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旭东
-

-

- 所属机构: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
- 所在地区:广东省 广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相关作者
- 黄仁魏

- 作品数:165被引量:364H指数:9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 细胞凋亡 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 林东军

- 作品数:191被引量:468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
- 研究主题: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 细胞凋亡 造血干细胞移植 文献复习
- 何易

- 作品数:61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急性白血病 白血病 M3 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 王东宁

- 作品数:61被引量:82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急性白血病 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患者 基因表达 白血病患者
- 刘移民

- 作品数:716被引量:2,719H指数:22
-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噪声 职业病危害 职业卫生 听力损失 职业病
- 17例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
- 2014年
- 目的:总结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LAHS)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分析17例 LAHS 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及疗效。结果17例患者均持续高热1周以上,15例出现脾大;17例血清铁蛋白均明显升高;16例出现全血细胞减少及高甘油三酯血症;14例有低纤维蛋白原血症;17例骨髓中均有噬血现象。17例中2例于化学治疗后接受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已分别存活45个月及37个月;1例于化学治疗后接受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术后11个月死于感染;13例仅接受化学治疗者中1例存活15个月,其余12例均死亡,生存期为3~13个月。1例入院1周后即死亡者未接受治疗。结论LAHS 起病急、病情重,患者常有高热、脾大、血细胞减少、高血清铁蛋白及高甘油三酯血症,骨髓可见噬血现象。该类患者化学治疗疗效差,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可能是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 李旭东王东宁何易胡元王文文黄仁魏
- 关键词:噬血细胞综合征淋巴瘤疗效
- FISH法检测初发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BCR/ABL融合基因的探讨
- 何易李旭东王东宁方志刚李晓青林东军
- 苯醌致HL-60细胞增殖方法的研究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建立引起该细胞增殖的方法,为以后进一步研究染毒后细胞内结构与功能的变化提供方法基础。方法用苯醌对人早幼细胞系HL-60进行染毒,取对数生长期的HL-60细胞,用不同浓度的苯醌进行染毒,行台盼蓝拒染法测细胞生存率,Alamar blue法测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技术测细胞周期分布。结果苯醌浓度为3μmol/L的剂量组HL-60细胞存活率无明显改变,且增殖率最高,细胞进入S期的比例[(48.23±1.37)%]高于对照组[(42.47±0.45)%]。结论用3μmol/L的苯醌染毒HL-60细胞,可引起该细胞明显增殖。
- 李永胜肖勇梅刘移民李旭东郭晓张维森
- 关键词:苯醌HL-60细胞增殖白血病
- 2001-2010年广东省新发职业病分类分布特征分析
- 目的分析200l—2010年广东省新发职业病分类构成及其特点,提出防治对策。方法采用常规资料分析的方法,收集200l—2005年(十五期间)本省各地市上报的职业病报告总结和2006—2010年(十一五期间)本省职业病网络...
- 黄永顺邹剑明李旭东林倩妮金佳纯温贤忠
- 关键词:职业病国内生产总值尘肺中毒
- 文献传递
- 冬凌草甲素对急性白血病原代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研究冬凌草甲素对急性白血病原代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以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骨髓原代细胞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浓度的冬凌草甲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白血病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应用流式细胞仪、台盼蓝染色及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结果冬凌草甲素体外可明显地抑制白血病原代细胞的增殖,并能诱导细胞发生凋亡,而且呈现出明显的量-效与时-效关系。结论冬凌草甲素能有效地抑制APL细胞的生长及诱导细胞发生凋亡,是一种潜在的抗白血病药物。
- 张俊峰刘加军陈规划刘培庆林东军肖若芝李旭东黄仁魏
- 关键词:冬凌草甲素白血病原代细胞细胞凋亡
- 儿童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脐血干细胞移植失败后白血病长期缓解1例暨文献复习
- 2015年
- 目的分析儿童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脐血移植失败后白血病长期缓解的原因。方法收集2013年9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血液内科接受脐血干细胞移植的1例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术后治疗过程及预后,并结合文献资料分析患者移植失败但白血病治疗获得良好效果的可能原因。结果患儿首次脐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恢复不良,2013年11月行脐血输注,后因为经济原因未针对原发病进一步治疗,然而该患者脐血移植术后15个月造血功能恢复,至2015年9月,脐血移植后2年无病生存。结论脐血移植或输注可能具有修复造血及免疫系统的功能,且无需通过成功植入发挥作用。儿童高危白血病进行脐血移植植入失败并不意味白血病治疗失败,患儿有可能获得长期无病生存。
- 张競文陆英李旭东
- 关键词:儿童高危脐血移植脐血输注
- 非血缘脐血移植治疗高危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非血缘脐血移植(UCBT)治疗儿童和成人高危急性白血病的效果。方法对高危急性白血病10例患者进行脐血移植,儿童3例,成人7例,中位年龄29岁(11~41岁)。6例接受单份脐血移植,4例接受双份脐血移植。采用清髓性不含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预处理方案。在白消安(Bu)加环磷酰胺(Cy)基础上加用阿糖胞苷(Ara-C)、氟达拉滨(Flu)或全身照射(TBI)。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采用环孢素及吗替麦考酚酯。结果8例(80%)患者获得成功植入,白细胞植入中位时间为19 d (14~25 d),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为40 d (33~60 d)。3例患者发生急性 GVHD,无1例发生慢性 GVHD。中位随访时间为24个月(1~29个月),7例患者无病存活。2年总体存活率及无病存活率均为66.7%。结论UCBT 治疗高危急性白血病是可行的,对于无 HLA 相合同胞供者的高危患者,UCBT 可作为首选,其 GVHD 发生率低、复发率低,有可能使急性白血病患者长期生存。
- 孙燕玲李旭东林东军方志刚
- 关键词:非血缘脐血移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白消安环磷酰胺
- 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诱导CTLs杀伤HL-60细胞作用研究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 (DC)在体外诱导针对白血病细胞的CTLs杀伤活性。方法 用IL 4和GM CSF培养正常人外周血DC ,以HL 6 0细胞裂解液致敏DC ,再与淋巴细胞共孵育 ,激活T淋巴细胞 ,用LDH释放法测定致敏DC诱导杀伤性细胞对HL 6 0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体外扩增培养出可见树突状形状的DC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CD1α及CD86表达阳性 ,CD14表达阴性。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LR)观察DC刺激的异体淋巴细胞增殖明显较对照组高 ,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n =15 ,P <0 .0 1)。在效靶比为 2 0∶1时 ,抗原致敏的DC诱导的杀伤性T细胞对HL 6 0细胞的杀伤率是 39.9%± 2 1.5 % ,直接以抗原刺激的T细胞的杀伤率是 2 6 .3%± 15 .6 %。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n =16 ,P <0 .0 0 1)。效靶比为 2∶1时 ,抗原致敏的DC诱导的杀伤性T细胞对靶细胞就有明显的杀伤作用 ,随着效靶比增加 ,杀伤作用增强。实验组和对照组不同效靶比杀伤率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n =16 ,P <0 .0 0 1)。结论 DC在体外经HL 6 0细胞裂解液抗原致敏后 ,可诱导产生对HL 6 0细胞有特异性杀伤作用的效应细胞 ,杀伤HL 6 0细胞 ,且随效靶比的增加 。
- 黄仁魏周蓓李旭东何易林桂真王东宁林东军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CTLSHL-60细胞
- 广东省职业病发病的空间分析被引量:18
- 2019年
- 目的了解广东省职业病流行的空间分布,为制定职业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6年广东省各市职业病发病资料建立数据库,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和趋势分析探讨广东省职业病发病的聚集区域和空间流行特点。结果 2009—2016年广东省共报告职业病5 231例,职业病发病数呈逐年上升趋势,高发地区集中在广州市、深圳市、佛山市和东莞市。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各年广东省职业病发病均存在空间聚集性(P<0.05),累计发病也存在空间聚集性(Moran's I=0.492,P<0.05),其中广州市、深圳市、佛山市和东莞市4个城市的病例数具有局部空间自相关性,其Local Moran's I值分别为10.329、8.614、3.725和9.811(均P<0.05)。趋势面分析显示,职业病发病整体呈由西向东小幅上升趋势,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为病例高发区。结论广东省职业病发病具有较为明显的空间聚集性,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最为高发。
- 谭强顾春晖王茂江爱丽李荣宗郭垚李旭东陈松根温贤忠
-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职业病
- 肿瘤抗原联合CD40L致敏树突状细胞诱导CTLs杀伤K562细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以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为前体细胞,体外诱导为树突状细胞(DCs),负载K562细胞冻融抗原,并联合CD40L诱导产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s)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贴壁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应用rhGM-CSF、rhIL-4、rhTNF-α等细胞因子诱导扩增,培养DCs,用K562细胞冻融抗原联合rhsCD40L致敏DCs。实验分4组:K562细胞冻融抗原致敏DCs为实验组A,联合CD40L致敏DCs为实验组B,未致敏DCs为对照组A,单核细胞+异体淋巴细胞组为对照组B,观察CTLs对K562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培养出具有典型特征的DCs,表达CD40最高达96%、CD86达97%、CD80为77%、CD1a为69%,体外能诱导强烈的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在效靶比为20∶1时,实验组A对K562细胞的杀伤率为71.3%,实验组B为86.9%,对照组A为37.6%,对照组B为21.1%。实验组均显示高水平杀伤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B加CD40L杀伤率高于实验组A(P<0.05)。结论:K562细胞冻融抗原冲击致敏DCs能有效诱导T细胞特异性抗白血病作用,联合CD40L能增强其CTL的杀伤作用。
- 林东军方志刚付咏梅李旭东黄仁魏
- 关键词:冻融抗原K562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