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兵
-

-

- 所属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荣培晶

- 作品数:298被引量:1,696H指数:22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 研究主题:耳甲 耳穴 迷走神经刺激 迷走神经 针灸
- 高昕妍

- 作品数:85被引量:756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 研究主题:穴位 敏化 针刺 耳针 电针
- 何伟

- 作品数:234被引量:1,537H指数:20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 研究主题:电针 病毒性心肌炎 益气活血中药复方 白内障 穴位
- 贲卉

- 作品数:83被引量:627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 研究主题:针刺 电针 体穴 耳甲 穴位
- 景向红

- 作品数:217被引量:1,608H指数:24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 研究主题:针灸 针刺 电针 穴位 穴区
- 针刺不同腧穴对大鼠血压的影响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观察正常血压、高血压及低血压状态下,针刺"耳甲"、"曲池"、"内关"、"足三里"4穴对大鼠平均动脉血压的影响。方法:动物麻醉下分离颈静脉、颈总动脉,颈静脉插管给药造模(高、低血压),颈总动脉插管连接血压检测装置,各组依次针刺以上4穴,记录平均动脉压。结果:在高血压状态下,针刺"耳甲"、"曲池"、"足三里"均能显著降低大鼠平均动脉血压(P<0.05或P<0.01);在正常血压状态下,针刺"耳甲"、"曲池"均能显著降低大鼠平均动脉血压(P<0.05或P<0.01),针刺"内关"却能显著升高大鼠平均动脉血压(P<0.05);在低血压状态下,针刺"内关"、"足三里"均能显著升高大鼠平均动脉血压(P<0.05)。结论:不同穴位对血压的调节效应有一定差异,部分单穴对血压具有双向调节效应,而有些穴位需配合才能发挥双向调节效应,其机制可能与神经体液等因素有关。
- 胡和平朱兵孙国杰王述菊杜艳军
- 关键词:针刺腧穴血压
- 针刺对豚鼠肝外胆道系统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期门"、"天枢"、"阳陵泉"与耳部"胰胆"穴(耳迷走神经分布密集区)对豚鼠胆囊压力和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针刺不同穴位调节肝外胆道系统运动功能的效应。方法:选用成年豚鼠20只,雌雄不限,每组10只,分成两组分别进行Oddi括约肌的肌电与胆囊压力检测。本实验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法,观察针刺前后Oddi括约肌肌电与胆囊压力变化,Oddi括约肌的肌电检测采用双钩电极埋植技术,胆囊压力检测采用胆囊内置小型人工球囊技术。豚鼠麻醉后,分别记录正常豚鼠的胆囊压力变化和Oddi括约肌的肌电频率与幅值,待豚鼠状态稳定以后,针刺"期门"、"天枢"、"阳陵泉"与耳部"胰胆"穴1 min,观察针刺上述穴位对豚鼠胆囊压力和Oddi括约肌肌电的影响。结果:针刺"期门"、"天枢"穴后,Oddi括约肌肌电频率与针刺前相比均明显增多(频率:P<0.01,幅值P<0.05),胆囊压力幅值明显下降(P<0.05);针刺耳部"胰胆"和"阳陵泉"穴后,Oddi括约肌肌电频率和幅值与针刺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胆囊压力幅值明显上升(P<0.01)。结论:针刺"期门"、"天枢"穴能够明显抑制胆囊的运动、促进Oddi括约肌的肌电释放;针刺耳部"胰胆"和"阳陵泉"穴能够显著促进胆囊的收缩运动、抑制Oddi括约肌的肌电释放。
- 赵敬军罗曼徐伟伟贲卉朱元根荣培晶朱兵
- 关键词:针刺肌电ODDI括约肌
- 咖啡因影响针刺镇痛效应的实验研究
- 研究表明,腺苷(adenosine)作为中枢性内源性镇痛物质之一,通过其受体(adenosine A1 receptor,A1R)在痛觉信息的传递与调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A1受体在脑和脊髓中含量最高,在外周背根节和初...
- 高昕妍刘坤智沐君崔翔赵亭朱兵
- 关键词:咖啡因针刺镇痛腺苷受体
- 文献传递
- 试从体表-内脏相关探讨经穴-脏腑相关的本质被引量:10
- 2006年
- 本文试从现代生物学体表-内脏相关来探讨经穴-脏腑相关的本质。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1、经穴为脏腑疾病在体表的反应点,2、穴位的主治功能具有相对特异性。
- 何伟胡和平孙国杰朱兵
- 关键词:经穴经穴-脏腑相关经穴-脏腑相关生物学
- 针灸学科当前的机遇与挑战被引量:21
- 2019年
- 针灸已经成为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替代医学疗法,针灸走向国际也给针灸学科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和机遇。概述了针灸研究取得的最新进展以及针灸学科面临的挑战,并阐述了针灸国际化带来的发展机遇。
- 景向红朱兵
- 关键词:针灸学科针刺镇痛
- 从针灸对免疫炎性反应的调节探讨针灸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作用途径被引量:47
- 2020年
- 回顾针灸对呼吸系统和全身免疫炎性反应调控的影响,探讨神经免疫调控对控制炎性反应的可能作用途径以及通过胆碱能抗炎通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作用途径。针灸可能通过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等途径对新冠肺炎发挥局部和全身抗炎效应。与体液抗炎通路相比,神经抗炎通路启动早、作用迅速、更局限化,在炎性反应的初始关键阶段起着更重要的作用,这可能是新冠肺炎早期进行针灸干预的重要依据。除了胆碱能抗炎通路,针灸还可能通过激活交感神经、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等神经抗炎通路发挥抗炎效应。针灸在炎性反应的不同时期如何通过躯体刺激激活迷走和交感神经等通路来发挥作用,是否依赖于穴位的选择、刺激的方式等,这将是针灸基础向临床转化研究的方向。
- 何伟石啸双张知云宿杨帅万红叶王毅喻晓春朱兵朱兵
- 关键词:针灸炎性反应神经免疫调节
- 不同强度电针、热灸样刺激对香草酸瞬时受体亚型1基因敲除小鼠痛阈的影响被引量:26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电针、热灸样刺激"后三里"穴对小鼠痛阈的影响及其感受器受体机制。方法:清洁级小鼠20只,分为香草酸瞬时受体亚型1基因敲除(TRPV 1-/-)组和C 57BL/6同源野生型对照组,每组10只。在"后三里"穴进行电针(强度分别为0.3mA、1.0mA或3.0mA,持续20min)或热灸样刺激(强度分别为38℃、43℃或46℃,持续10min)干预,在电针和热灸样刺激干预结束即刻测量小鼠同位和异位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并在0.3mA、3.0mA电针和38℃、46℃热灸样刺激结束5min后再次测量小鼠同位和异位痛阈。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TRPV 1-/-组的基础热痛阈显著升高(P<0.001)。②1.0mA、3.0mA电针和43℃、46℃热灸样刺激干预均可引起C 57BL/6小鼠同位和异位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显著升高(P<0.05,P<0.01,P<0.001),而0.3mA电针和38℃热灸样刺激干预仅能引起C 57BL/6小鼠同位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显著升高(P<0.05,P<0.01)。3.0mA电针可显著提高TRPV 1-/-小鼠同位和异位的痛阈(P<0.05,P<0.01)。1.0mA电针可显著提高TRPV 1-/-小鼠同位痛阈和异位机械痛阈(P<0.05,P<0.01)。0.3mA电针和43℃、46℃热灸样刺激干预仅能引起TRPV 1-/-小鼠同位痛阈的显著升高(P<0.05,P<0.01),而38℃热灸样刺激仅可引起TRPV 1-/-小鼠同位机械痛阈的升高(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电针或热灸样刺激预处理对TRPV 1-/-组小鼠痛阈的升高效应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弱。④电针或热灸样刺激干预结束5min后,两组小鼠痛阈基本恢复至干预前水平。结论:电针和热灸样刺激均可对痛阈有一定的升高效应,说明电针和热灸样刺激具有预防性抗痛效应,而且TRPV 1参与了这一镇痛效应。
- 辛娟娟宿杨帅杨兆坤石宏尚红艳杨佃会何伟景向红朱兵
- 关键词:电针机械痛阈热痛阈
- 《自然》发表的“电针驱动迷走-肾上腺轴的神经解剖学机制”一文对针灸研究的意义被引量:19
- 2022年
- 《自然》杂志于2021年10月刊登"电针驱动迷走-肾上腺轴的神经解剖学机制"一文,引起了针灸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该研究证实PROKR2-Cre神经纤维在躯体不同部位和层次的差异性分布是电针低强度刺激"足三里"或"手三里"穴,通过"迷走-肾上腺轴"产生抗炎效应的关键。该研究成果是针灸基础科研领域的里程碑事件,是针灸学科与神经-免疫学科交叉相互碰撞融合的代表作,揭示了针刺起效的部分因素构成和穴位结构相对特异性的神经解剖学基础,对未来针灸科研模式的变革和针灸科研成果的转化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其研究思路、方法和结论值得针灸科研工作者学习和借鉴。
- 宿杨帅李永明景向红王彦青韩松平潘卫星彭增福王少白朱兵
- 关键词:迷走神经
- 针灸疗法:生物进化的必然被引量:11
- 2012年
- 1 医学的启明星:体表刺激疗法所有的动物,特别是人类都具有自我防范、避免损伤、主动医治、调节自愈的本能。远古时期,人们通过摩擦、抓揉,或偶然被一螳尖硬物体,如石头、荆棘等碰撞了身体表面的某个部位,
- 朱兵
- 关键词:生物进化针灸疗法刺激疗法体表
- 穴位效应的相对特异性及机制
- <正>中国古代医家观察到体表穴位与脏腑间存在内外属联的关系,并用经络学说将人体的主要穴位的特异性进行了归类,指导临床应用近两千年。目前针灸的研究方主要集中在经脉-脏腑相关及其联系途径等方面。最近的研究在建立动态、同步、多...
- 朱兵荣培晶李宇清梅志刚何伟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