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正千
作品数: 40被引量:537H指数:12
  • 所属机构:上海市肺科医院
  • 所在地区:上海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相关作者

朱晓华
作品数:72被引量:671H指数:13
供职机构:上海市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CT表现 CT CT征象分析
马骏
作品数:62被引量:391H指数:13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
研究主题:CT表现 CT 肺咯血 CT征象分析 结节病
江森
作品数:64被引量:397H指数:12
供职机构:上海市肺科医院
研究主题:X线计算机 肺咯血 咯血 CT表现 咯血患者
虞栋
作品数:33被引量:243H指数:10
供职机构:上海市肺科医院
研究主题:咯血 X线计算机 CT表现 体层摄影术 支气管动脉
孙兮文
作品数:39被引量:269H指数:10
供职机构:上海市肺科医院
研究主题:CT表现 MRI 咯血 肺咯血 磁共振成像
肺隔离症的CT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CT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1995-2002年间本院收治并经胸外科手术与病理和/或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三维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成像(3D、MIP)证实的肺隔离症25例,分析其CT平扫、增强、CTA及3D、MIP的诊断正确率。 结果 25例中发生于左肺下叶者19例,占76%;右肺下叶者6例,占24%;均为肺叶内型。25例共行CT扫描30次,其中单纯平扫14次,单纯增强10次,平扫+增强+CTA、3D、MIP重建6次。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14%、70%、和100%。 结论 CT检查,尤其是CT增强、CTA、3D.MIP重建是肺隔离症术前正确诊断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之一。
尤正千朱晓华邵江马骏
关键词:肺隔离症CT外科手术病理学
肺非结核分支杆菌病的CT影像表现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提高对肺非结核分支杆菌病CT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3年经确诊的46例肺非结核分支杆菌病的胸部CT表现,分析病变形态和累及范围。结果:结节影和小斑片影全部病例都有。空洞、支气管扩张是本病的常见表现。本组病例合并空洞者26例,占56.52%,其中8例为发生于2个肺叶以上的多发空洞;有支气管扩张者22例,占47.83%。病变多为双侧多叶分布,累及双肺或2叶以上者39例,1叶者7例。结论:肺非结核分支杆菌病的主要CT表现是结节影、小斑片影、空洞、实变和支气管扩张,CT影像学表现较难与继发型肺结核鉴别。当影像学表现为累及多个肺叶、多种病变形态同时存在,或伴有多发空洞者,而临床规则抗痨治疗疗效不佳或同步性差时,应考虑到肺非结核分支杆菌病的可能。
尤正千朱晓华
关键词:肺疾病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胸廓内动脉栓塞在肺咯血动脉栓塞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6
2007年
目的探讨胸廓内动脉(IMA)栓塞在肺咯血动脉栓塞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资料与方法13例肺咯血患者,在完成降主动脉各分支出血动脉栓塞术后,根据对患者术前的影像学资料及术中的DSA图像进行综合分析后行单侧或双侧锁骨下动脉造影,对出血的IMA行栓塞术。术后进行疗效评定和并发症分析。结果出血的IMA有不同程度扭曲、增粗、增生、动脉瘤样改变、动脉与肺循环分流、对比剂外渗等,基础病变多为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栓塞术后即时止血率为100%,符合长期随访的10例患者中治愈5例(50%),显效和好转4例(40%),无效1例(10%)。术后并发症有中低度发热,恶心、呕吐,胸痛,呃逆,呼吸困难并发呼吸衰竭。结论肺咯血的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应结合基础病变性质、部位并仔细分析术前、术中各影像学资料后行相应的锁骨下动脉造影以检出出血的IMA,对其进行栓塞以完善治疗效果,并且IMA栓塞术是安全的。
江森朱晓华孙兮文支文祥虞栋彭刚尤正千马骏
关键词:咯血胸廓内动脉支气管动脉栓塞
经导管选择性动脉栓塞术治疗肺咯血
<正>自1974年 Remy 首先应用经导管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肺咯血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之后许多学者相继报道支气管动脉栓塞或肋间动脉栓塞控制咯血取得成功。现将我院1999-2002年间采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或肋间动脉栓塞...
马骏丁嘉安支文祥江森尤正千
文献传递
咯血患者病理性内乳动脉参与肺内供血的介入诊疗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分析咯血患者出现病理性内乳动脉(IMA)参与肺内供血的血管造影表现和影响因素,探讨对其行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的方法,评价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36例咯血患者的TAE中,发现30例(9.8%)病理性IMA参与肺内供血。基础疾病包括肺结核19例,支气管扩张8例,支气管肺癌2例,支气管肺癌外科手术后1例,其中2例有先天性心血管病史。IMA插管成功者行TAE,分析血管造影表现、影响因素和插管失败的原因,并随访观察疗效和并发症。结果:共34支病理性IMA,主要表现为主干增粗,分支增多、增生、扭曲、紊乱、肺循环分流等。6支病理性右支气管动脉(BA)异位起源于同侧IMA,2支左IMA发出病理性同侧异位起源BA或心包膈动脉可能。肺结核者均存在以上肺为主的纤维化,相邻胸膜严重增厚粘连,部分合并空洞、曲菌球以及胸壁组织外科手术后改变,1例支气管肺癌者的病灶位于肺上叶。2例有先天性心血管病史者均出现IMA在内的"主-肺动脉侧支"。经股动脉入路,IMA及分支插管失败3例,1例为头臂干和锁骨下动脉严重扭曲,2例为异位起源于右IMA根部的病理性BA。栓塞成功27例,疗效满意,除1例因术前肺功能较差者在术后发生呼吸衰竭外,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诸多因素可致咯血患者的IMA发生病理性改变并参与肺内供血,TAE治疗咯血应详细了解病史、分析基础病变,术中仔细观察血管造影影像,尽量行相应的锁骨下动脉造影。
江森朱晓华陈昶陈实孙希文尤正千马骏虞栋揭冰
关键词:内乳动脉动脉
多层螺旋CT后处理诊断肺隔离症的优势被引量:12
2005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后处理技术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3年10月间本院收治并经胸外科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31例,分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后处理重建成像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诊断正确率。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后处理组11例,发生于左肺下叶者8例,右肺下叶者3例,分别占72.73%和27.27%;对照组20例(包括单纯平扫11例、增强9例),发生于左肺下叶者15例,右肺下叶者5例,分别占75%和25%。31例均为肺叶内型。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后处理组诊断正确率100%,对照组为35%(分别为平扫9.09%、增强66.67%)。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后处理重建成像是肺隔离症术前正确诊断最有优势的诊断方法之一。
尤正千朱晓华
关键词:支气管肺隔离症
高温高压处理后明胶海绵在肺咯血动脉栓塞术中的应用初探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高温高压处理后的明胶海绵作为栓塞剂在动脉栓塞治疗肺咯血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19例行动脉栓塞治疗的肺咯血患者,其中肺结核9例,单纯性支气管扩张7例,肺癌术后继发性支气管扩张1例,肺癌1例,原因不明1例。所有患者在动脉栓塞治疗中均应用高温高压处理后的明胶海绵作为栓塞剂,术后进行疗效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行出血动脉的双重栓塞术。所有患者均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附加行肋间动脉栓塞术4例,附加行胸廓内动脉栓塞术3例,附加行肩胛下动脉栓塞术1例,附加行心包膈动脉栓塞术1例。19肺咯血患者经动脉栓塞术后随访至今,临床疗效满意,无术后严重并发症。结论:高压高温处理后的明胶海绵作为栓塞剂治疗肺咯血,不仅临床疗效满意而且非常经济,适合目前我国的国情,值得推广。
江森孙兮文支文祥尤正千虞栋彭刚孙春轶
关键词:咯血栓塞明胶海绵
多层螺旋CT作肺血管分期扫描对肺癌侵犯肺血管的评估
朱晓华丁嘉安张国帧史景云邵江尤正千马骏葛啸俊张敏李浩亮徐雄
该项目用多层螺旋CT对73例肺门区肺癌病人进行研究。分两段对比剂注射结合三个扫描程序作肺血管分期造影。根据肺动脉被侵犯的不同部位和程度分为三度。按盲法评价图像并与手术和病理对照。研究结果:肺动脉分期造影成功的共68例。肺...
关键词:
关键词:多层CT肺血管肺癌
结节型局灶性机化性肺炎的CT表现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分析结节型局灶性机化性肺炎的CT表现,探讨与周围型小肺癌的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表现为孤立性肺结节的局灶性机化性肺炎的CT表现。结果:10例病灶邻近胸膜,其中8例合并相邻胸膜增厚粘连,6例位于各胸膜交界区。病灶边缘光整3例,毛糙9例,边缘有粗长毛刺征2例,细短毛刺征5例,分叶征3例,血管纠集征4例,棘状突起征2例;7例病灶内密度均匀,支气管空气征2例,空泡征1例,病灶内液化2例;强化明显6例,病灶明显强化率为54.5%;病灶周缘肺内渗出灶3例,卫星灶1例;病灶同侧少量胸腔积液3例。结论:NFOP的CT表现上除与胸膜关系密切外,其他表现常与SPLC相似,在长期密切随访观察病灶变化的基础上,行经皮肺穿刺活检以及创伤较小的电视胸腔镜下目标肺楔形切除是有必要的。
江森朱晓华孙兮文虞栋李天女尤正千马骏
关键词:孤立性肺结节肺炎CT鉴别诊断
CT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价值
胸部CT尤其是HRCT检查及其影像学表现有助于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副鼻窦CT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因此CT无疑是DPB诊断中最为有效和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了CT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
尤正千朱晓华马骏江森彭刚虞栋孙春轶揭冰尤小芳
关键词:CT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副鼻窦炎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