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广成
作品数: 40被引量:140H指数:7
  • 所属机构:承德医学院
  • 所在地区:河北省 承德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杜娈英
作品数:81被引量:204H指数:8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
研究主题:旋毛虫 旋毛虫肌幼虫 莱姆病 小细胞肺癌 细胞凋亡
段招军
作品数:339被引量:2,058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研究主题:诺如病毒 轮状病毒 腹泻 基因型 儿童
李丹
作品数:26被引量:50H指数:3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
研究主题:旋毛虫 细胞凋亡 旋毛虫肌幼虫 小细胞肺癌 肠道病毒
章青
作品数:83被引量:964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研究主题:基因型 腹泻 轮状病毒 诺如病毒 A组轮状病毒
苏萌
作品数:24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
研究主题:细胞凋亡 肠道病毒 旋毛虫肌幼虫 扁桃体 上皮细胞
南京地区婴幼儿杯状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婴幼儿杯状病毒腹泻的感染状况、临床表现以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集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5岁以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及儿童保健中心健康婴幼儿粪便标本各428份。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杯状病毒,测序确定其基因型别。结果428份腹泻样本中有63份为杯状病毒阳性,检出率为14.72%。其中诺如病毒GⅡ型58例,未检出诺如病毒GI型,札如病毒5例,以诺如病毒GⅡ-42006b型为主要流行株。428份健康对照组标本杯状病毒检出19例,诺如病毒6例,札如病毒11例,2例为诺如病毒GⅡ型和札如病毒混合感染。结论南京地区婴幼儿中存在不同基因型杯状病毒感染,流行毒株以GⅡ-2006b为主。
李晓乐李丹地程卫霞谢广成高小倩孔桂平金玉段招军
关键词:腹泻
人鼻病毒1B感染致人肺支气管上皮细胞代谢组改变的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人鼻病毒1B(human rhinovirus 1B,HRV1B)感染对人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代谢组改变的影响。方法HRV1B感染BEAS-2B细胞6 h和12 h后,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研究BEAS-2B细胞代谢组的改变情况。结果HRV1B感染BEAS-2B细胞6 h和12 h分别有93个差异显著代谢产物(differentially significant metabolites,DSMs)(上调47个DSMs、下调46个DSMs)和88个DSMs(上调37个DSMs、下调51个DSMs);HRV1B感染动力学(HRV1B 6 h∶12 h)过程中共鉴定到30个DSMs(上调12个DSMs、下调18个DSMs)。3组中未知DSMs占据比例均较大。脂肪酸、脂质、氨基酸、核苷酸和糖类的比例与HRV1B的感染时间呈现正相关,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等为HRV1B感染BEAS-2B细胞后的共同DSMs。结论HRV1B感染致BEAS-2B细胞的脂肪酸、脂质、氨基酸、核苷酸和糖类代谢物发生明显改变。
苏萌李丹孙萍萍王春阳王蒋丽王宏章青杜娈英谢广成
人博卡病毒2基因组扩增及序列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为获得人博卡病毒2(Human bocavirus 2,HBoV2)基因组序列,以2010年HBoV2单阳粪便标本为材料,PCR方法扩增HBoV2基因组不同区域,经序列拼接后得到5444bp的全基因组序列(HBoV2-NC)。系统进化分析显示,HBoV2-NC与兰州株HBoV2亲缘关系最近;DINAMelt末端回文结构预测证实,HBoV2-NC 5′末端存在反向互补序列,具有典型的细小病毒末端的茎环样结构;接头法PCR扩增得到HBoV2-NC部分末端侧翼序列。
崔换弟金玉谢广成程卫霞段招军
关键词:进化分析
山羊无形体可视化等温扩增法的建立与应用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山羊无形体(Anaplasma capra)是无形体属中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人兽共患无形体,可引起无形体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建立一种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山羊无形体的可视化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方法,对无形体病的诊断与防控有重要意义。方法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山羊无形体的msp2基因,构建重组质粒。利用在线引物设计软件设计LAMP引物,优化其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加入一定浓度的钙黄绿素,建立可视化LAMP方法,评价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与PCR方法比较。结果 建立的可视化LAMP反应可准确检测山羊无形体的重组质粒和样品中的山羊无形体基因,且不与其他无形体发生交叉反应,最低检测限为1 copy/μL,比PCR方法的灵敏度高100倍。用该方法检测已知山羊无形体阳性蜱的总DNA,结果均为阳性;检测承德市野外采集的蜱标本,山羊无形体阳性率为16.1%,PCR方法的阳性率为12.5%。结论 建立的可视化LAMP方法敏感性、特异,操作简单、快捷,可用于人感染山羊无形体的早期检测与蜱携带无形体的监测。
任晴薛晶杜娈英王蒋丽郭文平谢广成
关键词:环介导等温扩增可视化
《病原生物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22年
为顺应网络时代新的教学模式和理念的的变革与发展,充分利用优质的互联网教育资源,文章以《病原生物学》课程为研究对象,利用线上教学在学习空间、时间、媒介和内容方面的灵活性,与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学互为补充,并把课程思政理念融入线上线下教学中,以润物细无声之效培养学生的高阶性思维能力,立德树人,增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李丹邴玉艳方艳辉谢广成杜娈英
关键词:病原生物学
大连刺参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序列鉴定及分析
根据NCBI提交的刺参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annan-binding lectins,MBLs)序列(AY625513)设计引物,抽取刺参体腔液进行总RNA提取,采用RT-PCR技术,获得498bp目的片段。通过克隆、测...
谢广成李丹彤
河北省野鼠立克次体感染调查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调查河北省南部和东北部野鼠立克次体感染情况以及感染株的遗传进化特征。方法采用粘鼠板和鼠笼在河北南部邯郸市及北部承德市进行捕鼠,提取鼠脾脏DNA,采用半巢氏PCR扩增立克次体的16S rRNA、ompA、gltA基因,对扩增阳性产物进行测序,并对获得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和系统发生树分析。结果在邯郸市和承德市共捕获鼠100只,在这些鼠脾脏样本中有6份(6%)被PCR扩增阳性,其中邯郸市2份、承德市4份。PCR阳性产物测序后同源性分析,发现本研究中扩得的6株立克次体的3个目的基因序列均与劳氏立克次体相应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最高,16S rRNA与gltA的同源性大于99.9%,ompA大于98.8%。基因序列系统发生树分析结果显示河北野鼠携带的立克次体菌株与我国其它地区检出的劳氏立克次体菌株有密切的亲源关系。结论河北省南部和东北部野鼠均存在劳氏立克次体的感染,野鼠生存地区可能为立克次体感染的自然疫源地,应加强当地人群立克次体感染的防控。
刁丹红王蒋丽郭文平李彩云杨欢欢李雁飞谢广成
关键词:野鼠遗传进化分析
刺参甘露糖结合凝集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annan-binding lectin,MBL)属于C型动物凝集素超家族,特异地结合甘露糖。MBL是宿主起始免疫系统一个重要成分,因此近年来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MBL(AJ-MBL)的两个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分析,包括信号肽、分子量、等电点、跨膜结构域、糖基化和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等,旨在了解其结构特征,为动物免疫反应方面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谢广成李丹彤周立敬
关键词: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刺参生物信息学分析
肠道病毒71型的热力和紫外灭活效果的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给婴幼儿身心健康带来巨大危害,科学有效的灭活EV71为预防和控制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的传播流行提供保障。本文采取热力和紫外照射手段,探讨其对EV71灭活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50℃不能灭活EV71,60℃和70℃能够有效灭活EV71;30cm紫外照射30 min和60 min后EV71因基因组RNA被破坏而失活;然而随着胎牛血清含量的增加,热力和紫外灭活EV71的效果减弱。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热力和紫外照射均可有效灭活EV71,该结果为阻断EV71的传播提供指导。
谢婧李丹地谢广成胡亚倩章青孔翔羽郭妮君李宇宁段招军
关键词:肠道病毒71型
氧压抑制霍乱弧菌毒力表达的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外界环境因素会对霍乱弧菌的毒力表达产生影响,AphB作为霍乱弧菌毒力调控网络中的关键因子,受氧压抑制作用明显。本实验旨在研究氧压抑制AphB活性的关键位点及机制。方法利用诱变菌株XL1Red对aphB基因进行随机突变,获得突变子文库;将受到AphB调控的tcpP基因的启动子区域与lux报告基因相融合,获得检测用报告质粒;取含有aphB突变基因及报告质粒的菌株在有氧条件下进行培养,通过检测Lux值筛选目标突变株;利用细菌双杂交系统,进一步研究筛选到的突变位点感受氧压的机制。结果筛选到的突变株S267L、M113I和M244I在有氧条件下均表现出高转录调控活性,分别是WT(野生型)的22.8、173.3、30.2倍(P<0.001)。霍乱弧菌验证S267L、M113I是WT的8.2、13.3倍,M244I是WT的14.8倍(P<0.01)。细菌双杂交实验结果表明M113I通过改变蛋白聚合能力从而抵抗氧压的抑制作用。结论S267、M113和M244为氧压抑制AphB活性的关键位点。
苏萌谢广成王卉钟增涛杜娈英
关键词:霍乱弧菌突变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