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克俭
-

-

- 所属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哲学宗教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施梦

- 作品数:1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 研究主题:辩证唯物主义 教科书
- 社会发展与制度创新
- 鲁克俭
- 关键词:社会制度经济体制政治体制
- 马克思“自由自觉活动”的人到底是什么人?
- 2022年
- 把“自由自觉的活动”视同人的解放或理想社会状态,是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长期误读。“自由自觉的活动”本质上是谋生劳动。谋生劳动的实质是抽象劳动。从《巴黎手稿》时期的谋生劳动,到《德意志意识形态》时期现实个人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再到《资本论》及其手稿时期的一般劳动哲学,有别于黑格尔“主奴辩证法”的劳动哲学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维度。它向下可以与简单商品经济中的谋生劳动兼容,向上可以与理想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中的超越谋生劳动兼容。
- 鲁克俭
- 关键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关于《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的排序问题被引量:10
- 2006年
- 主要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的主要部分形成于1845年至1846年之间,1846年其主要部分曾送交出版社,但因故没有出版。全文第一篇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前没有完成,加上手稿的部分佚失和损坏,马克思和恩格斯去世以后,各种版本各持己见对此进行了不同的编辑。我们在此发表两篇《德意志意识形态》文献学讨论的文章,以纪念其主要手稿形成160周年。
- 鲁克俭
- 关键词:《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马克思唯物史观逻辑体系体系结构编辑者
- 从“热寂说”看一般系统论的误区
- 1999年
- 通过对“热寂说”及其解决方案的考察,认为“热寂说”的要害是“孤立系统必然导致无序”这一前提,而这一前提是值得商榷的。通过对该问题的分析,进一步得出结论:把具体系统论的定律扩展到一般系统论时。
- 鲁克俭
- 关键词:热寂说系统论一般系统论
- 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新审视——以“个体与社会(共同体)”为视角被引量:7
- 2018年
- 相对于"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个体与社会(共同体)"的关系是唯物史观更为根本性的问题。以"个体与社会(共同体)"视角重新审视唯物史观,可以看到马克思的"原初社会"概念、基于生活实践的"个体与社会(共同体)"相互生成、马克思的"新社会契约论"以及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全面理论证成。历史决定论与历史非决定论的对立,只有从更高层次的"个体与社会(共同体)"关系入手才能真正得到解决。
- 鲁克俭
- 关键词:唯物史观
- 马克思实证辩证法初探被引量:10
- 1999年
- 本文认为,真正能代表马克思研究方法的,是实证辩证法。所谓实证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在马克思研究方法上的具体体现。实证性是其基础,辩证性是其核心。实证辩证法的辩证特性主要表现为理想化抽象法,这是一种真正科学的抽象法。马克思实证辩证法的形成,是其长期经济学研究的合乎逻辑的结果。20 世纪波普的批判理性主义对经验主义的批评,马克思在19
- 鲁克俭
-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
- 从“注释”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资本论》的编辑工作被引量:5
- 2015年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是中国人首次独立编辑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全集版。收录《资本论》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第44、45、46卷,编辑质量比《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第23、24、25卷有很大提高。但由于没有利用(或没有充分重视)MEGA2/Ⅱ/10、MEGA2/Ⅱ/13和MEGA2/Ⅱ/15的注释成果,新版《资本论》也存在重大缺陷。有必要在充分利用MEGA2/Ⅱ/10、MEGA2/Ⅱ/13和MEGA2/Ⅱ/15的基础上,编辑出版《资本论》的新版本。
- 鲁克俭
- 关键词:《资本论》
- 矛盾普遍性问题研究述评
- 1998年
- 从1952年毛泽东的《矛盾论》发表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国内学术界主要从事对《矛盾论》的学习和宣传工作,对矛盾普遍性问题没有发生过质疑和争论。比较有影响的哲学教科书,如艾思奇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李达主编的《唯物辩证法大纲》,对矛...
- 鲁克俭
- 关键词:《矛盾论》马克思主义哲学
- 马克思早期文本中的几个文献学问题被引量:4
- 2013年
- 基于MEGA2附属资料卷,对马克思早期文本如《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克罗茨纳赫笔记》《论犹太人问题》《政治学与国民经济学批判》的文献学问题进行清理和考察,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克罗茨纳赫笔记》写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之后,而非通常认为的之前或之间;《论犹太人问题》第一二部分不是连续写作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写于《论犹太人问题》第一二部分之间,而且第二部分的写作受到了赫斯《金钱的本质》的影响;《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政治学与国民经济学批判》的基础手稿,对"社会主义者"的研究和评论,也是《政治学与国民经济学批判》的写作内容之一。
- 鲁克俭
- 马克思研究方法的两次转向及其现代意蕴被引量:2
- 1999年
- 近年来,马克思的研究方法问题日益引起国内学术界的重视,而且关注的焦点也已从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扩展到马克思的一般研究方法。其中,“从后思索法”、“猴体解剖法”、科学抽象法、实证方法等被认为是马克思的基本研究方法。但是,马克思在其一生中研究方法是一成...
- 鲁克俭
- 关键词:经验主义实证方法《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实证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