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松蔚
-

-

- 所属机构:北京大学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文化科学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钱铭怡

- 作品数:272被引量:4,392H指数:39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 研究主题:大学生 心理治疗 心理咨询 社交焦虑 伦理
- 王雨吟

- 作品数:23被引量:272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 研究主题:创伤后 抑郁 受灾 抑郁症状 应激症状
- 余红玉

- 作品数:13被引量:77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 研究主题:社交焦虑 正性 面孔 焦虑 大学生
- 王小玲

- 作品数:10被引量:54H指数:5
-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 研究主题:社交焦虑 正性 大学生 面孔 北大
- 樊富珉

- 作品数:251被引量:3,894H指数:32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
- 研究主题:大学生 团体 心理健康 团体咨询 团体辅导
- 地震后长期心理援助模式的探索:“壹基金-北大童心康复项目”一年回顾与思考被引量:10
- 2011年
- 本文对北京大学心理学系震后干预项目"壹基金-北大童心康复项目"1年的工作内容、组织架构及主要成果等进行回顾,对地震后长期心理援助工作如何开展和坚持作出思考。
- 钱铭怡高隽吴艳红钟杰王雨吟李松蔚王小玲李瑶吴薇莉孔勤姜启壮卢勤黄莉珊
-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情绪记忆优势研究述评被引量:4
- 2012年
-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由高情绪刺激引起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闯入、闪回、病理性重复体验、持续性警觉性增高和回避等症状严重损害其认知功能。PTSD患者记忆形成了情绪网络。情绪记忆具有强烈、持久的特点,在记忆中具有优势地位。回顾PTSD患者情绪记忆优势的行为及脑成像研究发现,PTSD患者情绪记忆优势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需进一步探讨。
- 王小玲李松蔚钱铭怡
-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记忆情绪记忆
- 震后不同地区初中生的抑郁水平及创伤后症状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比较汶川地震后受灾程度不同地区初中生的抑郁水平及创伤后症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自尊量表(SES)、儿童版事件冲击量表修订版(CIES-R)、儿童抑郁量表(CDI)测量工具,对来自受灾程度不同地区的341名初中生进行测查。结果:受灾严重地区的初中生在PTSD症状上显著高于受灾一般地区的初中生,但在抑郁症状上显著低于受灾一般地区的初中生;在回归分析中,发现自尊和生活事件的学习因子对抑郁和创伤后症状的预测作用较大,但两者的预测作用相反。结论:不同受灾地区初中生的抑郁水平和创伤后症状不同,受灾严重的地区抑郁症状较轻,但PTSD症状较重。
- 李松蔚余红玉钱铭怡高隽王雨吟邓晶
- 关键词:抑郁PTSD
- 地震后不同生活改变受灾民众的创伤后应激症状和抑郁症状被引量:3
- 2011年
- 在经历了汶川地震后,受灾民众不仅遭受了经济和心理上的影响,还面临着很多生活上的改变。研究发现,经历创伤事件的个体会出现睡眠紊乱,以及对烟酒等物质使用上的变化。
- 杨寅钱铭怡李松蔚徐凯文王雨吟
- 关键词:地震抑郁症状
- 明明白白我们的心——高三学生的沟通技巧
- 2007年
- 引子:阿南的故事
阿南是一名高三的男生,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可是近来却有点滑坡。在父母的一再追问下,阿南才吞吞吐吐地说出了原因:
- 李松蔚
- 关键词:高三学生父母
- 高社交焦虑个体对正性面孔的解释偏差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考察高社交焦虑个体是否对正性面孔存在主观解释偏差,探索其对正性社交信息的解释方式,以帮助理解社交焦虑个体对正性刺激的认知加工模式。方法:研究为单因素设计,以被试社交焦虑水平为组间变量。采用社会交往焦虑量表(SIAS),从60名学生中筛选出得分最高的前27%和最低的后27%,分别为高、低社交焦虑组。以正性情绪面孔为材料,给出其在特定社交背景下可能的正性、中性和负性解释,每种解释为一个独立的评分维度。通过自陈报告的方法,要求高、低社交焦虑组被试就想到某一解释的可能性大小进行评分;随后再根据自身对每种解释的相信程度,对三者进行排序。结果:评分结果表明,相比于低社交焦虑个体,高社交焦虑个体更不容易想到对正性面孔的正性解释(P<0.001),而更容易想到负性解释(P<0.001);排序结果表明,高社交焦虑个体更不相信对正性面孔的正性解释(P<0.001)。结论:高社交焦虑个体对正性面孔存在解释偏差;他们不仅无法充分理解正性面孔的积极含义,还更倾向于直接对正性面孔做出负性解释,两者都可能导致社交焦虑症状的维持。
- 姚泥沙李松蔚钱铭怡余红玉林沐雨王小玲杨鹏
- 关键词:社交焦虑面孔
- 共情:人际和谐的纽带
- 2018年
- 什么是共情?
共情,通俗的讲就是我们生活中常常提剑的同理心。像“换位思考”“感同身受”这些词讲的就是共情,它指的是能够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别人的想法、感受,能够体会和分享他人的情绪感受,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待他/她所处的境地,并且将这种理解和体会反馈给对方。
- 李松蔚邵瑾
- 关键词:共情人际
- 担足了心事,还不如多做几道题
- 2007年
- 高三(八)班的数学李老师从办公室里出来.经过走廊的时候,班上的几个同学刚好上完体育课,气喘吁吁地跑上来。看见李老师.几个人都停下来打招呼。李老师随手拍了一下最前面的小周同学.说:“跑得满身都是汗水”,又说:“昨天测验你考得不错,高三最后了还要加把劲”。小周缩缩脑袋,说:“谢谢李老师。”李老师又拍了他一下,也没有留意其他几个同学,急匆匆就走开了。
- 李松蔚
- 关键词:体育课同学打招呼高三数学
- 随便先生
- 2014年
- “随便,我无所谓。”木偶先生把双手抄进衣兜里,耸一耸肩,挑眉毛的神情越来越潇洒。可我们都知道,他说得有多无谓,心里就有多痛。
- 李松蔚
- 关键词:家庭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家人婚姻
- 心理潜能训练课程在拔尖学生培养中的效果初探:来自量化和质性的证据被引量:1
- 2014年
- "钱学森之问"提出后,教育界在"如何培养具有创造力的拔尖学生"上展开了积极探索。本文以清华大学某学堂班的34名学生为被试,考察心理潜能训练课程对其的干预效果,并从量化和质性两个角度初步分析。结果显示:(1)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情绪智力有提高趋势,人际关系困扰显著降低;(2)学生在多项指标均有中度正向改变;(3)学生在7个领域有正向改变,从高到低依次为自我探索、人际互动、积极能量、未来探索、团队能力、压力应对、创造能力;课程有效因素来源于轻松的课堂气氛、团体体验性课程形式和针对现实需要的课程内容。研究表明团体体验性的心理潜能训练课程可以对拔尖学生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的开发,以服务于拔尖大学生的培养。
- 涂翠平樊富珉李松蔚
- 关键词:拔尖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