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慧群
作品数: 53被引量:21H指数:2
  • 所属机构:邢台学院
  • 所在地区:河北省 邢台市
  • 研究方向:文学
  • 发文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崔景秋
作品数:40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邢台学院
研究主题:舞蹈 舞蹈作品 舞蹈形象 舞蹈动作 形体舞蹈
葛仁考
作品数:1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邢台学院中文系
研究主题:领导干部 先进文化 文化选择 作家
尹雨晴
作品数:21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邢台学院
研究主题:发展观 高职教育 论争 文化 高职本科教育
王玉华
作品数:24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邢台学院
研究主题:奥尼尔 基督教 悲剧 金 戏剧
杨慧芳
作品数:13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邢台学院
研究主题:诗缘情 诗言志 诠释学 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
个体精神之“诚”与鲁迅的“中国的人生”
鲁迅在东京弘文学院留学时认为,中国国民性最缺乏“诚”和“爱”。基于这一认识,他在晚清时期就呼唤“抱诚守真”的“精神界之战士”,到五四时期又有改变国民精神的呐喊,可以说,改造中国国民性是鲁迅一直关注的问题。因此,有关“诚”...
任慧群
思维空间的开拓——《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改尝试思路之一
2002年
从对中国现代文学几个基本概念的理解入手,吸纳了最新学术、科研成果,总结了从事教学改革的思路,师生在思维方式的改变、"实践智慧"的养成等方面取得的一些进步。
任慧群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改革思维方式
“病态群理”与“新旧调和”——重读章士钊《评新文化运动》
2010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中西文化界明确意识到西方现代文明的危机。在此语境下,章士钊以"新旧调和论"为基础,在《评新文化运动》一文中,围绕"文化"、"新旧"、"文化运动"等概念,分析了新文化运动的"病态群理",在中国现代文化应该如何发展问题上,与"新文化运动"形成对话交流,其中隐含了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潜能和动力所在。
任慧群
关键词:章士钊文化文化运动
谈歌《天下荒年》人物塑造与90年代文化选择
2011年
燕赵新时期著名作家谈歌90年代中期完成的《天下荒年》,以第一人称的人物角度,围绕与爱情和粮食相关的事件,塑造了50-60年代和90年代不同阶层的众多人物形象,侧重展示了两个年代中的党员领导干部、群众的不同价值认同。它们联系着90年代现代中国文化的困惑,隐含着执着的理想信仰追求。
任慧群王玉华任会娟杨慧芳
地方高校教学网络化技术提升教育质量调查研究
任慧群崔景秋任会娟孙西朝李伟清李英颖
该课题通过对5763例地方高校在校生的调查,归纳出地方高校运用教学网络化技术提升教育质量的具体方法被学生接受的不同比例数据,分析出地方高校运用教学网络化技术提升教育质量过程中呈现出的主要特征,项目总结和分析出邢台地方高校...
关键词:
关键词:高等教育
个体精神之“诚”与鲁迅的“中国的人生”——晚清思想对“诚”的论述与鲁迅的文学人物形象塑造
鲁迅在东京弘文学院留学时认为,中国国民性最缺乏“诚”和“爱”。基于这一认识,他在晚清时期就呼唤“抱诚守真”的“精神界之战士”,到五四时期又有改变国民精神的呐喊,可以说,改造中国国民性是鲁迅一直关注的问题。因此,有关“诚”...
任慧群
文献传递
关仁山《风暴潮》人物塑造与90年代文化选择
2011年
燕赵新时期著名作家关仁山写于90年代末期的《风暴潮》,以自然灾害、市场经济建设、腐败廉政等多重意义上的"风暴潮"为侧重点,塑造了20世纪90年代中共市县级领导干部的形象,作品对身陷90年代社会敏感问题的这些人物的关注,显示了作者试图在复杂性中探寻问题真相的执著,并在与90年代中国文化的密切关系中,彰显出了对饱含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价值观的追求精神。
任慧群崔景秋陈凤珍施江斌
试析《非诚勿扰》主题曲中意象的多重意蕴被引量:1
2010年
作为2009年的贺岁片,《非诚勿扰》是一部弘扬主旋律的电影。作为片中的一个角色,出现在影片末尾的主题曲《信以为真》,情感含蓄深挚,节奏舒缓而又明快,新颖的意象概括影片展示或暗示出的各种各样人物经历,并以其多重意蕴参与了主题"诚"的意义建构。
任慧群
关键词:《非诚勿扰》主题曲意象多重意蕴
“大道”的“视界”——试析电影《建国大业》主题的叙述策略
2009年
《建国大业》的主题曲和电影内容结合完美。影片在平行发展的几条线索中,以中国现代政党代表人物的言行,聚焦现代政党追寻的"大道"——民主这一宏大主题。围绕主题,影片对台词、画面、颜色等进行了独特处理,使用小中见大、对比、彩色黑白相间等叙述策略,使"大道"的正义性与镜头聚焦的"视界"在思想情感上取得统一,展示了电影主题内涵的深远性。
任慧群
关键词:《建国大业》主题大道民主
谈教学鲁迅的心灵建构——以钱理群的《心灵的探寻》与《与鲁迅相遇》为例
2007年
《心灵的探寻》和《与鲁迅相遇》是钱理群先生具有重要标示意义的有关鲁迅的教学成果,前者是作者在新时期开始开设鲁迅研究课程的早期成果,后者是钱先生教学生涯结束告别北大讲堂的结晶,两者都显示了以鲁迅为人生路标的作者的生命状态、生活方式以及对理想与精神的坚守。
任慧群
关键词:教学成果心灵研究课程教学生涯生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