr)波动较小,且保持着较高的P_(n),对极端高温环境抗逆性强;老龄梭梭(30、40 a)则采取较为激进的水分利用策略,在极端高温时仍然不断提高Tr致使WUE不断降低,虽然能保持较高的P_(n),但是也可能导致树木生长受限,长此以往也可能导致树木的死亡。不同林龄梭梭在极端高温下的气体交换特征有着较大差异,对极端高温有着不同的适应策略,尤其老龄(30、40 a)梭梭的采取适应策略较为激�
杨杰薛浩杨淇越冯相艳王玉哲
关键词:蒸腾速率
不同平茬处理梭梭光合响应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
2025年
【目的】了解不同平茬处理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的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WUE)及其存在的差异,有助于理解不同平茬处理梭梭对环境的适应策略,为干旱区灌木的抚育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对干旱区的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Li-68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不同光强下不同平茬处理梭梭(0%、25%、50%、75%)的光响应曲线,分析了不同平茬梭梭的水分利用效率。【结果】光合有效辐射在0~2000μmol·m^(-2)·s^(-1)范围内,不同平茬梭梭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强而增加,胞间CO_(2)浓度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强呈下降趋势。光合有效辐射大于600μmol·m^(-2)·s^(-1)时,净光合速率值均表现为留茬75%>留茬0%>留茬25%>留茬50%>未平茬,差异显著(P<0.05)。留茬75%的光饱和速率(Amax)、光补偿点最高,留茬25%表观量子效率最大、光补偿点最小。光合有效辐射小于600μmol·m^(-2)·s^(-1),不同平茬梭梭水分利用效率增加迅速,大于600μmol·m^(-2)·s^(-1)时,随着光强的增强,继续缓慢上升。留茬25%通过降低蒸腾速率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不同平茬梭梭水分利用效率表现为留茬25%>留茬75%>留茬50%>未平茬>留茬0%。【结论】留茬25%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梭梭平茬抚育管理以留茬25%最为合适。本研究反映出对梭梭进行不同程度平茬后,在干旱环境下形成了自身的抗旱机制及水分调节策略。
黄雅茹马迎宾马迎宾郝需婷崔健海鹭庞嘉诚石善宇
关键词:平茬光合特性光响应梭梭
不同生根配方对梭梭种苗生长的影响
2025年
为了提高戈壁荒漠干旱条件下梭梭栽植的成活率,并有效促进地上部快速生长,本研究以梭梭种苗为试材,通过设置4种生根配方,研究不同生根配方处理下梭梭成活率和苗期生长状况。结果表明,碧护(赤·吲乙·芸苔)+途保利、籽特蓬和生根粉处理的梭梭种苗成活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以碧护(赤·吲乙·芸苔)+途保利成活率提高幅度最大,为28.89%;碧护(赤·吲乙·芸苔)+途保利、籽特蓬、生根粉处理使梭梭植株冠幅提高了3.67~15.0 cm,新梢长度提高了5.11~14.72 cm,其中碧护(赤·吲乙·芸苔)+途保利处理方法对植株冠幅和新梢长度的影响显著高于对照CK(p<0.05)。使用碧护(赤·吲乙·芸苔)+途保利处理对于提高梭梭栽植成活率、促进地上部快速生长效果最佳,籽特蓬处理次之,生根粉处理效果最差。
夏成明卢小亮王学强许辉欣胡兵
关键词:梭梭成活率冠幅新梢长度
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调查与分析
2025年
为全面了解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种类、区系和数量现状,笔者于2022年6-8月、2023年6-8月开展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工作,旨在推进自然保护区高水平管理与建设。结果表明:保护区现有两栖动物1目1科1属1种,为花背蟾蜍(Strauchbufo raddei),属于东北-华北型物种;爬行动物1目6科8属11种,地理区系以中亚型为主,其中,新疆沙虎(Teratoscincus przewalskii)、花条蛇(Psammophis lineolatus)和中介蝮(Gloydius intermedius)属于“近危(NT)”物种,也是本次调查发现的巴彦淖尔市新纪录物种,丰富了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
黄丽丽关湘茹陈峰方海涛石海娟田鹏黄成伟
关键词:两栖动物爬行动物
石羊河下游荒漠区雨养梭梭柠条人工林健康评价被引量:1
2025年
梭梭和柠条作为石羊河下游荒漠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主要树种,分布面积大,在防风固沙、固碳增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20年来,随着地下水位的下降和气候干旱化,梭梭柠条人工林已出现不同程度的衰败和死亡。选择20 a及以上林龄的梭梭、柠条、梭梭+柠条3种林分,对其生长指标、病态指标、更新指标及多样性指标调查,运用模糊判别法从优势种和林下植被两方面评价林分健康状况。结果表明:(1)石羊河下游梭梭柠条整体处于中等健康及以下水平。(2)梭梭柠条混交林健康状况相对优于柠条林、梭梭林,柠条的病虫害轻于梭梭,发芽指数高于梭梭。(3)土壤含水量与其健康序列有明显的正向相关性,健康序列越高含水量越高,全盐量、有机质、速效P分别明显影响着梭梭柠条的高生长、幼苗更新、盖度、枝条发芽和生活型。
许丽刘永刚王菊莲姜俊基李得禄袁宏波
关键词:梭梭柠条人工林
荒漠绿洲边缘不同种植年限人工梭梭林土壤和根系微生物群落特征
2025年
梭梭是中国西北干旱地区种植面积最大的固沙植物之一。在种植后期,梭梭林普遍出现土壤环境失衡、根腐病害严重、大面积衰退的现象。本研究以河西走廊荒漠绿洲边缘不同种植年限(0、10、30、50年)人工梭梭林为对象,研究梭梭林土壤和根系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种植30年的梭梭林土壤pH、全氮、全磷和葡聚糖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年限,土壤和根系真菌群落α多样性指数也显著高于其他年限;30年和50年梭梭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而根系真菌群落结构在种植30年与0、10、50年差异显著。相较于10年,30年梭梭林担子菌门病原菌粉孢革菌属相对丰度在土壤和根系中均显著提高,分别增长9.4和12.3倍,成为优势真菌属;土壤中的优势细菌类群变形菌门假单胞菌属相对丰度在种植30和50年时显著降低。梭梭林土壤病原菌粉孢革菌属与土壤pH、土壤葡聚糖酶及全磷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假单胞菌属呈显著负相关。本研究发现,梭梭林种植30年时,土壤和根系中病原菌粉孢革菌属丰度的上升是引起梭梭衰退死亡的关键微生物因素,研究结果可为人工梭梭林的病害防治提供参考。
李昱达王国华赵丽娜缑倩倩
关键词:梭梭
干旱胁迫对荒漠植物梭梭幼苗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2025年
为探讨在土壤干旱逐渐加重过程中荒漠植物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幼苗各指标的响应机制,利用盆栽试验测定人工浇水后自然干旱过程中梭梭幼苗叶片水分、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梭梭叶片相对含水量(RWC)随自然干旱天数增加而降低,相对水分亏缺(RWD)呈波动式上升趋势。2)持续干旱对梭梭细胞膜伤害较大,叶片相对电导率(REC)逐渐增大,但丙二醛(MDA)积累不明显。3)幼苗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C)、脯氨酸(Pro)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对持续干旱的响应不一致,植物主要依靠POD、SOD、Pro的协同作用来抵御土壤水分减少对其细胞造成的伤害。综上可知,土壤自然干旱过程中,梭梭幼苗通过累积渗透物质来维持细胞膨压、增加抗氧化酶活性以减轻或延缓细胞膜的伤害,从而增强对土壤干旱的适应性,以保证自身生理代谢活动的正常进行。
汪媛艳柴成武纪永福王方琳赵鹏付贵全唐卫东肖斌
关键词:梭梭幼苗叶片水分保护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
不同留茬高度对固沙植物梭梭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2025年
为了了解不同留茬高度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的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及其存在的差异,利用Li-68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不同光合有效辐射时,不同留茬高度(60、90、120 cm)梭梭的光响应曲线,分析不同留茬高度梭梭的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在光合有效辐射0~2 000μmol·m^(-2)·s^(-1)范围内,不同留茬高度梭梭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变化趋势相似,均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强而增加,胞间CO_(2)摩尔分数呈下降趋势。光合有效辐射大于600μmol·m^(-2)·s^(-1)时,净光合速率从大到小均表现为留茬高度90(14.313μmol·m^(-2)·s^(-1))、60(12.726μmol·m^(-2)·s^(-1))、120 cm(9.523μmol·m^(-2)·s^(-1))、未处理(6.184μmol·m^(-2)·s^(-1)),其差异显著(P<0.05)。不同留茬高度梭梭的水分利用效率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加呈非线性增加,从大到小依次为留茬高度90(3.093 mmol·mol^(-1))、60(2.329 mmol·mol^(-1))、120 cm(2.081 mmol·mol^(-1))、对照(1.583 mmol·mol^(-1))。留茬高度120 cm梭梭的水分利用效率最低,光合能力最弱;留茬高度60 cm梭梭的水分利用效率中等,光合能力中等;留茬高度90 cm梭梭的光合能力最高,通过降低蒸腾速率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水分利用效率最高。
黄雅茹马迎宾郝需婷韩春霞崔健王浩伊庞嘉诚徐光甫
关键词:留茬光合特性光响应梭梭
基于机器学习的梭梭同化枝光合色素含量高光谱反演估算
2025年
基于民勤干旱荒漠区地面实测的人工梭梭同化枝高光谱反射率与光合色素数据,经光谱曲线处理和特征参数提取后,采用随机森林(RF)、反向传递人工神经网络(BP-ANN)、支持向量机(SVM)三种常见的机器学习模型模拟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确定梭梭同化枝光合色素含量的最优估算模型,揭示影响光合色素含量的光谱关键变量。结果表明,RF模型在模拟精度上表现最优,对三种光合色素的R^(2)值介于0.73至0.77,RMSE介于0.023至0.302 mg·g^(-1)。其中,RF对叶绿素b的预测精度最高,R^(2)为0.77,RMSE为0.023 mg·g^(-1)。不同光合色素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各异,导致影响它们的光谱变量也不同。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最优模型受到吸收位置(Absorption position,AP)、红边位置(Red-edge position,REP)和红边拐点(Red-edge inflection point,REIP)的影响较多,而类胡萝卜素的最优模型更容易受REIP、Vogelmann红边指数(Vogelmann red-edge index 2,VOG2)与水波段指数(Water band index,WBI)的影响。该研究为基于高光谱遥感与机器学习模型反演梭梭同化枝光合色素含量提供依据,服务于人工梭梭林的旱情监测与抚育管理。
黄轲盼杨雪梅杨雪梅张忠张忠徐浩杰
关键词:梭梭光合色素
干旱地区梭梭育苗与造林技术研究
2025年
为明确梭梭育苗和造林成效的影响因素,为优化干旱地区梭梭育苗和造林技术提供参考。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分析不同育苗基质、播种量和播种深度以及不同施肥量、生根剂用量和浇水次数对梭梭育苗和造林成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育苗基质对梭梭的存活苗木密度、苗高、地径存在显著影响(P<0.05);不同播种量和播种深度对梭梭的存活苗木密度、苗高存在显著影响(P<0.05);不同施肥量、生根剂用量对梭梭的苗木存活率、苗高、地径存在显著影响(P<0.05);不同浇水次数对梭梭的苗木存活率、苗高存在显著影响(P<0.05)。指出了采用耕作土∶河沙∶羊板粪为7∶2∶1的复合基质、播种量为60g/m^(2)、播种深度为0.5cm时,梭梭苗木生长最佳。施肥量为0.3kg/穴、生根剂用量为1.5mL/穴、浇水为4次时,梭梭造林成效最佳。
曹希荣
关键词:干旱地区梭梭育苗造林

相关作者

李彦
作品数:153被引量:2,004H指数:2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
研究主题:梭梭 荒漠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干旱区 荒漠灌木
李从娟
作品数:37被引量:384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塔克拉玛干沙漠 梭梭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人工植被 生活型
张元明
作品数:275被引量:2,809H指数:3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生物结皮 生物土壤结皮 结皮 荒漠
赵文智
作品数:188被引量:3,453H指数:37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
研究主题:黑河流域 黑河中游 土壤水分 绿洲 荒漠
唐立松
作品数:61被引量:893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荒漠 梭梭 绿洲农田 干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