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007篇“ PGC-1Α基因“的相关文章
一组鸡PGC-1α{1}启动子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组鸡PGC1α{1}启动子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属于{1}工程领域。所述的鸡PGC1α{1}启动子为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SEQ ID NO:5所示的A1‑A5序列中的任意一条。启动子的应用包括:...
牟芳黄佳新王宁李辉
PGC-1α{1}及其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
2024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KD)易感性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PGC)-1α{1}SNP位点rs8192678的相关性。方法:招募200例糖尿病(DM)患者,无肾脏病损伤,200例DKD患者。利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患者外周血DNA,应用TaqMan-MGB探针法对SNP rs8192678进行{1}分型,分析PGC-1α{1}rs8192678(G>A)等位{1}分布,并评估其与DKD易感性的相关性。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DM患者和DKD患者血液PGC-1αmRNA表达与rs8192678{1}多态性之间的关系。观察不同中医证型DKD患者rs8192678等位{1}及{1}型频率分布。结果:PGC-1α{1}rs8192678{1}型GG在DM中比例较DKD更少见(47.5%比72.5%,P<0.001)。在三个遗传模型(加性、显性和隐性)中,在年龄和性别校正后,GG{1}型与较高的DKD风险相关(P=0.000)。在DM组和DKD组全血中,AA{1}型患者PGC-1αmRNA水平显著高于GG{1}型(P<0.01)。PGC1-α{1}rs8192678位点的等位{1}中,G等位{1}频率在所有DKD证型中均较A等位{1}频率高。DKD患者中医证候由阴虚燥热证逐渐转向阴阳两虚证过程中,患者GG表达占比逐渐增多。结论:rs8192678的风险相关G等位{1}与DKD相关,G等位{1}增加了DKD风险,且DKD患者中医证候分型与PGC1-α{1}rs8192678多态性位点有内在关系。
申正日刘鹏李平
关键词:中医证候PGC-1Α
一种PGC-1α{1}敲除小鼠构建心律失常动物模型的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PGC1α{1}敲除小鼠构建心律失常动物模型的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包括:1)合成PGC1α{1}的特异性靶位点gRNA:2)构建靶向载体Donor vector:3)将Cas9mRNA、gRNA的反链序列、...
林飞孙四玉李雪芳李东旭王秀珑
一种PGC-1α{1}敲除小鼠构建心律失常动物模型的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PGC1α{1}敲除小鼠构建心律失常动物模型的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包括:1)合成PGC1α{1}的特异性靶位点gRNA:2)构建靶向载体Donor vector:3)将Cas9mRNA、gRNA的反链序列、...
林飞孙四玉李雪芳李东旭王秀珑
PGC-1α{1}在HIV-1包膜糖蛋白gp120诱导神经元线粒体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2021年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HIV)包膜糖蛋白gp120具有神经毒性,可引起神经元损伤,与HIV相关性痴呆的发生有关,但gp120引起神经元损伤的机制尚不清楚。有研究报道gp120能够引起神经元出现线粒体功能障碍,而PGC-1α是促进神经元内线粒体生成的关键{1}。因此,本研究将分析PGC-1α{1}在HIV-1包膜糖蛋白gp120诱导神经元线粒体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及机制。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细胞后分为对照组、gp120组、空白质粒组、gp120+空白质粒组,gp120+PGC-1α质粒组、PGC-1α质粒组,检测细胞活力OD_(490 nm)、线粒体膜电位(△ψm)水平、三磷酸腺苷(ATP)含量、活性氧簇(ROS)含量、凋亡率及PGC-1α、cleaved caspase-9、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gp120组皮层神经元的PGC-1α表达水平、OD_(490 nm)水平、△ψm水平、ATP含量均低于对照组,ROS含量、凋亡率、cleaved caspase-9、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过表达PGC-1α后,gp120+PGC-1α质粒组皮层神经元的PGC-1α表达水平、OD_(490 nm)水平、△ψm水平、ATP含量均高于gp120+空白质粒组,ROS含量、凋亡率、cleaved caspase-9、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水平均低于gp120+空白质粒组。以上结果表明,gp120诱导皮层神经元出现线粒体氧化呼吸功能减退、线粒体途径凋亡等线粒体功能障碍的表现,抑制PGC-1α{1}表达是gp120诱导线粒体功能障碍的相关机制之一。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探究了gp120诱导神经元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分子机制,研究发现抑制PGC-1α{1}表达是gp120诱导神经元线粒体功能障碍的相关机制之一,这为今后阐明gp120诱导神经元损伤及HIV相关性痴呆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王星刘江福杨鹏雅何秀华李由
关键词:线粒体功能障碍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PGC-1α{1}甲基化水平与胎儿宫内窘迫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检测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胎盘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1}甲基化水平及mRNA表达水平,并探讨二者与胎儿宫内窘迫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产科收治的174例GDM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胎儿出现宫内窘迫的78名孕妇作为胎儿宫内窘迫组;胎儿正常出生未出现宫内窘迫的96例孕妇为对照组;另同期选取82名无GDM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健康组。亚硫酸氢钠处理DNA后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胎盘组织中PGC-1α{1}甲基化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胎盘组织中PGC-1αmRNA表达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分析胎儿发生宫内窘迫孕妇PGC-1α{1}甲基化频率与PGC-1α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分析影响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的因素。结果胎儿宫内窘迫组PGC-1α{1}甲基化频率及TG水平[(25.42±7.31)%、(4.72±0.68)mmol/L]高于对照组[(9.26±2.67)%、(4.31±0.64)mmol/L]和健康组[(3.24±1.07)%、(4.33±0.72)mmol/L],对照组PGC-1α{1}甲基化频率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宫内窘迫组PGC-1αmRNA表达水平(0.67±0.16)低于对照组(0.74±0.14)和健康组(1.00±0.27),对照组PGC-1αmRNA表达水平低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发生宫内窘迫孕妇PGC-1α{1}甲基化频率与PGC-1α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515、P<0.05);PGC-1α{1}甲基化是影响胎儿发生宫内窘迫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GC-1αmRNA高表达是胎儿发生宫内窘迫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GDM孕妇PGC-1α{1}DNA甲基化水平与胎儿宫内窘迫相关,有可能作为胎儿宫内窘迫的{1}修饰靶点。
唐蕊单莉孙娴莉
关键词:胎儿宫内窘迫
PGC-1α{1}缺失对β-淀粉样蛋白诱导小鼠神经毒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观察PGC-1α{1}缺失对β-淀粉样蛋白诱导的小鼠神经毒性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PGC-1α{1}敲除小鼠和C57BL16小鼠各12只,常规饲养3 d后按照随机化原则将两种{1}型组小鼠分为对照组和Aβ注射组,每组6只。在脑立体定位仪指导下把凝聚态Aβ1-40注射到不同{1}组(正常{1}和PGC-1α{1}敲除)小鼠的双侧侧脑室中,然后采用Morris水迷宫评估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脑皮质和海马组织内ChAT和AchE以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结果Aβ1-40注射双侧侧脑室后,两种不同{1}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与同种{1}型小鼠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脑皮质和海马组织内ChAT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AchE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SOD及GSH的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而MDA的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1}小鼠相比,PGC-1α{1}敲除组小鼠侧脑室注射Aβ1-40后较正常{1}组小鼠的学习记忆水平明显下降(P<0.05),同时脑皮质和海马组织内ChAT活性明显降低(P<0.05),AchE活性明显升高(P<0.05),SOD及GSH的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而MDA的活性明显升高(P<0.05)。结论PGC-1α{1}敲除可增强Aβ诱导的神经毒性作用。
孙治坤马兴荣陈帅贺爽张杰文
关键词:PGC-1ΑΒ-淀粉样蛋白
ZAG和PGC-1α{1}在砷中毒模型与糖尿病模型SD大鼠的表达差异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分析砷代谢、糖代谢、ZAG基因及{1}-1α基因在砷中毒模型与糖尿病模型SD大鼠的表达差异,探讨砷中毒与糖尿病的关联性及ZAG、{1}-1α基因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将SPF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腹腔注射四氧嘧啶)及亚砷酸钠染毒低、中、高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1.25、2.25、0.45 mg/kg,连续饮水染砷15周),每组8只,雌雄各半。以qRT-PCR测定大鼠肝组织中ZAG、{1}-1α基因mRNA表达水平,以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肝组织中ZAG、{1}-1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随着砷染毒剂量的增加,各染砷组大鼠尿砷含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第5周各组大鼠尿糖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第15周各组大鼠尿糖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亚砷酸钠染毒浓度的增加,低、中、高砷组大鼠肝组织ZAG、{1}-1α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砷组与糖尿病组大鼠肝组织ZAG、{1}-1α基因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砷组与糖尿病组大鼠肝组织中ZAG、{1}-1α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染砷剂量的增加,大鼠尿中砷代谢产物增加,且尿糖水平增加,出现类似糖尿病的糖代谢异常。砷可能通过下调大鼠肝组织中ZAG、{1}-1α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导致机体糖代谢紊乱,从而抑制线粒体能量代谢、诱导糖尿病发生。
谢惠芳任冬燕孙高峰
关键词:糖尿病PGC-1Α基因
ARL15与PGC--1α{1}SNPs联合作用与延边朝鲜族和汉族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延边地区朝鲜族和汉族人群ADP-核糖基化样因子15(ARL15),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rs6450176、rs7656250与2型糖尿病(T2...
邵薇
关键词: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PGC-1Α基因
文献传递
PGC-1α{1}多态性与代谢性疾病的相关性被引量:5
2019年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coactivator 1-alpha,PGC-1α)属于人体内一种重要的核转录辅助激活因子,能与多种核受体及转录因子相互作用,以调控其靶{1}的表达。PGC1-α在人体能量代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参与脂肪酸氧化,肝糖异生以及调节线粒体ATP的生物合成等。研究表明PGC-1α{1}多态性与Ⅱ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肥胖以及冠心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探究PGC-1α{1}多态性与代谢性疾病的相关性有利于从{1}层面检测和评估代谢类疾病的发生风险,从而实现早期发现和预防该疾病的发生,提高代谢性疾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本文拟就近五年PGC-1α参与的代谢途径和其{1}多态性与代谢性疾病的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范志鹏李玲赵慧佳赵慧佳刘晓红郝卓文孙功鹏董礼乐江乐江吴建国
关键词:代谢性疾病基因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