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均艳
作品数: 30被引量:99H指数:5
  • 所属机构:浙江省台州医院
  • 所在地区:浙江省 台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相关作者

朱坚胜
作品数:85被引量:198H指数:7
供职机构:浙江省台州医院
研究主题:急性肝衰竭 急性肝功能衰竭 基因多态性 埃可病毒 TIM-3
陈华忠
作品数:109被引量:279H指数:9
供职机构:浙江省台州医院
研究主题:新型布尼亚病毒 布尼亚病毒 慢性乙型肝炎 并发 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赵海红
作品数:25被引量:46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省台州医院
研究主题:急性肝衰竭 胃肠动力 肾功能损害 肝硬化合并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朱敏
作品数:200被引量:512H指数:11
供职机构:浙江省台州医院
研究主题:基因多态性 多态性 脑梗死 急性肝衰竭 遗传多态性
陈景丹
作品数:9被引量:29H指数:2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台州医院
研究主题:降钙素原 内毒素 急性肝衰竭 急性肝功能衰竭 肠黏膜屏障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对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及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被引量:23
2012年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对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及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将76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保肝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3片/次,每天3次,连用6周,其他治疗同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血浆内毒素及肠道通透性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肝功能(ALT、AST、TB)和内毒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同时两组患者血浆二胺氧化酶和D-乳酸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可明显降低肝硬化患者的肠黏膜通透性,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从而降低血浆内毒素的水平,改善肝功能,具有辅助治疗肝硬化的作用。
汪志军汤永志燕飞陈景丹刘均艳赵海红
关键词:肝硬化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肝功能内毒素肠黏膜通透性
急性肝衰竭大鼠肝脏UCP2表达及大黄干预治疗研究
急性肝衰竭是临床较常见的严重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其中,线粒体功能障碍引起自由基的损伤及以内毒素为核心的炎症因子的大量释放是肝细胞损伤的重要因素。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2,UCP2)是在199...
刘均艳朱坚胜
关键词:急性肝衰竭病理机制药物治疗蛋白表达
肥胖人群高蛋白代餐与限能量膳食干预的减重对照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高蛋白营养代餐与限能量平衡膳食干预对超重/肥胖人群的减重效果及脂代谢的影响。方法收集超重肥胖人员72例,分为限能量饮食组和高蛋白营养代餐组,观察两组减重前及减重4周后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腰围、内脏脂肪面积、体脂肪、骨骼肌、水分、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变化。结果限能量饮食组及代餐组减重4周后体质量、BMI、腰围、内脏脂肪面积、体脂肪、骨骼肌及水分等与减重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减重前后体质量、BMI、腰围、内脏脂肪面积及体脂肪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限能量饮食组及代餐组减重4周后TG、TC、ALT与减重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减重前后TG及ALT下降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短期减重者而言,限能量饮食及代餐干预均能有效减重,改善人体成分和代谢,且代餐方式效果更佳。
王双何晓琴燕飞吴素琴刘均艳陈志明程鹏陈亚红
关键词:肥胖超重减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临床诊治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总结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56例SFTS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治愈患者和死亡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56例患者治愈40例,死亡16例,发病至死亡时间(12±3)d。患者均有发热、乏力等症状。26例进行骨髓穿刺检查,21例骨髓象表现为嗜血现象。与治愈患者比较,死亡患者年龄大,伴随基础疾病率高,发热时间长,皮肤和,或消化道出血、神经精神症状、肌钙蛋白异常、心律失常发生率高,血小板、CD4+和CD8+明显降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病毒载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毒载量≥5lgTCID,dml、年龄≥70岁、血小板〈20×109/L、CK〉1200U/L、发热时间〉8d、APTT≥120S、肌钙蛋白升高、神经精神症状是SFTSV感染患者发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或〈0.05)。结论病毒载量高、年龄大、血小板降低、CK升高、发热时间长、AVIT延长、肌钙蛋白升高、神经精神症状是SFTSV感染患者发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识别SFTSV感染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可能有助于改善预后。
刘均艳冯江李阿利王素云郑瑞陈华忠
急性肝衰竭大鼠胃肠动力的变化被引量:1
2009年
急性肝衰竭患者临床常见,病死率高,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急性肝衰竭发病机制复杂,一直是研究的难点。临床上肝衰竭患者常发生恶心、呕吐、腹胀等现象,提示可能存在胃肠动力障碍。目前,关于急性肝衰竭胃肠动力改变及其机制的研究探讨甚少。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了解急性肝衰竭大鼠胃肠动力的变化、胃肠激素及内毒素水平的改变情况,进一步探讨急性肝衰竭的发病机制。
赵海红刘均艳朱敏王赓歌林希朱坚胜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内毒素血症肠源性胃肠动力胃肠激素
替诺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对照研究
目的 研究替诺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第4周、第12周、第24周、第52周生化学、病毒学、免疫学应答情况.方法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HBV DNA的水平≥3 log 10 I...
陈华忠应灵军邵辉刘均艳林希
拉米夫定应答不佳患者序贯或联合治疗的比较
目的比较单用阿德福韦(ADV 100mg/d)、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LAM 100mg/d、ADV10mg/d)及单用恩替卡韦(ETV 0.5mg/d)治疗拉米夫定(LAM)应答不佳的慢乙肝患者的疗效。方法 110例拉...
赵海红陈春玲刘均艳陈景丹程乾刚冯江汤永志
关键词:应答不佳拉米夫定阿德福韦
文献传递
浙江省台州地区人感染H7N9禽流感散发病例临床特点及病毒基因序列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临床特征及病毒基因序列,提高对H7N9禽流感的防控水平。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确诊的15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础疾病、禽类接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治疗及转归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H7N9禽流感病毒进行基因测序。结果15例患者均以发热、咳嗽为首发症状,13例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病至开始抗病毒治疗的平均时间为(7±2)d,存活9例,死亡6例,其中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系统进化树表明H7N9流感病毒与禽类高度同源,基因测序结果显示H7N9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发生了Q226L等位点突变。结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易出现ARDS,早期抗病毒治疗预后较好。H7N9禽流感病毒出现适应性突变,更容易从禽类向人跨种传播。
刘均艳刘社兰林玲陈进王秋鹏陈恩富梁鸿镖陈华忠
关键词:奥司他韦系统进化树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对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Toll样受体4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HBsAg对脂多糖刺激成熟的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MoDC)功能和细胞表面TLR4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健康者PBMC诱导分化为未成熟MoDC,加入不同浓度HBsAg体外刺激,再经脂多糖刺激获得成熟MoDC。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TLR4、核因子-κB、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信号通路蛋白表达,ELISA检测细胞因子,细胞增殖与毒性检测试剂盒检测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未经HBsAg刺激的对照组TLR4、核因子-κB、pp38、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1/2(piNKl/2)蛋白分别为0.43±0,14、0.69±0.27、0.21±0.09和0.44±0.13,5μg/mLHBsAg刺激后分别增至1.22±0.39、1.37±0.40、0.74±0.17和0.92±0.15(t值分别为-3.14、-3.09、-5.07和-2.93,均P〈0.05);但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表达下降(2.43±0.80比1.13±0.23,t=3.18,P〈0.05)。5μg/mLHBsAg刺激后的MoDC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其刺激指数高于对照组,且随MoDC/淋巴细胞比值增高而增高(t值分别为-5.72、-4.93和-4.96,均P〈O.05)。5μg/mLHBsAg刺激后MoDC分泌IL-12、TNF—α分别为(637.8±19.2)和(710.6±47.4)μg/mL,对照组分别为(597.8±15.4)和(568.5±35.0)μg/ml。(t值分别为-5.07和~6.70,均P〈0.05)。结论HBsAg可激活MoDC表面TLR4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因子分泌,增强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
燕飞汤永志潘柯传朱坚胜朱敏陈华忠赵海红刘均艳陈景丹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类信号传导
以肝性脑病为首发症状的成人Abernethy畸形一例并文献复习
2019年
Abernethy畸形即先天性肝外门腔静脉分流(CPCS),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门静脉畸形,是由胚胎时期静脉发育异常所致。本病成人罕见,主要见于儿童,如合并其他肝病,极易误诊。本文报道1例以肝性脑病为首发症状的Abernethy畸形的成人病例,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及漏诊。
吴瑶环刘均艳
关键词:ABERNETHY畸形肝性脑病门腔静脉分流减少误诊肝外首发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