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巨华
-

-

- 所属机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建筑科学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杨敏

- 作品数:448被引量:3,389H指数:30
- 供职机构:教育部
- 研究主题:桩基础 桩筏基础 桩基 土钉墙 基坑
- 姚玉鹏

- 作品数:83被引量:328H指数:13
- 供职机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研究主题:地质学 自然科学基金 地质学科 工程地质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刘羽

- 作品数:62被引量:87H指数:11
- 供职机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研究主题:自然科学基金 工程地质学 地质学科 环境地球科学 地质学
- 冯世进

- 作品数:247被引量:919H指数:18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
- 研究主题:填埋场 城市固体废弃物 垃圾填埋场 直剪仪 剪切
- 高丽亚

- 作品数:21被引量:60H指数:6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
- 研究主题:垃圾填埋场 城市固体废弃物 压力盒 有限元法 仪器测试
- 钢板桩挡墙主动土压力分布的形状效应被引量:10
- 2012年
- 采用有限元数值试验,研究帽型钢板桩的截面形状对墙后主动土压力分布规律的影响。首先,对室内缩尺模型试验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实测数据验证数值模型的有效性;然后,建立钢板桩挡墙数值模型,模拟该挡墙在不同位移模式下土压力变化和分布的规律,与平板挡墙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钢板桩截面形状对土压力分布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形状效应的可能影响因素及机制。分析结果表明,钢板桩的截面形状影响墙后主动土压力的分布形式,影响程度与位移模式有关;墙体平动和绕墙底转动情况下,钢板桩挡墙凸出部分的主动土压力值大于凹处,但墙体绕墙顶转动情况下差异不明显;主动土压力的形状效应由土拱效应引起,截面高宽比对其影响显著,墙土摩擦角影响有限。
- 刘芳张国庆蒋明镜熊巨华中山裕章
- 关键词:主动土压力位移模式
- 2000年来“经济地理”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脉络与学科发展展望
- 2024年
- 经济地理科技研究成果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资助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支持各学科人才队伍建设,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重要责任。文章通过梳理2000—2023年经济地理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与资助情况,分析经济地理人才队伍建设问题,探讨了不同时期经济地理研究的热点变化和未来学科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经济地理申请代码2000—2023年共接收来自481个依托单位的4144份申请书,资助其中184家依托单位的843个项目,涵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8种项目类型中的10种,平均资助率为20.34%;(2)与地理科学各分支学科相比,经济地理学科人才队伍结构老化问题相对突出;(3)经济地理领域各区域研究力量的极化现象较为明显,华东、华南等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才队伍建设差距在扩大;(4)不同时期经济地理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存在差异,主要研究对象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产业集聚与空间组织,转向创新与全球生产网络,进而催生出创新地理、金融地理等新兴领域;(5)经济地理领域未来需从交叉融合、强化学科理论、凝练重大科学问题、加快科技成果产出、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和均衡区域研究力量等方面加强建设。
- 熊巨华高阳刘鉴张中浩李汝资
- 关键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经济地理
- 2020年度地理学基金项目评审与成果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介绍了2020年集中受理期项目申请及受理情况,在分析2020年地理学基金项目评审和资助情况基础上,对2020年项目申请及通讯评审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2019年底结题项目进行了简要介绍。
- 熊巨华王佳张晴史云飞官冬杰耿豪鹏王天富张新林李飞
- 关键词:地理学
- 基于p-y曲线法的水平承载桩的计算比较
- y曲线法是日前计算水平承载桩比较实用的方法.本文对国内外几位学者提出的p-y曲线进行了介绍,采用Matlab编制了有限差分计算程序,计算分析了一个理想算例,对比了计算结果,得出了一些采用p-y曲线的结论和建设.
- 尤汉强熊巨华杨敏
- 关键词:P-Y曲线法水平承载桩有限差分
- 灾害地理的学科内涵、基金资助、研究热点与发展展望
- 2023年
- 地理科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和人文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灾害地理学则主要聚焦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孕灾环境与发生过程,为制定科学的防灾减灾对策提供支撑。随着灾害地理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研究队伍力量的逐渐壮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2021年在地理科学(D01)首次设立了“环境地理与灾害地理”二级申请代码(D0104)。基于此,论文归纳了灾害地理的内涵及特点,总结并分析了两年来灾害地理相关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和资助概况,并结合关键词对灾害地理包括的11个研究方向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灾害地理申请代码的设立优化了该学科的申请与资助渠道,其申请量获得了显著提升。(2)灾害地理表现出聚集特征,其中的科学问题属性契合“需求牵引、突破瓶颈”,但属性相对单一;研究力量集中分布在华北地区,科研群体则以中国科学院为主。(3)灾害地理主要关注气候变化及其诱发的山洪泥石流等相关灾害事件,灾害类型相对单一,其关键词库需及时更新和优化;学科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较为丰富。(4)灾害地理细分研究方向的覆盖内容获得初步明晰,且申请量主要集中在“灾害风险分析与管理”方向。总之,灾害地理应丰富科学问题属性,强化拓展研究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在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科研队伍的基础上,提高研究方向与申请项目的匹配度,进而促进灾害地理的学科发展,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 熊巨华高阳马美红张中浩
- 关键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基坑围护结构变形模式对地表沉降的影响被引量:17
- 2007年
- 利用三维数值分析方法,在考察计算范围和边界条件对计算结果产生影响的基础上,把围护结构变形模式加以简化,探讨了不同的围护结构变形模式与基坑四周土体沉降范围、沉降分布形式以及沉降最大值和所处位置之间的关系。经分析发现,围护结构变形越向下发展,引起的墙后土体沉降范围越大,沉降最大值的位置也越向远离墙体的方向移动,而沉降曲线呈越来越平缓的趋势。同时,围护结构变形扫掠过的体积和墙后土体下沉量具有某种相关性,扫掠过的体积越大,墙后土体下沉的体积也越大。
- 王保建熊巨华朱碧堂
- 关键词:围护结构
- 强震的孕育规律与孕震模式被引量:23
- 2011年
- 针对强震能否预测以及如何预测的科学难题,建立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发现强震孕育过程的指数规律:sf(k)=1.48ksc,其中sf(k)和sc分别为第k个锁固体断裂点与第一个锁固段膨胀起点对应的累加Be-nioff应变,可以利用锁固段在其变形膨胀点处开始发生的震群事件(加速性地震活动前兆)预测未来大震,并给出了强震四要素相关预测方法。通过对诸多历史强震(如邢台地震、海城地震、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的回溯性检验分析表明:强震可以预测,且其孕震过程都遵循着上述简单的共性力学规律。在此基础上,归纳出4种典型强震的孕震模式,即大震震级呈"大—小—大"型,大震震级呈连续上升型,锁固段快速连续破裂型与标准型。此外,根据相关强震预测理论方法,对有关抗震救灾未来研究的方向提出如下建议:建议加强活动断裂位置精确定位、性质判定的地震地质研究,并开展孕震区锁固段(闭锁区域)判识的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等。
- 秦四清熊巨华薛雷黄鑫王媛媛泮晓华
- 关键词:强震预测孕震模式震群地震
- 邻近桩基受隧道开挖影响的多因素三维有限元分析
- 建立了邻近桩基受隧道开挖影响的位移控制(DCM)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型,通过与离心机实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该数值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参数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桩基内力和变形都随桩长与隧道的埋深比的增大而减...
- 韩进宝熊巨华孙庆杨敏
- 关键词:隧道开挖桩基三维有限元
- 中国地理科学学科体系浅析被引量:46
- 2021年
- 新的国际和国内形势为地理科学带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中国学科及前沿领域发展战略研究(2021—2035)》地理科学的学科规划为契机,本文系统梳理了新时期地理科学的学科体系。根据地理科学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国地理科学可划分为综合地理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信息地理学4个二级学科,各二级学科下的三级学科也基本成熟,有些三级学科下的四级学科名称也在普遍使用。我们希望以这一新的学科体系为支点,完善地理科学的学科分支,推动地理科学框架下新兴学科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新时期国际及国家的战略需求。
- 陈发虎李新吴绍洪吴绍洪熊巨华樊杰
- 关键词:地理科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
- 遥感科学十年: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助、研究成果与发展挑战被引量:5
- 2023年
- 过去十年,中国遥感科学基础研究领域不断拓宽,取得了一批丰硕的研究成果,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人才队伍。遥感科学基础研究水平的稳步提高,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地理科学学科的全面发展,而且在服务国家经济主战场和重大战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本文分析了2013年—2022年遥感科学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与资助情况,总结了研究热点和取得的主要成果,并对中国遥感科学基础研究的发展挑战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十年来遥感相关的基金项目申请代码不断优化,共经历了4个版本,其更新速度快,对学科的发展带动和促进作用明显,也更好地适应了中国遥感科学的发展规律。期间遥感科学领域的基金项目申请数持续升高,申请质量也越来越高,并且所获资助数也有小幅度上升。获资助项目的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高光谱遥感、多光谱遥感、热红外遥感和可见光—近红外遥感4大前沿领域,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支持下,遥感科学领域相关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此外,在后续遥感科学领域研究中,需要加强遥感机理的基础研究,提升传感器研发和支撑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提高国产高分遥感卫星的研究,从而推动遥感科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更好服务于国家对遥感科学研究提出的重大需求。
- 熊巨华吴浩高阳蔡顺梁丹梁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