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803篇“ TILLERS“的相关文章
大白菜莲座叶大叶夹角和多分蘖材料的创制及其应用
2024年
为加快小株型、适合高密度种植的大白菜品种和多分蘖的不结球白菜、菜薹品种选育,进而改良大白菜种植模式,提高大白菜产量和品质,以大白菜、菜心、红菜薹为材料,采用常规杂交方法进行三亲本杂交,以期创制新的种质材料;同时,以创制的大白菜21M-193为亲本和大白菜白阳杂交,构建6世代遗传群体,研究大白菜莲座叶叶夹角和分蘖的遗传和应用。结果表明:多亲本间杂交创制的大白菜材料21M-193具有大叶夹角和多分蘖的特性。经测量,21M-193平均叶夹角度数为82.7°,白阳平均叶夹角度数为30.5°,两者杂交F_(1)代平均叶夹角度数为40.7°,偏向于白阳,表现为小叶夹角表型。F2代单株叶夹角则呈现正态分布,小于10°和大于84°的极端个体很少,30°~50°的中间类型占绝大多数,其分离比例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推测大白菜莲座叶叶夹角遗传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此外,调查发现21M-193分蘖数达到28个/株,白阳分蘖数为7个/株,其F_(1)代分蘖数为18个/株,居于中间,偏向于21M-193。研究结果不仅创制了大叶夹角和多分蘖的大白菜新种质,而且初步揭示了大白菜叶夹角和分蘖性状的遗传规律,还为这两个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定位与分子辅助育种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和数据支持,对推动大白菜品种改良及高产、优质栽培模式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张德双辛晓云朱洪彬张凤兰于拴仓苏同兵余阳俊汪维红赵岫云李佩荣卢桂香
关键词:大白菜分蘖数量性状
补灌条件下施磷量对小麦不同茎蘖^(13)C同化物分配及其成穗的影响
2024年
为明确补灌条件下促进小麦分蘖发生成穗和磷肥高效利用的适宜施磷量及其生理机制,以‘济麦22’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低磷(90 kg P_(2)O_(5)·hm^(-2),P_(1))、中磷(135 kg P_(2)O_(5)·hm^(-2),P_(2))和高磷(180 kg P_(2)O_(5)·hm^(-2),P_(3))处理,以不施磷为对照(P_(0)),各处理拔节期和开花期土壤相对含水量均补灌至70%,测定了小麦分蘖节面积和内源激素含量、各蘖位分蘖发生数、光合参数、^(13)C同化物在各茎蘖的分配、籽粒产量及磷肥偏生产力。结果表明:与P_(0)和P_(1)相比,P_(2)显著提高了小麦分蘖节面积、反式玉米素(tZ)含量、主茎最上部展开叶光合参数、单株总茎蘖数和^(13)C同化物在各茎蘖的分配量,单株成穗数分别增加0.51和0.36个,籽粒产量分别增加40.3%和13.2%;P3处理下,小麦分蘖数增加,但单株成穗数减少,籽粒产量和磷肥偏生产力降低。中磷处理(135 kg·hm^(-2))为本试验补灌条件下小麦高产高效的适宜磷肥用量。
惠凯善冉庆赏石玉张振于振文张永丽
关键词:小麦施磷量分蘖成穗
节水补灌下施磷量对小麦不同茎蘖光合和衰老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23年
为明确节水补灌下小麦不同茎蘖籽粒产量对施磷量响应的生理机制,探明适宜的磷肥用量,以‘济麦22’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在节水补灌(W_(70),拔节期和开花期将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均补灌至田间饱和持水量的70%)和不灌水(W_(0))条件下设置3个施磷量处理:低磷(90 kg P_(2)O_(5)·hm^(-2),P_(1))、中磷(135 kg P_(2)O_(5)·hm^(-2),P_(2))和高磷(180 kg P_(2)O_(5)·hm^(-2),P_(3)),以不施磷为对照(P_(0)),研究了小麦不同茎蘖光合和衰老特性、各茎蘖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和磷肥利用效率。结果表明:节水补灌和不灌水条件下,P_(2)的主茎、Ⅰ和Ⅱ蘖(着生于主茎第1、2片真叶叶腋中的一级分蘖)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净光合速率、蔗糖含量、磷酸蔗糖合成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高于P_(0)和P_(1),这是其主茎、Ⅰ和Ⅱ蘖穗粒重较高的主要生理原因,但均与P_(3)无显著差异。节水补灌下,P_(2)较P_(0)和P_(1)提高了主茎、Ⅰ、Ⅱ和Ⅲ蘖(着生于主茎第3片真叶叶腋中的一级分蘖)籽粒产量,较P_(3)提高了Ⅱ和Ⅲ蘖籽粒产量,公顷籽粒产量比P_(0)、P_(1)和P_(3)分别高49.1%、30.5%和8.9%,水分利用效率和磷肥农学效率最高;不灌水下,P_(2)较P_(0)和P_(1)提高了主茎、Ⅰ和Ⅱ蘖籽粒产量,较P_(3)提高了Ⅱ蘖籽粒产量,公顷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磷肥农学效率均高于P_(0)、P_(1)和P_(3)。各施磷处理下节水补灌的小麦公顷籽粒产量、磷肥农学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不灌水处理。节水补灌下中磷施磷处理(135 kg·hm^(-2))是本试验条件下高产高效的最佳处理。
惠凯善吴召汉张永丽
关键词:小麦节水补灌施磷量生理机制
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对狗牙根分蘖芽形态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分蘖是禾本科植物的生物学特征,分蘖数是草坪草密度评价的关键指标之一。狗牙根(Cynodondactylon)是一种连续分蘖的禾本科草坪草,分蘖促进产生新枝,对于狗牙根草坪迅速返青、形成致密的草坪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有关狗牙根分蘖还没有深入的研究报道,本研究以‘新农1号’狗牙根(‘Xinnong No.1’)为材料,分别喷施1μmol·L^(-1)赤霉素(GA3)和细胞分裂素(6-BA),对分蘖芽的形成进行组织切片,分析解剖结构和表型。结果显示:狗牙根在三叶期形成分蘖原基,在八叶期形成新的分蘖芽后突破母茎;喷施GA3和6-BA使狗牙根形成分蘖芽时间提前,GA3处理分蘖芽提前5 d在七叶期形成,6-BA处理分蘖芽提前8 d在六叶期形成;同时喷施两种激素狗牙根分蘖数和根长均增加,且6-BA处理后分蘖数增加最多,是对照的1.18倍。通过对不同激素处理下分蘖芽形成叶期的解剖结构观察,发现无论表皮厚度、皮层厚度,还是维管束直径均表现为6-BA>GA3>CK,且在6-BA处理下是GA3处理的1.28倍、2.33倍、1.34倍。研究结果表明,在狗牙根分蘖初期喷施6-BA促进分蘖芽生长发育效果优于喷施GA3。
张海燕孙雪于辉孙强周乐张延辉
关键词: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分蘖芽石蜡切片
不同密度下去留分蘖处理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2023年
玉米的分蘖和种植密度受玉米类型、生长环境、田间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生产中,玉米分蘖的去留和适宜的密度是困扰农民的主要问题。本试验采用2021年吉林省农业主导品种推荐的15个玉米品种作为试验材料,设6万株/hm^(2)、7万株/hm2、8万株/hm2三个种植密度,对比了不同密度条件下去留分蘖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和品种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去留分蘖对适宜密度条件下的玉米产量没有显著影响,而且三者之间没有互作效应。在种植密度选择方面要根据品种特性合理种植,不要盲目增大种植密度,以免造成减产。
苏义臣苏桂华孟令聪孙志超
关键词:玉米分蘖
缩行匀株对小麦分蘖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2023年
为明确缩行匀株(row space reduction and plant space expansion,RRPE)对冬小麦分蘖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于2019-2021年小麦种植季,以‘马兰1号’为供试品种,设置2个行距和3个播期,研究RRPE处理对小麦冬前分蘖数和生物量的影响,及分蘖节内源激素和蔗糖对RRPE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RRPE处理能促进小麦冬前分蘖数(tillers number,TN)和生物量,平均增加14.5%和20.9%,并增加≥3叶的分蘖数;RRPE处理降低了3叶期至越冬期小麦分蘖节吲哚乙酸(indoleacetic acid,IAA)、独脚金内酯(strigolactones,SLs)、赤霉素(gibberellin,GA)和油菜素甾醇(brassinosterol,BR)含量,分别平均降低19.4%、17.5%、11.4%和13.6%;RRPE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素核苷(zeatin nucleoside,ZR)、细胞分裂素(cytokinin,CTK)和蔗糖(saccharose,SA)含量,平均提高13.1%、54.4%和15.2%。RRPE处理还降低了IAA/ZR、BR/SL和BR/CTK,但提高了SLs/GA。相关分析表明,CTK、BR与冬前TN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平均为0.65。BR对TN的正向贡献最高;GA、BR/CTK对TN的负向贡献较高;IAA/ZR通过GA和IAA对TN的负向贡献较高。综上所述,RRPE处理可以促进小麦冬前分蘖、增加生物量,这与BR、GA含量,以及BR/CTK的直接作用、IAA/ZR通过GA和IAA的间接作用关系密切。
刘盼高珊李浩宇王翼尹宝重郭进考甄文超
关键词:小麦分蘖生理机制
灌溉对小麦分蘖发生和不同茎蘖光合同化物生产分配及成穗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依据土壤墒情适量灌溉可增加小麦穗数,实现节水高产,但该灌溉条件下分蘖发生和成穗的生理机制尚不明确。本试验于2019-2020和2020-2021两个小麦生长季,以中穗型品种济麦22和大穗型品种山农23为试验材料,设置全生育期不灌溉、节水灌溉和充分灌溉3个处理,研究了不同穗型小麦分蘖发生和成穗规律。结果表明, 2个品种节水灌溉处理的分蘖节面积和反式玉米素含量、越冬期和返青期主茎最上部展开叶光合参数均高于不灌溉处理,促进了Ⅱ、Ⅲ、IP、Ⅳ和其余蘖发生,济麦22和山农23单株总茎蘖数比不灌溉处理越冬期两年度平均增加1.01个和0.75个,拔节期分别增加0.71个和0.56个。节水灌溉处理下2个品种拔节期各茎蘖最上部展开叶光合参数、干物质重和13C同化物分配量均高于不灌溉处理,促进了分蘖成穗,济麦22和山农23的单株成穗数比不灌溉处理两年度平均增加0.36和0.41个,籽粒产量增加35.00%和44.27%,水分利用效率增加9.23%和8.55%。增加灌水至充分灌溉处理, 2个品种越冬期和拔节期单株总茎蘖数较节水灌溉处理增加,但单株成穗数、公顷穗数和籽粒产量无显著变化,水分利用效率降低。品种间比较,各灌溉处理下济麦22的单株总茎蘖数和单株成穗数均高于山农23,亦归因于济麦22较高的分蘖节面积和反式玉米素含量、各茎蘖较高的光合能力。相关性分析表明, 2个品种单株总茎蘖数、单株成穗数、公顷穗数和籽粒产量与分蘖节总面积和反式玉米素含量、主茎最上部展开叶净光合速率呈正相关,与生长素和脱落酸含量呈负相关。说明节水灌溉通过适当增加分蘖节面积和激素含量、提高各茎蘖光合同化物生产和分配能力,促进了分蘖发生和成穗,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冯连杰于振文张永丽石玉
关键词:灌溉分蘖发生成穗
不同修剪高度对三种草坪草分蘖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以高冰草、黑麦草和苇状羊茅为试材,采用数据分析法,研究了不同修剪方式对3种草坪草形态特征的影响,并对不同修剪方式下草坪草分蘖能力进行分析,找出草坪最佳观赏质量的修剪方式,分析高冰草、黑麦草和苇状羊茅的分蘖能力与修剪高度的关系,以期获得草坪高观赏质量的修剪方式,从而为开发草坪草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高冰草、黑麦草和苇状羊茅中,修剪留茬高度为6 cm的3种草坪草均表现出较好的分蘖能力,综合评分最高;修剪留茬高度为4 cm和8 cm的3种草坪草的分蘖能力一般,综合评分为中等;修剪留茬高度为0 cm的3种草坪草的分蘖能力较差,评分最低。修剪留茬高度为6 cm的草坪颜色最深,均一性较好,草坪质量良好;修剪高度为4 cm和8 cm的草坪颜色和均一性一般,草坪质量中等;各对照的草坪质量较低于各修剪组,且表现较差。
侯晓杰梁魁景于占晶王芳芳
关键词:高冰草黑麦草苇状羊茅分蘖
OsAP2-4调控水稻分蘖功能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分蘖数是影响水稻(Oryza sativa)株型和产量形成的重要经济性状,受环境、营养、植物激素和遗传因子共同调控。本研究发现水稻euAP2类转录因子OsAP2-4参与调控腋芽分化和侧枝伸长。表达模式分析显示,OsAP2-4在腋芽高表达。通过CRISPR-Cas9基因定向编辑技术,获得了功能缺失等位突变体Osap2-4-1和Osap2-4-2;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表明,Osap2-4突变体分蘖数在苗期和成熟期均显著高于野生型‘武运粳7号’,腋芽数量也显著增加。RT-qPCR分析显示,分蘖调控相关基因OsMADS57表达水平显著下调,而D3的表达水平极显著下调。因此,OsAP2-4可能通过调控独脚金内酯信号通路参与调控水稻分蘖和株型建成,丰富了OsAP2-4调控水稻分蘖的分子作用网络。
刘宜林范均怡陈晓菲徐淑月张大兵袁政
关键词:水稻分蘖
双轴秸秆粉碎还田旋耕机研发与应用效益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江苏全省耕地面积458.27万hm^(2),江苏省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土壤肥沃,水网稠密,是玉米生长的适宜生态区。玉米在江苏省是仅次于水稻、小麦的第三大作物,玉米对稳定粮食产量、促进养殖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秸秆量大幅增加,解决玉米秸秆出路问题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推广以玉米秸秆保护性还田为主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越来越紧迫。
王跃军王琪玲
关键词:秸秆粉碎还田旋耕机秸秆综合利用粮食产量玉米秸秆

相关作者

彭春瑞
作品数:159被引量:699H指数:14
供职机构: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水稻 双季稻 栽培技术 亚种间杂交稻 红壤旱地
陈先茂
作品数:79被引量:302H指数:10
供职机构: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双季稻 红壤旱地 水稻 生长发育 红壤
于新
作品数:113被引量:382H指数:11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水稻 南粳46 粳稻 QTL 大米
钱银飞
作品数:78被引量:956H指数:14
供职机构: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双季稻 水稻 生长发育 超级稻 双季超级稻
张亚东
作品数:428被引量:1,842H指数:26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水稻 粳稻 条纹叶枯病 优良食味 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