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红
作品数: 35被引量:120H指数:6
  • 所属机构:解放军第302医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王海滨
作品数:143被引量:607H指数:14
供职机构:解放军302医院
研究主题:红细胞 肝硬化患者 肝硬化 SARS 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
文翠容
作品数:46被引量:311H指数:7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2医院
研究主题:医院感染 消毒 N蛋白 医务人员 消毒效果观察
冯艳青
作品数:13被引量:31H指数:2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2医院
研究主题:肝移植 血浆 肝病患者 淋巴细胞亚群 流感
刘佳
作品数:163被引量:528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高尔基体蛋白73 SARS 原发性肝癌 甲胎蛋白异质体 高尔基体
崔恩博
作品数:151被引量:746H指数:16
供职机构:解放军302医院
研究主题:耐药性 腹泻 肝硬化患者 耐药性分析 宋内志贺菌
SARS人群易感性的机制研究
研究SARS患者、家庭聚集感染人群及密切接触者感染和未感染医务人员的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erythrocyte innate immune adhesion function,EIIAF)补体Ⅰ型受体(CR1)数量、...
王海滨刘西秦周先志毛远丽鞠连才马洪滨姜平陈小倩崔恩博洪炜刘佳杨静刘志国史佳彬程炳立付体权刘振红张晶
关键词:SARS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
文献传递
医院感染与医院消毒效果回顾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回顾分析了某军队医院院内感染与医院消毒效果情况,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连续常规监测和现场抽样监测的方法对2003年1月-2008年12月某军队医院院内感染情况与灭菌质量进行了检测。结果:2003年1月-2008年12月医院感染率由5.3%逐年下降至3.6%,感染病死率由13.7%下降至2.2%,感染漏报率为1.3%~2.0%。使用中的消毒液、无菌物品和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合格率均达100%。结论:医院感染控制效果良好。
文翠容李绍旦庄英杰刘振红杨静李可萍
关键词:医院感染消毒
卡式检测法快速检出抗-E所致配血不合1例被引量:2
2002年
文翠容李娅冯艳青刘振红
关键词:配血试验抗-E病例报告
乙肝患者肝移植前后血清病毒指标的变化及意义分析
2008年
目的观察乙肝患者肝移植术后血清5项指标及HBV DNA含量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6年10月-2007年3月在解放军第302医院施行肝移植术且术前采用拉米夫定治疗的35例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测定手术前、后血清5项指标,采用荧光PCR法测定血清HBV DNA含量变化。选择拉米夫定治疗前HBV DNA高于10000U/ml的45例乙肝患者作为对照,测定用药前和用药2周后血清乙肝5项指标和HBV DNA。结果35例肝移植患者中移植后第2天,除1例术前、术后乙肝5项和HBV DNA无明显变化外,其余34例肝移植患者的血清HBsAg和HBV DNA全部转阴,HBsAb全部转阳。其中11例大三阳患者的HBeAg全部转阴,6例发生从HBeAg到HBeAb的血清学转换,但移植前后血清HBcAb均无变化。45例拉米夫定对照患者均未发生HBsAg阴转和HBsAb阳转的现象,11例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下降到500U/ml以下,29例血清HBV DNA含量下降,但持续高于1000U/ml,5例患者的HBV DNA无明显变化。在34例大三阳患者中,有29例患者HBeAg转阴但未发生HBeAb阳转现象。结论肝移植术外加抗病毒和免疫学的综合治疗方案,可使97%的乙肝患者彻底清除血清HBV DNA,并发生HBsAg、HbeAg的血清转换。
史佳彬王海滨李永利刘振红吕平徐军王雪飞马洪滨
关键词:肝移植HBV
血浆吸附灌流联合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和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8
2009年
目的观察血浆吸附灌流(plasma perfusion,PP)联合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的组合型人工肝方法治疗肝衰竭和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PP和使用少量血浆的PE联合在1次治疗模式(联合组)中完成,治疗51例66例次肝衰竭和高胆红素血症患者,检测治疗前、结束时及治疗结束48h时患者血总胆红素、总胆汁酸、PTA、ALB及WBC水平,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同期进行的36例79例次单纯PE治疗患者(PE组)做对照。结果①联合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0.87%,高于PE组的52.7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患者治疗结束及治疗结束48h时血清总胆红素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联合组治疗结束时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幅度高于PE组(P<0.05);③2组患者治疗结束时血清总胆汁酸均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2组治疗结束时PTA值均高于治疗前水平(P<0.05);⑤同治疗前比较,联合组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48h时血清ALB、GLO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PE组则明显减少(P均<0.05);⑥同治疗前比,2组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48h时血WBC总数均无明显变化(P>0.05),2组治疗结束时血PLT总数均明显减少(P均<0.05);⑦联合组平均使用血浆量明显少于PE组;⑧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本研究建立的PP联合PE的人工肝方法血浆用量少,治疗肝衰竭和高胆红素血症安全有效。
邢汉前高登莲赵鸿张彬洪艳清刘振红刘俊微钟志芳吕平赵军
关键词:血浆置换肝衰竭高胆红素血症人工肝
HBV感染者肝移植后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HBV感染患者肝移植后短期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变化规律,为肝移植后免疫状态的监测提供依据。方法:用流式细胞术(FCM)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0例HBV感染相关的终末期肝病和肝癌患者肝移植前和移植后12 h、3 d、10 d、30 d、60 d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水平,与22例健康人比较。结果:HBV感染患者肝移植前淋巴细胞各亚群绝对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移植后12 h淋巴细胞各亚群绝对值大大降低,3 d后回升,移植后10 d起CD3、CD4、CD8及NK细胞百分比和绝对值达到稳定,60 d时其绝对值比移植前大大升高,但仍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移植后12 h时IFN-γ和IL-10水平升高数倍,3 d后显著下降,60 d时IL-10水平仍高于健康对照。结论:肝移植后10 d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绝对数量升高至稳定水平,但仍低于正常;肝移植后免疫倾向于Th2极化。
冯艳青陈威巍刘佳刘振红杨俊连杨宁吕平毛远丽
关键词:HBV肝移植淋巴细胞亚群
SARS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建立SARS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的快速检测方法,探讨天然免疫清除功能在评估SARS病情发展变化中的意义。方法 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快速检测方法:将lμl离心沉淀的红细胞和100μ1自身血浆与150μl定量的靶细胞混合,37℃水浴30min。1个结合5个或以上红细胞的靶细胞为一个粘附功能单位,计算粘附率。结果 临床确诊为SARS的病人在收住院一周内其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即不同程度地下降,并且随病情的加重持续降低,随病情好转开始回升,在完全恢复期出现一过性地高于正常人平均水平。随后稍有下降;死亡前病人的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全部消失。结论 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快速检测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和稳定性好,可作为临床动态观察SARS病情发展变化、疗效评估及预后判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王海滨曾珍鞠连才刘振红刘佳杨静刘志国洪炜
关键词:SARS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
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与评估肝硬化病情的关系被引量:1
2003年
曾珍陈黎明王海滨张鸿飞韩玉坤刘佳洪炜刘振红李永利郭静霞高峰
关键词: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肝硬化
血浆使用审批单对我院血浆应用合格率的影响
目的 通过比较2012年前半年和后半年血浆使用合格率,观察《血浆使用审批单》是否有助于提高我院血浆使用合格率.方法 根据血浆使用审批单统计各科室每月血浆使用合格率,将各科室前半年和后半年使用合格率用x2检验进行比较,p<...
冯艳青刘振红王淑英叶艳菲
关键词:血浆合理输血
HBV携带者红细胞CR1分子数量及活性的变化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研究HBV携带者红细胞I型补体受体分子 (CR1)数量及粘附活性的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法定量测定红细胞CR1分子的数量 ,采用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试验测定CR1分子粘附活性。结果 各时间段HBV携带者红细胞CR1分子数量与正常人相比无明显变化 ,但其粘附活性随HBV携带时间的延长呈逐渐下降趋势 (P <0 .0 1)。HBV携带 9年以上患者其CR1分子粘附活性显著低于HBV携带 3年以内的人群。结论 HBV携带者红细胞CR1分子粘附活性的变化可能参与乙肝发病机理。
何江英刘振红孙志强毛远丽李永利刘庆峰王海滨
关键词:HBV携带者红细胞CR1乙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