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之海
作品数: 37被引量:101H指数:5
  • 所属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 所在地区:天津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陈旭
作品数:92被引量:255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
研究主题:自噬 角质形成细胞 角蛋白细胞 皮肤角质形成细胞 HACAT细胞
门剑龙
作品数:176被引量:874H指数:15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研究主题: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静脉血栓栓塞症 凝血 系统性红斑狼疮 抗凝血
顾恒
作品数:240被引量:1,489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
研究主题:尖锐湿疣 银屑病 自噬 紫外线 特应性皮炎
姜鹏爽
作品数:8被引量:20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研究主题:乳房外PAGET病 PAGET病 乳房外 紫外线损伤 皮肤角质形成细胞
陈仁琼
作品数:6被引量:18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研究主题:乳房外PAGET病 PAGET病 乳房外 P16 免疫组织化学
药疹患者凝血与血小板系统功能改变的研究
2000年
目的 研究各型药疹患者凝血与血小板系统功能的改变 ,探讨测定各项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凝血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用ELISA法测定血浆 β 血小板球蛋白 (β TG)和血小板第 4因子 (PF4)、纤维蛋白肽A (FPA)、凝血酶原片段 1+ 2 (F1+ 2 )、血栓烷B2 (TXB2 ) ;采用酶免疫分析法测定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 (SFMC) ;采用放免法测定血小板颗粒膜蛋白 (GMP 140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麻疹样型药疹、荨麻疹型药疹凝血系统、血小板系统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改变 (P >0 0 5 ) ;紫瘢型药疹、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凝血系统显著激活 ,血小板系统显著激活 ,释放明显增强。结论 各型药疹由于不同的发病机制和不同类型的组织损伤 ,导致其凝血、血小板系统的活化、释放功能发生程度各异改变 ,对监测其病程发展、组织损伤程度以及预防DIC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门剑龙徐凤华周之海邵燕
关键词:药疹凝血血小板凝血仪ELISA法
增殖细胞核抗原和细胞周期素D依赖性激酶4在乳房外Paget病中的表达和意义
2010年
乳房外Paget病(extramammary Paget’sdisease,EMPD)又称乳房外湿疹样癌,是一种少见的恶性皮肤肿瘤,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细胞周期调控异常是细胞癌变的重要机制之一。CDK4即细胞周期素D依赖性激酶4,是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s,CDKs)家族成员之一,是细胞周期G1期的正调控因子。哺乳动物细胞增生及分化的调节大部分发生于细胞周期G0/G1期和(或)G1/S期的转变时期,
陈仁琼陈旭周之海
关键词:核抗原PAGET病乳房外
P16和PCNA在乳房外Paget病的检测及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P16和PCNA在乳房外Paget病中的表达特点及二者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34例乳房外Paget病及20例正常对照皮肤组织中P16和PCNA的表达。结果乳房外Paget病组织中P16阳性率为29.4%,正常皮肤组织未见表达,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PCNA在乳房外Paget病组织中阳性率为85.29%,在正常皮肤组织为55.0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中P16,PCNA的阳性表达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但P16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16和PCNA可能参与了乳房外Paget病的发病过程,并且PCNA与乳房外Paget病的淋巴结转移有关。
陈仁琼陈旭石晶姜鹏爽周之海
关键词:P16PCNA免疫组织化学
早期梅毒误诊为肿瘤手术切除三例被引量:3
2005年
单士军周之海傅志宜
关键词:早期梅毒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淋巴结活检皱褶部位性接触史
凋亡和自噬交互调控元件Bax、Bcl-2、Beclin-1在慢性紫外线损伤小鼠模型皮肤角质形成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慢性紫外线损伤对小鼠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凋亡和自噬交互调控元件Bax、Bcl-2、Beclin-1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调控效应。方法健康昆明小鼠30只,雌雄各半,鼠龄6—8周,按性别随机分成慢性紫外线损伤组(20只)和对照组(10只),每组雌雄各半,根据性别将小鼠分笼饲养。采用模拟日光紫外线(UVA+UVB)光源对实验小鼠进行照射,从最小红斑量(UVB0.07J/cm2,UVA0.7J/cmO开始,每周增加0.5个最小红斑量,每日1次,每周照射5d,共9周,UVB总剂量达9.45J/cm2,UVA总剂量达94.5J/cm2。通过组织学观察、特殊化学染色和表皮厚度测量确定皮肤损伤,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对照射前(w0)和实验9周末(w9)Bax、Bcl-2、Beclin-1和caspase3的表达进行检测,表达强度以免疫反应强度分布指数(IRIDI)表示,并与对照组进行比对分析。分别采用配对t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对各参数进行比较。结果慢性紫外线照射后,小鼠表皮厚度明显增加。肉眼观察、组织学观察和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特殊染色均显示损伤组小鼠皮肤临床表现和组织学改变均与慢性紫外线光损伤的人类皮肤较为吻合。在损伤组,照光前Beclin-1、caspase3、Bax、Bcl-2的表达计分均值分别为0.30、0.25、0.35、0.25,照光后分别为2.70、3.30、3.35、0.25。Beclin-1、caspase3、Bax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4.034、4.001、3.970,均P〈0.05),Bcl-2蛋白表达变化不明显(z=0,P〉0.05)。对照组小鼠Beclin-1、caspase3、Bax、Bcl-2的均值在wo时和W9时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0.577、0、0.577,均P〉0.05)。结论慢性紫外线损伤对小鼠皮肤角质形成细胞中凋亡和自噬的交互调控元件Beclin-1和Bax具有上调表达的作用,而对Bcl-2表达调控效应�
王莹陈旭鞠梅姜鹏爽郭新云夏立君蒋靖陈崑顾恒周之海
关键词:紫外线角蛋白细胞BCL-2相关X蛋白质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BECLIN-1
骨桥蛋白和CD44v6在乳房外Paget病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和CD44v6在乳房外Paget病中的表达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分别检测34例乳房外Paget病患者皮损及20例正常对照皮肤中OPN和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 OPN和CD44v6在乳房外Paget病中阳性表达分别为70.59%和82.35%,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组织的40%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房外Paget病中OPN和CD44v6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OPN和CD44v6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OPN和CD44v6高表达在乳房外Paget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协同作用,两者的高表达与乳房外Paget病的淋巴结转移有关。
姜鹏爽周之海陈旭陈仁琼
关键词:骨桥蛋白CD44V6PAGET病乳房外
银屑病治疗进展
2003年
周之海
关键词:银屑病药物疗法光化学疗法油膏
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变被引量:1
1997年
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变周之海①门剑龙②亓玉青①陈玉敏①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血液普遍存在着血栓前状态,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由于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内所致的血管炎以及各脏器的组织损伤等,其表现为毛细血管扩张、渗出性红斑...
周之海门剑龙亓玉青陈玉敏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糖皮质激素凝血功能
乳腺外佩吉特病治疗进展被引量:1
2007年
乳腺外佩吉特病是一种少见的恶性皮肤肿瘤。治疗策略应根据不同患者的个体情况,单独或联合应用手术、光动力疗法、外用免疫调制剂、化学疗法和放射疗法等方式。手术通常被认为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但术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故国内外学者尝试对传统手术方式进行改进,并取得一定进展。也有学者尝试使用其他方法作为手术治疗的辅助或替代。目前Mohs外科手术是最佳治疗方案。
陈旭周之海刘全忠
关键词:佩吉特病乳腺外复发
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叶酸水平与其高凝状态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叶酸水平与其高凝状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CA-7000型血液凝固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Ⅰ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蛋白C活性(PC:A)、D-二聚体(D-dimer),采用ELⅠSA法测定凝血酶原片段1+2(F1+2),采用Bayer ACS:180分析仪测定血清叶酸(sFA)。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银屑病叶酸正常组及银屑病叶酸减低组F1+2、D-dimer均显著增高(P<0.01),PC:A均显著减低(P<0.01),APTT、PTⅠNR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银屑病叶酸减低组F1+2、D-dimer显著高于叶酸正常组(P<0.01),PC:A显著低于叶酸正常组(P<0.01)。银屑病叶酸减低组叶酸水平与PC: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F1+2、D-dimer呈显著负相关,与APTT、PTⅠNR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叶酸水平的显著减低与其高凝状态密切相关,并成为影响高凝状态发展的重要因素。
周之海门剑龙
关键词:银屑病叶酸高凝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