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强
作品数: 207被引量:634H指数:14
  • 所属机构: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 所在地区:云南省 昆明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云南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

相关作者

范红
作品数:150被引量:540H指数:12
供职机构: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肝硬化 内镜 胃电图 肝硬化患者 胃肠激素
唐慧
作品数:74被引量:168H指数:8
供职机构: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基因 痘病毒 结直肠癌 基因多态性 肿瘤治疗
万苹
作品数:71被引量:208H指数:8
供职机构: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内镜 功能性便秘 海洛因成瘾者 溃疡性结肠炎 小肠疾病
陈艳敏
作品数:73被引量:163H指数:8
供职机构: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贲门失弛缓症 胃镜 功能性便秘 胃电图 内镜
唐晓丹
作品数:86被引量:250H指数:8
供职机构: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肝硬化患者 甲状腺乳头状癌 新辅助化疗 MVD 肝硬化
自控麻醉在双气囊内镜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2012年
目的评价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技术在双气囊内镜(double balloon endoscopy,DBE)检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共对120例疑有小肠疾病的患者采用未行麻醉处理(A组)、TCI静脉泵输注丙泊酚(B组)、PCA泵静脉输注瑞芬太尼(C组)的3种检查方法,记录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操作成功率、耐受性评分、离院时间、内镜到达肠段深度及病变检出率,对3种方法在双气囊内镜检查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 A组患者耐受性差,检查成功率只达80%,3组操作时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到达肠段深度有显著性差异,B组、C组病变检出率高,但B组患者操作中血氧饱和度较操作前下降,使麻醉风险增加。C组患者操作中生命体征与操作前无明显变化,结束及离院时血压、血氧饱和度稳定,降低了麻醉风险。结论本研究认为PCA技术在双气囊内镜检查中的应用,可满足患者在不同时刻的个体化镇痛需要,提高患者对检查的耐受性及依从性,能与操作者进行交流及配合变换体位,可降低操作风险,提高双气囊内镜的操作成功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优越性。
万苹郭强何甜周雁金华
关键词:双气囊内镜麻醉自控镇痛
新时期医院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探索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新时期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和新任务,是医院在医疗体制改革中开创工作新局面的迫切需要.本文拟从医院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内涵、实践意义和关键举措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为未来医院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供参考.
万雪良洪梓洋周鹏郭强
关键词:医院管理学习型党组织激励机制绩效考核
成纤维细胞生长诱导因子14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及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6
2013年
胃癌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一直以来备受关注,而改善其预后的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何甜唐慧郭强杨慧
关键词:胃癌前病变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成纤维细胞生长高死亡率高发病率
一种胃镜钳道内定位光源
一种胃镜钳道内定位光源,包括多功能操作手柄和钳道管,钳道管的左端固定有定位光源,多功能操作手柄的操作部上设有显示屏,操作部的壳体内固定有蓄电池和DC/AC模块,蓄电池与DC/AC模块连接且连接线路上设有微处理器,电量检测...
宋正已郭强万苹唐晓丹陈艳敏汤敏李霆娄兴旖
文献传递
联合治疗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UDCA)联合铝碳酸镁及莫沙比利对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作用。方法94例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2组。对照组予铝碳酸镁及莫沙比利口服;治疗组予UDCA联合铝碳酸镁及莫沙比利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采用临床疗效和胃镜随访调查。结果UDCA联合铝碳酸镁及莫沙比利对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症状有效率、胃镜征象改变有效率均高于铝碳酸镁联合莫沙比利组。结论UDCA联合铝碳酸镁及莫沙比利口服能有效缓解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张丽郭强岳伟
关键词: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熊去氧胆酸铝碳酸镁莫沙比利
浅谈我院的临床教育教学工作
2008年
随着高等医学教育的迅速发展,医院的临床医学教育工作已成为医学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学生进行临床理论和实践技能操作的培养教育工作日趋突出,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作为昆明医学院的临床教学基地,多年来一直坚持教书育人、教学相长,不断强化教育教学职能,本文结合医院的临床教学评估工作,对我院临床医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情况作如下总结与回顾,并对今后工作进行展望。
李蓉郭强张玉琳韩冰
关键词:临床教育教学
联合应用RNA-seq和ATAC-seq寻找FOXQ1转录因子的下游靶基因
2019年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一种全球高发的恶性肿瘤,发病原因复杂且预后较差。近年来发现叉头框Q1(Forkhead box Q1,FOXQ1)基因作为一类核转录因子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可控制下游基因转录活性。本实验拟探究CRC细胞中FOXQ1的转录调控功能并寻找其下游基因。方法:(1)构建低表达FOXQ1基因的稳定转染CRC细胞株;(2)应用RNA seq检测FOXQ1敲低前后表达量显著差异的基因;(3)应用转座酶可接近性核染色质区域测序分析(Assay for Trans posase-Accessible Chromatin using sequencing,ATAC seq)检测FOXQ1敲低前后细胞染色质易接近性的变化;(4)进一步对FOXQ1敲低前后的RNA seq和ATAC seq数据进行一系列生物信息学分析,寻找CRC中FOXQ1转录调控的潜在下游基因。结果:应用RNA seq筛选出了敲低FOXQ1后表达显著差异的基因EI24、TLR2、SMAD3,通过联合分析两细胞系的测序结果,发现FOXQ1基因敲低后,在DLD1和SW480两个细胞系中染色质易接近性均增强且表达量均上调的基因有61个,染色质易接近性均减弱且表达量均下调的基因有70个,且EI24、TLR2、SMAD3基因均位于重叠分析结果中,其中TLR2、SMAD3基因的染色质区域有明显变化,而EI24基因的染色质区域变化不明显。通过代谢通路分析找到了EI24、TLR2、SMAD3基因所富集的代谢通路。其中SMAD3、TLR2基因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通路中显著富集。EI24基因在p53信号通路(p53 signaling pathway)通路中显著富集。结论:基于染色质易接近性的变化和转录水平的研究发现:敲低FOXQ1基因对CRC细胞系中染色质的开放情况有较大的影响,且影响FOXQ1转录调控的下游基因的表达。找到了FOXQ1敲低后在SW480、DLD1中均发生变化的基因,为丰富FOXQ1转录因子的下游调控网络提供了研究基础。
伊梦杰张锦锦郭强唐慧
关键词:RNA结直肠癌靶基因
超声内镜在直肠癌术前分期及术后局部复发的诊断价值
2007年
腔内超声始于20世纪50年代,最早应用于前列腺检查,由于图像质量较差未能得到广泛应用。60~70年代后随着超声技术的稳步发展,80年代初开始被广泛应用于直肠癌术前检查。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是将内窥镜与超声技术融合为一体的一种新型设备,一方面通过内镜直接观察消化道腔内的形态改变,准确定位。另一方面又可以进行实时超声扫描。
张鹤鸣郭强
关键词:直肠癌EUS直肠肿瘤术后局部复发超声内镜术前分期
长期慢性温和应激对大鼠抑郁样行为及热休克蛋白70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长度慢性温和应激对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及其对热休克蛋白70的影响。方法将标准鼠龄SD雄性大鼠分为两组,一组接受3周的慢性温和应激,为短期组(n=6)。另一组接受6周的慢性温和应激,为长期组(n=5)。慢性温和应激前后分别进行糖水偏好实验与敞箱实验,检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慢性温和应激结束后分别利用Western—Blot、RT—PCR、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大鼠海马与额叶的热休克蛋白70(HSP70)水平。结果长期组慢性温和应激后糖水偏好程度、水平运动指数、中央格停留时间均高于短期组(P〈0.05);Western-Blot检测显示长期组海马与额叶的HSP70(相对光密度值分别为0.81±0.08,0.85±0.08)均高于短期组(0.60±0.06,0.85±0.07)(P〈0.05);RT—PCR检测显示长期组海马的HSP70(0.90±0.05,1.37±0.38)高于短期组(0.78-4-0.04,1.08±0.14)(P〈0.05);免疫组化显示长期组的HSP70在海马与额叶也高于短期组(P〈0.05)。结论长期慢性温和应激较短期慢性温和应激,大鼠的抑郁症状明显减少,同时伴随的是长期应激大鼠脑的HSP70增加。
钟静玫郭强陈辉赵乃伟赵忠
关键词:抑郁样行为热休克蛋白70
肝硬化患者TNFα、IL-6、HA、C_(Ⅳ)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4
2002年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白细胞介素 6 (IL - 6 ) ,透明质酸 (HA)、Ⅳ型胶原 (CⅣ)含量变化及其在肝纤维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取空静脉血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HA、CⅣ含量 ,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TNFα、IL - 6含量。结果 :肝硬化患者血清TNFα、IL - 6、HA、CⅣ 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且在肝功能分级中呈现ChildC >B >A的规律 ;TNFα、IL - 6与HA、CⅣ 含量呈正相关。结论 :HA、CⅣ 的升高反映肝纤维化程度 ,TNFα、IL - 6参与肝纤维化的形成。
秦海春郭强王芸
关键词:肝硬变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