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
作品数: 86被引量:477H指数:13
  • 所属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
  • 所在地区:江苏省 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陆瑾
作品数:134被引量:727H指数:14
供职机构:南京市中医院
研究主题:浮针治疗 针刺 Α-细辛脑 纳米粒 针刺疗法
呼永河
作品数:16被引量:88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中医药疗法 针灸疗法 药理作用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炎 疗效
阮志忠
作品数:75被引量:317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京市中医院
研究主题:针灸治疗 针灸 针刺疗法 针刀 干眼症
吴深涛
作品数:267被引量:1,637H指数:21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糖尿病 中医药疗法 浊毒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丁勤能
作品数:26被引量:175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研究主题:针灸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观察 夹脊穴 足底压力
慢性应激对肠易激综合征的影响被引量:7
2018年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以腹痛、腹部不适或排便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功能性疾病。应激是机体受到内外源刺激后,机体的一种适应性自我保护反应。长期慢性应激从多个方面诱发或加重肠易激综合征。全文就慢性不良应激对肠易激综合征的多方面影响进行综述。
梁世杰裴丽霞徐万里李静司鹤华孙建华
关键词:应激肠易激综合征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菌群
艾灸腹部募穴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艾灸腹部募穴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6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采用自制艾灸架艾灸腹部募穴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连续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肌张力、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肢肌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腹部募穴能明显降低肢体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张晓妮陈朝明李静王玥胡轩铭
关键词:中风痉挛性瘫痪艾灸
PBL法结合LBL法在《针灸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7
2015年
为提高教学水平,拓宽教学思路,开展了PBL法(问题式教学法)结合LBL法(讲授式教学法)在针灸学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将2010级中西医结合临床五年制床边班本科生随机分为PBL结合LBL组和LBL组。在一学期中,两组学生均按大纲要求以LBL法完成基础理论课教学,而见习课教学则分别以不同的方法进行,即PBL结合LBL组的见习课以PBL法教授,LBL组仍以LBL法教授。学期结束,评价两组期末理论和病案考核成绩,以及从师生不同角度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两组期末理论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案成绩比较,则PBL结合LBL组优于LBL组(84.47±10.72vs 76.00±9.97,P<0.05);学生及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均显示PBL结合LBL法得分较LBL法高(86.27±8.36vs 56.00±14.59,P<0.01;45.89±3.68vs 36.61±6.41,P<0.01)。表明PBL结合LBL法在《针灸学》教学中可行,其教学效果优于单用LBL法,为针灸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李静陆瑾阮志忠
关键词:PBL教学法LBL教学法针灸学教学法
经络穴位经皮给药系统的机理研究被引量:29
1998年
根据中医经络理论导出的经络穴位经皮给药系统具有经穴效应及药物效应双重治疗特性。作者分析了其机理,认为与经穴的外敏性、中药的生物活性与经穴的放大效应以及局部皮肤的超微结构的变化等三方面因素有关。
董洪涛李静
关键词:经络穴位外治法经皮给药系统
针刺夹脊穴结合浮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镇痛时效的观察被引量:18
2011年
目的:观察针刺夹脊穴合浮针与单纯浮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验证浮针与针刺夹脊穴的协同效应。方法: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夹脊穴合浮针组、浮针组,每组30例。夹脊穴合浮针组先对相应的肌筋膜触发点(MTrP点)进行浮针操作,并留置6h,然后再行针刺相应的夹脊穴等,留针30min。浮针组单用浮针疗法。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每治疗5天间隔2天,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的镇痛平均起效时间、首次治疗后平均镇痛维持时间;并采用McGill疼痛询问量表比较两组首次治疗后以及2个疗程后的平均疼痛评分。结果:两组间镇痛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0±3.70)min vs(5.93±5.09)min,P>0.05]。夹脊穴合浮针组镇痛维持时间长于浮针组[(13.00±6.90)h vs(6.27±3.98)h,P<0.01]。首次治疗后两组疼痛分级指数(PRI)、目测类比定级法(VAS)、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疗程后夹脊穴合浮针组3项评分均低于浮针组(均P<0.01)。结论:针刺夹脊穴可以延长浮针的止痛时间,并且可以提高浮针的镇痛疗效。
李静陆瑾丁勤能段光宇童凯周玉艳董勤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镇痛效应随机对照试验
调神健脾针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评价及脑fMRI改变的研究
目的:  评价调神健脾针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的包括肠道症状、精神症状(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的整体疗效;同时基...
李静
关键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文献传递
眼睑针联合常规针刺治疗面瘫眼睑闭合不全患者50例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比较微针针刺眼睑局部联合常规针刺与常规针刺治疗面瘫恢复期眼睑闭合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面瘫恢复期眼睑闭合不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穴取患侧攒竹、阳白、瞳子髎、四白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眼睑局部微针针刺。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留针30 min,每周5次,治疗4周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47/50),高于对照组的78.0%(39/50,P<0.05)。结论:眼睑针联合常规针刺能促进面瘫恢复期眼睑闭合功能的恢复,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史精陆瑾李静陶腊梅杨美凤
关键词:眼睑疾病面瘫针刺
经络穴位经皮给药系统的机制研究
1998年
内服及注射用药以外,通过皮肤给药正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极大关注。利用皮肤作为药物输入体循环的门户,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是对传统给药观念的重要突破。临床实践证明经皮给药系统优点甚多。例如: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避免药物在胃肠道的破坏,减少血药浓度峰谷变...
董洪涛李静
关键词:经络经皮给药系统
论古今之“毫针”被引量:1
2011年
毫针为"九针"之一,是针刺治病的主要针具,临床上应用最广[1]。目前所用的毫针,虽然源于古代的毫针,但不论从制针的原料、针身的粗细、长短以及工艺等都与古代毫针有较大的差异。
丁勤能李静伍才生
关键词:针灸毫针
基于CiteSpace的腹针研究可视化分析
2023年
目的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国内腹针领域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方法以“腹针”为主题,检索1992年1月至2022年9月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有关腹针研究的文献,通过CiteSpace软件对纳入文献中的作者、机构和关键词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749篇腹针相关中文文献,发文量总体呈现快速波动上升趋势。形成以薄智云、黄泳等学者为中心的研究团队,各团队间合作较为松散。发文机构以科研院校及其附属医院为主,各机构间合作较少。关键词共现、聚类、突现分析显示,目前主要研究方式以腹针的临床疗效观察为主,腹针结合艾灸,腹针治疗失眠、脑卒中相关疾病及2型糖尿病是近年来腹针领域研究的热点方向。结论腹针领域临床研究多,实验研究少,各机构间需要加强协作,可借助新兴科学技术揭示其作用机制,推动该领域的发展。
周畅畅李静王美佳严苏蓥
关键词:腹针可视化分析CITESPACE文献计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