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旭
所属机构: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所在地区: 上海市 研究方向: 医药卫生
相关作者
刘惠敏 作品数:79 被引量:315 H指数:9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研究主题:免疫组织化学 表达及临床意义 免疫组化 临床病理 病理学 王良哲 作品数:45 被引量:86 H指数:5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研究主题: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 脊柱 肺肿瘤 UBCH10 何金 作品数:193 被引量:687 H指数:11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研究主题: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组化 褪黑素受体 表达及临床意义 肿瘤转移 孙静 作品数:31 被引量:168 H指数:6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研究主题:肺肿瘤 脊柱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 LRP 刘方方 作品数:5 被引量:6 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浆细胞骨髓瘤 脊柱 胃肠道 预后 大细胞
NF-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和骨保护素的表达与脊柱浆细胞骨髓瘤的关系 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脊柱浆细胞骨髓瘤(plasma cell myeloma,PCM)中NF-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和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的表达与脊柱PCM相关骨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SP)法检测63例脊柱PCM及10例正常骨髓中RANKL和OPG的表达,并结合骨髓瘤患者临床影像学资料对骨髓瘤骨病(myeloma bone disease,MBD)进行分级。行χ2检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或log-rank检验分析相关数据。结果脊柱PCM中RANKL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骨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PG表达明显低于正常骨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ANKL的表达与MBD分级相关(P<0.05),骨病分级越高,RANKL的表达越高。骨病分级与脊柱PCM预后有相关性,其平均生存期为Ⅲ级少于Ⅱ级少于Ⅰ级。结论脊柱PCM中存在RANKL/OPG系统的平衡失调。RANKL作为破骨细胞刺激因子可能在PCM的溶骨性病变和骨质破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骨病分级对脊柱PCM的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曹旭 刘惠敏 王良哲 何金 朱维健 孙静 刘方方关键词:骨保护素 多发性骨髓瘤 脊柱浆细胞瘤中OPN和MMP-9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09年 目的探讨脊柱浆细胞瘤中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及其与脊柱浆细胞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S-P)法检测41例脊柱浆细胞瘤及14例脊柱良性单纯性骨囊肿中OPN和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OPN在脊柱浆细胞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2.93%(34/41),MMP-9蛋白阳性表达率为95.12%(39/41),而良性骨囊肿中OPN和MMP-9蛋白表达均呈全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脊柱浆细胞瘤中OPN蛋白的表达程度在M蛋白分型和临床分型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PN在脊柱浆细胞瘤患者的预后中可能具有保护作用。②联合检测OPN和M蛋白分型以及临床分型对脊柱浆细胞瘤的预后判断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③MMP-9将在抗转移治疗靶点方面,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个新的选择。 王良哲 刘惠敏 何金 孙静 李玉莉 曹旭 徐毅关键词:脊柱 浆细胞瘤 明胶酶B 脊柱浆细胞骨髓瘤中骨桥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09年 目的:探讨脊柱浆细胞骨髓瘤(plasma cell myeloma,PCM)中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1998-2006年间41例脊柱PCM及14例脊柱良性单纯性骨囊肿手术切除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S-P)法检测OPN的表达。结果:(1)OPN在脊柱PCM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2.93%(34/41),而良性骨囊肿中OPN表达均呈阴性(P<0.01);(2)脊柱PCM中OPN蛋白的表达程度在M蛋白分型和临床分型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患者轻链分型、病理形态学分级、年龄和性别无显著关联(P>0.05);(3)OPN表达阳性患者整体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结论:OPN表达阴性脊柱PCM患者的预后可能较差。联合检测OPN和M蛋白分型以及临床分型对脊柱PCM预后判断可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王良哲 刘惠敏 杨志慧 何金 曹旭 刘方方 孙静 朱维健 陈兵关键词:浆细胞骨髓瘤 脊柱 骨桥蛋白 预后 血管发生与多发性骨髓瘤 被引量:3 2009年 多发性骨髓瘤(MM)是发生于骨髓的多灶性浆细胞肿瘤,尽管造血干细胞移植及新型靶向药物的应用延长了患者总体的生存率,但是由于内在或获得性化疗的耐药性,MM仍然是不可治愈的疾病。骨髓中MM细胞和骨髓间质细胞(SC)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导致了一些具有血管生成潜能的细胞因子(VEGF、IL-6等)的过度增生,它们通过旁分泌或自分泌的途径促进MM细胞的生存和增生。有学者认为,血管发生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前提,而丰富的临床前和临床资料证明了血管发生在MM中的重要性。对MM中与血管生成相关的细胞因子及具有血管生成抑制功能的新型药物进行概括,以更清楚地了解MM的发病机制和治疗靶向。 曹旭 王良哲 刘惠敏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血管生成素1 血管生成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