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雨珠
作品数: 15被引量:75H指数:4
  • 所属机构: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
  • 所在地区:江西省 吉安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吉安市科技计划项目

相关作者

贺建中
作品数:15被引量:64H指数:4
供职机构: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抢救 急性脑血管病 急性乌头碱中毒 乌头碱 抢救体会
朱元香
作品数:14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卒中相关性肺炎 静脉炎 盐酸小檗碱 压疮 氟哌酸粉
陈军华
作品数:20被引量:67H指数:4
供职机构: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疗效观察 再发脑梗死 血液灌流 急性脑血管病 急性乌头碱中毒
彭伏梅
作品数:23被引量:93H指数:6
供职机构: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护理 中毒患者 非营养性吸吮 新生儿 早期微量喂养
邓永胜
作品数:9被引量:43H指数:3
供职机构: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再发脑梗死 长托宁 血液净化 机械通气 抢救
奥希替尼靶向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2024年
目的 探讨奥希替尼靶向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采用抽签法将79例NSCLC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39),对照组患者给予培美曲塞+顺铂化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奥希替尼靶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6.92%,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皮疹、白细胞减少、腹泻、肝功能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希替尼靶向治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患者的效果较好,可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周群罗琴汪雨珠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肿瘤标志物
卒中相关性肺炎与H_2AR/PPI应用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卒中相关性肺炎与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H2AR/PPI)应用的关系。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例无消化道出血的卒中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预防性使用H2AR/PPI,对照组不使用H2AR/PPI。统计及分析其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01)。结论:在无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中,不主张预防性使用H2AR/PPI或尽量减少其使用时间,可减少其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病率。
汪雨珠朱元香贺建中
关键词:卒中相关性肺炎
拜阿斯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预防脑梗再发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探讨拜阿斯匹林、阿托伐他汀合用预防脑梗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首发脑梗患者168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86例给予拜阿斯匹林100~150mg晚服1次,阿托伐他汀10~20mg晚服1次;对照组82例给予拜阿斯匹林100~150mg晚服1次,降血脂用非他汀类药物;两组脑梗死病人基础治疗相同,并分别在入院时治疗后第3、6、12个月动态监测血液流变学变化,血脂水平变化;评估颈动脉斑块积分变化;计算1年内两组脑梗再发率。结果两组病人均完成12个月的随诊观察,治疗组脑梗再发率3.7%,明显低于对照组10.8%,P<0.01。两组血液流变学变化、血脂水平变化与入院时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异性(P>0.05)。治疗组颈动脉斑块积分变化与入院时比较均(P<0.05)有显著差异性,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差异性(P>0.05);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拜阿斯匹林联阿托伐他汀预防脑梗再发优于单用阿斯匹林。改善血液流变学,调脂效果理想。可减轻延缓,甚至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抑制斑块形成,降低脑梗再发率。
陈军华邓永胜贺建中汪雨珠彭伏梅
关键词:拜阿斯匹林阿托伐他汀
肺栓塞误诊原因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对我院2007~2011年所收治的肺栓塞病人5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误诊率69.6%,呼吸系统疾病误诊最高,占48.7%,其次为循环系统.肺栓塞极易误诊,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一旦怀疑应及时进行相应的检查以减少误诊率.
贺建中汪雨珠
关键词:肺栓塞误诊
无痛胸腔穿刺及胸腔置管的探讨
2013年
目的探讨无痛胸腔穿刺及胸腔置管的可行性及实用性。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3年7月入住我院的胸腔积液患者65例。50例实施常规胸腔穿刺或胸腔置管。为常规治疗组。15例实施无痛胸腔穿刺或胸腔置管,为无痛治疗组。计算两组在操作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A比率)。部分患者因发生不良反应而表示不愿意接受再次操作,计算不愿意接受再次操作的患者例数与总例数比率(B比率),比较两组间A比率及B比率。结果常规治疗组A比率为32%,B比率为30%;无痛治疗组A比率为0,B比率为0(P均〈0.05)。结论无痛胸腔穿刺及胸腔置管切实可行、安全。
鲁小民巫水生罗家华范家亮袁水生汪雨珠
关键词:胸腔穿刺胸腔置管
早期活动在急性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
2012年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与其早期活动的关系。方法从我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中选取有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能力障碍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进行相同的常规药物治疗和针灸治疗,康复组40例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进行早期康复干预,对照组40例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结合一般的功能锻炼。于治疗前后ADL功能评定方法:Barthel指数评定两组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2个月),康复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早期活动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提高。
汪雨珠朱元香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生活质量
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预防脑梗死再发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0
2010年
脑梗死占脑卒中的60%~80%,再发脑梗死是幸存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首发脑梗死后1年内再发率最高,以后逐渐下降,所以对恢复期脑梗死患者包括临床治愈者仍需坚持药物和康复治疗,预防脑梗死再发很有必要,我们旨在探讨拜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任脑梗死二级预防的临床效果。
陈军华邓永胜贺建中汪雨珠彭伏梅
关键词:再发脑梗死拜阿司匹林药物预防他汀类
长春西汀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与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我院神经内科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长春西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长春西汀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能保护脑细胞,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临床效果优于单用依达拉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汪雨珠朱元香
关键词: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疗效
依达拉奉与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与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我院神经内科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马来酸桂哌齐特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4d,比较两组用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效果,且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能保护脑细胞,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安全有效,且优于单用依达拉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汪雨珠贺建中
关键词:依达拉奉马来酸桂哌齐特急性脑梗死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治疗对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的疗效及价值分析被引量:20
2019年
目的:分析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治疗在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中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对症治疗+基础治疗,观察组给予对症治疗+基础治疗+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比较肺功能指标(FEV_1/FVC、FEV_1%)、不良反应、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FEV_1/FVC、FEV_1%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在基础和对症治疗外,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可改善预后。
汪雨珠
关键词:慢阻肺肺癌稳定期布地奈德福莫特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