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志安
-

-

- 所属机构:中山市人民医院
- 所在地区:广东省 中山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李铁林

- 作品数:296被引量:1,162H指数:16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 研究主题:脑动静脉畸形 血管内栓塞 颅内动脉瘤 栓塞治疗 血管内栓塞治疗
- 段传志

- 作品数:315被引量:1,403H指数:15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 研究主题:颅内动脉瘤 脑动静脉畸形 栓塞治疗 血管内栓塞 血管内栓塞治疗
- 汪求精

- 作品数:142被引量:525H指数:11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 研究主题:血管内栓塞 颅内动脉瘤 脑动静脉畸形 栓塞治疗 血管内栓塞治疗
- 丁明祥

- 作品数:23被引量:56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山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血管内治疗 取栓治疗 颅内动脉瘤 LVIS 大脑中动脉
- 黄庆

- 作品数:60被引量:270H指数:10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研究主题:血管内栓塞 脑动静脉畸形 颅内动脉瘤 硬脑膜动静脉瘘 血管内栓塞治疗
- 颈内动脉合并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的支架取栓治疗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总结颈内动脉合并同侧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支架取栓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颈内动脉合并同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支架取栓病例资料。结果术后TICl分级2b^3级28例(75.7%),0~2a级9例(24.3%),症状性脑出血4例(10.8%),死亡5例(13.5%),术后7 d NIHSS 7~19分,平均(8.6±3.3)分,预后良好(m RS≤2分) 18例(48.6%)。结论支架取栓治疗颈内动脉合并同侧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安全、有效。
- 谢兵丁明祥张亚芳赵东海胡恺韩志安
-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
- 硬脑膜动静脉瘘的解剖学基础研究及临床诊治分析
- 该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硬脑膜动静脉瘘的解剖学基础、病因、发病机理,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应用血管灌注法、血管贮形法、免疫组化法,研究硬脑膜血管的发育规律、静脉窦的形态及狭窄部位,动静脉吻合的规律,瘘的多发部位等问题,从而得出治...
- 韩志安
- 关键词:动静脉吻合硬膜动静脉瘘栓塞治疗
- 文献传递
- 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的护理被引量:5
- 2013年
- 对11例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行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结果11例患者闭塞动脉均完全再通,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基本治愈7例,显效2例,有效1例,1例术后第2天死亡。提出在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的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中,积极为取栓争取时间,术前快速做好手术准备,术中加强配合,术后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加强穿刺侧肢体护理、抗凝治疗的护理、积极预防和处置并发症是其护理要点。
- 吴泳钧吴惠玉张健韩志安李晓群
- 关键词:SOLITAIRE取栓术护理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血管三维重建放大技术在颅内微小动脉瘤诊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血管三维重建放大技术在颅内微小动脉瘤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行DSA脑血管造影检查疑似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158例,利用三维重建及重建放大技术,使微小动脉瘤的载瘤动脉显示更清晰,使瘤颈、瘤体的生长方向显示更理想。结果 158例患者共发现194个动脉瘤,其中发现长径在3 mm以下的微小动脉瘤68个,分别采取了栓塞、手术夹闭、定期观察等治疗方案。结论 DSA血管三维重建放大技术能够清楚显示颅内微小动脉瘤的载瘤动脉和瘤颈、瘤体等结构,对颅内微小动脉瘤的诊断、治疗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文自祥张健韩志安李晓群刘辉来张勇李记华
-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术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
- 急危重症介入诊疗
- 李晓群谢钢张健张高尚王得坤余元龙袁勇师天雄韩志安冯力郑伟华张励庭高绍衍胡锡祥缪建航宁晔蒋崇慧缪炯熵董剑廷孙建鸣黄大钡吴泳钧文自祥吴惠玉
- 该项目成果融合危重症急救医学和介入医学的特点,以介入诊疗技术广泛运用于急危重症,获得良好疗效。对急危重症患者的介入诊疗采取“一体化救治”的流程;在急危重症疾病介入治疗中,形成了独特而实用的救治模式,抢救成功率高,治疗病种...
- 关键词:
- 关键词:急危重症介入治疗急救医学介入医学
-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损伤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伤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分级,恢复良好9例、中残9例、重残12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28例。结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是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致残率高,意识障碍是其典型临床表现,多采取保守治疗,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越低、患者昏迷时间持续越长预后越差。
- 郁树亮陈华韩志安
-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
- 二次手术监管措施的探讨被引量:14
- 2012年
- 目的为提高手术质量,从系统入手,采取三项措施,确保手术安全。方法提取本院2008~2010年的手术统计资料,对非计划二次手术发生的比例、专业及科室情况、成因、二次手术转归等进行分析。结果从2008年开始,二次手术率逐渐下降。发生二次手术率较高的科室为心胸外科及神经外科,术后出血、感染、切口问题、吻合口瘘是发生非计划二次手术的主要原因。结论非计划二次手术的发生与手术者专业水平、操作技术、术前准备情况及手术病种因素有关,从手术医师分级、信息监管、落实二次手术上报制度等三方面加强监管,可有效降低二次手术的发生率。
- 韩志安徐庆义赵亦晓林茹珠任志娟阮嘉后孙建鸣
- 关键词:并发症
- 外伤性脑动静脉瘘的血管内治疗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脑动静脉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方法选择及栓塞技术要点。方法对我院1995至2001年收治的125例外伤性脑动静脉瘘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其中颈动脉海绵窦瘘(CCF)98例,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27例。CCF患者经股动脉入路以球囊栓塞瘘口93例,经股静脉入路以微弹簧圈栓塞4例,经眼上静脉入路以微弹簧圈栓塞1例;27例DAVF,单纯压迫颈动脉法治疗3例,栓塞治疗24例。24例中,可脱性球囊栓塞脑膜中动脉2例,经动脉途径用聚醋酸乙烯酯(PVA)、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胶及冻干硬膜等微粒栓塞21例次,弹簧圈栓塞4例次;经静脉途径弹簧圈栓塞6例次。结果CCF患者95例1次栓塞成功,3例于第一次栓塞后球囊泄漏复发,经再次栓塞治愈,治愈率100%;DAVF患者治愈21例,好转5例,无效1例,治愈率为77.8%,总有效率为96.3%。结论 全脑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正确选择栓塞途径及栓塞材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栓塞治疗首先选择动脉入路,如果动脉入路治疗失败,则可通过股静脉或眼静脉入路。
- 韩志安李铁林段传志汪求精黄庆徐如祥
- 关键词:脑损伤动静脉瘘血管内治疗
- 中、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并发外伤性颅内静脉窦闭塞的早期诊断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中、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并发外伤性颅内静脉窦闭塞(CVSO)的早期诊断方法及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12例中、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外伤性CVSO的发生情况,并对外伤性CVSO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颅脑损伤患者CVSO发生率为16.5%(35/212),其中血栓型CVSO(Ⅰ型)10例、压迫型CVSO(Ⅱ型)16例、混合型CVSO(Ⅲ型)9例。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跨静脉窦颅骨骨折、跨静脉窦硬膜外血肿均是导致外伤性CVSO的危险因素(OR= 8.141、3.179,95%CI:3.224~20.840、1.470~7.037,P〈0.05),其中跨静脉窦颅骨骨折与外伤性CVSO相关性最为显著。进一步行Logistic多分类回归分析,提示女性是导致发生Ⅰ型CVSO的危险因素(OR=10.425,95%CI:1.831~30.053),跨静脉窦硬膜外血肿是导致发生Ⅱ型CVSO的危险因素(OR=5.766,95%CI:1.885~18.197),跨静脉窦颅骨骨折、跨静脉窦硬膜外血肿、存在静脉血栓史均是导致发生Ⅲ型CVSO的危险因素(OR=18.005、4.596、11.394,95%CI:2.021~58.836、1.144~19.525、1.436~46.558)。 结论进行外伤性CVSO早期诊断时,应重点关注跨静脉窦颅骨骨折以及跨静脉窦硬膜外血肿,应辅以颅脑MR静脉造影或CT静脉造影检查,还需同时追问静脉血栓疾病史。
- 黎法利郑咏仪郑国雄杨陪韩志安
- 关键词:颅脑损伤脑静脉
- 兔硬脑膜动静脉瘘模型的血管造影被引量:3
- 2001年
- 目的 研究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 DAVF)模型,探讨其血管影像变化。方法 将60只中国本兔分为假手术组(A组)、 单纯结扎组(B 组)、颈外静脉-颈总动脉吻合组(C组)和颈内静脉-颈总动脉吻合组(D组),制作DAVF模型,并对其行血管造影。结果 C组、D组分别有4只和1只动物出现阳性体征,其静脉压力与直径均显著增加;血管造影证实存在DAVF,循环时间延长,尤其是静脉期明显延长。结论 通过手术将颈动静脉直接吻合,可以引起显著的静脉系高压,并诱发DAVF,其影像特点为循环时间延长,尤其是静脉期明显延长,提示静脉窦及整个头面部静脉系统压力明显增高,血液回流受阻。
- 黄庆李铁林段传志苏正杨绮帆汪求精韩志安尹方明
- 关键词:动物模型血管造影DAV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