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宁
作品数: 236被引量:883H指数:13
  • 所属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所在地区:湖北省 武汉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宋善俊
作品数:259被引量:1,054H指数:16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研究主题: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 冠心病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移植后
胡豫
作品数:499被引量:2,547H指数:23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研究主题:多发性骨髓瘤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静脉血栓栓塞症 CAR
王爱莲
作品数:44被引量:102H指数:6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研究主题: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 血小板膜糖蛋白 血栓弹力图 血小板聚集功能
杨锐
作品数:43被引量:187H指数:8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纤维蛋白原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二聚体 IL-6 抗凝血酶活性
杨焰
作品数:37被引量:166H指数:8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研究主题:纤维蛋白原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二聚体 抗凝血酶活性 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功能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患者尿纤维蛋白肽A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1996年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42例正常人,24例肾功能正常之慢性肾炎,12例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患者及21例尿毒症期患者尿FPA水平,其均值分别为:25.40±10.30ng/mgCr、26.99±5.77ng/mgCr、38.81±6.28ng/mgCr、79.74±18.76ng/mgCr。结果显示:氮质血症期组尿FPA水平明高于正常对照及肾功能正常之慢性肾炎组(P<0.01),尿毒症期组尿FPA显著高于氮质血症期组(P<0.01)。监测尿FPA水平与血浆肌酐浓度显示二者呈正相关性(r=0.9120,P<0.01)。揭示,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患者循环血液处于异常高凝状态,其严重程度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监测其尿FPA水平能较敏感地反映肾功能状态。
宋善俊刘莉魏文宁刘朝
关键词:肾功能不全肾炎高效液相色谱
活化蛋白C抵抗与复发性流产关系的研究被引量:9
2000年
目的 探讨活化蛋白C抵抗 (APC R)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方法 用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为基础的APC R方法 ,检测 40例已产非孕妇女 (对照组 )、5 5例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 (实验组 )APC R的阳性率。结果 对照组APC R阳性率为 5 % ,实验组为 2 6 % ,两者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仅有两次流产者和有 3次以上流产者的APC R阳性率分别为 2 3%和 2 9% ,两者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晚期流产者的APC R阳性率为 38% ,明显高于早期流产的 12 %(P <0 .0 5 )。结论 APC R与复发性流产有一定联系 ,与晚期流产关系更密切 ,而与流产次数无关。
董卫红魏文宁林美华
关键词:流产蛋白质C抗药性
SJAMP诱导血小板聚集功能缺陷症患者血浆βTG,PF_4,TXB_2和6-酮-PGF_1α含量的改变被引量:2
1993年
本文检测本病患者15例,健康对照者19例,SJAMP诱导前后血浆中βTG、PF_4、TXB_2和6-酮-PGF_(1α)的含量。结果经配对t检验处理,两组部分资料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本病SJAMP诱导血小板聚集异常与血小板膜SJAMP受体异常有关。
刘仲萍沈迪魏文宁王爱莲
关键词:血小板异常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血管新生作用的研究
目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是一种小分子二聚体蛋白质,最先发现表达于中枢神经元细胞,对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具有广谱作用。近年来一系列研究发现BDNF还广泛表达于多种非神经组织包括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并参与内皮...
孙春艳胡豫魏文宁王雅丹
文献传递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凝血与纤溶状态的研究被引量:7
1993年
本文检测19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多项凝血、抗凝及纤溶指标,并与29例年龄相近之健康对照进行比较研究。检查发现 AMI 患者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抗凝血酶Ⅲ及纤维蛋白原显著增高(P<0.05),因子 X(Fx)呈双向性变化,血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血浆素原活化素抑制物显著增高(P<0.01),血栓弹力图明显异常(56.3%)。而许多常规指标的变化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对6例AMI 患者进行上述指标动态观察,发现了时限性的变化规律。研究提示,AMI 存在多项凝血、抗凝及纤溶异常,这些检测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宋善俊魏文宁涂源淑王爱莲刘仲萍
关键词:心肌梗塞凝血酶类纤维蛋白溶解
心绞痛患者高凝状态的研究被引量:19
1999年
近几年来,心绞痛与高凝状态的关系受到重视。尽管稳定型心绞痛(SA)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特征明显不同,但不清楚两者高凝状态的特点。我们检测了SA与UA某些高凝状态的分子标志物,比较两者高凝状态的差异。一、资料与方法1对象:15例SA患者(S...
胡俊斌宋善俊魏文宁张金枝涂源淑
关键词:心绞痛SAUA高凝状态
36例冠心病凝血酶原片段1+2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2000年
目的 介绍凝血酶原片段 1+ 2 (F1+2 )检测 ,在血栓前状态和血栓病诊断防治中的价值以及不稳定型心绞痛 (UA)与稳定型心绞痛 (SA)F1+2 改变的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F1+2 。结果 UA组F1+2 含量明显高于SA组和正常对照组。结论 F1+2 对于UA与SA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龚波魏文宁胡俊斌宋善俊
关键词:凝血酶原片段1+2冠心病血栓前状态
人参皂苷Rb1对白消安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PAI-1、TF和TGF-β_1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b1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U-VECs,分别用白消安(BU)和人参皂苷Rb1干预,以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以及ELISA方法检测其PAI-1、TF和TGF-β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60 mg/L BU使HUVECs PAI-1、TF和TGF-β1蛋白水平明显增高及mRNA表达显著增强,80 mg/L人参皂苷Rb1则可明显抑制BU对HUVECs的这种作用。结论:BU可能通过激活TGF-β1信号转导途径而上调PAI-1及TF的表达,增强HUVECs促凝活性;人参皂苷Rb1则可能通过抑制这一途径降低PAI-1及TF表达,保护HUVECs,纠正其高凝、低纤溶活性的异常状态。
谢薇夏凌辉方峻陈红霞魏文宁
关键词:白消安人参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凝血致活酶
组织因子在血栓及非血栓性疾病中的作用和靶向干预
胡豫洪梅王华芳方峻魏文宁宋善俊郭涛郑金娥孙春艳朱晓莹李军孙望强夏菱辉杨锐杨梅
该项目围绕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在血栓性和非血栓性疾病中的作用,从现象到本质、从基础到临床、从蛋白水平到分子机制、从表达水平的调控到基因靶向干预,对TF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TF...
关键词:
关键词:靶向干预血栓性疾病基因表达
抗凝血酶活性检测在诊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中的意义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讨抗凝血酶活性(AT:A)检测在诊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发色底物法在 CA-7000全自动血凝分析系统上检测30例正常人及46例患者抗凝血酶活性,同时检测其他 DIC 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DIC 组 AT 活性为66.26±19.29%,较正常组 115.30±20.43%显著降低(P<0.001),并且 DIC 组阳性率为93.48%,其阳性率均高于其他几项 DIC 相关指标。结论 AT:A 是诊断 DIC 的一项敏感指标,相对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同时对 DIC 治疗的监测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熊丽丽魏文宁
关键词:抗凝血酶活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