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雯
作品数: 123被引量:362H指数:9
  • 所属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所在地区:广东省 广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杜洪
作品数:119被引量:476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免疫组织化学 表达及意义 前列腺肿瘤 免疫组化 临床病理特征
梁颜笑
作品数:46被引量:110H指数:6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免疫组化 免疫组织化学 P63 前列腺肿瘤 他克莫司
夏金堂
作品数:123被引量:357H指数:9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肝细胞 肝癌细胞 肝肿瘤 腹腔镜
汪谦
作品数:249被引量:811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肝细胞癌 肝细胞 肝癌 肝肿瘤 脾切除
陈连周
作品数:60被引量:162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肾移植 肝细胞肝癌 肝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pAkt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pAkt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5例HCC组织、85例癌旁组织和26例正常肝组织中pAkt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pAkt在HCC中的表达阳性率(75.3%)高于癌旁组织(21.2%)(P<0.01)和正常肝组织(15.4%)(P<0.01),pAkt在HCC癌组织的表达与患者肿瘤转移有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pAkt阴性表达组(66.7%)生存率高于阳性表达组(3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 pAkt在HCC中过表达,在HCC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及预后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曾文涛张常华陈连周王东李雯
关键词:肝细胞免疫组织化学PAKT
FHIT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2006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FHIT蛋白的表达状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微波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HIT蛋白在62例乳腺癌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62例乳腺癌组织FHIT表达为58·0%(36/62)、正常乳腺组织为96·8%(60/62),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FHIT蛋白的阳性率为36·0%(9/25),无淋巴结转移为73·0%(27/37),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FHIT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肿瘤的大小无关(p>0·05)。结论FHIT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FHIT表达缺失或降低是判断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梁颜笑杜洪李雯许进
关键词:乳腺癌FHIT免疫组化
腹腔镜胃旁路术和二甲双胍治疗肥胖症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旁路术和口服二甲双胍治疗肥胖症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以及糖尿病缓解率的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43例)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29例)收治的172例肥胖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172例患者中,82例行腹腔镜胃旁路术治疗,设为A组;90例口服二甲双胍治疗,设为B组。观察指标:(1)随访情况。(2)两组患者治疗后代谢指标比较。(3)行腹腔镜胃旁路术治疗肥胖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缓解率影响因素分析。(4)口服二甲双胍治疗肥胖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缓解率影响因素分析。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治疗方式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定期检测代谢指标水平。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1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 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和单因素分析均采用x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 结果:(1)随访情况:172例患者均获得治疗后随访,随访时间为19~4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 28个月。随访期间,A组患者中,5例出现轻度腹泻,1例于术后1年出现缺铁性贫血,均经对症治疗后 好转。B组患者无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2)两组患者治疗后代谢指标比较:A组患者行腹腔镜胃旁路术前体质量、BMI、餐后2 h血糖、餐后2 h C肽、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低密度脂蛋白、高血压病分别为(89±6)kg、(31.5±2.0)kg/m2、(19.4±3.9)mmol/L、(3.52±0.32)μg/L、15.7%±5.3%、(8.0±1.4)uIU/L、(20.6±2.5)uIU/L、(3.7±1.3)mmol/L、24例,术后上述指标分别为(77±16)kg、(24.2±2.9)kg/m2、(10.6±2.6)mmol/L、(7.19±2.23)μg/L、5.3%±4.5%、(9.2±4.3)uIU/L
赵杰李俊江朱运海李雯
关键词:肥胖症糖尿病胃旁路术二甲双胍腹腔镜检查
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清AFP—IgM复合物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2009年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患者血清甲胎蛋白-IgM免疫复合物(AFP—IgM)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检测79例HCC患者、20例中度肝硬化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AFP-IgM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FP-IgM的浓度和阳性率分别为HCC组422.20×10^3AU/L和73%,肝硬化组268.85×10^3AU/L和20%,健康对照组119.71×10^3AU/L1和7%。HCC组阳性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和健康对照组(分别P〈0.01);Ⅰ期和Ⅱ期HCCAFP-IgM阳性率(分别为89%和88%)高于Ⅲ期(30%,P〈0.05);AFP-IgM的水平与肿瘤分期、大小有关。结论血清AFP-IgM对HCC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有望成为一个有用的辅助诊断HCC的生物标志。
陈连周彭文兴罗苑娜李雯王东汪谦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甲胎蛋白类免疫球蛋白M
混合抗体标记法在免疫组化技术中的应用及价值被引量:3
2006年
李雯赖日权杜洪张静田野梁颜笑刘国荣
关键词:免疫组化P6334ΒE12SMA
豚鼠变应性鼻炎模型鼻黏膜的病理改变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观察变应性鼻炎鼻黏膜的病理变化。方法:用橄榄油将甲苯-2,4-二异氰酸酯配成浓度为10%的溶液作为致敏剂,滴鼻,建立豚鼠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8例。8例正常豚鼠作对照。致敏结束、模型成功后,取两组鼻黏膜组织,光镜下观察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鼻黏膜上皮脱落,杯状细胞增生,鳞状上皮组织转化,上皮坏死,固有层和黏膜下层腺体增生,血管扩张,组织水肿,并见特征性的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浸润,这种病理改变与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表现大致吻合。对照组鼻黏膜上皮层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连续、完整、清晰,可见正常的黏膜上皮层、固有层和黏膜下层。结论:变应性鼻炎鼻黏膜出现特征性的炎症病理改变。
吉晓滨杜洪臧林泉李雯谢军王磊
关键词:鼻黏膜病理学
原位杂交与免疫组化技术在HPV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 :对两种HPV检测技术DNA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进行对比观察。方法 :选取本院外阴尖锐湿疣病例 95例 ,组织经固定、脱水、石蜡包埋、切片 ,分别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进行检测。结果 :HPV -DNA阳性率为 94 .7% (90 /95 ) ,阳性反应由鳞状上皮表层的空泡细胞核内延伸至棘层中下部近基底层的细胞核内 ;HPV -Ag阳性率为 6 3.1% (6 0 /95 ) ,阳性反应主要位于鳞状上皮表层的空泡细胞核内及角质层内 ,个别阳性细胞可在棘层出现。结论 :原位杂交技术在敏感度、阳性率及阳性强度、背景染色等方面均优于免疫组化方法 ,为尖锐湿疣的确诊及临床治疗提供更准确、可靠的依据。
李雯陈金培梁颜笑刘国荣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原位核酸杂交免疫组化
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抑制剂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关系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组织抑制剂-2(TIMP-2)在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HCC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93例HCC组织、66例癌旁组织和36例正常肝组织中MMP-9和TIMP-2的表达情况。结果MMP-9在HCC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62.4%)和癌旁组织(57.6%)高于正常肝组织(11.1%,P<0.001);MMP-9的表达随癌的转移而升高(P<0.01)。TIMP-2在HCC中表达阳性率(51.6%)低于癌旁组织(83.3%,P<0.001)和正常肝组织(86.1%,P<0.001);TIMP-2表达随癌的转移而降低(P<0.05)。MMP-9和TIMP-2与患者合并硬化、组织分化、AFP水平和HBsAg状态无关(P>0.05)。结论MMP-9和TIMP-2表达与HCC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MMP-9和TIMP-2可以作为临床判断HCC侵袭转移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陈连周王东谢巧庆苏乔李雯汪谦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免疫组化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
辛夷对豚鼠变应性鼻炎模型鼻黏膜P物质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辛夷对变应性鼻炎鼻黏膜P物质的影响。方法8只为正常豚鼠不做模型,用单纯橄榄油滴鼻作对照(对照组1)。用橄榄油将甲苯-2,4-二异氰酸酯配成浓度为10%溶液作为致敏剂,滴鼻,建立豚鼠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16只,其中8只以后用生理盐水滴鼻做对照(对照组2),8只用0.5%生理盐水辛夷挥发油滴鼻(辛夷治疗组)。致敏结束、模型成功后,取3组鼻黏膜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P物质在鼻黏膜中的分布情况。结果①对照组1:P物质分布于正常鼻黏膜上皮细胞、固有层和黏膜下层的血管内皮细胞、腺细胞及导管。对照组2:鼻黏膜上述部位P物质染色加深,密度增大。辛夷治疗组:鼻黏膜上述部位P物质染色变浅、密度减低。②3组P物质阳性细胞表达计数的比较表明:对照组1P物质阳性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2(P<0.05),显示变应性鼻炎状态下鼻黏膜P物质阳性细胞计数增多,密度增大。辛夷治疗组鼻黏膜P物质阳性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2(P<0.05),表明辛夷治疗变应性鼻炎后可以抑制鼻黏膜P物质的生成。辛夷治疗组的P物质阳性细胞计数与对照组1相当(P>0.05),表明辛夷治疗后,P物质阳性细胞计数可降到正常水平。结论辛夷可抑制变应性鼻炎鼻黏膜中P物质,用于治疗变应性鼻炎。
吉晓滨谢景华杜洪藏林泉李雯谢军王磊
关键词:P物质免疫组织化学
霍乱毒素对视网膜节细胞存活和再生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该研究从以下三方面探讨CTx对切断金黄地鼠视神经后RGCs存活和再生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并研究NPY-IR阳性RGCs的存活和再生规律及CTx对其的影响。第一部分,CTx对RGCs存活的影响;第二部分,CTx对RGCs再...
李雯
关键词:霍乱毒素视网膜节细胞存活CAMP
文献传递