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耀鹏
作品数: 87被引量:551H指数:15
  • 所属机构: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 所在地区:陕西省 西安市
  • 研究方向:历史地理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谢焱
作品数:17被引量:182H指数:9
供职机构: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研究主题:墓葬 墓地 齐家文化 寺洼文化 考古学研究
王振
作品数:18被引量:60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研究主题:遗址 考古调查 商周时期 出土 家马
刘斌
作品数:52被引量:68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研究主题:遗址 考古学 中国考古学 考古调查 新石器时代
陈洪海
作品数:29被引量:235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研究主题:遗址 史前时期 出土 马家窑文化 墓葬
冉万里
作品数:126被引量:215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研究主题:唐代 遗址 墓葬 佛寺遗址 唐墓
从芦山峁考古发现审视中国古代文明被引量:2
2018年
芦山峁是继石峁之后,在陕北地区开展的又一项重要考古发掘工作。这类区域性大型聚落遗址的存在,充分揭示出黄土高原也是中华文明起源不可或缺的重要地区之一。农牧交织地带的这些重大考古发现,能够深刻揭示出中华文明的核心特征。
钱耀鹏
关键词:考古发现中国古代文明考古发掘工作中华文明聚落遗址文明起源
西汉“鏖甗”与“雍甗”的使用功能研究——原始蒸馏器与熬煮式蒸馏工艺技术被引量:4
2017年
两汉时期不仅流行分体甗,类似于分体甗的蒸馏器也不断有所发现。如此一来,分体甗是否为炊器,与蒸馏器的关系如何,尤其西汉早中期自名'鏖甗'或'雍甗'者,便值得关注。在形态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组合特点与功能结构分析,再结合'鏖'字和'雍'字的本义,以及相关画像石内容、文献记载和民族学资料等,可以认为'鏖甗''雍甗'所代表的分体甗,其主要功能应在于蒸馏,当属蒸馏器的范畴,而'酢馏'或为最接近蒸馏器名称的原始称谓。这种原始蒸馏器的使用特点,就在于以釜为蒸发单元、以甑和盆构成冷却单元,并垂直联结两个操作单元,而且只能采用内接承露法。根据蒸馏原理,这种以分离固态和液态物质为主要目的、酒醅与水混置的蒸馏工艺,可概括为熬煮式蒸馏法,明显有别于提纯功能显著、初具精馏性质的蒸汽蒸馏法。同时,在炼丹术流行之前,酒饮已被赋予延年益寿之功效。因此,甗式蒸馏器应发源于中国古代的酿酒分离工艺,甚或内接承露的熬煮蒸馏法还有可能发生于西汉之前。
钱耀鹏
关键词:西汉蒸馏酒
资源开发与史前居住方式及建筑技术进步被引量:13
2004年
史前人类的居住方式大致经历了树栖、天然穴居、季节性人工营地、定居性人工聚落等几个阶段 ,最终实现了由林地、山地到阶地平原的居住地转移。人工建筑始于壁顶一体的地面式窝棚或帐篷 ,地穴式或地面式土木乃至木结构建筑标志着壁顶业已分离 ,夯土墙、土坯墙以及窑洞式房屋显示出土木建筑技术更趋成熟。而居住方式与建筑材料技术的发展演变往往是因资源开发及生态环境变迁的影响作用而导致的 ,充分揭示出资源开发。
钱耀鹏
关键词:史前人类居住方式建筑技术生态环境
丝绸之路形成的东方因素分析——多样性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被引量:10
2007年
为了揭示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对于人类文化和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以便凸显维护文化多样性的现实意义,以考古发现的实物资料为基础,采用综合考察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中国新石器时代以来各地主要文化因素及其交流聚合现象与突出特点的总结,进而解析丝绸之路形成的东方因素。研究认为:中国在丝绸等方面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以及对西方世界诸如小麦加工技术等发明创造的需求,从而构成了丝绸之路形成的东方因素;政治因素虽不可否认,但不是最根本的原因。
钱耀鹏
关键词:丝绸之路多样性文化
窑洞式建筑的产生及其环境考古学意义被引量:33
2004年
钱耀鹏
关键词:建筑结构历史文化仰韶文化
半坡遗址仰韶早期的埋葬方式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西安半坡遗址20世纪50年代发掘的仰韶文化重要遗址之一,其中有关埋葬习俗的认知结果,始终影响着仰韶文化墓葬的发掘与研究。但根据目前史前墓葬的新发现及研究来看,半坡仰韶早期埋葬方式的认知结果似乎存在诸多疑问。而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以往人们把史前墓葬的埋葬过程均理解为一次性形成的,二是以认知结果作为埋葬方式的分类标准,从而加剧了分类结果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基于半坡仰韶墓葬的发掘情况,以埋藏特征为分类标准,可以把墓葬人骨重新分为:骨骼基本完整而有序、局部骨骼位移或缺失、整体位移且摆放整齐、整体位移而摆放凌乱和骨骼零星或严重缺失五类。进而通过分析各类人骨埋藏特征的形成条件和过程,可初步判定后四类大多应是原始埋葬过程中认为原因所致,且埋葬过程往往也不是一次性完成的。最终确认半坡仰韶早期墓葬的埋葬方式存在疑似一次葬、二次葬(迁出和迁入)、二次扰乱葬(局部或整体扰乱)及多次使用或合葬所导致的人骨推挤现象,而断指习俗所代表的'割体葬仪'并无可靠证据。而且,甘青地区流行的二次扰乱葬等葬俗,似可理解为仰韶文化埋葬习俗的延续与发展。
钱耀鹏王叶
关键词:半坡遗址仰韶文化葬俗
试论高等航海院校师资队伍的智能结构
1985年
高等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办好高等学校的一项具有关键性的、战略性的工作。要办好一所高等学校,为我国“四化”建设服务,培养出合格的专门人才,为发展科学技术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使高等学校成为教学、科研的中心,没有一支数量足够、水平较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不可思议的。
黄庆新钱耀鹏庄志刚
关键词:师资队伍高等航海院校智能结构战略性
全文增补中
略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特征与起始标志被引量:4
2012年
新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和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学术界对其基本文化特征的认识虽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仍屡屡引发有关新石器时代起始标志等问题的学术论争。事实上,新石器时代的基本特征似可分为广域性(磨制石器、陶器、常年性建筑等)和狭域性(种植农业、家畜饲养、纺织等)两大方面。进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起始标志,理应存在于广域性文化特征之中。尤其磨制石器,不仅体现着石器制作技术,也隐含着木加工及建筑技术的重大进步,为人工定居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
钱耀鹏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文化特征磨制石器
略谈考古学文化与史前社会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在有关社会历史的考古学研究中,考古学文化集中揭示的是以物质形态为核心的地域文化,而构成特定人类共同体及其文化的核心却在于以意识形态为基础的精神文化方面。考古学文化中的聚落遗存虽是探讨人类共同体的有效途径,但也无法完全克服考古资料的模糊性特征,尤其是民族考古学研究还需密切关注文献资料的模糊性与局限性。相对而言,考古资料的物质性、客观性和全面性特点,使得考古学文化在社会历史的宏观性和长时段性(过程)研究方面具有更加明显的作用。
钱耀鹏
关键词:考古学文化社会研究考古学研究考古资料物质性宏观性
中原龙山城址的聚落考古学研究被引量:19
2001年
在夏商周文明发祥的中原地区,诸多龙山城址已具早期城市性质,并形成了以城址为中心、明显具有不稳定性和对抗性特点的扇形聚落群布局结构。其中聚落群同盟组织的存在可能是扇形聚落群成立的社会基础,而导致扇形聚落群及其同盟组织发生的原因则应是中原地区居民所面临的巨大生存压力。
钱耀鹏
关键词:城址同盟聚落考古对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