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尤胜国
-

-

- 所属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
相关作者
- 葛薇

- 作品数:36被引量:296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白血病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急性髓系白血病 树突状细胞 组织工程软骨
- 赵春华

- 作品数:340被引量:1,148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干细胞 全能干细胞 成体干细胞
- 李长虹

- 作品数:38被引量:327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白血病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软骨 转化生长因子 白血病患者
- 韩钦

- 作品数:79被引量:332H指数:10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 研究主题: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干细胞 干细胞移植
- 邓为民

- 作品数:58被引量:255H指数:7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 研究主题:卵巢癌 IL-17 HCG 卵巢肿瘤 免疫调节
- 成体骨髓源多能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参与体内组织再生与修复的研究
- 目的:探讨成体骨髓源多能间充质干细胞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前景。对象与方法:1、分离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经特殊培养基培养,获得Flk-1+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2、动物模型的建立:雌性C57BL/6小鼠致死量照射后移植同基因骨...
- 赵春华房佰俊邓为民韩钦廖联明史明霞张伟郭虹刘煌昊葛薇李长虹呼莹马丽马冠杰张玲曹莹李董杨少光刘杰文姜学英尤胜国
- 文献传递
- 成体骨髓源多能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参与体内组织再生与修复的研究
- 目的:探讨成体骨髓源多能间充质干细胞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前景.对象与方法:1、分离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经特殊培养基培养,获得Flk-1+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2、动物模型的建立:雌性C57BL/6小鼠致死量照射后移植同基因骨...
- 赵春华房佰俊邓为民韩钦廖联明史明霞张伟郭虹刘煜昊葛薇李长虹呼莹马丽马冠杰张玲曹莹李董杨少光刘杰文姜学英尤胜国
- 关键词:干细胞移植康复医学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动物模型
- 文献传递
-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树突状细胞诱导抗自身白血病T细胞免疫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3
- 2001年
- 目的 探讨自体白血病细胞裂解物 (ACL)冲击的完全缓解期的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 CR)患者骨髓细胞衍生的树突状细胞 (DC)体外能否刺激自体T细胞产生特异性抗AML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方法 应用羊红细胞玫瑰花结程序从AML CR患者的骨髓中分离出去T细胞的骨髓单个核细胞 (TD BMNC) ,并培养在含联合细胞因子 (GM CSF、IL 4、SCF或TNF α)的条件下以产生DC ,并在培养的第 5天用ACL进行冲击。培养 7d后收获细胞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其成熟DC表型。同时 ,这些细胞与经抗CD3抗体激活过的自体T细胞在低浓度IL 2条件下共培养 7d ,以产生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用乳酸脱氢酶释放实验测定溶细胞活性。结果 1 2例AML CR患者培养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均分化为成熟DC。其中 6例完成CTL活性实验。当效∶靶 =2 0∶1时 ,ACL冲击的DC致敏的自体T细胞与单纯IL 2或IL 2加无抗原冲击的DC组比较对自体AML细胞有明显的杀伤活性 ,而对K562细胞均无明显影响 (P <0 .0 1 )。结论 用AML CR患者白细胞裂解物冲击的骨髓细胞衍生的DC体外致敏自体T细胞可以产生AML细胞相关抗原特异性的CTL。
- 何学鹏尤胜国卞寿庚葛薇李牧马双赵春华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树突状细胞T细胞免疫
- 两步法扩增诱导脐血及动员外周血CD34^+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的比较被引量:3
- 2006年
- 为了比较先扩增、后诱导的两步法从脐血(CB)CD34+细胞和动员外周血(MPB)CD34+细胞诱导所得DC的产量及功能,将免疫磁珠分选获得的CB-CD34+细胞和MPB-CD34+细胞用FL、TPO、SCF、GM-CSF等细胞因子先扩增10天,然后加入GM-CSF、IL-4及TNF-α、CD40Ab、PGE2等细胞因子组合诱导获得DC。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型,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检测DC刺激异基因T细胞增殖能力,ELISA法检测DC分泌IL-12能力,Transwell板检测DC在次级淋巴组织趋化因子(SLC)介导下的趋化功能。结果表明①扩增10天时CB组、MPB组细胞中CD14+CD1a-细胞含量无显著差异[(40.48±16.85)%vs(28.07±23.19)%,P>0.05]。但由于CB组细胞扩增倍数显著高于MPB组(388.88±84.63倍vs79.67±10.32倍,P<0.01),CB组CD14+CD1a-细胞扩增倍数显著高于MPB组(189.42±25.02倍vs28.74±23.27倍,P<0.01);②TNF-α/CD40Ab/PGE2条件下与TNF-α条件下相比,CB组和MPB组所得DC均表达更高的CD83[分别为(34.52±11.22)%vs(3.70±2.27)%、(36.69±13.36)%vs(7.34±3.364)%,P均<0.01];③CB组与MPB组在TNF-α/CD40Ab/PGE2诱导条件下所得DC均高水平表达CD83、CD86、HLA-DR、CD11c、CD54、CD40,CB组所得CD83+细胞的扩增倍数显著高于MPB组(198.72±117.53倍vs33.95±6.19倍,P<0.01);④CD40Ab/PGE2/TNF-α条件下CB与MPB来源的DC在刺激异基因T细胞增殖、IL-12的分泌[(16.2±4.31)pg/mlvs(13.5±4.1)pg/ml]以及SLC介导的迁移率[(28.09±7.76)%vs(18.5±3·47)%]上均无显著差别(P均>0.05)。结论在两步法培养体系下,CB-CD34+细胞与MPB-CD34+细胞来源的DC具有相同的功能,而前者产量显著高于后者。
- 王亚非孟恒星葛薇于珍李云涛李桥川万长春徐燕李新李增军王国蓉尤胜国邱录贵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脐血动员外周血CD34^+细胞
- 细胞因子体外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被引量:20
- 2003年
- 目的 研究细胞因子组合体外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 (DC)的可行性及AML细胞衍生DC(AML DC)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AML细胞分别在GM CSF +IL 4、GM CSF +TNF α或GM CSF +IL 4 +TNF α 3种细胞因子组合以及不含细胞因子的培养液中培养。通过细胞形态动态观察、细胞化学染色和细胞免疫表型鉴定DC。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MLC)、FITC标记的葡聚糖摄入实验和LDH释放实验检测DC功能。RT PCR和FISH检测AML DC的特异融合基因。结果 15例AML细胞在 3种细胞因子作用下发生典型的DC形态变化。AML DC的DC相关表面分子CD1a、CD80 、CD86 、CD1 0 6 、CD83和HLA DR等较未培养或不加细胞因子培养的AML细胞表达明显上调 (P <0 0 5 )。AML DC的异基因刺激能力明显高于未培养或不加细胞因子培养的AML细胞 (P <0 .0 5 )。只有用GM CSF +IL 4培养的AML DC有吞噬能力。AML DC与未培养AML细胞致敏的疾病初发时分离的T细胞比较 ,对自体AML细胞无明显的杀伤活性。AML DC仍具有未培养AML细胞的特异融合基因。结论 体外细胞因子可诱导各型AML细胞分化为DC ,细胞因子组合不同 ,AML DC的成熟状态可有一定的差异。AML DC不但起源于AML细胞 ,而且具有正常DC的典型形态、表型和功能。
- 严匡华尤胜国卞寿庚马冠杰葛薇马双刘世和赵春华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树突状细胞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4
- 异基因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形成稳定的嵌合体并诱导免疫耐受的研究被引量:19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器官移植中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免疫耐受的可能性。方法 雌性C57BL/6小鼠致死量照射后 ,移植同基因骨髓细胞和异基因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 ,150d后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其骨髓及脾脏的T细胞嵌合状态 ;以H3 TdR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LR)和刀豆蛋白A(ConA)诱导增殖实验检测细胞移植组小鼠对供者来源细胞和有丝分裂原的反应性 ;以皮肤移植实验观测细胞移植组小鼠对供者来源组织器官移植物的反应性。结果 在细胞移植组小鼠脾脏中检测到供者来源T细胞占受者脾细胞 5 97% ;MLR反应中 ,细胞移植组小鼠的平均刺激指数 (SI)为 1 79,未处理组小鼠的平均SI为 7 2 8;在ConA诱导增殖实验中 ,细胞移植组小鼠的平均SI为 3 1 92 ,未处理组小鼠的平均SI为 3 4 99。细胞移植组小鼠供者来源皮肤移植物存活 >90d ,未处理组平均为 8d。结论 异基因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可形成稳定嵌合体 ,并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的产生 。
- 邓为民韩钦尤胜国张伟葛薇李长虹邓鸿业赵春华
- 关键词:嵌合体T细胞免疫耐受流式细胞仪
- L615细胞系的建立及以其为基础的抗白血病免疫研究
- 尤胜国李牧葛薇何学鹏严匡华等
- 该课题研究在自主建立的L615白血病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L615细胞系,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L615细胞系是一株与当时国内外报道不同,具有其独特遗传学标志和生物学特性的体外传代T细胞白血...
- 关键词:
- 关键词:白血病细胞免疫免疫治疗
- B7瘤苗与DC瘤苗诱导的抗L615白血病的免疫作用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 研究B7瘤苗和负载了肿瘤细胞膜抗原的DC瘤苗在小鼠L6 15白血病模型中诱导抗白血病免疫的作用。方法 通过观察小鼠的存活率和生存时间 ,研究两种瘤苗在动物体内诱导免疫预防保护的能力 ;通过体外细胞毒实验和细胞增殖实验 ,检测两种瘤苗在体外诱导的T细胞特异性杀伤活性及对特异性抗原刺激的增殖活性。结果 在体内 ,两种瘤苗免疫的小鼠对随后活瘤细胞的攻击均有保护作用 ,DC瘤苗效果更佳 ;同时还发现输注免疫保护鼠的DC对荷瘤小鼠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在体外 ,两种瘤苗均可诱导出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活性和对抗原的特异性增殖活性 ,DC瘤苗的活性更显著。结论 DC瘤苗以其安全、有效、易行的特点 ,将会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李牧尤胜国马楠廖晓龙魏代奎葛薇马双
- 关键词:癌症疫苗树突细胞白血病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生机制及治疗策略
- 2002年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人造血干细胞发生的一种恶性肿瘤,临床上慢粒是以异常的、不成熟的恶性造血祖细胞的大量增生为特征.病理特征是因第九与第22位染色体易位{t(9:22)}形成的pH1染色体,该染色体易位产生的BCR/ABL融合基因表达的具有高酪氨酸激酶活性的p210BCR/ABL融合蛋白是慢粒发生的分子基础,它能结合或激活细胞内多种信号相关的分子,为造血细胞的恶性转化必要而充分的条件.该病的p210BCR/ABL是通过什么分子机制引起这些变化仍不清楚,目前临床上除干细胞移植外尚无治愈的方法.
- 赵春华尤胜国钱林生唐佩弦肖志坚范尔进杨天楹陈卫李牧陈一鸣
-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发病机制
- bcr/abl基因在人慢性髓性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
- 1995年
- bcr/abl基因在人慢性髓性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尤胜国(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天津300020)人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恶性疾患。该病具有明显的双时相病程;在疾病初始的慢性期,其骨髓中造血定向髓系祖细胞在数目上明显增...
- 尤胜国
- 关键词:髓细胞白血病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