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13篇“ PHEN“的相关文章
Eu(Ibu)_(3)phen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发光性
2024年
以药物布洛芬为第一配体,稀土离子Eu(Ⅲ)为中心离子,采用溶剂法合成了Eu^(3+)、布洛芬(Ibu)和邻菲罗啉(phen)的稀土-布洛芬药物配合物Eu(Ibu)3phen,采用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初步结构表征,并研究了配合物的荧光性能.结果表明,该合成方法简单,Eu(Ibu)_(3)phen产率较高,配合物Eu(Ibu)_(3)phen的荧光发射光谱在612 nm出现Eu离子强特征荧光发射峰.该配合物有较好的发光性能,可作为安全环保的荧光材料.
王莹沈景辉胡丽娜马冬云史成阳李炳寅
关键词:稀土配合物EU布洛芬荧光性质
Cyanex923/TBP/PHEN协同2-噻吩甲酰三氟丙酮对Li(Ⅰ)的电膜萃取研究
2024年
为强化2-噻吩甲酰三氟丙酮(HTTA)萃锂体系的性能,分别制备了以三烷基氧化膦、磷酸三丁酯、邻菲罗啉3种协萃剂配伍的聚氯乙烯基二元复合萃取膜(PT-PIMs),用于研究电场强化的膜萃取提锂技术。考察了膜相组成和操作电压对Li(Ⅰ)传质性能的影响规律,结合表面红外和扫描电镜对PT-PIMs的表征结果,初步探索了PTC-PIM-Li(Ⅰ)电膜萃取机制。研究表明:在PT-PIMs体系中,HTTA通过烯醇化结构与Li(Ⅰ)形成离子型配合物,在PT-PIMs中起主萃作用。3种协萃剂通过对HTTA的去质子化协同传质,并因协萃剂的碱性及塑化能力的不同而导致3种PT-PIMs对Li(Ⅰ)的传质能力不同。Li(Ⅰ)在膜界面的传质机制为“离子交换-中和”,外加电场通过强化TTA-Li(Ⅰ)配合物解离而促进传质,但同时会受限于PT-PIMs膜界面的化学反应速率。经煤油改性后的PT-PIMs-Li(Ⅰ)体系在四次循环后Li(Ⅰ)的渗透速率下降率<21%;在料液相Li(Ⅰ)∶Na(Ⅰ)∶K(Ⅰ)质量浓度比为20∶20∶20时,PT-PIMs体系分离因子SLi(Ⅰ)/Na(Ⅰ)和SLi(Ⅰ)/K(Ⅰ)分别为8.41、4.88、3.88和7.99、4.64、3.81,显示了Li选择性分离能力。
孟晓荣孙驰龙伊文
一种制备Phen基有机多孔框架/Ni、Fe盐杂化材料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Phen基有机多孔框架/Ni、Fe盐杂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即利用Suzuki偶联反应制备具有高密度双齿N配位含量的有机多孔高聚物框架,再利用溶剂热反应和双齿N配体的强螯合作用将过渡金属Fe、Ni盐(共掺杂)...
黄妞李毅鑫孙源吕铭辉
重视对乙酰氨基酚相关重要器官损伤的防范和监管被引量:1
2024年
对乙酰氨基酚(APAP)是目前临床使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药,常规剂量安全可靠,长期大量用药会导致重要器官损伤。近年来对APAP的安全性问题有一些新发现,如APAP可使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含钠APAP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和全因死亡率增加相关,新发现多种预测、诊断APAP相关肝损伤及其预后的生物标志物,APAP可导致肾损伤风险增加等。APAP相关重要器官损伤的安全防范策略包括严格限制用药剂量和疗程、关注特殊人群用药安全等;对于已出现重要器官损伤的患者,应对其因果关系进行评价、及时停药、给予特异性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
樊婷婷张娟利丁莉坤张迪任丹君刘美佑王婧雯文爱东
关键词:对乙酰氨基酚心脏毒性急性肾损伤
吡唑啉酮铜配合物P-FAH-Cu-phe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转录组影响分析
2023年
【背景】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目前食品和临床引起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迫切需要开发新型抗菌药物。【目的】分析吡唑啉酮铜配合物P-FAH-Cu-phe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转录组影响和主要代谢信号通路。【方法】采用液体稀释法测定P-FAH-Cu-phen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将终浓度2μg/mL的配合物分别作用于对数生长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30 min和2 h,进行转录组测序及分析。【结果】P-FAH-Cu-phen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和MBC分别为2μg/mL和4μg/mL。与空白对照相比,配合物处理细菌30 min后,其差异基因共有356个,其中上调表达180个、下调表达176个;配合物处理细菌2 h后,其差异基因共有23个,其中上调表达3个、下调表达20个。差异基因功能主要富集于膜的组成部分、细胞质、质膜、ATP结合、发病机制、金属离子结合、组氨酸生物合成过程、DNA结合、水解酶活性、跨膜转运蛋白活性、硝酸盐同化、硝酸盐代谢过程、硝酸还原酶复合物、硝酸还原酶活性等。差异基因涉及的信号通路主要有双组分系统、群体感应、氮代谢、三羧酸循环、氨基酸代谢等。【结论】影响细菌质膜组成、毒素生成、生物膜形成、细胞壁合成、能量代谢等可能是吡唑啉酮铜配合物P-FAH-Cu-phe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主要抑菌作用。研究为揭示吡唑啉酮铜配合物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李欣奕塔玛莎·库尔曼江王小静胡开桂王昊张颖曹文芝李金玉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转录组
PLA/Eu(DBM)3phen抗紫外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023年
基于透明抗紫外薄膜包装的市场需求,本文以稀土配合物Eu(DBM)3phen为功能助剂采用热压法制备了PLA/Eu(DBM)3phen (P/E)复合薄膜,制备透明抗紫外PLA薄膜材料,并探究了添加量对PLA抗紫外、力学、热力学性能以及透明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Eu(DBM)3phen添加量的提高,P/E薄膜的抗紫外性能显著提高。质量分数为1%的P/E1薄膜表现出了最佳的综合性能,其在280 nm~400 nm区间的紫外透过率从PLA的82.1%下降到12.4%,显示出高效的紫外吸收能力,并保持了较好的力学性能和可见区透明度。此外,Eu(DBM)3phen还可以作为成核剂增强PLA的结晶性能。根据荧光光谱分析,P/E薄膜主要通过配合物的“天线效应”,高效吸收紫外线并最终以热与光的形式释放出去。
刘霖泽吴银财陈丽彬李金蕾王辛坤林凤龙王胜龙云雪艳董同力嘎宋立军
关键词:紫外屏蔽
镍-吡啶配合物(acac)(NO_(3))Ni(2-NH_(2)Py)_(2)和[NiCl(phen)(DMF)(μ-Cl)]_(2)的合成与结构被引量:1
2023年
合成了两个新颖的镍-吡啶配合物(acac)(NO_(3))Ni(2-NH_(2)Py)_(2)(1)和[NiCl (phen)(DMF)(μ-Cl)]_(2)(2)(acac=乙酰丙酮,2-NH_(2)Py=2-氨基吡啶,phen=1,10-邻菲罗啉,DMF=N,N’-二甲基甲酰胺),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光单晶衍射表征了产物的成份和结构。配合物1是首个混配型镍-2-氨基吡啶配合物。由于受不对称配位环境的影响,配合物1中两分子2-氨基吡啶的-NH_(2)指向相同的方向形成cis构型;分子间通过氨基和酸根形成的氢键在空间延伸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配合物2中,由于DMF参与配位,一个Ni^(2+)与一分子phen配位形成了桥联双核结构;分子间通过C-H…Cl氢键在bc面形成二维超分子网络结构。
李理袁福根
关键词:2-氨基吡啶10-邻菲罗啉
稀土钇对Eu(TTA)3phen/PMMA温敏特性的影响
2023年
温敏漆测温技术因具有非接触式、全方位测量、制造以及使用方便简单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大面积固体场温度分布测量,尤其是对飞行器周围复杂流动气体力学行为的深入研究。本工作以稀土钇离子(Y^(3+))掺杂的噻吩甲酰基三氟丙酮邻菲罗啉铕配合物(Eu(TTA)3phen)为探针分子,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漆基合成了Y^(3+)掺杂Eu(TTA)3phen/PMMA温敏漆,并对探针分子的结构和温敏漆的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Eu^(3+)和Y^(3+)的最佳配比为0.5∶0.5(物质的量比),稀土离子与配体配位成键,Y^(3+)的掺杂未影响Eu(TTA)3phen结构;Y^(3+)对Eu(TTA)3phen/PMMA温敏漆荧光发射具有增益作用;Y^(3+)掺杂Eu(TTA)3phen/PMMA温敏漆的最强荧光发射峰(616 nm)强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弱,说明温度为40~80℃时,Y^(3+)掺杂Eu(TTA)3phen/PMMA温敏漆具有温度猝灭性质。此外,Y^(3+)的掺杂能够提高温敏漆的相对荧光强度变化率及测温灵敏度,因此,Y^(3+)掺杂Eu(TTA)3phen/PMMA温敏漆作为一种新型热敏材料,在光电器件等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宋亚娇于佳吴伟斌于洪翠刘景林
关键词:稀土离子探针分子
Eu(TTA)<Sub>3</Sub>phen及Eu(TTA)<Sub>3</Sub>phen-SiO<Sub>2</Sub>微球在潜指纹显现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1,10‑菲罗啉‑三[4,4,4‑三氟‑1‑(2‑噻吩基)‑1,3‑丁二酮]合铕(III)在潜指纹显现中的用途,属于潜指纹鉴定技术领域。本发明以Eu(TTA)<Sub>3</Sub>phen作为显影剂,使用指...
刘守清张康朱孟娇孟则达罗莉甘甜周宇扬陈丰李婉飞刘胜蒋芸
一种含5-硝基间苯二甲酸和菲咯啉配体的超分子化合物:结构表征,光致发光和电化学性能被引量:1
2023年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含混合配体的铜配合物[CuClPhen]+·[HL]-·2H2O(HL=5-硝基间苯二甲酸,Phen=1,10-菲咯啉),其结构由单晶X射线晶体学确定。标题化合物在三斜空间群P-1的晶体化合物。标题化合物的晶体数据:C32H24ClN5CuO8,Mr=704.54,a=10.4044(5),b=12.3912(9),c=12.4632(9)Å,α=73.859(6),β=85.036(5),γ=78.202(5)°,V=1510.09(17)Å^(3),Z=2,T=293(2)K,Dc=1.549 g/cm^(3),μ(MoKα)=0.874 mm^(-1),F(000)=720.0,R=0.0554,wR=0.1434,GOF=1.098。当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时,所制备的配合物具有高比电容、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优良的倍率性能。在1mol/L KOH溶液中,最大比电容可达到69 F/g。在2 A/g电流密度下,10000次循环后比电容保持率为72%。标题化合物是一种潜在的红色光致发光材料。
黄敬平郭瑾刘若兰陈斐吴文弛王子扬胡于涛孙乌尼尔
关键词:超分子化合物晶体结构电化学性能

相关作者

杨颖群
作品数:133被引量:250H指数:8
供职机构:衡阳师范学院
研究主题:晶体结构 配合物 电化学性质 PHEN 水热合成
李薇
作品数:196被引量:292H指数:8
供职机构:衡阳师范学院
研究主题:晶体结构 配合物 电化学性质 PHEN 阻燃剂
李昶红
作品数:116被引量:209H指数:8
供职机构:衡阳师范学院
研究主题:晶体结构 配合物 电化学性质 PHEN 水热合成
张淑华
作品数:344被引量:260H指数:10
供职机构: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分析纯 SUB 水杨醛 晶体结构 配合物
邝代治
作品数:629被引量:726H指数:13
供职机构:衡阳师范学院
研究主题:配合物 锡配合物 抗肿瘤药物 晶体结构 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