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建平
作品数: 44被引量:231H指数:8
  • 所属机构: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
  • 所在地区:上海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

相关作者

陆纪德
作品数:35被引量:117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
研究主题: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梗死 冠心病 预后分析
沈卫峰
作品数:708被引量:3,760H指数:2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研究主题:冠心病 心肌梗塞 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
林捷
作品数:17被引量:126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
研究主题: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心肌梗死患者 急诊冠脉介入
葛智儒
作品数:24被引量:105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
研究主题: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血管疾病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梗死
龚佩华
作品数:12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
研究主题: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 预后分析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相关因素被引量:36
2015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治疗的连续258例雷帕霉素DES植入术后至少1年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确诊为ISR患者(ISR组)和同期262例年龄和性别匹配但无ISR患者(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生化指标、术后用药、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DES植入治疗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与ISR相关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SR组患者既往心肌梗死史、糖尿病和吸烟多见,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载脂蛋白B水平显著增高,但LVEF减低(P均<0.05)。尽管两组冠状动脉病变数和支架植入部位无显著差异,但ISR组支架直径较小、长度较长,分叉病变多见(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心肌梗死史、糖尿病、吸烟、hs-CRP、LDL-C、支架长度是ISR独立危险因素,而支架直径、LVEF与ISR呈负相关。结论雷帕霉素DES植入术后ISR发生与多个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或介入因素相关,有效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改善左心室功能,对预防ISR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小血管、长支架和分叉病变患者。
潘春仰邱建平陆林张奇张瑞岩沈卫峰
关键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药物洗脱支架再狭窄
尿激酶溶栓后即刻PCI与直接PCI治疗STEMI的比较
2007年
目的:比较溶栓后即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即刻PCI)与直接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分析接受PCI治疗的连续130例STEMI患者冠脉病变及干预情况,随机分为尿激酶150万单位溶栓后即刻PCI和直接PCI两组,记录术中慢血流无血流、出血并发症、平均住院日、院内死亡率及平均18.1个月随访期间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病变相似(P>0.05),即刻PCI组与直接PCI组相比,就诊-球囊时间、术中无血流慢血流、PCI成功率、出血并发症、平均住院日、院内死亡率以及18.1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事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即刻PCI不增加出血并发症,但近期疗效和远期预后并未发现优于直接PCI。
葛智儒邱建平陆纪德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2型糖尿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08年
2型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冠心病是糖尿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大多数糖尿病患者虽有冠状动脉病变,但无心绞痛表现。因此,早期检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是临床医生亟待解决的问题。
金学林沈卫峰陆林邱建平
关键词:2型糖尿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自主神经病变
不同临床途径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比较急诊室-导管室与急诊室-CCU(病房)-导管室这2种临床途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住院期和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12 h内接受直接PCI治疗的连续228例STE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及干预情况,记录手术成功率、平均住院日、院内死亡率及随访期间终点事件发生率,并多因素回归分析心血管事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急诊室-导管室组(甲组)与急诊室-CCU-导管室组(乙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病变、PCI成功率及平均住院日相似。与乙组相比,甲组的就诊-球囊时间延迟缩短(P<0.01),住院期和随访期(32.3个月)死亡率及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减低(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就诊-球囊时间(OR=1.01,P<0.05)和年龄(OR=1.06,P<0.05)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相关。结论:STEMI患者到达急诊室后,直接送导管室行PCI治疗可显著缩短就诊-球囊时间延迟,改善近期和远期临床预后。
葛智儒邱建平陆纪德张奇沈卫峰
关键词: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
血清CTRP5水平与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关系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5(CTRP5)表达水平与冠状动脉(冠脉)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相关性。方法:入选152例雷帕霉素支架置入术后至少1年且冠脉造影复查确诊为ISR患者(ISR组),并选择同期154例年龄和性别匹配但未发生ISR的患者为对照组。记录两组的临床特征、生化指标、冠脉病变和介入治疗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CTRP5水平。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与ISR相关的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SR组既往心肌梗死史、糖尿病和吸烟较多,血清CTRP5、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糖化血红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增高,但左室射血分数减低(P均<0.05)。尽管两组的冠脉病变支数和支架置入部位无显著差异,但ISR组支架直径较小、长度较长,分叉病变多见(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TRP5、既往心肌梗死史、糖尿病、hs-CRP、支架长度是ISR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支架直径、左室射血分数与ISR呈负相关。结论:血清CTRP5水平升高可能与冠脉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再狭窄发生有关。
潘春仰邱建平陆林沈卫峰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药物洗脱支架再狭窄
直接冠脉内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
邱建平陆纪德张崇德龚佩华窦桂珍葛智儒
该研究建立了成熟高效的全天候绿色通道模式;急诊PCI病例数远超原计划,成功率高,死亡率低;研究证明直接PCI在NSTEACS患者中也是安全有效的;研究涵盖所有急性冠脉综合症,包括STEMI和NSTEACS;关注高龄患者及...
关键词:
关键词: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症介入治疗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评价≥80岁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接受急诊PCI的AMI患者134例,其中≥80岁31例,<80岁103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经过、冠脉情况、手术成功率及随访结果。结果:≥80岁组与<80岁组比较,手术成功率(90.3%和96.1%)和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9.35%和9.71%)无统计学差异。结论:80岁以上高龄AMI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邱建平葛智儒陆纪德窦桂珍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诊
两种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比较两种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Excel与Firebird)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我院急性STEMI患者249例,根据植入支架类型,随机分为Excel支架组136例(54.6%)和Firebird支架组113例(45.4%)。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行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即刻成功率,术后住院及随访过程中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包括心原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和靶病变血运重建)发生率及晚期管腔丢失、支架再狭窄、支架内血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临床基线特征及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直接PCI术后即刻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12个月随访中,两组患者死亡分别为2例(1.47%)与1例(0.88%),无心原性死亡。非致死心肌梗死分别为1例(0.74%)与1例(O.88%),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分别为2例(1.47%)与2例(1.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定量冠状动脉造影随访两组支架内最小管腔内径、节段内最小管腔内径、支架内晚期管腔丢失、节段内晚期管腔丢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支架内再狭窄、节段内再狭窄、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P〉O.05)。结论STEMI患者直接PCI应用两种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均有效、安全。
陆纪德邱建平林捷黄宇王海容徐茂椿窦桂珍邬培英
关键词:心肌梗死血管成形术
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非罪犯血管不同治疗策略对患者主要心脏事件、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观察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多支血管病变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非罪犯血管采用药物或药物+PCI治疗后主要心脏事件及心功能的变化。方法:分析本院7年来接受PCI的78例AMI多支病变患者,其中PCI治疗组36例(占44%),药物治疗组42例(占56%)。对比分析两组非罪犯血管采取不同治疗后平均4年的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PCI治疗组患者心绞痛复发率、继发心功能衰竭、再次因心源性疾病入院率均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但死亡及心源性死亡率、再次非致命性心梗、靶血管再次的血管化、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等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10)。两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m)、左室射血分数都有所下降,但药物治疗组下降更显著,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左室重量指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舒张末左室后壁厚度较治疗前均有所增加,但药物治疗组增加更显著,两组舒张末室间隔厚度、左室短轴缩短率、左室平均周径缩短率、二尖瓣口多普勒舒张早期最大流速与舒张末期最大流速比率均较前减少;但药物治疗组减少更显著。结论:AMI后非罪犯血管PCI治疗较单纯药物治疗,总死亡率及心源性病死率、再次非致命性心梗、靶血管再次血管化、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并无差异,但心绞痛复发率、继发心衰、再次因心源性疾病入院率等显著降低;心功能相对改善,并与心脏结构性指标变化有关。
黄宇邱建平陆纪德
关键词:多支血管病变主要心脏事件
普伐他汀治疗AMI急诊PCI术后CHF患者血浆NT-proBNP和MMP-2的变化及与左室重构的关系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普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较为稳定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左室重构的影响及相关性。方法96例AMI急诊PCI术后CHF患者(NYHA分级Ⅱ/Ⅲ)随机分为普伐他汀20 mg组(普伐他汀20 mg/d治疗,n=52)和普伐他汀40 mg组(普伐他汀40 mg/d治疗,n=44),比较两组治疗前一般资料、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8个月后血浆NT-proBNP和MMP-2水平以及左室重构相关指标的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浆NT-proBNP和MMP-2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普伐他汀40 mg组血浆NT-proBNP和MMP-2水平显著低于普伐他汀20 mg组(P<0.05)。普伐他汀治疗后,两组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末左室后壁厚度(LVPWT)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普伐他汀40 mg组LVMI、LVEDD、LVPWT显著小于普伐他汀20 mg组(P<0.01);两组舒张末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平均周径缩短率(MVCF)、二尖瓣口多普勒舒张早期最大流速与舒张末期最大流速比率(E/A)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P<0.01),普伐他汀40 mg组IVST、FS、MVCF、E/A显著大于普伐他汀20 mg组(P<0.01)。两组治疗前后血浆NT-proBNP和MMP-2的下降水平均与LVMI、LVEDD、LVPWT减少呈正相关,均与IVST、FS、MVCF、E/A增加呈负相关;NT-proBNP、MMP-2下降水平两者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普伐他汀对AMI急诊PCI术后较为稳定的CHF患者心功能改善有益,这可能与其抑制MMP-2、减轻左室重构作用相关。
黄宇雷海芳魏盟邱建平邱耕陆纪德
关键词:普伐他汀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左室重构基质金属蛋白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