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楠
作品数: 30被引量:164H指数:8
  • 所属机构:西北大学
  • 所在地区:陕西省 西安市
  • 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任保平
作品数:828被引量:11,388H指数:50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
研究主题:数字经济 经济增长质量 中国经济 经济增长 新型工业化
王爱国
作品数:32被引量:142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鄂尔多斯盆地 包裹体 构造带 柴北缘 主控因素
刘斌
作品数:7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实证研究 宏观税负 对外直接投资
郭晗
作品数:62被引量:1,332H指数:17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数字经济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共同富裕 经济增长质量 逻辑与
吴振磊
作品数:79被引量:417H指数:12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脱贫攻坚 贫困治理 扶贫 反贫困 共同富裕
中国公共服务质量评价及空间格局差异研究被引量:33
2019年
公共服务质量的综合评价是公共服务提高的前提和基础,为公共服务的优化提供了方向。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以及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选取相关数据并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公共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评估中国31个省份的公共服务质量。对比各省在6年发展过程中的排名变化,并对其空间格局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年份、省份、服务项目之间公共服务质量差距较大,区域特征明显,经济因素成为制约公共服务质量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针对评价结果,从促进经济发展、重建政府考核体系、协调区域发展、改善服务供给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公共服务质量的优化措施,以期为新时代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提供理论参考。
朱楠任保平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公共服务质量层次分析法
后改革时代中国模式的可持续性与战略创新
中国模式是中国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的实践成果,是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态势的重新评价。前改革时代中国模式为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实现作出巨大贡献,然而作为一种经验、一种有待完善的经济模式,进入后改革时代经济迅速发...
朱楠任保平
关键词:后改革时代中国模式
中国延长退休年龄的财务平衡预算及其方案设计被引量:16
2009年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若养老保险制度维持于现在的替代率水平,不但导致企业和职工的缴费率提高,社会的赡养负担加重,而且造成政府公共财政不堪重负。本文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延长退休年龄是解决社会老龄化带来的养老保险基金财务困难的有效途径,并提出合理的制度设计方案。
朱楠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退休年龄基金平衡养老保险制度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与评价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通过经济增长质量测度指标的构建,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以2000—2010年间天津市数据为例,对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增长质量进行测度和评价,结果表明:十年来天津市在经济增长质量方面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针对天津的测度结果,提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政策建议。
朱楠郭晗
关键词:经济增长质量主成分分析
新世纪新闻职业话语变迁考察——基于“记者节”报道的框架分析
记者节作为记者自己的节日,成为他们进行新闻职业话语阐释的“热点时刻”。随着技术、市场、权力、媒介等互动影响下的社会变迁,新闻人的这一闸释也随之变化,因而使得以十六年记者节的专业与非专业报道为切口、考察新闻人职业话语变迁成...
朱楠
关键词:记者节
文献传递
经济危机背景下中国民营企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被引量:11
2009年
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中国民营企业大量倒闭,倒闭潮的出现显示我国民营企业自身脆弱的一面。面对经济危机的挑战,民营企业急需转变其经济发展方式:一方面要求企业提高产出效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另一方面要求企业的发展要顾及社会、环境和国民等非经济因素发展的需求,制定企业更高的发展标准。要从转变对外贸易结构、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改革价格体制、树立自主品牌等途径来实现目标转变,进而实现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朱楠
关键词:经济危机民营企业经济发展方式
关于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我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自1997年建立到现在已十年,目前正处于成熟完善阶段,相比而言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由于责任主体不明确而存在很多问题。为了明晰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责任主体,从宏观角度分两个层次构建了政府、个人、企业和第三部门组织四个责任主体。责任主体明晰,才会杜绝公共福利制度中"搭便车"和推卸责任现象的发生,从而有利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稳定持续发展。
朱楠
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政府企业第三部门
新时代西部地区新动能培育中社会保障发展的路径被引量:3
2019年
新时代新动能培育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西部地区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作为经济社会的安全阀、稳定器,社会保障制度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尚不清楚是否对新动能产生影响。以人力资本为切入点,研究新时代西部地区新动能培育与社会保障制度的逻辑关系,提出新动能培育对人力资本具有迫切需求,并对西部地区当前社会保障供给进行分析。从总体上看,西部地区较全国在社会公共服务方面的发展水平较低,对新动能培育的影响还有提升空间。在此基础上提出西部地区社会保障发展的路径,以发挥社会保障对新动能培育的促进作用。
朱楠刘斌
关键词:人力资本社会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供给逻辑关系社会保障制度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演变和规律考察被引量:11
2020年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经历了70多年的发展历程,自身在不断发展完善,同时为经济增长、社会稳定、民生改善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回顾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演变,从体系结构、保障功能、制度定位三个方面对其划分,并以制度变迁理论为理论基础,从制度供求、制度理念及政府责任三个维度探析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路径,以总结和探索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和未来发展方向,对新时代全面建成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朱楠代瑞金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历史演变
后改革时代中国模式可持续性的路径选择与战略创新
2013年
中国模式是我国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的实践成果,是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态势的重新评价。前改革时代中国模式为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实现作出巨大贡献,然而作为一种经验、一种有待完善的经济模式,进入后改革时代经济迅速发展积累下的矛盾日益凸显,中国模式面临着挑战。面对挑战和变化,重新进行路径选择是中国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并由此开启中国模式战略创新的新阶段,模式的战略创新是基于对前改革时代中国模式总结的基础上,寻求后改革时代改革发展的落脚点。
朱楠任保平
关键词:后改革时代中国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