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静
作品数: 3被引量:30H指数:2
  • 所属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 所在地区:陕西省 咸阳市
  • 研究方向:天文地球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李志
作品数:80被引量:1,036H指数:21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黄土高原 黄土塬区 土地利用变化 气候变化 土壤水分
赵姹
作品数:5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泾河流域 统计降尺度 情景分析 GCM 气候变化
张志强
作品数:54被引量:105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猕猴桃产业 苹果产业 同位素 苹果生产 苜蓿
李京京
作品数:4被引量:68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黄土高原 汾河流域 土地利用 地形 时空变化分析
石小平
作品数:2被引量:59H指数:1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汾河流域 黄土高原 土地利用 地形 时空变化分析
西北旱区近50年气候变化分析
2016年
气候变化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影响更加显著,为此,需要明确其气候变化趋势,从而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管理依据。基于152个气象站点1961~2011年降水、温度、风速、湿度和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分析了西北旱区气候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近50年,各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梯度变化特征,最高、最低及平均温度由东南–西北方向表现出增加的趋势,而降水和相对湿度则表现出递减的趋势;在旱区西部南北条带上,日照时数和风速较高,而降水和相对湿度较低。不同要素随时间变化趋势不同,降水和温度多呈上升趋势,而日照时数、相对湿度和风速则多呈下降趋势;变化趋势的显著站点数不同,92%以上站点温度和降水的上升趋势明显,69%站点的风速下降趋势显著,约40%站点的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下降趋势显著;各气象要素基本上都在1980s发生了突变。
石小平王小静李京京李志
关键词:旱区气候变化
泾河流域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变异被引量:10
2014年
潜在蒸散量是水文循环中的重要变量,分析其当前特征并预测未来变化,对于区域干旱和水文特征分析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基于15个气象站点的日数据、NCEP再分析数据以及HadCM3的预测数据,在分析当前潜在蒸散量的基础上,应用统计降尺度方法对泾河流域21世纪的潜在蒸散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961—2005年泾河流域潜在蒸散量年均值为934.6 mm,且存在空间差异,整体由东向西南方向递减;时间变化上呈不显著的上升趋势。21世纪泾河流域潜在蒸散量呈显著的上升趋势,但存在季节差异,夏季增幅较大而冬季增幅较小;空间分布基本保持现有模式,但区域差异增大。潜在蒸散量增加可能加剧泾河流域的干旱状况,需提前采取一定的应对措施。
赵姹李志刘文兆王小静
关键词:泾河流域潜在蒸散量统计降尺度情景分析
西北旱区1961—2011年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时空分异被引量:20
2014年
全球变化背景下分析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变化特征,对于农业生产和水资源管理等有重要指导意义。根据西北旱区152个气象站点1961—2011年气象资料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ET0),分析了其空间分布及时间变化趋势,并探讨了其变化原因。1961—2011年西北旱区年均ET0为1100.4 mm/a,但存在空间变异,低值出现在黄土高原南部区域,高值出现在西北部沿东南-西北方向的条带上。ET0整体呈不显著的上升趋势,但64和36个站点分别呈显著的上升和下降趋势;西北旱区ET0发生突变的年份东部较西部晚。ET0的时空变异是气象因子时空变化的组合效应,ET0对相对湿度和最高温度的变化最敏感,但过去50a ET0变化中风速和最高温度的贡献率最大。西北旱区ET0的变化发生了重要改变,由2000年以前的下降趋势转变为目前的上升趋势,可能加剧该区的水资源短缺状况,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王小静李志赵姹张志强
关键词:西北旱区参考作物蒸散量归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