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屠国元
-

-

- 所属机构:宁波大学
- 所在地区:浙江省 宁波市
- 研究方向:语言文字
-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李静

- 作品数:74被引量:237H指数:9
- 供职机构:常州工学院
- 研究主题:翻译 广告翻译 拜伦 译者 《哀希腊》
- 丁蕙

- 作品数:16被引量:241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 研究主题:教师期望效应 补缺假说 负迁移 非英语专业 母语负迁移
- 袁圆

- 作品数:11被引量:50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 研究主题:译者 翻译 论文学 文学翻译 再创作
- 朱献珑

- 作品数:41被引量:893H指数:9
-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 研究主题:译者 译者主体性 主体性 翻译 阐释学
- 肖锦银

- 作品数:8被引量:163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 研究主题:《综合教程》 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 评判性阅读 大学英语 思辨能力
- 论译者的思维结构被引量:16
- 2007年
- 翻译过程是译者的思维行动过程,译者的思维结构与翻译过程中出现的矛盾紧密相关,同时译者的思维结构与行为标准的关系就是翻译过程与翻译标准的关系,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着心理学的迅速发展,同样会使翻译理论研究向纵深推进。
- 屠国元李志奇
- 关键词:译者翻译过程思维结构
- 布尔迪厄文化社会学视阈中的译者主体性——近代翻译家马君武个案研究被引量:45
- 2015年
- 本文以布尔迪厄的"惯习"理论为视角,透视近代中国翻译家马君武的译材选择行为。无论是他的民主革命者的译者惯习让他青睐能够起到救亡醒世功能的当译之本,还是他的思想启蒙者的译者惯习让他垂青能够发挥启民益智作用的可译之作,抑或是他的民国政府重臣的译者惯习让他偏爱能够促进国家实业发展的"致用之学",都征显出他通过翻译活动下意识地参与救国与建国的宏伟大业。正是这个有意识的参与过程,投射出他的"以译报国"的译者主体性指向,构建起他的翻译主体身份。
- 屠国元
- 关键词:文化社会学惯习译者主体性
- 教师期望对学生自我概念形成的实证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以湖南长沙与浙江永康6所中学的630名初二学生为被试,对教师期望、教师支持、学生感知支持及学生自我概念进行相关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教师期望与学生自我概念显著相关。教师期望对自我概念的变异具有较强的解释作用,学生感知支持起到中介作用;2)教师期望、学生感知支持与学生自我概念在三组学生之间呈现非常显著的差异。教师支持行为在高期望学生与中等期望学生之间未呈现显著差异。
- 丁蕙屠国元
- 关键词:教师期望自我概念
- 大学英语教育期望及其实施路径被引量:3
- 2015年
- 根据语言的功能构建了大学英语教育期望层级模型,分析了由低到高四层教育期望——语言期望、知识期望、思辨期望和情感期望,并探讨了大学英语教育期望的实施路径,力图把语言学习与知识增长、思维训练及情感发展融为一体,实现英语作为交流工具、文化载体、思维外壳和情感媒介的功能。
- 丁蕙屠国元
-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育教育期望
- 文化距离与读者接受:翻译学视角被引量:34
- 2007年
- 本文探讨了翻译中的文化距离现象,指出文化距离是读者接受译作的关键。译者在着手翻译时要“选择”读者,“适应”读者,立体关照读者,提升与“苛求”读者的期待视野,跨越文化距离,争取更大的读者群,扩大译作的接受阈,延长译作的共时和历时寿命。
- 屠国元李静
- 关键词:文化距离翻译学
- 西方现代翻译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被引量:29
- 2000年
- 本文尝试讨论西方现代翻译理论在中国的传播情况,分析其在中国译界的接受及其对中国翻译研究的影响。笔者以为,我们必须对西方现代译论加以系统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采用“拿来主义”的辩证态度,在批评中接受,使之最大程度地融入我国译论之中,从而调和中西翻译理论,为完善并建立我国的翻译理论系统找到合理的途径。
- 屠国元肖锦银
- 全文增补中
- 文化专有项翻译与译者的文化选择——以《红楼梦》英译本“红”字的翻译为例被引量:12
- 2008年
- 文化专有项翻译从来都不是语言层面上的简单转换,译者在文化专有项翻译活动中表现出文化建构的能动性。如《红楼梦》两个经典英译本中"红"字的翻译,霍克舍弃了"红"字所包含的文化意象,将其换成了英语国家人们所熟悉和能接受的"绿色"和"金色",而杨氏夫妇在翻译"红"字时基本采用直译来保存"红"字所包含的特有的文化意蕴,就显示出不同的翻译策略。
- 屠国元周慧
- 关键词:文化专有项翻译译者主体性
- 《孙子兵法》英译本的历时性描写研究被引量:21
- 2011年
- 霍姆斯与图里建立的描写翻译学理论,将翻译置于历史文化背景下进行研究,不仅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范围,也为典籍英译的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从历时性角度考察典籍英译,全面客观地描述不同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同一原著的不同译本、译者的策略以及影响翻译过程的社会历史文化因素等翻译现象,能够促使我们对翻译有更深的理解和正确的定位。自1905年第一部《孙子兵法》英译本问世至今,百余年间共出现三十余种译本。按历史阶段对《孙子兵法》的重要译者及优秀译本进行分析,总结各阶段译本的主要共性,探讨影响翻译的社会文化历史因素及译本产生的影响,是运用描写翻译学理论对典籍英译进行研究的积极尝试。
- 屠国元吴莎
- 关键词:《孙子兵法》英译本霍姆斯翻译学
- 思维模式差异对英语学术论文写作的影响及对策被引量:6
- 2013年
- 英语已经成为全球学者参与相关领域进行学术探讨的重要工具。英语学术论文写作和发表是实现国际学术交流的主要途径。然而,对于大多数中国学者来说,完成一篇高水平的英语学术论文并达到国际权威期刊的语言表达水平并非易事,其中,英汉思维模式差异的决定性影响不容忽视。本文首先讨论英汉思维模式存在的主要差异,并举例分析这些差异对英语学术论文写作造成的影响,最后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国内各领域学者英语学术论文写作有所启迪和帮助。
- 屠国元王华玲
- 关键词:思维模式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英文摘要
- 翻译国民性:梁启超改写拜伦《哀希腊》的新民救国思想显征被引量:3
- 2016年
- 把梁启超对拜伦的《哀希腊》翻译置放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语境中加以盘检,指出梁启超的翻译目的不在于诗歌艺术的审美追求,而是在于借此发表政见,并在这一目的定位下对拜伦的《哀希腊》原文进行了本土化的翻译改写,植入改造国民性的话语,充分显征了他的新民救国思想。
- 李静屠国元
- 关键词:《哀希腊》翻译改写国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