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正纲
-

-

- 所属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所在地区:上海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刘炳亚

- 作品数:419被引量:1,607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研究主题:胃癌 胃肿瘤 胃癌细胞 肿瘤 肿瘤转移
- 林言箴

- 作品数:389被引量:2,257H指数:22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研究主题:胃癌 胃肿瘤 外科手术 胃癌细胞 胃癌组织
- 尹浩然

- 作品数:327被引量:2,329H指数:23
- 供职机构:山东财经大学
- 研究主题:胃癌 胃肿瘤 外科手术 肿瘤转移 淋巴结转移
- 燕敏

- 作品数:279被引量:1,645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研究主题:胃癌 胃肿瘤 早期胃癌 预后 腹膜转移
- 陈雪华

- 作品数:185被引量:747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研究主题:胃癌 胃肿瘤 胃癌细胞 细胞周期 树突状细胞
- 反义人端粒酶RNA组分基因对胃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克隆人胃癌细胞端粒酶RNA组分(hTR)基因片段并构建其正义和反义真核表达载体,研究反义端粒酶RNA对人胃癌细胞株MKN-45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RT-PCH方法从人胃癌细胞株MKN-45中扩增出人hTR部分cDNA序列,将该片段分别正向和反向插入PEF6/V5-His-TOPO载体后构建人端粒酶RNA组分(hTR)基因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随后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该正、反义载体转染入人胃癌细胞株MKN-45,用TRAP法观察后者端粒酶活性的改变。结果 所克隆的基因片段其碱基序列与文献报导完全一致,且插入载体的方向完全正确。与正常对照、转染正义载体、空载体者比较,转染反义载体者端粒酶活性显著下降。结论 本实验已成功克隆了人端粒酶RNA组分(hTR)基因的部分序列并成功构建hTR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而且反义端粒酶RNA能有效降低人胃癌细胞株MKN-45端粒酶活性。
- 陈拥军朱正纲冯润华李建芳刘炳亚尹浩然
- 关键词:胃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真核表达载体反义核酸
- 用PCR-SSCP银染方法检测人原发性胃癌APC基因点突变被引量:1
- 1996年
- 在PCR基础上建立了APC基因10个片段的SSCP检测体系,对影响SSCP的各种条件进行了探讨,发现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电泳温度和凝胶浓度。用SSCP银染法检测人胃癌组织中APC基因的点突变,在20例中,5例有异常电泳条带(25%),表明在相应的DNA片段中发生了突变。5例突变均位于第15号外显子,其中2例位于第4号片段(密码子998-1141);3例位于第6号片段(密码子1260-1410)。研究结果表明,APC基因突变和胃癌的发生有关。PCR-SSCP银染法快速、简便,特别适用于对大样本基因点突变的检测。
- 宫立群余龙尹浩然王瑞年朱正纲林言箴
- 关键词:PCR-SSCPAPC基因
- 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内镜识别与手术病理的结果被引量:44
- 2007年
- 目的比较并分析胃镜胃黏膜活检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EN)的病灶形态及其与手术病理的关系。方法26730例胃镜检查者中胃黏膜活检示HGIEN者44例,对其行手术治疗,分析内镜直视下病灶的色泽形态、皱襞特征、活检数量、手术大体标本形态及病理学诊断结果。结果全组患者均成功行手术根治,平均每次内镜检查对病灶行活检4.25次。44例患者中浅表病灶26例,其中仅6例(13.6%)经手术证实维持HGIEN诊断,16例(36.4%)为早期胃癌,4例(9.1%)为早期胃癌样进展期胃癌(5型胃癌);18例形似Borrmann各分型病灶,术后均证实为进展期胃癌。结论认真鉴别活检示HGIEN的病灶性质,提高胃镜活检的深度及准确性,并结合色素内镜及固有荧光诊断技术等方法可提高活组织检查对胃癌的诊断率。胃镜胃黏膜活组织检查为HGIEN的患者中相当一部分已存在浸润性癌生长,应积极手术干预,避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 吴云林吴巍郭滟蔚青江凤翔胡伟国燕敏朱正纲
- 关键词:活检胃镜手术病理
- 伊立替康化学治疗的不良反应与UGT1A1*28基因多态性的关系被引量:22
- 2009年
- 目的:研究应用伊立替康化学治疗(化疗)的进展期消化道肿瘤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UGT1A1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选择66例汉族进展期消化道肿瘤患者,使用含伊立替康的方案化疗,观察并记录患者化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化疗前总胆红素水平和化疗后至Ⅲ度以上严重毒性时间(周);外周血中抽提基因组DNA,测定UGT1A1基因启动子区TATA盒胸腺嘧啶-腺嘌呤(TA)序列重复次数,统计分析基因型与不良反应的关系,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化疗前总胆红素水平和至严重毒性时间的差异。结果:55例患者(83.3%)UGT1A1基因启动子区TA序列6次重复,为纯合野生型(TA)6/(TA)6(UGT1A1*1/*1);11例患者(16.7%)基因型为TA序列6次和7次重复的杂合(TA)6/(TA)7(UGT1A1*28/*1),未发现TA序列7次重复UGT1A1*28/*28的纯合突变。以上2组患者发生Ⅲ度以上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减少者分别为26例和5例(47.3%比45.5%,P=1.000),发生Ⅲ度以上腹泻者分别为5例和4例(9.1%比36.4%,P=0.036)。2组治疗前总胆红素水平分别为(15.1±1.1)μmol/L和(20.8±5.1)μmol/L(P=0.09),至严重毒性时间2组分别为9周和3周(P=0.186)。结论:在应用伊立替康化疗的汉族患者中,UGT1A1启动子区TATA盒基因多态性(TA)6/(TA)7杂合状态可以增加患者发生Ⅲ度以上腹泻的风险,但不会增加患者发生Ⅲ度以上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
- 杨立学马韬张俊叶正宝项明朱正纲
- 关键词:伊立替康UGT1A1基因多态性
- 胃癌及癌旁组织多个肿瘤相关基因超甲基化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检测胃癌及癌旁组织肿瘤相关基因超甲基化状态,探讨多个肿瘤相关基因启动子超甲基化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23例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和10例胃镜活检正常的胃黏膜组织的hMLH1、E-cadherin、GSTP1、p16和p15基因启动子区域的超甲基化状态。结果正常胃黏膜组织未检测到所选基因的超甲基化,22例(95.7%)胃癌组织和7例(30.4%)癌旁组织中检测到超甲基化。在17例(73.9%)胃癌组织和5例(21.7%)癌旁组织可以检测到2个以上基因的超甲基化;E-cadherin、p15和p16三个基因的甲基化率分别为78.3%、82.6%、60.8%,明显高于hMLH1和GSTP1的34.8%和17.4%。结论胃癌组织和邻近的癌旁组织中可以同时检测到多个肿瘤相关基因的甲基化,启动子区域超甲基化导致的基因功能失活可能发生在胃癌肿瘤形成的早期。
- 齐翀李建芳瞿颖陈雪华刘炳亚朱正纲
- 关键词:胃癌肿瘤相关基因超甲基化
- 胃癌腹膜转移临床诊疗的新进展被引量:4
- 2015年
-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且高病死率的恶性肿瘤之一.造成其病死率高的原因主要是胃癌转移,其中腹膜转移是胃癌最常见转移方式,占50%以上.胃癌一旦出现腹膜转移则临床病理已属Ⅳ期,提示预后极差.因而,胃癌腹膜转移的早期预防及发生转移后的有效治疗对胃癌患者预后改善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阐述关于胃癌伴腹膜转移的形成机制、生物标志物及影像学诊断方法以及包括新辅助腹腔内与全身联合化疗(neoadjuvant intraperitoneal-systemic chemotherapy,NIPS)、肿瘤减负荷手术联合腹腔内温热化疗(cytoreductive surgery+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CRS+HIPEC)、术后早期腹腔内化疗(early postoperative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EPIC)、广泛的术中腹腔灌洗(extensive intraoperative peritoneal lavage,EIPL)、分子靶向治疗及新型药物输送系统等在内的多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研究新进展.
- 倪震天刘文韬杨秋蒙燕敏朱正纲
- 关键词:胃癌腹膜转移腹腔内化疗
- 去左旋甲硫氨酸环境对小鼠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
- 2005年
- 目的:研究去左旋甲硫氨酸(L Met)的培养液对小鼠免疫细胞功能影响。 方法:从小鼠脾分离单个核细胞,在三组培养液中加入植物凝集素(PHA)体外诱导淋巴细胞,观察淋巴细胞增生功能,淋巴细胞亚群分布、T淋巴细胞活化分子表达及分泌IL 2数量。同时检测脂多糖(LPS)刺激单核/巨噬细胞分泌TNF α数量。 结果:去L Met培养液与含L Met相比,PH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生,CD4+Th、CTL、NK细胞、B细胞亚群分布,CD4+Th细胞和CTL表面活化分子CD25、I AK表达,淋巴细胞分泌IL 2数量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LPS刺激单核/巨噬细胞分泌TNF α数量无差异。 结论:去L Met的培养液不影响小鼠淋巴细胞免疫功能。
- 李强曹伟新张轶施敏敏刘炳亚朱正纲
- 关键词:甲硫氨酸免疫细胞免疫功能IL-2
- 早期胃癌样5型进展期胃癌的形态及生物学特点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样5型进展期胃癌(5型胃癌)的临床及生物学特征。方法对手术确诊的398例胃癌中符合5型胃癌的17例患者,分析其内镜与大体标本形态学、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17例5型胃癌占同期胃癌总数的4.3%,占进展期胃癌的5.3%,所有患者均行根治手术。形态学分类显示本组中Ⅱc型比例最高(8/17,47.0%),其次为Ⅱa+Ⅱc型(7/17,41.2%)及Ⅱc+Ⅲ型(2/17,11.8%),Ⅱa+Ⅱc型在5型进展期胃癌中所占比例较早期胃癌中高(P<0.05)。该组中分化型癌8例,未分化型9例,与同期早期胃癌相比分化程度未见明显差异,女性患者分化程度较男性患者差(P<0.01)。5例患者(29.4%)伴淋巴结及周围脏器转移,转移发生率较同期早期胃癌为高。结论5型胃癌形态学及病理学特征均不同于传统意义的进展期癌与早期胃癌,内镜检查中仔细评估病灶蠕动及伸展性、超声内镜、钡餐及螺旋CT检查可能有助于鉴别5型进展期胃癌与早期胃癌,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
- 吴巍郭滟蔚青吴云林朱延波朱正纲胡伟国袁耀宗
- 关键词:BORRMANN分型形态学病理学
- HOXA11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 胃癌是一种异质性的疾病,虽然已经有许多风险指标可以预测术后胃癌患者的预后,但是为了满足胃癌精准治疗的需要,仍需探索新的预后评判指标。因此,我们评判了同源盒序列基因A11(HOXA11)对于胃癌患者的预后价值。
- 王超计骏蒋金玲周尘飞蔡劬施敏于颖彦朱正纲张俊
- 关键词:HOXA11预后胃癌列线图
-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及靶向治疗机制被引量:2
- 2011年
- 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NET)是一类较罕见的上皮源性肿瘤,其细胞具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特征。近年来,NET总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GEP-NETs)占NET总发病数的70%左右。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PNET)发病率较低,但由于肿瘤局部进展或远处转移而无法手术的患者预后不佳。分子靶向治疗药物舒尼替尼(sunitinib,SUTENT^(?))和依维莫司(everolimus,RAD001,AFINITOR^(?))为晚期高分化PNET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 周尘飞张俊朱正纲
- 关键词: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靶向治疗肿瘤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