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89篇“ PCV2感染“的相关文章
- 广东某规模化猪场PCV2感染情况及免疫效果评估
- 2025年
- 为评估广东某规模化猪场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情况及免疫效果,应用荧光定量PCR(qPCR)和ELISA对猪场采集的140份血液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仔猪14日龄免疫后,在21日龄时PCV2 Cap蛋白抗体S/P平均值最高可达1.093,抗体阳性率最高可达92%;90-198日龄猪群Cap蛋白抗体S/P值由0.764下降至0.418,抗体阳性率由80%下降至35%,显示90日龄后抗体水平呈下降趋势;133-198日龄猪群PCV2 Rep蛋白抗体阳性率由10%升高至45%,PCV2核酸阳性率由10%升高至95%,且42.1%(8/19)阳性样品的PCV2核酸拷贝数>107拷贝/mL,病毒载量高,提示该猪场育肥猪群PCV2发生感染。本试验检测结果表明该猪场猪群于133日龄前后出现PCV2感染,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为优化免疫程序提供参考依据。
- 魏晓琪许诺尧建辉钟玮霖颜广智陈盛楠刘明杰黄良宗
- 关键词:猪2型圆环病毒
- PCV2感染通过GSDMD与RIPK3诱导小鼠肺损伤机制研究
- 王华新
- 槲皮苷对PCV2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吞噬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试验旨在研究槲皮苷(QUE)对正常3D4/2细胞吞噬活性及对感染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的3D4/2细胞吞噬活性的影响。试验设置细胞对照组、0.05%DMSO对照组和不同浓度的槲皮苷药物QUE组(12.5、25.0、50.0、100.0、200.0、400.0μmol/L),采用中性红法测定QUE在36 h内对3D4/2细胞吞噬活性及对感染PCV2的3D4/2细胞吞噬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5.0μmol/L和50.0μmol/L的QUE处理后显著提高了3D4/2细胞的吞噬指数(P<0.05);100.0~400.0μmol/L的QUE处理后极显著提高3D4/2细胞的吞噬指数(P<0.01)。与PCV2阳性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QUE (12.5~400.0μmol/L)处理36 h后均能够极显著提高PCV2感染3D4/2细胞的吞噬指数(P<0.01)。与对照组相比,100.0、200.0、400.0μmol/L的QUE极显著提高了细胞吞噬指数(P<0.01)。研究表明,QUE对3D4/2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与免疫调节作用,对其吞噬活性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 易首利韦玉衡赵怡匡娜曹永强胡庭俊
- 关键词:槲皮苷PCV2吞噬活性
- 山豆根多糖通过JAK-STAT/NF-κB信号通路干预PCV2感染免疫细胞炎性反应及免疫抑制的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试验旨在探究山豆根多糖(SSP)对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264.7)炎性反应及免疫抑制的调节作用。SSP (100、200、400 mg/L)处理PCV2感染RAW264.7细胞16 h后,测定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1、2 (STAT1、STAT2)、Janus激酶1 (JAK1)、酪氨酸激酶2 (TYK2)、趋化因子C-C配体3 (Ccl3)、趋化因子C-X-C配体2 (CXCL2)、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REL原癌基因(REL proto-oncogene)、NF-κB亚基(Rel)、B细胞增强剂κ轻链基因增强剂α、δ核因子抑制因子(Nfκbia、Nfκbid)和B细胞增强剂κ轻链基因增强剂ζ核因子抑制因子(Nfκbiz)的mRNA表达。测定细胞中磷酸化前后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1、2 (Stat1、Stat2、p-Stat1、p-Stat2)、磷酸化前后核因子κB抑制因子(IκB、p-IκB)、磷酸化前后核因子κB亚单位p65 (p65、p-p65)、CXCL2,磷酸化前后的Janus激酶1 (JAK1、p-JAK1)和TYK2的蛋白表达水平。测定细胞上清白细胞介素-1β (IL-1β)、干扰素-α (IFN-α)、干扰素-β (IFN-β)和TNF-α的水平。结果显示,PCV2感染RAW264.7细胞16 h后,STAT1、STAT2、JAK1、TYK2和Nfκbia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Ccl3、CXCL2、TNF-α、Rel、Nfκbid和Nfκbiz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Stat1、p-Stat1、Stat2、p-Stat2、JAK1、p-JAK1和Tyk2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IκB、p-IκB、p65、p-p65和CXCL2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200 mg/L SSP可以显著干预上述因子表达水平的异常表达(P<0.05)。研究表明,SSP通过Janus激酶-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核因子激活的B细胞的κ-轻链增强(JAKSTAT/NFκB)信号通路调节PCV2感染诱导的炎性反应和免疫抑制。
- 陈奇柏晶晶谢小东赵怡胡庭俊
- 关键词:猪圆环病毒2型炎性反应免疫抑制
- 血根碱抗PCV2感染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目的:探究血根碱抗PCV2感染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细胞毒性试验检测血根碱在PAMs、PK-15细胞上的最大安全浓度和利巴韦林在PK-15细胞上的最大安全浓度;基于蛋白质组学和网络药理学筛选血根碱抗病毒的关键靶标;建...
- 张司寰
- 关键词:PCV2感染网络药理学蛋白质组学JNK
- 山豆根多糖对PCV2感染小鼠脾淋巴细胞炎症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 2022年
- 试验旨在探索山豆根多糖(SSP)对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小鼠脾淋巴细胞炎症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试验设立细胞对照组、PCV2感染对照组以及PCV2+3种浓度(100、200和400 mg/L)的SSP药物处理组和400 mg/L的SSP药物处理组,共6组。采用PCV2体外感染小鼠脾淋巴细胞,在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为100、200和400 mg/L的SSP,分别培养8、12和24 h后收取样品,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细胞内炎性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当小鼠脾淋巴细胞培养至24 h时,PCV2感染对照组的NF-κB、MCP-1、CXCL10和STAT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细胞对照组(P<0.05);经100、200和400 mg/L的SSP处理后,小鼠脾淋巴细胞炎症因子表达量均有所下降并呈现剂量依赖性,其中PCV2+400 mg/L SSP药物处理组的炎症因子表达量与PCV2感染对照组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研究表明,SSP作用于PCV2感染的小鼠脾淋巴细胞24 h后能够降低细胞内炎症因子的mRNA表达,起到抗炎的效果。
- 贾妮娜张铭林丁伊曲胡庭俊
- 关键词:小鼠脾淋巴细胞炎性反应MRNA表达
- PCV2感染对猪淋巴细胞NF-κB信号通路及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动态影响被引量:4
- 2022年
- 研究PCV2感染猪淋巴细胞对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索其在NF-κB信号通路中调控炎性细胞因子生成作用机制。选取10头28日龄PCV2抗原、抗体双阴性仔猪,无菌采集、分离脾淋巴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分PCV2感染组和对照组进行体外培养。感染组PCV2病毒添加剂量250μL/100 mL细胞悬液,对照组加入同体积细胞培养液,培养后0,6,12,24,48 h收集淋巴细胞和上清液。共聚焦电镜检测NF-κB核移位,Western blot检测NF-κB/P65核蛋白、磷酸化抑制性κBα蛋白含量,EMSA检测NF-κB与DNA的结合率,ELISA试剂盒检测上清液中IL-1β、TNF-α、IL-6、IL-10、IL-17和TGF-β1的含量。结果显示,NF-κB/P65蛋白在淋巴细胞核中移位程度随着PCV2感染时间增加而增强,6 h后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F-κB与DNA的结合率与PCV2感染时间呈现线性增长,PCV2感染后6 h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8 h有所降低,但相对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淋巴细胞质中p-IκBα蛋白表达在PCV2感染后24 h达到峰值,且在整个检测期间相对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PCV2感染组IL-1β和IL-6含量在6,12 h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24 h有所升高,48 h感染组IL-1β和IL-6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L-17和TNF-α随着PCV2感染时间延长含量不断增多,6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4 h达到峰值,48 h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IL-10含量呈现明显的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CV2感染组6 h开始升高,12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4 h开始降低,48 h与对照组基本一致。TGF-β1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感染组6~12 h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4~48 h明显升高。结果表明,PCV2通过磷酸化降解途径显著激活淋巴细胞中NF-κB信号通路,使其核移位和DNA结合率显著增强,调控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通过IL-10和TGF-β1的升高或降低调控机体在感染早期表现免疫抑制,后期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的病
- 董林王艳萍王艳萍唐娜苗立中徐倩倩苗立中
- 关键词:PCV2淋巴细胞NF-ΚB信号通路
- 安徽省部分地区生猪PCV2感染情况及疫苗免疫效果调查被引量:2
- 2021年
- 为摸清当前安徽省猪群中PCV2感染情况及疫苗的免疫效果,本试验采集了12个猪场的289份猪扁桃体和289份猪血清样品,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扁桃体中的PCV2,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PCV2抗体。试验结果显示:猪群PCV2感染率为11.8%,其中大型猪场、中型猪场、小型猪场感染率分别为8%、0%、26%,生产母猪、后备母猪、保育猪及育肥猪感染率分别为12%、16%、0%、17%;猪群PCV2抗体阳性率92.4%,其中大型猪场、中型猪场、小型猪场阳性率分别为96%、82%、98%,生产母猪、后备母猪、保育猪、育肥猪阳性率分别为100%、91%、82%、98%。安徽省猪群存在PCV2隐性感染,其中小型猪场及育肥猪群感染率较高;不同养殖规模、不同生长阶段猪群猪圆环病毒疫苗免疫效果良好。
- 何长生王倩王维周迎春王军沈艳刘华苗文萍
- 关键词:感染率抗体阳性率免疫效果
- PCV2感染仔猪的肠道黏膜免疫观察
- 2021年
- 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是全世界猪感染率最高的病毒,也是猪最易感染的病毒,可以感染各个阶段的猪群和猪的多数器官。其中猪圆环病毒2型(PCV2)是该病毒致病的主要血清型,是导致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和圆环病毒相关疾病的主要病原。为进一步研究PCV2感染后宿主免疫反应特点和规律,本试验对来源于40~50日龄的22份保育猪PCV2阳性样品进行免疫学分析和流行病学回顾调查。结果表明,14份样品采样仔猪有明显的腹泻、发热或呼吸道症状等临床表现(症状明显组);8份样品采样仔猪仅有轻微腹泻或发热表征(轻微症状组)。肠道免疫组化显示,所有22份样品对应仔猪肠道中均没有检测出IgM和IgG抗体,但IgA抗体在轻微症状组的表达显著高于症状明显组。提示增强肠道粘膜免疫有利于减轻PCV2感染后带来的腹泻和肠道炎症疾病。
- 李阳陈芳陈雪施伟领罗雨
- 关键词:猪圆环病毒2型免疫组化
-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诱导自噬和炎性因子促进PCV2感染的信号通路研究
-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是分布最为广泛的真菌毒素之一,普遍存在于人类食品与动物饲料作物之中,常引起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DON 对人和动物都具有毒性作用,其效应包括食欲不振,体重变轻,代谢...
- 顾超
- 关键词: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细胞自噬炎性因子
相关作者
- 胡庭俊

- 作品数:574被引量:1,549H指数:21
-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辣蓼 黄酮 小鼠 马尾藻多糖 免疫调节
- 李焕荣

- 作品数:147被引量:601H指数:11
- 供职机构:北京农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猪圆环病毒2型 PCV2 PCV2感染 基因 FIP
- 张书霞

- 作品数:119被引量:537H指数:15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仔猪 PCV2 猪圆环病毒 猪圆环病毒2型 细胞凋亡
- 周双海

- 作品数:146被引量:269H指数:9
- 供职机构:北京农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猪圆环病毒2型 猪圆环病毒 病毒 PCR检测方法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 韦英益

- 作品数:258被引量:424H指数:10
-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
- 研究主题:辣蓼 猪圆环病毒2型 氧化应激 黄酮 PRRS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