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革新
-
![](/images/user-pic.gif)
-
![](/images/index-lm-pic2.jpg)
- 所属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历史地理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张林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3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学术总结 明清 历史批判 史学发展 党史
- 关于唯物史观指导历史研究问题的几点浅见被引量:1
- 2002年
- 研讨"唯物史观与21世纪中国史学"的问题,对于刚刚跨入21世纪、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的我国史学界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传入中国以后,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而且也给中国史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变化,实现了中国史学从传统向现代的历史性转变.在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尽管出现了一系列新形势、新挑战,但是,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过时,唯物史观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仍然是指导我们进行历史研究的基本理论,其理由如下:
- 史革新
- 关键词:唯物史观历史研究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 近代文明观形成浅议被引量:5
- 2007年
-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虽取得长足进展,但对其理论问题尚乏充分讨论。这一状况,非常不利于研究的持久深入。为了推进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的理论思考,我们邀请六位教授,就相关问题发表各自的高见。郑师渠认为:要正确解读20世纪初年中国社会文化思潮的变动,必须进一步超越既有的定势思维,将之置于欧战前后现代思潮变动的大视野下考察,引入反省现代性思潮这一新的视角,把握现代性与反省现代性的搏击与统一,才能得出更合乎历史实际的认识。史革新认为:在近代中国新文化理论诸说中,近代文明观是形成较早的文化理论学说,它固然有对传统文化观念的继承,但更主要的是对输入于欧美、日本的文明观的吸收,实为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起点。郑大华认为:加强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之互动关系的研究,对于深化中国近代文化史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社会变迁引起文化转型,并决定着文化转型的性质和速率,而文化转型又对社会变迁有着重要影响,有时还为下一步的社会变迁制造或提供思想前提。黄兴涛认为:文化史研究由三个层面组成,一是文化人物、事件、各文化分支门类自身一般状况的研究;二是多种文化因素整合而成的"文化现象"的发现和阐释;三是文化与社会政治、经济等的互动关系的研究,尤其应注重"社会的文化史"与"文化的社会史"之间的互动关系。李帆认为:中国近代学术史研究有其自身的特色所在,分期方面不完全等同于政治史,研究对象、视角和思想史有所不同,不过没必要强分畛域,研究视野上则要有文化史的视野,文化史是其基本依托。张昭军认为: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对象的确定,一是要以新文化的生成、发展为主线,兼顾近代历史上的其他文化;二是要将文化史作为类文化的历史,而非专
- 史革新
- 关键词:中国近代文化史理论学说文明观社会变迁文化观念文化意识
- 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探索被引量:3
- 2009年
- 作为三民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具有极其丰富而深刻的精神内涵。它不仅反对国内的民族压迫,主张实现国内各民族的平等,而且反对一切外来民族压迫,力主恢复中国在世界各民族国家中的国际地位,正确地回应了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在民族问题上存在的严重危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以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近代民主国家为目标,始终与近代民主主义相结合,贯穿着近代民主精神。孙中山在倡导民族主义的同时,把弘扬民族精神作为革命党人进行民族革命、复兴中华民族的精神动力,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更新改造,从而把对于民族主义的倡导、民族精神的弘扬,建立在发展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而影响着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并惠及亚洲一些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 史革新
- 关键词:孙中山民族主义三民主义民族精神
- 严复科学民主思想议略被引量:3
- 2005年
- 严复的科学观内涵丰富,包括了狭义科学、广义科学、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精神等 几个不同层面的深刻理解。严复对近代民主思想理论同样作过诸多的介绍和阐发,涉及到天赋 人权论、民权说、平等自由说、法制建设学说、社会进化论等方面,其理论视野之开阔非当时人所 能望其项背。更可贵的是,严复用自己的语言较早提出并阐述了科学与民主并举的思想,成为五 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科学、民主两面大旗的先驱。严复关于科学、民主以及科学与民主并举的思 想,表现了他在近代新学方面的高深造诣,标志着国人对科学、民主认识的新高度,为中国近代新 文化的形成奠基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 史革新
- 关键词:民主新文化
- 历史题材文艺作品创作问题刍议被引量:1
- 2007年
- 历史题材文艺作品既受到历史真实的制约,又受艺术规律、艺术创作法则的支配。一部好的历史剧应该是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有机统一。
- 史革新
- 关键词:历史真实艺术真实
- “廉吏”汤斌理学思想略议被引量:2
- 2008年
- 汤斌是清初理学名臣,曾向大儒孙奇逢肄习理学,形成兼采陆王与程朱的理学思想。汤斌论学不主学术论辩,兼综程朱、陆王,主张挖掘理学中的经世致用因素,强调"躬身实践"、"力行"精神,并且能够身体力行,终成清朝官场上的著名"廉吏"。汤斌是清代政界、学坛众多人物中的出类拔萃者,在政绩与学业两个方面都取得突出成就,因而受到朝廷与社会舆论的高度评价。
- 史革新
- 关键词:廉吏躬身实践理学思想
- 理学与晚清社会被引量:8
- 1998年
- 程朱理学是传统儒学中的重要派别,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居于官方哲学的显赫地位。清朝初年,程朱理学一度被统治者大力提倡,但很快被考据学所压倒,跌入低谷。嘉道以后,清王朝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再度倡导理学,以至在咸同年间出现理学复兴的局面。晚清理学分为理学主敬派和理学经世派,继续受到清王朝的支持。理学经世派标榜“义理经济合一”,影响了当时的政风、学风,给晚清理学打上时代的烙印。理学对晚清社会的影响不仅及于政治、学术,而且还及于人们的社会生活。
- 史革新
- 关键词:程朱理学晚清社会曾国藩
- 试论曾国藩的理学思想被引量:1
- 1993年
-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方面均起过重大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深入研究这样一位历史人物是富有学术价值的。本文拟就曾氏的理学思想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 在谈到曾国藩治学问题的时候,有一种说法应该纠正。这种说法认为:曾国藩问学“一生三变,”“其学问初为翰林词赋,既与唐镜海太常游,究心儒先语录,后又为六书之学,博览乾嘉训诂诸书,而不以宋人注经为然。在京官时,以程朱为依归,至出面办理团练军务,又变而为申韩”。诚然,曾国藩治学不拘一格,涉猎多门。凡词赋文章、考据训诂。
- 史革新
- 关键词:理学思想洋务思想倭仁罗泽南经世之学经世派
- 略论晚清汉学的兴衰与变化被引量:22
- 2003年
- 晚清时期,兴盛于乾嘉年间的清代儒学主流学派——汉学——尽管走上衰落的道路,但这种衰落并非直线性地下降,而是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曲折变化的过程。自鸦片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汉学依然是中国学坛人多势众、著述丰富、分布广泛的强势学派,居于学界“老大”的地位。晚清汉学家们秉承乾嘉宿儒治学传统,在经学、小学、音韵学等领域开展深入研究,取得显著成就,甚至在某些方面直驾乾嘉而上。晚清汉学困处于与乾嘉汉学完全不同的社会环境,形成“实”、“通”、“变”的历史特征,并随着中国传统社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而实现着自身的新旧更替。晚清汉学既沿袭了传统儒学的许多消极因素,也包含着其中的积极成分,对中国近代社会文化产生了复杂而多重的影响。
- 史革新
- 关键词:晚清汉学
- “历史剧”术语溯源浅说
- 2007年
- 当前,我国历史题材影视剧的发展极为繁盛。当人们打开电视荧屏,映入眼帘的电视剧基本上是古装戏的天下,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下国人对于历史题材艺术作品的青睐程度。在我们这样一个历史悠久、历史积淀深厚的文明古国,人们钟情于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也是合乎情理之事。我国历史悠久,历史学发达,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也古已有之,然而,“历史剧”这一术语的使用却是晚近以来的事。
- 史革新
- 关键词:历史剧历史题材文艺作品艺术作品文明古国影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