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西德
-

-

- 所属机构:青海省气候中心
- 所在地区:青海省
- 研究方向:天文地球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李林

- 作品数:199被引量:2,601H指数:31
- 供职机构: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青藏高原 干旱 气候 雪灾
- 汪青春

- 作品数:188被引量:2,464H指数:32
- 供职机构:青海省气候中心
-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青藏高原 黄河上游 降水 柴达木盆地
- 王振宇

- 作品数:88被引量:1,410H指数:21
- 供职机构:青海省气候中心
-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青藏高原 气温 气候 气候概况
- 秦宁生

- 作品数:149被引量:1,515H指数:23
-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径流量 青藏高原 降水 气温
- 时兴合

- 作品数:140被引量:1,210H指数:21
- 供职机构:青海省气候中心
-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雪灾 环流特征 黄河上游 气候
- “三江源”夏季降水异常与大气环流异常的关系被引量:6
- 2009年
- 利用三江源地区14个站1961-2005年逐月降水资料,对全区近45年夏季降水异常的时空特征及与大气环流异常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45年来,三江源地区的夏季降水量具有良好的空间一致性,总体呈微弱的减少趋势,减少幅度为9mm/45a;三江源地区经历了5个干、湿交替的阶段,存在较明显的准2年、准4-6年的振荡周期,自1980年代中期后12-14年左右的周期信号较强;1968、1979及1986年是3个明显的气候突变点,小波分析结果与降水序列大-小-大-小-大的变化趋势及突变检验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环流分析表明,三江源地区夏季旱、涝年份的大气环流配置形势在高度距平场、风场和温度场均呈反向变化,可作为强信号,对三江源夏季降水的异常预测起指示作用。
- 刘彩红朱西德石顺吉徐明
- 关键词:夏季降水大气环流
- 青海省历史气候资料迁站资料的均一化处理
- 针对我省气象台站迁移引起的历史气候资料序列不均一问题,通过建立参考序列的方法,对1961年以来有过迁站记录台站迁站年份以前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以及月降水量历史序列作了订正处理,并将全省2003年以前...
- 朱西德李林李庆祥王振宇汪青春时兴合
- 关键词:气候资料
- 青海省东部气象条件变化对麦茎蜂羽化的影响被引量:2
- 2010年
- 利用1988-2005年互助县麦茎蜂羽化盛期和气象资料分析表明:气象条件是影响麦茎蜂羽化盛期的主要因子之一,影响麦茎蜂羽化盛期早晚的关键期是上年10月和当年1月,主要因子是1月平均气温、1月降水量、1月20cm平均土温、上年10月平均气温,且1月平均气温、土温比1月降水量、上年10月平均气温的影响显著;气候变暖的阶段性趋势使麦茎蜂对麦类等作物的危害程度有加重的趋势;羽化盛期模式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差在1~3d,模式可为当地提高药剂防治麦茎蜂危害效果及防治决策提供参考。
- 祁如英祁永婷武丽蓉朱西德薛花
- 关键词:气候变化麦茎蜂
- 21世纪以来黄河源区高原湖泊群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34
- 2008年
- 利用2001-2006年逐年汛前期和汛后期两个时相黄河源区湖泊群EOS—MODIS卫星遥感资料和气候、冻土监测数据,分析了21世纪以来黄河源区高寒湖泊群的最新动态变化,描述了器测时期以来该区域气候的演变背景,揭示了湖泊面积和数量对气候、冻土环境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近52年来源区出现了气温显著升高、降水量增加和蒸发量增大的气候变化大背景,但2001年以来气候以暖湿为主要特征的同时,蒸发量明显减少,且受气候变暖的影响冻土环境表现出冻土厚度减小、冻结时间缩短等退化趋势;2001—2006年黄河源区湖泊群的最新波动表现为湖泊面积增大、数量增多的一致性变化迹象,这种波动趋势在汛前期表现得较汛后期更为显著,并以湖泊数量的变动最为明显;21世纪以来黄河源区湖泊扩张、数量增大正是同期降水量增大、蒸发量减少和冻土退化加大了地下冰融化水补给量等气候变化的直接结果。
- 李林吴素霞朱西德常国刚李凤霞
- 关键词:高原湖泊气候变化冻土环境黄河源区
- 用短期测风加资料推算整年长期风速的方法探讨
- 根据青海省海西州茶卡候选风电场大水桥加密观测点2005年6月至11月各月逐日每小时风向风速资料,以茶卡气象站为基准站,用不考虑风向和将风向划分为16个方位在每个方位下分别对其作相关分析和回归估算的方法,探讨了利用短期测风...
- 汪青春王志俊朱西德秦宁生
- 关键词:风预报
- 三江源地区极端气候事件演变事实及其成因探究被引量:24
- 2007年
- 利用三江源地区14个气象台站1962—2005年逐日气温、降水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冷暖干湿极端气候事件的演变规律,探讨了其变化成因。研究表明:近44a来三江源地区气温等级由冷向暖转变,极端高温事件频繁发生,而极端低温事件则逐年减少,致使气温不断向着更高的均值状态持续增暖;尽管降水量干湿变化不甚显著,但降水的极端状况即严重干旱或暴雨事件均呈减少趋势,降水量的变化趋于稳定,降水变率减小;地形对极端气温、降水事件频次变幅的空间分布均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且对后者的影响更为显著;高原季风、厄尔尼诺事件及高原积雪等因子的年际振荡是三江源地区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次波动的主要原因。
- 李林李凤霞朱西德张海东
- 关键词:极端气候事件冷暖
- 青海省气温异常的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1
- 2002年
- 本文选取本省26个站为代表站,分析了本省近40年来气温异常的时空分布特征,初步揭示了本省气温异常的基本事实。指出,气温正、负异常在暖半年(4—9月)和冷半年(10——3月)发生的频数基本上呈相反的关系。月平均气温负异常频数,随海拔升高而明显增加。
- 朱西德
- 关键词:气温
- 黄河源区地表水资源变化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53
- 2007年
- 利用1955 ̄2005年黄河源区玛多气象站和黄河沿水文站气象、水文资料,分析了该区域地表水资源、气候及冻土演变规律,揭示了地表水资源变化的成因。研究表明:近51年黄河源流量丰枯转化频繁,但在总体上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河源流量呈减少趋势,流量年内分配表现为单峰型;降水量对流量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黄河源区气温的显著升高对于加大流域蒸发量导致流量补给的减少作用要大于其升高致使冰雪融水的补给作用,其中春季气温回升的这一效应更为显著;黄河源区冻土呈现出显著的退化趋势,冻土厚度与流量总体上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不断减小削弱了自身天然隔水层的作用;黄河源区蒸发量呈现出显著的增大趋势,并导致流量的减少;气候变化导致流量的减少量占总减少量的70%,其余30%可能是由人类活动加剧造成的,气候及冻土因子对流量的作用大小依次为冻土、降水、蒸发和气温,显然多年冻土对于黄河源区地表水资源的形成和发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常国刚李林朱西德王振宇肖建设李凤霞
- 关键词:地表水资源气候变化冻土黄河源区
- 近45年青海省夏季降水异常特征分析被引量:7
- 2008年
- 利用青海省41个测站,1961-2005年6-8月降水量资料,采用REOF、小波分析及突变分析等方法,对青海省夏季降水量的空间异常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进行了诊断研究。结果表明:旋转后的前3个载荷向量可较好地代表青海夏季降水的3个主要异常敏感区:青海东部区、西部区和南部区。近45 a来,各区夏季降水趋势分别表现为无显著变化(东部区)、增加(西部区)和减少(南部区)。除具有4 a和10-12 a左右的振荡周期外,各异常区还具有各自不同的振荡周期。青海省夏季降水突变的时间约发生在1970和1999年。
- 王黎俊刘彩红孙安平伏洋朱西德
- 关键词:夏季降水小波分析
- 用短期测风加资料推算整年长期风速的方法探讨
- 本文根据青海省海西州茶卡候选风电场大水桥加密观测点2005年6月至11月各月逐日每小时风向风速资料,以茶卡气象站为基准站,用不考虑风向和将风向划分为16个方位在每个方位下分别对其作相关分析和回归估算的方法,探讨了利用短期...
- 汪青春王志俊朱西德秦宁生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