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丹雁
-

-

- 所属机构:浙江大学
- 所在地区:浙江省 杭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楼宜嘉

- 作品数:166被引量:509H指数:12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 研究主题:胚泡 谷胱甘肽转移酶 微粒体 淫羊藿苷 着床前
- 张翔南

- 作品数:47被引量:114H指数:7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药学院
- 研究主题:自噬 缺血性脑损伤 脑缺血 神经保护 逆向转运
- 吴佳莹

- 作品数:31被引量:186H指数:8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 研究主题:肾主骨 骨质疏松症 干细胞 细胞分化剂 原代皮层神经元
- 王志强

- 作品数:190被引量:227H指数:9
- 供职机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低速大扭矩 摩擦副 磁传感器 表面织构 线圈
- 梁星光

- 作品数:25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心肌细胞 甲醛 抗肿瘤 遗传药理学 药物基因组学
- 药物介导小鼠胚胎干细胞体外定向分化为心肌细胞被引量:2
- 2002年
- 楼宜嘉朱丹雁
- 关键词:小鼠胚胎干细胞体外定向分化心肌细胞药物筛选
- 马兜铃酸Ⅰ诱导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体外作用机制研究
- 目的体外研究马兜铃酸Ⅰ(AA-Ⅰ)对猪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LLC-PK1)的毒性作用,探讨AA-Ⅰ可能的肾毒性机制。方法MTT法检测细胞活力;JC-1染色检测AA-Ⅰ对细胞线粒体膜电位(ΔΨm)的影响:DAPI染色观察细...
- 羊红玉陈哲李璐谭云朱丹雁楼宜嘉
- 关键词:作用机制研究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
- 文献传递
- 建立经优化的促P19鼠胚胎癌细胞神经分化模型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建立P19胚胎癌细胞(embryonal carcinoma cells,EC)定向分化为神经样细胞体外模型,用于快速初步确定小分子化合物促神经发生活性。方法:采用单因素变量法进行培养条件探索,考察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RA)浓度、悬浮天数、贴壁细胞密度和贴壁后培养液选择对分化的影响。4 d后形成的拟胚体经胰蛋白酶消化为单细胞,并建立分阶段确定评价指标,适用于不同时相评价。光镜观察细胞表型,神经元特异蛋白β-tubulinⅢ免疫荧光染色加以确认。结果:P19细胞悬浮培养4 d,加入RA(终浓度1μmol/L)。以单细胞悬液在1.2×106/ml密度贴壁培养为最佳条件。光镜观察在第8天即有神经元样细胞表型,在第16天可形成神经元样网状结构,两个评价时间点免疫荧光染色均呈β-tubulinⅢ阳性,并与光镜表型相一致。结论:P19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表型,为小分子促神经分化初级筛选提供模型。
- 梅宇钦梁星光楼宜嘉俞永平朱丹雁
- 关键词:神经再生维甲酸神经分化体外模型
- ES细胞体外定向分化为睾丸间质样细胞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建立小鼠胚胎干(embryonic stem,ES)细胞体外分化为睾丸间质样细胞(leydig-like cells)的模型。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方法将含类固醇生成因子1(steroidogenic factor 1,SF-1)基因片断的质粒转入小鼠ES-D3细胞,并在RA和8Br-cAMP作用下,体外诱导ES-D3细胞分化为睾丸间质样细胞,以空质粒转染组做阴性对照;通过光镜观察转染SF-1的ES-D3细胞定向分化为睾丸间质样细胞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用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分化过程中类固醇激素合成急性调节蛋白(StAR),胆固醇侧链裂解酶P450scc(CYP11A1)和3β-羟甾脱氢酶1(3β-HSD1)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睾丸间质样细胞特异性蛋白P450scc及3β-HSD1表达。结果:ES-D3细胞转染SF-1质粒24 h,即检测到SF-1基因表达。转染成功的ES-D3细胞在RA和8Br-cAMP诱导分化48 h后出现睾丸间质样细胞。分化而来的睾丸间质样细胞胞体大而圆润,长有触角,呈纺锤形;且表达睾丸间质样细胞特异性蛋白P450scc和3β-HSD1,同时StAR表达显著增加,而对照组细胞未表达睾丸间质样细胞特异性标志物StAR、P450scc和3β-HSD1。结论:通过对ES-D3细胞转染SF-1质粒并予以RA和8Br-cAMP诱导,成功建立ES-D3细胞定向分化为睾丸间质样细胞模型。
- 张莹莹黄亚东葛仁山朱丹雁
-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间质细胞
- 人参皂苷Rg1经线粒体通路抗Aβ_(25-35)致原代大鼠皮层神经元凋亡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通过人参皂苷Rg1与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预培养,评价抗β淀粉样肽(β-amyloid peptide,Aβ)所致神经元损伤,并探讨Rg1的神经保护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原代神经元培养7 d成熟后,分别以1、10、20μmol/L Rg1预处理24 h,加入Aβ毒性片段Aβ25-3510μmol/L模拟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脑组织局部微环境。孵育72 h后,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评价Rg1是否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及相关量效关系。采用JC-1染色,考察神经元线粒体膜电位(ΔΨm)变化,并运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Aβ25-35作用72 h严重损伤原代皮层神经元,引起神经元碎裂和死亡。Rg1预处理能对抗Aβ25-35的细胞损伤作用,显著提高神经元存活率,并呈现剂量依赖性,其中Rg1(20μmol/L)活性最强。Aβ25-35处理24 h能降低神经元的线粒体ΔΨm,下调Bcl-2/Bax的比值,引起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释放入胞浆,活化caspase 3和caspase 9,从而引起神经元凋亡。而Rg1预培养能保护原代神经元,减轻或避免上述损伤作用,且其抗凋亡效应可被雌激素受体(ER)拮抗剂ICI182,780和糖皮质激素受体(GR)拮抗剂RU486部分拮抗。结论:Rg1在1μmol/L至20μmol/L浓度具有抗Aβ25-35损伤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作用,该活性与抑制线粒体凋亡通路相关联。
- 吴佳莹沈圆圆朱闻杰程梅园王志强刘琰朱丹雁楼宜嘉
- 关键词:人参皂苷RG1原代皮层神经元Β淀粉样肽细胞凋亡
- 光电成像系统在评价胚胎干细胞体外定向分化为心肌细胞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采用简易光电成像系统记录胚胎干细胞(ES细胞)体外定向分化心肌细胞的搏动频率,为药物诱导ES细胞体外定向分化心肌细胞提供量化评价指标。方法以简易光电成像系统记录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并以维A酸和淫羊藿苷诱导ES细胞定向分化心肌细胞为例,收集分化过程中发育依赖性基因(α-肌球蛋白重链、心室肌球蛋白轻链及β-肾上腺素受体)和心肌特异性蛋白(α-辅肌动蛋白和肌钙蛋白T)表达情况,同步分析光电成像信号与分子生物学指标的一致性。结果光电成像系统可灵敏反映分化心肌细胞的搏动频率,在与维A酸和淫羊藿苷共培养体系中,搏动频率与心肌发育依赖性基因、蛋白表达和β-肾上腺素受体形成等一致,可体现心肌分化的不同时间段。结论简易光电成像系统能灵敏记录ES细胞定向分化心肌细胞的搏动频率,此搏动频率与细胞分化成熟程度一致,可望成为药物诱导分化心肌细胞初步评价的量化指标。
- 沃燕波朱丹雁张翔南楼宜嘉
- 关键词:光电成像系统心肌细胞搏动频率
- 喹唑啉咪唑化合物的用途
- 本发明提供喹唑啉咪唑化合物的用途,所述化合物的化学名为8-(3-乙氧基丙基)-7-异丁基-N-(4-甲氧基苯基)-8H-吡咯并[3,2-g]喹唑啉-4-胺,能诱导胚胎干细胞体外定向分化获得的单一类型心肌细胞,可在制备干细...
- 楼宜嘉俞永平胡颖朱丹雁章砚东梁星光欧丽丽
- 文献传递
- 淫羊藿素抗Aβ肽致大鼠原代培养神经细胞凋亡作用被引量:20
- 2007年
- 目的:探索淫羊藿素(icaritin,ICT)对Aβ25-35肽致大鼠原代培养神经细胞的损伤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制备d17胎龄大鼠胚胎皮层神经细胞,支持培养7d后,与ICT预孵育24h并加入Aβ25-35肽,作用72h后以细胞形态、MTT值、培养液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作为细胞的损伤指标;并以线粒体膜电位(ΔΨm)改变作为凋亡早期指标,AO/EB染色差异作为凋亡后期指标。结果:0.1μmol·L-1ICT预孵育24h能显著改善10μmol·L-1Aβ25-35肽所致的原代培养神经细胞的损伤,MTT、LDH及形态学结果显示:ICT能提高Aβ25-35肽损伤神经细胞的存活率,JC-1染色结果显示:ICT能防止Aβ25-35肽诱导的细胞线粒体ΔΨm下降,AO/EB染色结果显示:ICT能够改善神经细胞凋亡。结论:ICT经抗凋亡机制对Aβ25-35肽损伤大鼠原代培养神经细胞发挥保护作用。该作用与ICT干预Aβ25-35肽诱导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和核损伤有关。
- 张翔南王欢欢王志强吴佳莹朱丹雁楼宜嘉
- 关键词:淀粉样Β蛋白
- 环孢素软胶囊原研药与仿制药体外一致性评价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比较国产环孢素软胶囊与进口原研药在4种不同溶出介质中溶出曲线的一致性。方法以水、0.1 mol·L^(-1)盐酸、pH 4.5醋酸盐缓冲溶液和pH 6.8磷酸盐缓冲溶液为溶出介质,分别测定其溶出曲线,并采用f2因子来考察其相似性。结果国产环孢素软胶囊3批样品在水中的溶出曲线与原研药均存在差异(f2均<50,f2平均值为40.20,RSD为2.53%),在0.1 mol·L^(-1)盐酸,pH 4.5醋酸盐缓冲溶液和pH 6.8磷酸盐缓冲溶液3种介质中的溶出曲线与原研药相似性较高(f2均>50,f2平均值分别为61.60,63.56,81.57,RSD分别为2.23%,3.15%,0.45%)。结论国产环孢素软胶囊在水以外的其他3种介质中的溶出曲线与原研药相似性较高,但在水中的溶出曲线与原研药存在差异,提示两者在工艺上存在差异。
- 郭晓梅赵青威马葵芬朱丹雁
- 关键词:环孢素溶出曲线一致性
- 微粒体Ⅱ相代谢酶基因在小鼠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肝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评价微粒体Ⅱ相代谢酶基因在小鼠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细胞)定向分化肝细胞中的表达,为进一步探索酶蛋白表达及其催化活性提供依据。方法:ES细胞体外悬滴培养定向分化成肝细胞表型,RT-PCR法检测肝细胞发育依赖性基因AFP、ALB、CYP7a1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确认成熟肝细胞特异性标记物白蛋白(ALB)表达,RT-PCR法检测上述肝细胞中Ⅱ相代谢酶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结合酶系(UGTs)和微粒体谷胱甘肽S-转移酶1(mGST1)基因表达。结果:ES细胞在定向分化至d8时,肝细胞发育依赖性基因AFP和ALB有较高表达,d18时AFP表达甚微而ALB表达显著增加,并伴有成熟肝细胞特异性基因CYP7a1的表达。定向分化呈肝细胞表型时,成熟肝细胞特异性蛋白ALB呈强阳性表达。分化过程中Ⅱ相代谢酶基因UGT1a1、UGT1a9在分化前后均稳定表达;UGT1a6表达呈发育依赖性;UGT2b5未见表达;mGST1在分化前后均有少量表达,但在成熟肝细胞中表达显著增加,与成熟小鼠肝相似。结论:ES细胞体外悬滴培养可定向分化为成熟肝细胞;Ⅱ相代谢酶UGTs、mGST1基因在分化成熟肝细胞表达与小鼠肝细胞相似,可望为Ⅱ相代谢酶代谢深层次研究提供高效模型。
- 郭美媛朱丹雁杜悦楼宜嘉
- 关键词:肝细胞细胞分化细胞谷胱甘肽转移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