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45篇“ L选择素“的相关文章
选择素的放射响应及L选择素的调控
2024年
放射生物剂量计的研究一直是放射生物学领域中的一个热点及难点,核事故后对放射伤员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是事故救援及后续正确救治的关键,建立快速、高通量的放射生物剂量诊断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外周血是临床检验中方便实用的检材,血液中蛋白质检验方法多样,易实现高通量、快速检测。在现阶段的研究中发现外周血中P选择素L选择素均具有较好的放射响应,但是在放射医学领域关于选择素家族分子的研究尚未深入。本文对放射医学领域中选择素家族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对L选择素的调控机制进行简单综述,期望能为放射生物剂量计的研究引入新的分子,为将来放射损伤后L选择素的调控机制研究提供帮助。
李思远贺俊彦李亚琼何淑雅
关键词:P选择素L选择素
L选择素在不同分期NSCLC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放射治疗疗效的关系
2024年
目的探究L选择素(CD62L)在不同分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T细胞表面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放射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3年10月于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NSCLC患者270例, 其中Ⅰ期40例, Ⅱ期48例, Ⅲ期102例, Ⅳ期80例。比较不同分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放射治疗疗效。采用多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CD62L水平与NSCLC患者Ⅲ期/Ⅳ期风险的相关性。根据放射治疗疗效将患者分为治疗有效组(181例)和治疗无效组(89例), 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构建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判断CD62L水平与NSCLC患者放射治疗无效之间的关系。应用样条函数与logistic回归相结合的限制性立方样条法分析CD62L水平与NSCLC患者放射治疗无效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共纳入270例NSCLC患者, 其中男129例, 女141例, 年龄(57.48±4.53)岁, 年龄范围40~68岁。不同分期NSCLC患者在白细胞介6(IL-6)、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肿瘤长径、降钙原、D-二聚体、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CD62L水平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校正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IL-6、PLT、CRP、肿瘤长径、降钙原、D-二聚体、NLR、PLR协变量后, CD62L水平与患者Ⅲ期/Ⅳ期风险仍存在独立相关性(OR=1.899, 95%CI:1.015~2.358)。不同分期NSCLC患者放射治疗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68, P<0.05), Ⅲ期、Ⅳ期患者治疗无效占比较高, 分别为26.47%(27/102)、48.75%(39/80)。治疗有效组中完全缓解88例(32.59%)、部分缓解93例(34.44%);治疗无效组中疾病稳定53例(19.63%)、疾病进展36例(13.33%)。治疗无效组患者年龄、IL-6、PLT、肿瘤长径、NLR、PLR、CD62L水平均高于治疗有效组患者, Ⅲ/Ⅳ期患者比例高于治疗有效组患者(均P<0.05)。广�
刘亚男王静怡
关键词:L选择素外周血疗效
核酸适配体在识别并结合L选择素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核酸适配体在识别并结合L选择素中的应用。本发明首次发现核酸适配体Sgc‑3b可以特异性识别并结合L选择素,并利用核酸适配体Sgc‑3b与L选择素的特异性结合作用建立了检测L选择素的方法。通过实验证明:本发明的...
上官棣华邴涛汪寅生刘祥军
文献传递
结核病患者中性粒细胞L选择素的表达及意义
2015年
目的检测结核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体外感染结核分枝杆菌(M.tb)前后L选择素(CD62L)的表达情况,并探讨CD62L在结核病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核病患者PMN表面CD62L的表达,同时检测正常人PMN的CD62L表达率;体外感染M.tb后,再检测结核病患者和正常人PMN的CD62L表达率。结果结核病患者PMN表面高表达CD62L,与正常人PMN表面CD62L表达无明显差异;感染M.tb后,结核病患者和正常人PMN表面CD62L表达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结核病患者PMN表面CD62L参与了PMN的趋化过程,在结核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结核病的发展过程。
姜丽娜姚春艳金齐力李柏青
关键词:结核中性粒细胞
核酸适配体在识别并结合L选择素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核酸适配体在识别并结合L选择素中的应用。本发明首次发现核酸适配体Sgc-3b可以特异性识别并结合L选择素,并利用核酸适配体Sgc-3b与L选择素的特异性结合作用建立了检测L选择素的方法。通过实验证明:本发明的...
上官棣华邴涛汪寅生刘祥军
文献传递
急性脑梗死与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L选择素的相关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外周血可溶性P(sP)-选择素、可溶性L(sL)-选择素表达的变化及其与急性脑梗死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60例ACI患者(发病<72 h)血清sP-选择素、sL-选择素的表达水平,并与60名健康者作对照。分析其与血清sP-选择素及sL-选择素水平的关系。结果:ACI患者血清sP-选择素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sL-选择素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ACI患者血清sE-选择素表达上调,sL-选择素表达下调,两者可能参与了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过程。
晁利芹谭子虎王晓东赵沁慧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可溶性P-选择素可溶性L-选择素
L选择素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趋向性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L选择素(L-selectin)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中的表达,分析乳腺癌SLN状况与L选择素表达的关系。方法:选择T1-2N0M0乳腺癌患者68例,以亚甲蓝为示踪剂先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本组68例乳腺癌SLN,乳腺癌原发灶,癌旁乳腺组织以及20例III级不典型增生乳腺组织中L选择素的表达。结果:68例乳腺癌患者中SLN检出成功62例,检出率为91.17%(62/68),其中假阴性3例(3/32)。阳性SLN中L选择素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均P<0.05)。SLN阳性患者其原发灶L选择素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SLN阴性患者(P<0.05)。SLN及非前哨淋巴结(NSLN)均阳性患者其原发灶L选择素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SLN及NSLN均阴性患者(P<0.001)。结论:L选择素在阳性SLN转移癌中表达增高,提示L选择素在乳腺癌细胞的淋巴结趋向性中起重要作用;SLN状态与L选择素阳性表达有密切关系,两者相结合分析可以更全面地反映乳腺癌转移规律及腋淋巴结状态。
苗志龙仇爱峰王学斌王立胜施育华徐青
关键词:乳腺肿瘤L选择素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甘肃东乡族L选择素P213S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L选择素基因多态性在甘肃东乡族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技术检测116例T2DM和126例健康对照者L选择素的基因型,以生物化学法检测他们的血糖、胰岛、血脂、肌酐和尿氮等水平。结果L选择素基因型PP、PS和SS频率在T2DM组和对照组间分别为44.8%、48.3%、6.9%和38.1%、44.4%、17.5%;等住基因P、S频率在T2DM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9.0%、31.0%和60.3%、39.7%。其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T2DM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等位基因患T2DM的风险是S等位基因的1.462倍(OR=1.462,95%CI=1.005~2.127)。结论 L选择素P213S基因多态性与T2DM的发病有相关性,P等位基因可能是甘肃东乡族人群中T2DM发病的危险因之一。
徐三妮刘静郭茜高宏霞张峻岭石智勇袁新建
关键词:L选择素基因频率人种群
进展性脑梗死L选择素及P选择素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 观察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L选择素(CD62L)和P选择素(CD62P)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脑梗死患者140例,其中进展性脑梗死患者32例(进展组),稳定性脑梗死患者108例(稳定组),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外周血中CD62L和CD62P在发病3、7、14d的阳性表达率,并与40例健康者进行对照(对照组)。结果 (1)进展组发病3d CD62L阳性表达率为(6.38±3.78)%,显著低于稳定组的(12.75±7.26)%和对照组的(24.23±1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进展组发病3d CD62P阳性表达率为(24.36±8.52)%,显著高于稳定组的(17.58±7.31)%和对照组的(8.96±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随着病程的发展,进展组CD62L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增加,CD62P的阳性表达率逐渐下降。发病14d进展组的CD62L阳性表达率仍低于对照组,而CD62P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进展性脑梗死发生时,CD62L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下降,CD62P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上升,提示自细胞激活及血小板活化在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CD62L和CD62P的检测可作为进展性脑梗死发生、发展的观察指标,对预后评估及指导治疗有重要帮助。
黄勤金笑平王恩陈宝国陈秋月
关键词:脑梗塞L选择素P选择素流式细胞术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淋巴细胞L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因子-1的意义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了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淋巴细胞L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HIE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5例HIE患儿、20例出生时窒息但无HIE患儿生后第1天及21名足月健康新生儿脐血淋巴细胞表面L选择素和ICAM-1的水平。结果HIE患儿生后第1天血液淋巴细胞L选择素水平与窒息组、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健康对照组、窒息组、轻度HIE组与中重度HIE组血淋巴细胞表面ICAM-1的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5.64±3.54)%、(6.94±3.54)%、(8.52±5.19)%及(14.50±3.10)%,HIE程度越重,血淋巴细胞ICAM-1越高。结论血淋巴细胞表面L选择素不能反应窒息患儿是否存在HIE及其严重程度,ICAM-1可能参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病机制,血淋巴细胞表面ICAM-1可以反应窒息患儿是否存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及其严重程度。
宋金枝周克英李志光唐沂
关键词:淋巴细胞L选择素

相关作者

张东军
作品数:41被引量:134H指数:7
供职机构:丹阳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肾综合征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 E-选择素 L-选择素 慢性肝病患者
李旭升
作品数:280被引量:1,357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关节成形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 骨性关节炎 外科治疗 疗效分析
徐兴祥
作品数:98被引量:404H指数:11
供职机构: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肺癌 急性肺损伤 肺损伤 非小细胞肺癌 内毒素
汪寅生
作品数:4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核酸适配体 无毒性 L选择素 多发性硬化症 特异性结合
邴涛
作品数:40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核酸适配体 核酸适体 DNA分子 单链 分子探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