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达秋
作品数: 41被引量:103H指数:5
  • 所属机构:四川外国语大学
  • 所在地区:四川省
  • 研究方向:文化科学

相关作者

杨俊
作品数:6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外国语大学
研究主题:长江 中俄 翻译目的论 翻译目的 口译
半个世纪的浪漫主义情结——古利亚耶夫学派评介
2003年
古利亚耶夫学派是活跃在俄罗斯浪漫主义研究领域的生力军,其代表人物是俄罗斯著名的浪漫主义研究专家古利亚耶夫教授。古利亚耶夫学派在浪漫主义研究园地辛勤耕耘近半个世纪,成绩卓著。
朱达秋
关键词:浪漫主义学派
俄罗斯精神内核与东正教被引量:8
2003年
在俄罗斯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俄罗斯精神内核与东正教的关系非常引人注目。一方面罗斯(俄罗斯的前身)对东正教情有独钟,既是建立封建大一统国家的需要,更是一种文化选择;另一方面,东正教在与俄罗斯文化传统的融合过程中,对俄罗斯精神内核的形成和巩固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俄罗斯精神内核的主要表现,即精神性、共同性和国家性都能在东正教中找到源与流。
朱达秋
关键词:东正教精神性共同性国家性
谈学术著作翻译的常态性批评——兼评别尔嘉耶夫的《俄罗斯思想》中文译本被引量:2
2011年
常态性的翻译实践批评的缺位是导致一些学术著作的译本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而错误译文却被大量引用,以讹传讹,产生极为不好的影响。俄罗斯思想家别尔嘉耶夫的重要著作《俄罗斯思想》,其中文译本流传甚广,但误译不少。本文把它们作为实例进行学术著作翻译如何实现忠实原则的深入思考,以期引起学术界对常态性翻译实践批评的重视。
朱达秋
关键词:学术著作翻译
俄罗斯知识分子现象的文化透视被引量:8
2004年
知识分子的概念起源于俄罗斯。具有思想上和精神上的历史使命感,追求表现历史和道德的最高意义,热衷于在理论上认识世界,在实践上改造世界,造福于人民———这就是知识分子一词的俄罗斯文化意义。俄罗斯知识分子的独特性在于:具有强烈的济世救民的使命感和自我牺牲的圣徒精神,思想和行动表现出双重性、矛盾性、无根基性和极端主义倾向。东西方不同的价值体系在俄罗斯地缘政治和精神空间的激烈碰撞给俄罗斯知识分子的世界观打上了深刻的烙印。
朱达秋
关键词:知识分子文化
俄罗斯精神内核及其特征被引量:5
2002年
俄罗斯的可理解为俄罗斯精神内核。它的形成取决于俄罗斯的自然地理、地缘政治和社会条件。俄罗斯精神内核的基本特征是精神性、国家性和共同性。
朱达秋
关键词:精神内核精神性国家性共同性
彼得改革的文化意义
朱达秋
文献传递
作为记忆形象的多余人——俄罗斯文学与文化记忆被引量:1
2014年
多余人是俄罗斯文学中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从记忆形象来思考多余人,无疑会加深对俄罗斯文学长廊中多余人形象的认识。俄罗斯文学中多余人形象的出现总是与俄罗斯社会变革和文化转型的预兆紧密相关。俄罗斯知识分子中大批对暗潮涌动的时代风云先知先觉而又无能力成为弄潮儿之人,使奥涅金和利扎文等成为一代代多余人,而且一代比一代更具悲剧性和荒诞性。
朱达秋
关键词:多余人俄罗斯文学文化记忆
从俄语谚语俗语看俄罗斯人的传统财富观——俄罗斯传统价值观的文化解说被引量:2
2011年
俄罗斯人传统的财富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决定于俄罗斯的历史传统和社会条件,主要由俄语来表达和传承。在俄语中表达俄罗斯人传统财富观念的谚语俗语比比皆是,从这些谚语俗语中,我们可以看出俄罗斯传统财富观的基本内容:漠视财富,甚至鄙视世俗财富,重视精神道德追求;反对唯利是图的获取财富方式;追求平均、平等的财富分配。
朱达秋
关键词:谚语俗语财富观文化
2001至2005年中国的俄罗斯文学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2001—2005年,我国的俄罗斯文学研究非常活跃,成绩斐然,呈现出多角度、多侧面、多方法、多声部对话的特点,出现的研究选题涵盖面既广又新,更加自觉和自信地运用新的研究方法,注重用历史和辩证的眼光来分析俄罗斯文学资源。当然,在2001~2005年的俄罗斯文学研究中也存在话语独立性不够,成果质量和数量不成正比,对当今俄罗斯大众文学关注不够等不足。
朱达秋
关键词:文学
关于俄语MTI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被引量:5
2017年
俄语翻译硕士教育的根本着眼点是建构翻译能力的培养模式,而在翻译能力的培养中,认知能力,特别是其中的逻辑思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应成为重中之重。同时在办学方面应有特色,要避免人才培养的同质化现象。在教学模式的选择方面应该摆脱学术型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束缚,走向选择多样化,要考虑教学模式选择的针对性和匹配性。系统的教材建设应成为俄语MTI培养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教材建设应注重创新性、理论性、实用性和衔接性。
杨俊朱达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