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瑶
所属机构: 北京协和医院 所在地区: 北京市 研究方向: 医药卫生 发文基金: 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相关作者
徐英春 作品数:631 被引量:14,000 H指数:63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细菌耐药性监测 抗菌药物 耐药性监测 药敏试验 耐药性 杨启文 作品数:233 被引量:2,551 H指数:24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试剂盒 敏感性 药敏试验 拷贝数 细菌耐药性监测 孙宏莉 作品数:138 被引量:2,821 H指数:31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细菌耐药性监测 耐药性监测 抗菌药 药敏试验 抗药性 王贺 作品数:77 被引量:613 H指数:12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细菌耐药性监测 药敏试验 抗菌药物 泛耐药菌 耐药 谢秀丽 作品数:160 被引量:2,865 H指数:30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体外抗菌活性 耐药监测 耐药性 药敏试验 细菌耐药性监测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对临床相关细菌和酵母菌鉴定能力的评估 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评估 Vitek 2 Compact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对临床相关细菌和酵母菌的鉴定能力。方法选取本院185株临床菌株(革兰阳性菌69株,革兰阴性菌66株,酵母菌50株)和50株本实验室保存的参考菌株(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各25株)为评估菌株,采用 Vitek2 Compact GP 卡、GN 卡和 YST 卡进行鉴定,其结果与参考方法 API 鉴定结果进行对照,所有低分辨及属对种错鉴定菌株均进行重复鉴定。结果在93株革兰阳性菌中有85株(91.40%)得到正确鉴定,其中5株(5.38%)为低分辨鉴定,另有8株(8.60%)为属对种错鉴定,90%的革兰阳性菌的鉴定在7 h 以内完成。在91株革兰阴性菌中90株(98.90%)为正确鉴定,其中5株(4.4%)为低分辨鉴定,仅1株(1.1%)为属对种错鉴定,90%以上肠杆菌科菌的鉴定在5 h 以内完成,90%以上非发酵糖菌的鉴定则在10 h 内完成。在50株酵母菌中46株(92%)为正确鉴定,其中8株(16%)为低分辨鉴定,另有4株(8%)为属对种错鉴定,45株(90%)在18.25 h 完成鉴定,5株(10%)在18.50 h 完成鉴定。结论 Vitek 2 Compact 能够对临床相关细菌和酵母菌进行可信的鉴定,并能大幅缩短常规鉴定时问,是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病原菌诊断的有力工具。 王瑶 徐英春 谢秀丽 张小江 陈民钧关键词:生物医学 酵母菌 细菌 PCR-荧光探针法快速诊断分枝杆菌感染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PCR-荧光探针法在辅助诊断分枝杆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3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563例结核/非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PCR-荧光探针法)患者,检测结果与培养及镜检结果进行比... 郭莉娜 徐英春 孙宏莉 宋红梅 王瑶 赵颖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氏不动杆菌3种分子分型方法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通过对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进行3种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的对比研究,了解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和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3种方法在对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复合体的流行病学调查中的优缺点和分辨率。方法收集某三级医院2011-2012年分离自痰标本的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复合体212株,采用PFGE、MLST和MLVA方法对其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运用Simpson相关系数(Simpson's index of diversity)和Wallace coefficient,对3种方法的分辨率和同质性进行比较。结果 212株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复合体,其中149株获得PFGE可分析结果,200株获得MLST可分析结果,205株获得MLVA可分析性结果;PFGE结果显示,B型菌株为优势菌株(102株,占68.46%)。MLST分型结果显示,ST195占优势(60株,占30%),其次为ST208(43株,占21.5%)和ST643(33株,占16.5%)。MLVA分型结果显示,D型菌株占优势(151株,占73.66%),其次为N型菌株(8株,占3.9%),K、M、T、W型菌株并列第三(均为4株,各占1.95%)。优势菌株主要分布在ICU。PFGE、MLST、MLVA的Simpson相关系数(D值)分别为0.46、0.76、0.94。MLVA与MLST的Wallace coefficient值略高为0.76。结论 PFGE是区域内分析克隆时间和空间分布的重要工具,本研究中院内流行的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主要来自于ICU;MLST可全球范围内开展抗菌药物抵抗菌株,以及新变异菌株的流行病学研究;MLVA数据可用于不同实验室之间的相互交换、整合与分析。MLVA的分辨率较高,MLVA与MLST的同质性较高。 姚彬 徐英春 王瑶 张琪 习慧明 柳爱青 张委 汪涓关键词:鲍氏不动杆菌 脉冲场凝胶电泳 香港和北京两地血标本中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比较 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比较香港和北京两地血培养中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性。方法对1998—2003年从北京协和医院(n=530)和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n=2913)分离出非重复的血培养菌株,两地分别采用纸片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其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等13种抗菌药的敏感度。结果香港(1471株)和北京(213株)的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的耐药率范围分别为0.6%~5.0%和7.5%~23.5%。对庆大霉素、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范围分别为12.6%~28.4%和29.4%~68.4%。两地的克雷伯菌属(香港586株,北京70株)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分别为3.3%~11.3%和4.3%~17.7%。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范围分别为1.5%~10.1%和5.8%~27.1%。上述菌株及香港的330株包括肠杆菌属、柠檬酸杆菌属和沙雷菌属(ECS菌)都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而北京65株ECS群菌有4.6%耐药。ECS群菌对头孢吡肟耐药率分别为8.8%和14%。其他β内酰胺类对该菌群耐药率为28、4%~96%。香港伤寒沙门菌对所测试抗菌药敏感,而北京的菌株对氨苄西林和哌拉西林耐药率为9.1%~18.2%。香港不动杆菌属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低于10%,但北京两者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3.6%~15.3%和8.8%~30.8%。结论北京血培养中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的耐药率高于香港。为两地革兰阴性菌败血症的经验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凌健华 王瑶 李菁菁 徐英春 谢秀丽 陈民钧关键词:菌血症 革兰阴性杆菌 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的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通过对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了解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的基因型分布和传播途径,为有效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三级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分离自住院患者痰标本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212株;采用PFGE和MLST方法对其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149株获得PFGE可分析结果,184株获得MLST可分析性结果。结果经PFGE方法获得的结果显示,B型菌株为优势菌株,102株占68.46%,B型菌株中的67株分布在ICU;MLST分型结果显示,ST195占优势(32.6%),其次为ST208(23.4%)和ST643(17.9%),并发现15株新的ST克隆株型别(8.2%)。结论 PFGE是区域内分析细菌传播途径的有效方法,本研究中院内流行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主要来自于ICU;MLST是全球范围内比对细菌克隆菌株差异的好工具,全球鲍氏不动杆菌的克隆菌株分布差异较大,新的克隆菌株不断出现,提示其变异和演变的速度较快。 姚彬 徐英春 王瑶 张琪 习慧明 柳爱青 张委 汪涓关键词:鲍氏不动杆菌 基因型分析 碳青霉烯类耐药 脉冲场凝胶电泳 脲原体属和人型支原体体外药物敏感性及其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分析: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分析脲原体属和人型支原体体外药物敏感性特点,并分析其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相关机制。方法回顾性总结北京协和医院2012年9月至2017年4月通过体外培养方法检测出的脲原体属和人型支原体标本,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和菌种鉴定结果分析其体外药物敏感性特点。针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特点,采用普通PCR法扩增目的基因并测序,将测序结果翻译成蛋白质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参考序列进行比对,检测DNA促旋酶(GyrA/GyrB)和拓扑异构酶Ⅳ(ParC/ParE)序列的突变情况。结果脲原体属混合人型支原体的体外敏感性总体低于脲原体属或人型支原体单独体外敏感性;除大环内酯类外,脲原体属对喹诺酮类、四环素类、交沙霉素、原始霉素、强力霉素的敏感性普遍低于人型支原体,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女性患者体内分离得到的脲原体属对阿奇霉素、红霉素、克拉霉素、氧氟沙星的体外敏感性较男性低(P均<0. 05)。微小脲原体对大部分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高于解脲脲原体,尤以对四环素的敏感率差异最大(98. 48%比72. 73%,差值25. 8%,P<0. 05)。在GyrA、 GyrB、 ParC和ParE的序列比对中,共发现21个突变位点,其中ParC S83L突变占96. 22%(51/53),为最主要突变位点;其余为ParC A136T突变、ParE R448K突变、GyrA L176F和ParC S83L联合突变等以及6个目前尚未报道过的突变位点,即ParC的L540F、R718W、Q767E、S789N、M828I和I831T突变。结论脲原体属和人型支原体的体外药物敏感性与感染种属有关,脲原体属的体外敏感性还与菌种、患者性别有关。对脲原体属喹诺酮类耐药的机制研究表明,单独ParC S83L突变是脲原体属对喹诺酮类耐药的主要机制,而新发现6个突变位点可能的作用机制仍有待深入研究。 刘亚丽 张文娟 张文娟 王洁 赵颖 赵颖 窦红涛 王贺 王瑶 窦红涛 刘文静 郭莉娜 谢秀丽 王瑶 杨启文 孙宏莉关键词:人型支原体 药敏试验 喹诺酮 耐药 医院感染常见的多重耐药或泛耐药菌株的治疗对策 一、葡萄球菌:β-内酰胺类的耐药性:甲氧西林耐药的葡萄球菌(MRS):MRS携带mecA基因,编码低亲和力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a,导致对所有青霉素类、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和氨曲南等β... 徐英春 王瑶文献传递 2017年北京协和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了解2017年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分离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该院临床分离的9515株非重复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部分抗菌药物补充E试验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9515株非重复细菌中,革兰阴性菌占68.2%,革兰阳性菌占31.8%。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占各自菌种的25.6%和73.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47.6%(877/1842)、27.6%(335/1213)和33.0%(59/179)。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仍高度敏感,总耐药率≤3.8%,但是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8.5%和8.2%;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72.7%和70.4%。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4.8%和10.0%。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广泛耐药菌株的检出率分别是31.7%(239/753)、1.0%(10/1035)和3.0%(33/1 117)。结论该院临床分离的常见细菌对不同抗菌药物呈现不同耐药率,应加强实验室与临床的沟通,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耐药菌株的广泛传播。 刘文静 徐英春 杨启文 王瑶 王贺 孙宏莉 赵颖 刘亚丽 郭丽娜 窦红涛 朱任媛 张丽 肖盟 张小江关键词:细菌耐药性监测 抗菌药物 药敏试验 微量肉汤稀释法比较分析不同培养时间念珠菌属对唑类药物的敏感性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念珠菌属对唑类药物的体外敏感性时,培养24h和48h读取MIC值的差异。方法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653株念珠菌对氟康唑、伏立康唑和伊曲康唑的体外药物敏感性,分别于24h和48h读取MIC值,比较不同孵育时间所得MIC总一致率(EA)、敏感性判定一致率(CA)及敏感性判定错误率(Error)。结果绝大多数念珠菌培养24h能够生长充分并进行MIC值读取;孵育24h和48h读取MIC值总EA较好,分别为:氟康唑(91.9%),伏立康唑(92.0%),伊曲康唑(95.6%);CA分别为氟康唑(96.9%),伏立康唑(90.4%),伊曲康唑(88.2%),不同菌种类型CA有差异;未发现极严重错误(VME)的结果,错误多为一般错误(MiE),653株菌敏感性判定错误率ME/MiE分别为氟康唑(1.7%/2.9%)、伏立康唑(2.0%/10.6%)和伊曲康唑(1.5%/13.0%)。结论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念珠菌属对唑类药物体外敏感性时,孵育24h与48h MIC值一致率较好,24h读取MIC值可缩短药敏报告时间,减少拖尾现象导致的判读错误。 郭莉娜 徐志鹏 王瑶 王贺 赵颖 肖盟 徐英春关键词:微量肉汤稀释法 药敏试验 念珠菌 成人酿脓链球菌导致中毒休克综合征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酿脓链球菌导致毒素休克综合征的致病机制及患者死亡原因。方法研究2例侵袭性酿脓链球菌致坏死性筋膜炎并发毒素休克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中1例患者的分离株进行emm基因分型及其超抗原毒素基因的测定。结果患者2感染酿脓链球菌(GAS)产生的emm89型M蛋白,并且同时产生多种超抗原毒素(speG、speI、speK/L、smeZ、ssa、spd1、spd3、spd4、sdn、prtF-15);病例1患者因昏迷、休克,而放弃治疗,病例2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脏器衰竭死亡。结论我国首例报道由emm89型酿脓链球菌所致严重的侵袭性感染,坏死性筋膜炎伴毒素休克综合征,emm89型酿脓链球菌引起的重症感染应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避免形成暴发流行,早期的手术清创以及有效的抗感染、IVIG的使用,是挽救患者的有效手段。 王澎 杨启文 周翔 赵欣欣 王瑶 王贺 徐英春 刘大为关键词:酿脓链球菌 A群链球菌 坏死性筋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