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238 篇“ HEMIPLEGIA “的相关文章
艾箱灸联合中药熏洗护理中风痉挛性偏瘫临床观察 2025年 目的综合性评价艾箱灸联合中药熏洗护理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于大连市中医医院脑病科康复病房住院并接受治疗的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60例,入组病例均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30例,应用常规护理联合肢体中药熏洗治疗方案;试验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艾箱灸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及临床护理满意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经临床治疗,试验组患者FMA评分、CS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总满意度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76.67%(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箱灸联合中药熏洗可显著改善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水平、减轻患者关节及肌肉痉挛性疼痛、有效抑制患者肢体失用性萎缩病情进展,还可通经活络、强筋壮骨、除痹,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朱晓敏关键词:偏枯 中风痉挛性偏瘫 中药熏洗疗法 砭石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 2025年 目的:研究砭石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62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按就诊尾号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砭石疗法治疗,比较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77%,优于对照组的80.65%(P<0.05);治疗1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神经功能障碍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肢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砭石疗法可提高卒中后偏瘫患者治疗效果,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李慧洁 罗世锋 胡丽玲关键词:脑卒中 偏瘫 砭石疗法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良肢位摆放的应用进展 2025年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良肢位摆放是目前脑卒中偏瘫患者重要的康复护理措施,对促进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就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的必要性、应用现状、影响因素、干预时机及操作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促进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患者中高质量推进和应用提供参考。 边文杰关键词:脑卒中 偏瘫 良肢位摆放 虚拟现实技术 卒中后偏瘫患者发生经口摄食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 2025年 目的:分析卒中后偏瘫患者发生经口摄食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152例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统计卒中后偏瘫患者经口摄食功能障碍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卒中后偏瘫患者发生经口摄食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152例卒中后偏瘫患者发生经口摄食功能障碍32例,占21.05%,设为发生组,其余设为未发生组;发生组年龄≥60岁、病灶多发、双侧偏瘫、美国国立卫生院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5分、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60分等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病灶多发、双侧偏瘫、NIHSS评分≥15分、MBI评分<60分等均为影响卒中后偏瘫患者发生经口摄食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年龄≥60岁、病灶多发、双侧偏瘫、NIHSS评分≥15分、MBI评分<60分等均为影响卒中后偏瘫患者发生经口摄食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赵培培 于怀芳关键词:卒中 偏瘫 影响因素 多技术协助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研究进展 2025年 偏瘫是脑卒中最主要的功能障碍之一,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临床疗效确切,具有独特优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种学科技术如肌骨超声、磁共振成像、电针、体外脉冲等多学科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针刺治疗脑卒中领域,并取得一定的成果。现代技术的应用体现了多学科介入脑卒后偏瘫的治疗趋势,多学科的介入有利于学科发展,临床操作性强,安全性高,可重复性高,且较临床常规针刺疗效好,能帮助患者更好地回归社会,值得临床推广。文章通过综述近年来多学科技术协助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提供思路,探索针刺临床治疗的新技术新方法。 方铮 杨娜 杨娜关键词:脑卒中后偏瘫 针刺 针灸联合康复运动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效果观察 2025年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康复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舟山医院于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康复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与研究组(30例)。研究组针灸联合康复运动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运动训练治疗。两组治疗周期8周。比较两组治疗后8周的临床疗效;采用Fulg-Meyer下肢运动量表、Berg平衡量表(BB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SS-QOL)量表评价标准,治疗前与治疗后8周肢体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态功能、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28/30)高于对照组(70.00%,21/30)(χ^(2)=5.45,P<0.05)。研究组治疗后Fulg-Meyer量表评分[(28.41±5.06)分]和BBS量表评分[(36.56±3.81)分]均高于对照组[(23.76±4.31)分和(27.39±4.57)分](t=-3.83、-8.44,均P<0.05)。研究组治疗后步频[(85.21±5.26)N]、步幅[(87.94±5.83)cm]和步速[(0.68±0.13)m/s]均高于对照组[(74.52±3.89)N、(78.85±6.17)cm和(0.57±0.10)m/s](t=-8.95、-5.87、-3.67,均P<0.05)。研究组治疗后NIHSS量表评分[(7.17±3.08)分]低于对照组的(10.28±2.45)分,而ADL量表评分[(64.31±13.38)分]高于对照组的(50.27±15.46)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3、-3.76,均P<0.05)。研究组治疗后SS-QOL量表评分[(168.48±23.15)分]高于对照组的(137.94±20.01)分(t=5.47,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的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王周红 张海玲关键词:卒中 偏瘫 针刺穴位 灸法 中风康复 运动疗法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的效果观察 2025年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7月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康复治疗。比较两组运动能力、偏瘫程度、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评分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Brunnstrom分级优于对照组(P=0.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42)。结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提高其运动能力,减轻偏瘫程度。 薛子毅关键词:脑卒中后偏瘫 中西医结合 康复治疗 针灸疗法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分析 2025年 偏瘫是中风后常见的一种后遗症,根据相关调查统计在中风患者中约有40%~50%的人群伴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影响患者的预后康复效果。西医对于脑卒中后偏瘫治疗主要以药物进行脑保护,营养神经,促进脑损伤修复,以及抗血小板、调血脂等基础治疗,存在治疗周期长、起效慢、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中医认为该病属于“瘫证”“痿证”范畴,通过病机剖析和辨证论治,采取相应的中医治疗方法,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针灸疗法作为中医经典治法,通过辨证取穴施针,能够起到疏经通络、祛瘀活血、开窍醒脑的功效,对于脑卒中后偏瘫有良好治疗效果。近年来,针灸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效果不断受到临床重视和认可,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通过查阅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报道,对针灸疗法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朱文兵 郭超 戴钰洁 秦越 周姜平 王书 朱文靖关键词:脑卒中 偏瘫 针灸疗法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5年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菏泽市东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90)和研究组(n=90)。对照组采取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对比两组肢体功能、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上肢功能、下肢功能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上肢功能、下肢功能评分升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降低,Barthel指数升高,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社会关系领域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社会关系领域评分升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增强患者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 刘玉兰关键词:偏瘫 脑卒中 针灸 康复训练 化瘀涤痰汤改善中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效果 2025年 目的分析化瘀涤痰汤改善中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99例阜阳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49例)和研究组(50例),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选例时间设置在2018年1月-2022年12月。对照组采用西医药物及运动疗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化瘀涤痰汤治疗,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神经营养及炎症因子指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中医证候各项积分、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血清CXC趋化因子16(CXC chemokineligand 16,CXCL-16)、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水平降低,两组间治疗后相比,研究组更低;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fugl-meyer,FMA)评分、Brunnstrom分期量表评分、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水平升高,研究组更高(两组间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治疗期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瘀涤痰汤治疗中风偏瘫有助于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神经营养及炎症因子指标水平表达,改善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 郝立夏 顾伟 王佳伟关键词:中风 偏瘫 肢体运动功能 炎症因子 神经营养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