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英
作品数: 25被引量:75H指数:5
  • 所属机构: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 所在地区:山东省 济宁市
  • 研究方向:文学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高丽
作品数:7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曲阜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毛姆 文学表现 佚文 女性意识 地母
徐萍
作品数:17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媒介环境 传播生态 教学观 语文教学观 生态系统
王彬
作品数:9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曲阜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诗意 理学 律赋 长镜头 野餐
杨甜
作品数:2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发展新阶段 孔子 五四运动 威权政治 批孔
南宋乾淳时期理学士人的典型活动与散文创作——以张栻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
2022年
南宋乾淳年间是理学发展的黄金时期,各个学派在这一时期都得到了学理层面的充分完善和社会层面的广泛传播。理学士人的典型活动大致有三:一是重视教育活动,兴学校,立书院;二是积极为理学先贤立祠;三是重视理学书籍的刊刻与传播。以张栻为中心进行考察,我们发现理学士人热衷于修建学校和书院,因此催生了一大批宣扬理学教育思想的学记文;理学士人积极为前辈理学家立祠,伴随而生的祠堂记文成了他们构建道统谱系的一种方式;理学士人重视刊刻理学书籍,与之相关的序跋文大量出现,客观上传播了理学思想,扩大了理学阵地。总而言之,南宋乾淳时期理学士人的典型活动对学记文、祠堂记文、序跋文产生了直接的推动作用,这种推动作用不仅存在于南宋乾淳时期,也延续到了南宋后期。
张瑞英王彬
关键词:张栻序跋文
张爱玲与《哀乐中年》关系考
2017年
电影《哀乐中年》于1949年上映时,编剧、导演皆署名桑弧,但1983年以降,港台张爱玲研究者发出不同的声音:宋淇、郑树森、苏伟贞认为《哀乐中年》是桑弧的构思,由张爱玲执笔;桑弧、桑弧家人、龚之方、魏绍昌坚持《哀乐中年》为桑弧单独创作;张爱玲声称自己只是"参与了写作过程",陈子善、刘川鄂等人比较认同此说法。当事人、好友、"张学"研究者各执一词、莫衷一是,留下一桩难以判定的"公案"。笔者从新发现的张爱玲译作《红》中发现了问题,从问题出发,在当时的文献资料中寻求各种"实证",并对照张爱玲其他作品,印证张爱玲"感觉",为《哀乐中年》"公案"的明断提供新的思路。
张瑞英高丽
关键词:桑弧
四川现代乡土小说的巴蜀文化渊源被引量:3
2007年
四川作家群反叛、张扬、追求自由、注重个性的共有特点,正是地处西僻、远离正统文化、道德理性负轻的巴蜀自由、反叛的文化传统使然。巴蜀文化精神不仅从方方面面完成了对创作主体的塑造,也对四川现代乡土小说文本施加着最根本、最直接的影响,它不仅是小说文本内容的母性渊源,也对小说文本形式和表现手法影响至巨,如“龙门阵”风习与小说的故事性叙事,方志意识与小说的地域指认等,皆有着浓郁的巴蜀文化色彩。
张瑞英
关键词:地域文化巴蜀文化现代乡土小说
“感物”与“感悟”——论莫言创作中的感觉与悟性被引量:3
2017年
感觉抒写是研究者对莫言文学表现艺术的重要关注点之一,但这种关注基本上聚焦于莫言作品中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体验的表现及通感艺术的运用。其实,在莫言的文学表现中,更主要的是基于感官又超越感官的心灵、精神或灵魂触动,是对人、事、物的整体感觉与核心体悟。莫言让笔下所有的故事都进入自己的感觉场,故事中的人物成为感觉中的自己,主人公的处境就是他感觉中的世界,他以丛生的感觉与丛生的思维写出了"普通人的传奇和传奇中的普通人"。丰富的感觉组成了莫言小说的氛围、细节、场面,构成了作品"密集的事件"与"密集的人物",而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感悟则构成了作品"密集的思想"。
张瑞英
关键词:悟性文学表现
品出文章地道的滋味——浅谈教与学的“到位”
2003年
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透过教学内容的显性的物质外壳来把握其隐性的深层的精神内涵。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自己要深刻领会课文的意义内涵 ,发掘课文的艺术魅力 ,体味作者的创作初衷 ,更重要的是 ,在此基础上及时、准确地启发、引导、点拨学生 ,带动学生走到文章深处 ,一同感知 ,一同欣赏 ,真正做到教与学的“到位”。
张瑞英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创作主题
知青作家的创作与寻根文学的发生被引量:7
2003年
知青作家的生活经验直接制约着寻根文学的创作选择 ,并最终决定了寻根文学的创作取向。知青作家在文化寻根意义上对自我的超越有可能使他们的创作进入一个广阔的文化历史空间 ,但是 ,他们的某种既成的创作经验也可能构成他们超越自我的审美局限。
张瑞英
关键词:知青知青作家寻根寻根文学
“霜庐”张爱玲及几篇佚文的考证被引量:2
2018年
老上海文人沈寂在接受韦泱采访时透露:张爱玲曾以"霜庐"为笔名翻译毛姆的作品《红》《蚂蚁和蚱蜢》,另一篇同样署名"霜庐"的《牌九司务》是吴江枫所译。通过查阅民国期刊中所有署名"霜庐"的文章,发现除上述三篇译文之外,还有五篇散文署名"霜庐"。通过综合考证,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霜庐"就是张爱玲,这八篇作品均出自其手。
高丽张瑞英
关键词:毛姆
论通识教育与创新型研究生人才培养被引量:1
2017年
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通识教育能够有效地促进创新型研究生人才的培养。任何创新首先是观念的创新,而观念的创新有赖于广博的知识的支撑,而从各民族传统思想文化中汲取其精华无疑是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而思想文化经典又无疑是各民族传统思想文化精华中的精华,因此,经典阅读更无疑是最有效的通识教育的途径。通过阅读经典获得民族智慧和知识滋养,形成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判断力和缜密的推理能力,培养自己健康向上而又通脱灵活的文化人格,应该是通识教育最核心的内容和最根本的目的。通过这样的通识教育,必定能培养出具有自由思想的人才、有境界的研究者和有担当意识的社会公民这样"三位一体"的创新型研究生。
张瑞英杨甜
关键词:通识教育创新型研究生人才
创伤从未忘记——童年创伤理论视域下毛姆的口吃症探源被引量:3
2018年
毛姆在创作上成果累累、声名显赫,但促使他从事创作的重要因素却是他的口吃症。口吃症不仅塑造了毛姆的个性,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他的职业选择,并在某种意义上影响了他的人生哲学。童年丧母的创伤是导致毛姆口吃症最重要的心理因素,因为一直未能与替代养育者重建稳固可靠的依恋关系,处于情感缺失状态的毛姆逐渐把口吃发展为一种证明自己存在与价值的"权力"。因为创伤从未忘记,毛姆躲在他自制的"口吃盔甲"里,一生负伤而行。
高丽张瑞英
关键词:毛姆
萧红小说艺术三题
2011年
萧红及其小说恒久的艺术魅力,既在于写出了东北乡村那让人闻所未闻的风物人情,原生态式地展示了东北乡村的群体生命形态和生存状态,以及作者深刻的心理的、文化的体验与批判,还在于小说文本所呈现出的让人耳目一新的别样的艺术创造性。如故事的寓言性与物象的象征意义,童年记忆与儿童视角,顾左右而言他的转笔手法的运用等,构成了萧红小说别有意味的艺术价值。
张瑞英
关键词:小说艺术独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