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树林
作品数: 120被引量:397H指数:10
  • 所属机构:河北省人民医院
  • 所在地区:河北省 石家庄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

相关作者

李兵
作品数:48被引量:194H指数:8
供职机构:河北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纤维包膜 激光 白芨胶 几丁糖 扩张后皮瓣
韩胜
作品数:48被引量:200H指数:8
供职机构:河北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纤维包膜 几丁糖 扩张后皮瓣 术后并发症 乳房下皱襞
张培培
作品数:22被引量:77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北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纤维包膜 几丁糖 扩张后皮瓣 创伤愈合 烧伤大鼠
王晓
作品数:27被引量:174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北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白芨胶 RHEGF 促进伤口愈合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外源性
胡国栋
作品数:24被引量:70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北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乳房下皱襞 皮瓣 青春期 乳腺组织 乳房肥大症
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变化规律的研究
刁立君郭文哲庞子轩尤明辉孙彦强冉金霞魏小奇黄一茜仇树林刘文礼李建放
该研究旨在探讨细胞凋亡和凋亡基因Bax的变化,为临床上减轻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提高皮瓣移植成功率探讨一条新途径。该课题应用RT-PCR法、免疫组化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法,通过测定大鼠皮瓣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和凋亡基因...
关键词:
关键词: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皮瓣移植治疗
高能超脉冲CO_2激光治疗面部萎缩性痤疮瘢痕被引量:5
2008年
2000年3月至今,我科对192例面部萎缩性痤疮瘢痕患者进行激光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面部萎缩性痤疮瘢痕患者192例,女性129例,男性63例;年龄20~38岁,平均29岁。192例患者均为非瘢痕体质。病变部位主要位于面颊、鼻部和前额。7例曾行磨削术。
朱昊韩胜王晓仇树林
关键词:CO2激光治疗痤疮瘢痕萎缩性高能超脉冲面部瘢痕体质
注射式隆乳术后并发症和乳房解剖关系的分析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olyacrylamide hydrogel,PAHG)是应用于整形外科的一种新型软组织注射填充材料,1997年由乌克兰引入我国,主要在注射式隆乳术中应用。随着近年来注射式隆乳术逐渐流行,其并发症的发...
胡国栋仇树林韩胜李兵谢祥
关键词:乳房下垂胸大肌注射式隆乳注射隆乳术术后并发症
文献传递
“雁形”切口巨乳缩小整形术
1999年
目的 :为了在缩小乳房同时切除乳腺疾病易患部位和对下垂乳房行垂直悬吊。方法 :依据中国妇女发育的特点 ,采用乳房雁形切口、中下真皮腺体蒂[1] ,自 1994年以来为 16例中度乳房肥大伴乳腺增生症的患者施行乳房缩小整形术。结果 :术后全部患者乳房肿块及疼痛症状消失 ,无乳头、乳晕并发症 ,感觉正常 ,形态良好。结论 :应用“雁形”切口行缩乳整形术 ,即对乳房做了整形又切除了乳腺疾病罹患部位 ,达到美容治疗双重效果 ,此术式简单易行 ,无垂直瘢痕 ,值得推广。
齐向东司徒朴蔡文书韩兰琴杨新玲曲瑞芳仇树林
关键词:巨乳缩小整形术巨乳症整形术
缺血再灌注损伤皮瓣组织中金属硫蛋白的免疫组化研究
2005年
目的:观察缺血再灌注损伤皮瓣组织中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的表达部位及表达量的变化规律。方法:1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8)和缺血再灌注组(n=8)。在大鼠以腹壁浅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缺血再灌注模型上,用硫代巴比妥法和比色法分别测定皮瓣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观察免疫组化切片中MT的表达部位,并对切片进行图像分析,以积分光密度代表MT的含量。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1h和24h,皮瓣组织中MDA含量分别较对照组高46.5%、147.8%,MPO活性分别较对照组高1169.5%、408.6%,MT含量分别较对照组高119.9%、234.6%。在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皮瓣中MT表达在表皮基底层细胞、皮下组织及肉膜下组织血管壁细胞、成纤维细胞,毛囊、皮脂腺、汗腺和肌细胞的细胞浆中。结论:皮瓣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后,MT表达在皮瓣组织的多种细胞内,MT含量增加可能和皮瓣在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某些代谢产物有关。
仇树林谢祥胡国栋
关键词:金属硫蛋白缺血再灌注损伤免疫组化皮瓣
湿润暴露疗法治疗小儿头面颈部Ⅱ度烧伤的体会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湿润暴露疗法(MEBT)治疗小儿头面颈部Ⅱ度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0年以来应用湿润烧伤膏(NEBO)治疗的62例小儿头面颈部Ⅱ度烧伤进行临床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MEBT治疗的小儿头面颈部Ⅱ度烧伤创面止痛效果明显,愈合快,色素轻,不易形成瘢痕。结论:湿润暴露疗法对小儿头面颈部Ⅱ度烧伤创面具有促进愈合,减轻疼痛,减少并发症等治疗作用。
彭彦辉韩胜仇树林李兵张芾男
关键词:湿润烧伤膏小儿头面颈部烧伤
假体隆乳术后并发症与乳房下皱襞的解剖关系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明确假体置入隆乳术后并发症与乳房下皱襞的解剖关系,探讨减少假体隆乳术并发症的方法。方法:通过对13例女性19个假体置入隆乳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分析假体隆乳术并发症的发生与乳房下皱襞的关系。①假体向外侧移位3例3侧。②纤维囊挛缩4例6侧。③假体向下移位3例5侧。④假体向上移位7例11侧。分别采用切除包膜,剥离扩大腔隙,修复解剖结构,重新置入假体等方法治疗。结果:临床症状消失,术后效果满意。结论:在假体隆乳术中不必刻意保护所谓的乳房下皱襞韧带结构,只要解剖清楚,操作细致,完全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仇树林胡国栋李兵谢祥韩胜
关键词:隆乳术并发症乳房下皱襞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地塞米松防治皮瓣缺血坏死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被引量:2
2008年
皮瓣的转移和移植在组织缺损修复和功能重建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修复重建外科和整形再造外科最常运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多年来尽管皮瓣的设计和手术技巧在不断改善,但皮瓣缺血乃至坏死始终是一个常见的临床问题。伴随着整形外科事业的发展,皮瓣缺血坏死的机制及其防治方法成为整形外科医生研究的热点。
蔺洁仇树林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地塞米松修复重建外科组织缺损修复整形外科
转化生长因子β1在扩张囊外纤维包膜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仇树林范昌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隆乳术后吸收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探讨应用三维扫描技术测量自体脂肪颗粒移植隆乳术后吸收率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三维扫描技术,对30例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的女性进行乳房体积测量,通过测量术前及术后1、3、6个月的乳房体积,计算移植后自体脂肪颗粒的吸收率.结果 术后1、3、6个月时脂肪吸收率分别为(35.21±4.43)%、(52.60±3.18)%、(53.78±3.05)%.术后3、6个月与术后1个月相比,脂肪吸收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三维扫描技术测量移植自体脂肪吸收率,可为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提供较为客观的临床参考.
李燕郭莉康彦玲高慧吴小会仇树林谢淼
关键词: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吸收率三维扫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